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最大贏家是諸葛:叔叔諸葛亮主政蜀漢,侄子諸葛恪權傾東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 | 江隱龍

「東吳四英傑」主政的時代也是孫吳在《三國演義》中「戲份」最多的時代。

陸遜之後,孫權逐漸親政,曹魏、孫吳、蜀漢三國的疆界也在夷陵之戰後基本定型。

這一時期,曹魏完成了曹丕、曹叡現代君主的過渡;蜀漢則由諸葛亮主政並開始了持續的北伐;而孫權也開始漸漸培養起太子孫登——不出意外,孫吳政權會如曹魏、蜀漢一樣進入到第二任君主統治時期。

百年的弱主熬成帝

然而,意外出現了。

赤烏四年(241年),就在孫權年近花甲之時,他精心培養的繼承人孫登病逝,孫吳政權由此出現了權力繼承的真空。

孫登在時極得人望,尚能整合江東各門閥士族;孫登死後孫權新立孫和為太子,但其態度又常常在孫和與魯王孫霸之間搖擺不定,於是分離主義原本較強的朝臣紛紛各自投靠在太子與魯王帳下,並最終釀成了二宮之爭。

《三國志13》里的二宮之爭

當時的孫吳朝廷人心浮躁,正如《三國志·步騭傳》中所言:「今之小臣,動與古異,獄以賄成,輕忽人命,歸咎於上,為國速怨;官寮多闕,雖有大臣,復不信任;諸縣並有備吏,吏多民煩,俗以之弊。

」在此傾向下,這一次權力鬥爭的影響極大,牽連了皇族、朝臣無數,結局卻是兩敗俱傷:孫和被廢、孫霸被賜死,孫權最終立孫亮為太子。

孫亮生於赤烏六年(243年)——也就是說,孫登死時,孫亮尚未出生。

孫權死後孫亮繼位,其時年方十年,是名副其實的幼主,而朝政自然也便落入了孫權臨死時指定的幾位輔政大臣手中。

二宮之爭將孫吳搞得一團糟

連年戰亂、瘟疫橫行是三國時期的大背景。

在這種情況下,皇帝、主公壽命長者較少,繼承人早夭也屬常事,故輔政大臣極為多見。

劉備、曹丕、曹叡臨終時均指定過輔政大臣,其意自在輔佐幼主直到其有能力親政。

不過,輔政大臣也是一柄雙刃劍,如果擇人不善往往會出現權力之爭,最終導致權臣當道的朝局。

託孤誰不會!

神鳳元年(252年),孫權在病逝前指定諸葛恪、孫弘、滕胤、呂據、孫峻共同輔政,其中又以諸葛恪、孫峻、滕胤為主。

孫權遺命尚未施行,孫弘便欲矯詔除掉諸葛恪。

當時孫峻尚與諸葛恪交好,故與其合力誅殺孫弘。

只是可能孫峻自己也沒有想到,正是他對諸葛恪的支持,開啟了孫吳歷史上真正的權臣時代。

《三國殺》里的諸葛恪

諸葛恪自小以神童著稱,早在孫權主政時期便有平定山越的大功,為孫吳朝廷新擄兵源達五萬人。

成為輔政大臣後,諸葛恪內政外交均極有起色,並在東興之戰中大敗司馬昭,聲望達到巔峰。

這一系列成績極大地刺激了諸葛恪的雄心,並最終使其決意北伐。

不過當時北伐之論並不得人心,箇中原因倒是能從曹植的《與司馬仲達書》中略窺一二:「今賊徒欲保江表之城,守區區之吳爾!無有爭雄於宇內,角勝於平原之志也。

故其俗蓋以洲渚為營壁,江淮為城塹而已。

若可得挑致,則吾一旅之卒足以敵之矣。

曹植,真是讓人驚訝啊……

言下之意,如果孫吳軍隊離開長江進軍北伐,曹魏只要派出「一旅之卒」便可獲勝。

此等見識,也多為孫吳謀士所贊同。

諸葛恪遂洋洋洒洒寫了一大篇伐魏之論,一意孤行大軍北伐。

諸葛恪是諸葛亮之侄,諸葛亮五次北伐未能平定曹魏,諸葛恪想來也有與其叔一爭高下之心,然而諸葛恪之能並無法與諸葛相比,北伐大敗而歸,其人望也一落千丈。

自此後,諸葛恪愈加專橫跋扈,最終引發君怨民怒,為孫峻設宴所誅。

諸葛恪死後,孫峻成了一下任權臣

諸葛恪死後被夷三族,唯臧均進《乞收葬諸葛恪表》陳言:「惟陛下敦三王之仁,垂哀矜之心,使國澤加於辜戮之骸,復受不已之恩,於以揚聲遐方,沮勸天下,豈不弘哉!昔欒布矯命彭越,臣竊恨之,不先請主上,而專名以肆情,其得不誅,實為幸耳。

」後孫休繼位,又下一《改葬諸葛恪等詔》為諸葛恪等平反:「諸葛恪、滕胤、呂據蓋以無罪為峻、綝兄弟所見殘害,可為痛心,促皆改葬,各為祭奠。

」這又是另外一段故事了。

《三國殺》中的孫休

諸葛恪死後,孫吳的權臣時代並沒有結束,孫峻、孫綝兄弟成為接替諸葛恪的第二、代代權臣。

想來也是幽默,孫權一生都在與相權將權鬥爭,在最後卻依然沒有使孫吳逃脫權臣的控制——反倒是蜀漢的弱主劉禪,在諸葛亮死後居然漸漸親政達四十年,成為三國時期難得的安樂皇帝。

一部孫吳帝國史,前半段是權臣史,後半段是庸主史。

而從孫權到孫皓,從周瑜、張昭到孫綝,無論是臣是君似乎都在走下坡路,或許也真是「天厭吳德」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他曾是孫權的託孤大臣,卻毒死太子,調戲公主

小編前幾篇寫了鄧芝和徐邈等人,鄧芝善於外交,在軍事上也有所造詣。徐邈善於治理一方,能夠正確處理民族關係。這兩位都是優秀的臣子,對所在國的某種意義上說有益處。而我們今天寫的主人公,也是臣子而且是託...

三國諸葛恪之死——歷史的必然

諸葛恪(203年—253年),字元遜,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三國時期東吳權臣,蜀漢丞相諸葛亮之侄,大將軍諸葛瑾長子。幼小以神童著稱,成人之後拜騎都尉,孫權長子孫登為太子時擔任左輔都尉,作為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