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諸葛亮還早提出天下三分的魯肅,為什麼處處維護劉備集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演義中有一個人一直是以一個老好人的形象出現,諸葛亮代表劉備與孫權結盟,再三叮囑諸葛亮如何才能說服孫權;赤壁之戰時多次阻止周瑜謀害諸葛亮;劉備奪取益州後,來回奔走討要荊州,卻一地不得。

腦補這樣一個人物形象,你不禁會想到什麼?一無是處的好好先生?勾結諸葛亮,吃裡扒外的叛徒?不!他其實是為東吳鞠躬盡瘁,重要的戰略家,周瑜大都督之位的繼任者,魯肅,魯子敬!

魯子敬

很多人就會奇怪了,為什麼這樣一個東吳重臣,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幫助劉備集團呢?這恰恰說明了他長遠的戰略眼光!

東吳的長期戰略目標是什麼?在魯肅和孫權第一次見面時,魯肅就已經為孫權做好了規劃:

1.漢朝統治集團的氣數已盡,已經不可能再次復興了;其次,曹操氣候已成,不是一兩下就可以搞垮的。

2.站在你的角度上考慮,只有三分天下,鼎足江東,等待時局變化,而且江東自古以來地處偏遠,也不會招來任何人的妒忌。

3.北方中原地區正是多事之秋,我們趁機可以剿滅黃祖,進攻劉表,奪取並且穩固長江以南的土地。

4.等到機會成熟,就可以稱帝建號,奪取天下。

天下三分

是不是感覺非常像諸葛亮亮隆中對所規劃的戰略部署?要知道隆中對發生在公元207年,魯肅的榻上策形成與公元200年,比諸葛亮早了整整七年提出三分天下的構想。

曹操進軍荊州,劉表病逝,劉琮不戰而降,曹操占據荊州大部。

曹操占據荊州後,實力毋庸置疑,已經成為當時實力最強的諸侯。

東吳雖然經歷了孫堅孫策兩世的治理,地盤,軍事,財富上雖然有一定的積累,但是與曹操相比差距仍然不小,想要打敗曹操也是痴人說夢。

劉備新近敗於曹操之手,屯兵夏口,但是實力尚在,且對抗曹操有堅決的決心,魯肅正是看到了當時的時局與形式,提出與劉備結盟共同抵抗曹操。

結果,赤壁一戰,孫劉聯軍大敗曹操。

魯肅與諸葛亮

赤壁之戰後,孫劉瓜分勝利果實,魯肅又力主將東吳獲得的荊州地盤借給劉備,很多人看來無異於賣主求榮的行為。

其實,當時曹操雖然敗於赤壁,實力仍然是當時最強的諸侯,而且手中還握有荊州北部一些地區;劉備與孫權各分得荊州南部和中部地區。

了解一點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一個戰略緩衝地帶對於對陣雙方的重要性,特別是對於相對較弱一方的重要性。

孫權分得荊州中部地區,無異於直接將自己的領土暴露於曹操的鐵蹄之下,而將此地借予劉備有幾個好處。

第一,孫權可以節省大量的兵力和財力來保護勝利果實,讓劉備來提自己幹這些事;第二,劉備此時的地盤太小,想要發展壯大,必須有地盤提供足夠的人口和錢糧,對於送上門的領土自然是不會推辭,賣了劉備一個大大的人情,鞏固了同盟;第三,既然說是借,以後想要回來也就變得名正言順了。

赤壁之戰後的荊州歸屬

之後劉備奪取益州,孫權多次派魯肅向劉備要回荊州,魯肅卻一寸地也沒有要回來,這真的是魯肅無能嗎?小編認為並不是這樣!

劉備奪取益州後,天下諸侯的實力分布並沒有發生實質性的變化,仍然是曹操一家獨大,要想對抗曹操,孫劉兩家的聯盟勢必要維持下去。

像魯肅如此有戰略眼光的人不會看不到這一點,所以我認為他討要荊州不過是走走過場而已。

以後的歷史進程也證明了這一點,魯肅四十六歲英年早逝,呂蒙繼承他的位置,一出白衣渡江的「好戲」,奪回荊州,殺死關羽。

關羽之死

東吳此舉惹得劉備傾蜀國全國之力大舉伐吳,孫權不得已向曹操乞和,雖然陸遜大破劉備於夷陵,但吳蜀兩國的實力也因此大損,最終導致了曹魏一家獨大的局面。

可以說,魯肅不光不是一個吃裡扒外的叛徒,他還是三國中最被低估的,具有長遠戰略眼光的政治軍事家,他洞悉天下時勢,深諳唇亡齒寒的道理。

假設他晚死幾年,孫劉聯盟也許就不會破滅得這麼快,鼎立之下的吳蜀兩國有充足的時間進行發展,曹魏也就不能夠獨霸天下,三國的歷史可能也會被改寫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到底有多麼怕郭嘉?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確是事實,但並不是說諸葛亮怕郭嘉。正所謂「知天易,逆天難」,諸葛亮有信心與郭嘉一爭長短,但他卻鬥不過郭嘉身後的天下大勢。為什麼這麼說呢?答案源於三國時期「三大戰役」的第二...

荊州爭奪:三國鼎立的關鍵一戰

作者:殷嘯虎東吳借出荊州「臭棋」還是「好棋」?借荊州,是孫劉兩家聯合抗曹的象徵,也是兩家最終刀兵相見的導火索。孰是孰非,依然難有定論。要釐清這一問題,得從事件的始作俑者魯肅談起。在小說《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