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提出「隆中對式」三分思想的不是諸葛亮,而是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在著名的隆中對中提出了「先三分天下,再謀取中原」的戰略思想,其實早在七年前的建安五年,也就是官渡之戰發生的時候,東吳的魯肅就已經提出了相同的觀點。

那麼,魯肅版的「隆中對」和諸葛亮版的有什麼不同,又各有什麼高明和欠缺之處呢?

雖然魯肅和諸葛亮都主張「先三分,再一統」,但是二者是有區別的,魯肅的三分則是:孫權、曹操、劉表;而諸葛亮的三分是:孫權、曹操、劉備。

其實就地域而言,魯肅和諸葛亮的想法完全一致,都是把天下分為江東、中原和荊州,只是諸葛亮把荊州主由劉表換成了劉備。

這個也很符合各自的歷史條件,很好理解,因為魯肅提出「三分」思想的時候,劉表坐擁荊州之地,而劉備還是個無名小輩。

而諸葛亮是為劉備出謀劃策,自然要把劉備考慮進去了。

單從只一點看,後面的史實證明,諸葛亮更有遠見。

除了三分的主體不同,魯肅和諸葛亮的「隆中對」最大的不同則顯現出了魯肅的更勝一籌。

我們知道,諸葛亮的終極目標是「霸業可成,漢室可興」,但魯肅很早就看出了「漢室不可復興」。

諸葛亮是打著「復興漢室」的口號輔佐劉備的,這個口號一方面為劉備集團贏得了人心和所謂的「合法性」,但是也是這個口號成了蜀漢乃至諸葛亮本人最沉重的政治包袱。

第三點不同是在於統一的步驟,魯肅的規劃是先滅劉表,再取益州,然後和曹操劃江而治,最後再統一中國,也就是先把三國變成「南北朝」。

而諸葛亮的規劃是先取荊州,再占益州,坐擁西方,然後再待時機北上、東進,完成統一,也就是先把三國變成「東西漢」。

但是魯肅和諸葛亮都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對手,歷史真實中,最後被滅的是他們自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歷史中足以和隆中對相比的那些戰略構想

公元207年劉備到隆中拜訪諸葛亮,請他出山為其出謀劃策。諸葛亮審時度勢,分析當下局勢,提出千古傳頌的隆中對。隆中對為劉備的蜀漢大業規劃了內政、外交、軍事的方針策略,而後劉備按照隆中對行事,終成三...

不是諸葛亮而是他

《三國演義》寫道: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他分析形勢時說到:現在曹操已經戰勝袁紹,擁有百萬大軍,而他又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時候已經不能輕易和他爭勝負了。孫權占據江東,已經三代。...

三分天下其實並不是諸葛亮第一個提出來的

《三國演義》寫道: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他分析形勢時說到:現在曹操已經戰勝袁紹,擁有百萬大軍,而他又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時候已經不能輕易和他爭勝負了。孫權占據江東,已經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