同樣受詔輔佐幼帝,為何諸葛亮得以善終,諸葛恪卻慘遭滅門之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108期 文/無常奉天玉)

諸葛亮,字孔明,他從公元208年出山,便一直輔佐劉備,先助劉備成為了地跨荊襄,雄據巴蜀的存在,又助劉備成就了帝業。

劉備臨終之前,他則接受託孤,受詔輔佐幼帝,不但要處理朝政,還要為完成劉備的未竟之志,即北定中原為奮鬥。

終其一生,他鞠躬盡瘁,劉備劉禪則從未猜忌,成就了一段君臣佳話,他也贏得了生前身後名。

然而並非每一個託孤大臣,都能像他這般幸運,最後得以善終,他的侄子諸葛恪,就是一個典型的反面教材。

這是怎麼回事呢?

諸葛恪,字元遜,是諸葛亮長兄諸葛瑾的兒子,他效力的是江東集團,是孫權選定的託孤大臣。

不過他的死法非常悽慘——東吳皇帝孫亮,與重臣孫峻密謀,請諸葛恪入宮飲酒,並提前埋伏下了人手,將其誅殺,之後其三族也遭到了夷滅。

同樣是受詔輔佐幼帝,諸葛恪為什麼與他的叔叔諸葛亮,結局相差如此大呢?對此,小編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兩人面對的君主不同

古往今來,無論是否心懷異志,權臣的結局,大都較為悽慘。

畢竟權力的誘惑非常巨大,沒有幾個人可以抵禦,不管一個君主是否有能力,他們大都不會甘心讓大權旁落,就算他們本身沒有這樣的想法,也會受到他人的挑撥,這是輔政大臣遭遇不幸的重要原因之一。

諸葛恪遇上的,就是這樣一個皇帝。

《三國志·諸葛恪傳》記載:「(孫峻)構恪欲為變,與(孫)亮謀,置酒請恪。

」意思是說,另一權臣孫峻,誣告諸葛恪想要謀反,於是與皇帝孫亮,密謀借酒宴之機,除掉諸葛恪,而孫亮就這樣同意了。

但是相較而言,諸葛亮是幸運的,他所輔佐的幼帝劉禪,器度非凡,而且有自知之明,早早的就說出了「政由葛氏,祭則寡人」之言,諸葛亮去世之後,詆毀諸葛亮有不臣之心的人,也遭到了誅殺。

這一點,是諸葛恪羨慕不來,也效仿不來的。

二、兩人面對的朝堂局勢不同

諸葛亮「受命於危然之際」,算是劉備集團的元老之一,他的地位在蜀漢無人可以撼動,到了劉禪時期,朝堂上重臣,例如蔣琬、董允等,更是他一手提拔培養的。

劉禪就算想要動他,能夠做的到嗎?答案是否定的,這一點他去世之後,劉禪都做不到,更何況其生前呢?但是諸葛恪不一樣,他的父親諸葛瑾雖然受孫權信任,但是嚴格意義上講,並不算江東真正的元老,真正受到重用的時候,也比較晚,諸葛恪更是在孫權臨終之前,才被推舉為託孤大臣,而且孫權還留下了孫弘、呂據、孫峻等人,來牽制他。

孫亮想要除掉他,相對而言,則較為容易。

三、兩人的名聲和處世方式不同

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權臣被害有一部分是君主的原因,還有一部分,是他們自身的原因。

眾所周知,諸葛亮是一個非常謹慎的人,他從劉備去世的時候,就許下了死忠的誓言,之後也一直默默的為蜀漢做貢獻,縱使他把持著朝政,也掌控著軍權,但是任何人都不能睜眼說瞎話,說他有謀反之心。

可是諸葛恪幼年之時,便能言善辯,雖然贏得了神童之名,卻也彰顯了自己性格中,張揚的一面。

成為輔政大臣之後,他則更加變本加厲,並實行高壓政策,打壓言論自由。

這種情況下,又有幾個君主能夠信任他,能夠容下他呢?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諸葛亮和諸葛恪是親叔侄,而且兩個人同樣的託孤大臣,奉命輔佐幼帝,諸葛亮得以善終,並被立廟祭祀,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諸葛恪卻死於亂刀之下,並牽連三族,這即與兩人遇到的君主性格不同有關,也與他們在朝堂中的地位和影響力有關,當然了,他們的遭遇之所以天差地別,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他們的性格和處世態度,完全不同。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被皇帝謀殺的諸葛亮侄兒,到底做錯了什麼?

文|沙塵暴 (讀史專欄作者)諸葛亮一家人很有意思,在魏蜀吳三個國家都有人當大官。他自己,蜀國丞相;他哥諸葛瑾,吳國重臣;他弟(族弟)諸葛誕,官至魏國征東大將軍。他們諸葛家的後代,也還算不錯,比如...

後三國之東吳第一權臣諸葛恪

後三國之東吳第一權臣諸葛恪諸葛恪(203-253年),字元遜,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他體格肥胖,是三國時期東吳權臣,蜀漢丞相諸葛亮之侄,大將軍諸葛瑾長子(有觀點認為諸葛恪實為諸葛亮之子,因當...

三國神童多神傷 東吳諸葛恪之死

諸葛恪字元遜琅邪陽都人三國時期吳臣蜀丞相諸葛亮之侄東吳重臣大將軍諸葛瑾長子 諸葛恪是東吳重臣的諸葛瑾的兒子,諸葛瑾是琅邪陽都人,屬於流亡北士的一員,當年於流亡途中與家人走散,作為一民流浪漢被推薦...

諸葛亮的親侄子,被拋屍荒野,滅三族!

在三國里,諸葛家族是一個大家族,諸葛三兄弟分侍三主,而且全部都是高管,史書贊其「一門三方為冠蓋,天下榮之」。今天小編要說一說諸葛家族的二代成員,諸葛恪。他的父親是諸葛瑾,孫權很信任的一個高官;二...

他曾是孫權的託孤大臣,卻毒死太子,調戲公主

小編前幾篇寫了鄧芝和徐邈等人,鄧芝善於外交,在軍事上也有所造詣。徐邈善於治理一方,能夠正確處理民族關係。這兩位都是優秀的臣子,對所在國的某種意義上說有益處。而我們今天寫的主人公,也是臣子而且是託...

三國演義之姜維二伐中原的前奏

姜維一伐中原慘敗之後,當時的國際形勢發生了巨變。曹魏嘉平三年,太傅司馬懿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第二年,東吳大帝孫權駕崩。這兩件事的發生,催生了姜維的第二次北伐。也從另一個側面解釋了不同的人做了同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