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到底有多麼怕郭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確是事實,但並不是說諸葛亮怕郭嘉。
正所謂「知天易,逆天難」,諸葛亮有信心與郭嘉一爭長短,但他卻鬥不過郭嘉身後的天下大勢。
為什麼這麼說呢?答案源於三國時期「三大戰役」的第二戰——赤壁之戰。
建安十二年(207年),劉備三顧諸葛亮於南陽,我們來看看當時諸葛亮提出的「隆中對」戰略是怎麼說的:第一,曹操「此誠不可與爭鋒」;第二,孫權「可以為援而不可圖」。
在此情形之下,劉備若想有所作為,天下也只剩下荊州與益州兩處可以爭鋒。
於是「隆中對」確定了劉備的戰略方針:跨有荊益、外結孫權,待天下有變時兵分兩路,一路自荊州背上,另一路出秦川,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
這裡有一個關鍵前提,那就是曹操不能贏得赤壁之戰。
如果在赤壁之戰中曹操直下荊州,便可順勢消滅孫權,天下便會迅速統一,也便不會有「三國」之說。
第二步,如果曹操敗於赤壁,劉備要搶在孫權之前占據荊州,否則天下會成南北對峙之勢,也便不會分成「三國」。
最終曹操敗於赤壁,諸葛亮在戰後成功地促成了孫權聯盟,使孫權「借」南郡給劉備,為之後的三足鼎立打下了基礎。
但是,如果曹操打贏了赤壁之戰呢?諸葛亮縱有通天的才華,也不能逆轉大勢——因為曹操若敗,孫權是可以通過「人謀」來爭取的,諸葛亮有這個能力說服孫權接受孫劉聯盟;但若曹操獲勝,天下一統便成天數,這便不是通過「人謀」可以逆轉的了。
無論是諸葛亮,還是周瑜魯肅,其戰略的實現都必須建立在曹操敗於赤壁的基礎之上。
那麼問題出來了,如果赤壁之戰爆發時郭嘉未死,曹操還會失敗嗎?很難說。
以郭嘉在討伐呂布、袁紹、烏桓等軍事行動的表現來看,其軍事才能至少不亞於諸葛亮、周瑜魯肅;而其麾下的將士卻多於後者數倍。
相同情況,郭嘉敗的可能性很小。
而如果赤壁之戰的贏家是曹操與郭嘉,那諸葛亮萬事皆休,根本沒有青史留名的機會,漢朝也可能很快就變成魏朝了。
時勢造英雄。
郭嘉與諸葛亮都是三國時期一等一的謀士。
如果當時與曹操一見如故的是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遇到的是郭嘉,就可能會變成「臥龍不死,郭嘉不出」了。
三國為什麼能成為三國:曹操、劉備、孫權各有各的「隆中對」
文 | 江隱龍 三國時代特殊的歷史背景與時代特徵,將英雄亂世這一主題發揮到了極致。最後曹魏滅蜀、司馬代魏、西晉一統天下,雖然有北方綜合國力遠勝於南方的大前提,但東漢末年從諸侯割據到三足鼎立的歷史...
他若不死,諸葛亮排不了第一
NO.10 徐庶 徐庶,字元直,河南禹州人,本名徐福,為了朋友殺人而逃難,改名徐庶,與司馬徽、諸葛亮等人為友。諸葛亮之前的劉備主要謀士,曾大破曹仁八門金鎖陣。徐庶最大的貢獻,是回馬向劉備推薦了諸...
除了蜀漢《隆中對》,東吳有 「一對」同樣很牛,一直被世人忽略
在東漢末年,劉備的軍師徐庶為母奔赴曹營,徐庶臨行之際再次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劉備先後三次到隆中拜訪這位「臥龍先生」,直至第三次終於如願以償,得見臥龍。諸葛亮與劉備暢談天下大勢,通過《隆中對》為劉備...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婦孺皆知,其實後面還有一句,才是經典之最
公元208年,曹操一舉殲滅群雄,一統中國北方,自此天下英雄唯獨只剩劉備與孫權,此時曹操已經40多歲了,為了在有生之年完成大業,曹操於公元208年率領數十萬軍士直奔南方的孫權,而此時的宿敵劉備還未...
孫權帳下的謀士中,誰才是具有戰略眼光的謀略家?
古詩云「江東子弟多才俊」,這話放到三國時期那真是恰如其分。前期有「江東小霸王」孫策的傳說,中期有「生子當如孫仲謀」「曲有誤周郎顧」的璀璨組合。不過本期介紹的人才,在三國故事裡,也許算不上光華奪目...
軍事戰略可比諸葛亮,力救劉備,大敗曹操,他不是關羽、周瑜
魯肅是被三國演義黑的最狠,感覺他是膽小怕事,是諸葛亮的跟屁蟲,其實魯肅是運籌帷幄決勝千之外的軍事家,政治家,他的軍事謀略不亞於諸葛亮,作為東吳的四英將之一,和周瑜、呂蒙、陸遜相比,在戰略上強於百...
比諸葛亮還早提出天下三分的魯肅,為什麼處處維護劉備集團?
三國演義中有一個人一直是以一個老好人的形象出現,諸葛亮代表劉備與孫權結盟,再三叮囑諸葛亮如何才能說服孫權;赤壁之戰時多次阻止周瑜謀害諸葛亮;劉備奪取益州後,來回奔走討要荊州,卻一地不得。腦補這樣...
三國中戰略眼光最好莫過於魯肅,一典故名垂千史
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漢族,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中國東漢末年傑出戰略家、外交家。出生於一士族家庭;幼年喪父,由祖母撫養長大。他體貌魁偉,性格豪爽,喜讀書、好騎射。東漢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