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戰略規劃大師:魯肅第二諸葛亮第三,毛玠排第一實至名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漢室將傾,天下大亂,各路諸侯互相攻伐。
這些個諸侯大多數沒有長遠的戰略規劃,都是打到哪算哪。
曹操身處在那個亂世之中,一開始也是沒有戰略規劃,也是打到哪算哪。
由於沒有戰略規劃,曹操的部隊干出了許多慘絕人寰的劫掠屠城的惡舉。
曹操,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在曹操迷茫的時候,有一個名叫毛玠的謀士給曹操提出了戰略規劃,毛玠的戰略規劃歸納起來就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軍資,如此則霸王之業可成也!」毛玠給曹操的戰略規劃,一是迎奉漢獻帝,在政治上立於不敗之地。
二是發展生產,使得部隊有可靠的補給來源,從而擺脫劫掠百姓補充軍需的惡名。
毛玠,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曹操按照毛玠給他的戰略規劃,先是把天子迎奉到了許昌。
從那以後,曹操打誰都是奉詔討逆,誰打曹操都是亂臣謀反。
曹操給誰封官,都是天子詔命名正言順。
天下的能人義士,紛紛衝著天子的旗號,投奔朝廷而來,這些人才後來都為曹操所用。
挾天子以令諸侯讓曹操在政治上受益頗多,曹操又接著實行毛玠發展生產的戰略規劃。
曹操實行屯田制,讓無家可歸的流民耕種戰爭中荒蕪的無主之地。
這樣既解決了軍糧來源問題,也解決了饑民動亂問題。
毛玠的戰略規劃,直接奠定了曹操雄霸北方的基業。
魯肅,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東吳方面,也有一位戰略規劃大師,這個人就是魯肅。
魯肅給孫權提出的戰略規劃,歸納起來就是「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
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 」
魯肅給孫權提出據江東以圖帝王之業的戰略規劃之後,恰好碰到曹操揮兵南下。
魯肅審時度勢,又給孫權提出聯劉抗曹的戰略規劃。
曹操拿下荊州的時候,魯肅親自造訪劉備,向劉備集團提出了聯合抗曹的提案。
孫權,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劉備派諸葛亮回訪東吳,在魯肅和諸葛亮的撮合之下,劉備和孫權的戰略同盟總算達成了。
魯肅在孫劉聯合中的作用,用裴松之的話說就是:「劉備與權并力,共拒中國,皆肅之本謀。
」
劉備,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說到戰略規劃大師,就不得不說諸葛亮的「隆中對」了。
諸葛亮提出了三分天下,然後從益州和荊州兩路齊頭並進北伐,進而一統中國的戰略規劃。
這個戰略規劃第一部分三分天下實現了,後來因為丟了荊州,導致隆中對終極目標一統中國沒有實現。
諸葛亮,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筆者認為,單就戰略規劃而言,毛玠可以排第一,魯肅排第二,諸葛亮排第三。
為什麼毛玠和魯肅沒有諸葛亮名氣大,在戰略規劃方面卻可以排在諸葛亮前面呢?原因是毛玠和魯肅只擅長戰略規劃,諸葛亮還有內政和軍事功業加持,所以戰略規劃大師毛玠和魯肅的知名度遠不如全才諸葛亮。
參考書目:《資治通鑑》《三國志》
版權聲明:本人已和版權公司簽約,未經授權轉載者,本人將委託版權公司投訴維權。
三分天下其實並不是諸葛亮第一個提出來的
《三國演義》寫道: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他分析形勢時說到:現在曹操已經戰勝袁紹,擁有百萬大軍,而他又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時候已經不能輕易和他爭勝負了。孫權占據江東,已經三代。...
隆中對的經典決策不只劉備之於諸葛亮,你知道他們的「隆中對」嗎
對諸葛亮的了解,最深刻的應當數《出師表》,劉備在徐庶建議下,三次到襄陽隆中拜訪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見。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取中原的戰略構想。這...
魯肅「吳中對」的評價為什麼比不上諸葛亮的「隆中對」?
眾所周知,在劉備三顧茅廬之時,諸葛亮為劉備做了一整套頗有遠見的戰略規劃,預言了後來的天下三分,成為整個劉備集團的戰略總方針,史稱「隆中對」。但鮮為人知的是,在諸葛亮提出「隆中對」的幾年前,魯肅曾...
諸葛亮的《隆中對》,為何最終敗給了魯肅的《江東對》
文|小河對岸劉備在遇上諸葛亮之前,雖有英雄之志卻無明確的戰略規劃,以致其年近半百而事無成。直待諸葛亮在隆中為劉備謀劃了奪取荊州、益州之地以為基業的戰略規劃,才使得劉備如撥雲見日而茅塞頓開。
諸葛亮隆中對只因未記一人 導致無法中興漢室徒勞而終
諸葛亮早在當年劉備三顧茅廬時就提出了心繫天下的《隆中對》,然而,最終還是在第六次北伐出師未捷的情況下抱憾而逝了,他之所以如此,一來是因為彼時的政治軍事形勢已和隆中對誕生時大不相同,二來是因為《隆...
三國頂尖謀士,只此兩人,郭嘉和司馬懿等都靠邊站!
三國英雄人物很多,猛將如雲,智謀之士也燦若明珠,在這些人物當中,出色的有李儒、田豐、審配、陳宮、賈詡、郭嘉、程昱、荀彧、許攸、張昭、周瑜、龐統、法正、司馬懿、楊修等,然而,在這些謀士中,只有兩個...
諸葛亮自知文不如張昭魯肅,武不如周瑜,因此拒絕孫權的徵召
諸葛亮聲聲不求聞達,卻處處自比管仲樂毅。如此高調炒作,待價而沽,引得東吳名士張昭側目。據《裴松之注三國志》記載,張昭向孫權舉薦諸葛亮。諸葛亮以「權可賢亮,不能盡亮」為由,拒絕了孫權的召賢令。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