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知天知地為何卻不能統一天下?毛主席三句評價直接道出原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時期,蜀國所處的兩川之地,在大漢版圖歸屬於益州,而在今天,就是本稱為天府之國的四川省。

從劉邦建立大漢,到東漢走向末路,僅僅過了四百年而已,可是,當初從益州起兵,攻取長安、洛陽,從而席捲中原的奪取天下的方法,放在劉邦的後代,劉備身上,卻是寸功難立。

諸葛亮、姜維終其一生,也沒能踏入中原一步。

以諸葛亮神機妙算,為何不能復興漢室,還於舊都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蜀漢無法完成一統夢想的原因。

其實,早在新中國建立初期,熱愛三國歷史的毛主席,就為我們指出了諸葛亮的三點不足,令他難成大事。

第一,就是諸葛亮不具備識人之明,常常任人唯親,不能夠因材量用。

印證這個觀點最為恰當的例子,就是馬謖。

馬謖在南征時期表現出來的戰略智慧,令諸葛亮眼前一亮,因此,諸葛亮委任馬謖前往守衛事關北伐成敗的街亭。

然而,馬謖僅僅是個謀士,而非主帥,他的領軍本事,臨陣指揮,竟然還不如身邊的副將王平,雖然飽讀詩書,卻成為了趙括。

諸葛亮沒有能夠認清馬謖的本領,從而導致了整個北伐的失利。

除了不會用人外,毛主席還認為,諸葛亮不能成事的第二點原因,是他不懂得身為一個主帥,應該在關鍵時刻親臨調度,主動到街亭去指揮大軍,才能夠保證北伐的順利進行。

沒錯,我們來做個對比,諸葛亮和曹操相比,孰優孰劣呢?在臨陣指揮上,還是曹操勝出一籌,在官渡之戰,偷襲烏巢的戰役可謂是此次大戰的轉折點,然而,在出征之前,許攸的忠心尤未可知,偷襲的結果難以預測,如果是袁紹的計策,那麼派去的部隊就如同狼入虎穴,將會全軍覆沒。

可是曹操認定,這是一場決定官渡勝局,決定天下歸屬的戰役,因此,他不懼危難,親率部隊前往偷襲,最終成就大事。

諸葛亮和曹操相比,應當在戰略上獨具慧眼,而在指揮上,曹操可並非諸葛亮能輕易擊敗的對手。

諸葛亮是一位傑出的戰略家,隆中對定下的三分天下之計,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妙計。

然而,毛主席認為,這個戰略,具有一個致命的弱點,正是這個弱點,讓諸葛亮功虧一簣。

這個弱點,就是兵力的分散。

在古代,荊州和益州雖然相鄰,但因為西川的地形交錯複雜,多有山川河流,兩州交流十分麻煩,在關羽大意失荊州之後,足足過了數月,消息才傳到身處成都的劉備耳中。

這一點,就導致劉備的兵力必須一分為二,避免消息的不暢通,而令曹魏或孫吳乘機突破一點。

然而,關羽和荊州的離開,讓蜀漢頓失一半國力。

諸葛亮在制定戰略的時候,只看到了兩處同時進兵的利,沒有看到兩處聯繫的弊。

毛主席的三個觀點,鮮明的指出了諸葛亮失敗的原因,軍事家之間的評論,還是很有學習價值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和司馬懿,誰將「略勝一籌」?

  一部《三國演義》將諸葛亮的智謀刻畫得淋漓盡致,火燒新野、草船借箭、舌戰群儒、罵死王朗,這一樁樁、一件件都凸顯了諸葛武侯大智慧的形象。特別是在上方谷一戰中,幾乎要燒死司馬懿,臨死還要嚇跑司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