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哪個人物在演義與正史中反差最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時期,囊括了黃巾起義、群雄割據、三足鼎立和三分歸晉等時期,各路英雄更是輪番上場,很多都是各領風騷沒幾年,相信大家和小編一樣,更多的是通過《三國演義》去了解那段歷史。

既然是演義,出於故事情節的需要,很多人物都有正史有差別,有些甚至存在巨大發差,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梳理一下三國時期,哪些在演義與正史中差別巨大的人物。

一、曹魏

(一)曹仁

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將其塑造成為了一個「常敗將軍」。

第一次攻打新野時,布八門金鎖陣,被徐庶看出破綻,不僅大敗而回,而且還丟了樊城;第二次率領十萬大軍進攻劉備時,卻被諸葛亮火攻,燒博望與新野,再次大敗而回;

在赤壁之戰曹操敗退回許昌後,奉命鎮守南郡,與孫吳對峙,雖然依靠曹操的安排擊退吳軍,卻被諸葛亮用兵符詐取南郡;

關羽攻樊城水淹七軍,被關圍睏了好長時間,並放冷箭射中關羽右臂,用奸詐成就了關羽「刮骨療毒」的戰神形象。

但在正史中,曹仁就不一樣了,簡直是曹魏陣營的典範。

魏晉時期的傅玄《傅子》中,「曹大司馬之勇,賁、育弗加也。

張遼其次焉

賁,孟賁;育,夏育。

都是力能分牛的怪物。

更了不起的是後一個:張遼還次於曹仁。

裴松之 《三國志注 魏書九》,仁少時不脩行檢,及長為將,嚴整奉法令,常置科於左右,案以從事。

鄢陵侯彰北征烏丸,文帝在東宮,為書戒彰曰:「為將奉法,不當如征南邪!」

年輕時很不羈,但為將軍就嚴謹無比,還是浪子回頭。

連曹丕都拿曹仁來教訓曹彰。

端正吧?

文帝遣使即拜仁大將軍。

又詔仁移屯臨潁,遷大司馬,復督諸軍據烏江,還屯合肥。

大將軍者,全國最高軍銜。

魏國第一任大將軍是夏侯惇,但大家都知道夏侯惇帶兵水平一般,資歷了得;曹仁是第二任大將軍,然後是大司馬。

官位最高。

太祖軍還,為繡所追,軍不利,士卒喪氣,仁率厲將士甚奮,太祖壯之,遂破繡。

曹仁勇猛,但不是匹夫之勇。

他非常擅長鼓舞士氣,意志如鐵,這是他最了不起的地方。

二、張郃

《三國演義》中,在曹操與劉備定軍山等戰役中,屢次敗於張飛之手,還遭到夏侯淵等人的恥笑;

在第101回中,諸葛亮退兵,張頜請求率兵追擊,司馬懿不允:公性急躁,不可去。

明顯一個有勇無謀,急躁冒進的形象。

但事實上,張頜稱得上是一名智將,頗有頭腦。

追擊諸葛亮,也並非張頜主動請命,反而是司馬懿的要求。

張頜曾對此提出疑義,但不聽。

於是他不得已領命追之,至木門谷,被蜀軍流矢射中,命喪疆場。

其實,張郃是曹魏集團在西北前線牽制司馬懿的主要將領,張郃受恩與曹操,為曹魏集團忠貞不二,曹魏集團為了利用司馬懿抵抗諸葛亮,又要防止其掌握兵權,故以老將張郃牽制,司馬懿此舉,只為借諸葛之手殺張郃而已。

三、荀攸

在《三國演義》中,荀攸極少露面,戲份並不太多。

曹操對荀攸評價是,自初佐臣,無征不從,前後克敵,皆攸之謀也。

曹操迎天子入許都之後,荀攸成為曹操的軍師。

征伐呂布時勸阻了曹操退兵,並獻計水淹下邳城,活捉呂布。

官渡之戰獻計聲東擊西,斬殺顏良和文丑,派徐晃燒袁紹糧草,立下大功。

平定河北期間,荀攸力排眾議,主張曹操消滅袁紹諸子,被曹操上奏朝廷封為陵樹亭侯。

建安十九年(214年),荀攸在曹操伐吳途中去世。

荀攸被稱為曹操的「謀主」,擅長靈活多變的克敵戰術和軍事策略。

他生前設奇策共十二計,只有鍾繇知道。

鍾繇整理未全就去世了,故後世不得而知。

另著有《魏官儀》,今已佚。

二、蜀漢

1.諸葛亮

《三國演義》里的諸葛亮「智多而近妖」,草船借箭(實是孫權無意為之),借東風(天不佑曹操),三氣周瑜致死(其實是病死,瑜亮交集不多),擺石頭陣差點困死陸遜,造木牛流馬,五丈原禳星,等等,簡直就是神仙般的存在。

但事實上諸葛亮只是普通人,他是外交家,戰略家,政治家,但怎麼也不該是位神仙。

沒有主導赤壁之戰,也沒有計定火攻,沒有擺出石頭陣,沒有禳星術,也沒在臨死前遺計殺魏延。

但只有一點三國演義比較真實,劉備死後,諸葛亮確實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在蜀中勸課農桑,促進民族融合,加速西南地區的發展。

二、劉備

《三國演義》里的劉備,沒事就哭,磨磨唧唧,動輒中山靖王之後,以皇叔名義到處招搖撞騙。

真實的劉備其實是位性情中人,身上耀眼發光的王者之氣,領袖之氣,籠絡關羽張飛(並非結義兄弟)趙雲糜竺簡雍等一大批忠義之士,聯合馬騰、王子服等人密謀除去曹操,能夠為各路軍閥接納。

他哭的也很少,反而是那位奸雄曹操哭的比較多。

三、姜維

演義里的姜維是個心懷天下奮發圖強的好青年,受到諸葛亮的悉心培養,成為諸葛亮之後蜀漢的關鍵人物。

但實際上,姜維好功名,喜歡養死士,雖受教於諸葛亮,但只學到皮毛,諸葛亮死後,蜀漢軍政大權為蔣琬、費煒、王平等人掌握,只是作為一般的蜀漢將領,之後才多次出兵北伐,鞏固了自己的地位,但那已經是三國鼎立的末期了。

三、孫吳

一、周瑜

《三國演義》中的周瑜,明顯是心胸狹窄,氣度不足,第一次見到諸葛亮,就想害死他。

逼諸葛亮造箭十萬,結果三天就搞定;借東風之後,領兵奔赴七星壇。

最後一黑到底,孫吳的統兵大都督,居然被氣了三次,便活活氣死了!

而真實的周瑜,性度恢廓,膽略過人。

二十歲跟隨孫策,攻略江東,戰功赫赫。

孫策死後握重兵輔佐孫權,東吳諸將,無人敢動。

赤壁之戰主持對曹作戰,一戰成名;三十六歲那年,周瑜病死於巴丘!演義與正史唯一契合的就是,周瑜去世確實很早。

二、魯肅

《三國演義》中的魯肅,忠厚老實,木訥無謀,被騙出借荊州,接著被諸葛亮玩弄於鼓掌,活脫脫一個兩頭受氣的小媳婦。

真實的魯肅,則有一英雄豪傑。

喜好讀書,善於騎射,早年,周瑜無糧,魯肅慷慨助之,從此兩人結為朋友。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是最早提出「三分天下」的人之一。

赤壁戰後,他又單刀赴會與關羽談判,膽識過人(而不是關羽單刀赴會,兩人反了)。

前幾天,小編盤點了一下三國時期的「將二代」們,熱心讀者又給小編提供了好多素材,給小編長了很多知識呵呵,不知道這次盤點的「反差人物」,是否全面,大家幫忙留言指點一下吧,小編不勝感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有那些頂尖的謀士,誰能排行第一

三國是一個有無窮魅力的時代,由於《三國演義》的渲染更加令人目眩神迷,為之嚮往。但是為了避免混亂和不必要的爭執,我暫且把這個問題的答案分為兩個版本,分別是《三國志》版和《三國演義》版,關於謀士我...

魏蜀吳為什麼會衰落?只因這三個大將死的早

今天給大家說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大家都魏蜀吳這個三個國家在三國時期還真的是誰都干不過誰,誰也干不死誰,但是到了後期卻不一樣了,但是其實在中期有些國家就已經出現了頹勢了,因為死了最為主要的大將...

曹魏的大將軍與大司馬,竟有這樣的淵源

眾所周知,東漢著名的伏波將軍有馬援和夏侯惇,前者是東漢的開國功臣,後者是曹魏的開國元勛。夏侯惇「性清儉,有餘財輒以分施,不足資之於官,不治產業」,作為道德楷模和曹操的好哥們,曹操稱魏王后,夏侯惇...

三國人物這麼排,應該是沒有爭議

三國演義虛構了太多,諸葛亮在正史中沒有那麼神,諸葛亮成就最高的是在政治上。對三國謀士有句話叫前期看郭嘉後期看孔明。郭嘉死的早,而且郭嘉從來沒有敗過,曹操帳下能人眾多,郭嘉在時是一枝獨秀。第一當屬...

三國武將20大排名

上回小編和大家已經說了前面的武將。1。呂布2。關羽3。張飛4。趙雲5。典韋6。許褚7。馬超8。黃忠9。顏良10文丑11。龐德12。張遼13孫策14太史慈。下面小編和大家說說最後這幾位勇士。夏侯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