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外交需要說實話,他為諸葛亮排憂解難出使孫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自從小編開始學習三國中後期的歷史以後,已經寫了東吳的王蕃,魏國的王凌,而蜀國方面,小編今天就來寫寫蜀國中期的著名將領鄧芝。
鄧芝是名門之後,他曾經為諸葛亮排憂解難,出使東吳。
當時劉禪剛剛登基,孫權對漢國的實力有所疑慮。
鄧芝憑藉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打動了孫權,並使漢國和東吳重修於好。
對於兩個國家和好籤訂「協議」的部分,大家可以看小編之前陳震的文章,在那篇文章中小編詳細描寫了漢國和吳國的天下二分之計。
咱們將鏡頭回到本文,小編依舊根據《三國志》來和大家一起看看鄧芝到底是何方神聖。
一:名門之後,步入仕途
鄧芝字伯苗,是義陽新野人,他是東漢司徒鄧禹的後代。
鄧芝在漢末年間進入蜀地求官,但他沒有名氣,沒人重用他。
當時益州的從事張裕據說善於相術,於是鄧芝就去益州找到他。
張裕看到鄧芝後說:「你過了七十歲以後,會官至大將軍,並且被封侯」。
鄧芝又聽說巴西太守龎羲喜愛人才,於是鄧芝就又找到了龎羲。
不久後劉備攻下了益州,當時鄧芝為郫邸閣督。
劉備來到郫地以後,和鄧芝交談,鄧芝展現了自己的才華謀略以後成功的吸引到了劉備,劉備認為他很有才能,升為郫令,隨之又升為廣漢太守。
鄧芝在治理地方時,能夠清明且嚴格,還有一定的政績,因此鄧芝又被提拔為了尚書。
自此從地方官職就這樣進入了中央。
二:一見孫權,據理力爭
眾所周知,劉備崩殂於永安。
一開始孫權就曾經向劉備求和,劉備曾經派遣宋瑋,費禕等人表示願意和好。
但是諸葛亮因為劉備去世以後,害怕孫權趁著主少國疑之時有歪心思,諸葛亮因此進退兩難。
當時鄧芝找到了諸葛亮,認為:「如今皇帝年幼,剛剛繼承大統,應該讓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出使東吳,重申友好」。
諸葛亮答道:「這件事我想了很久了,但是一直沒有合適的人選,現如今我知道找誰了。
」鄧芝又問那個認識誰,諸葛亮就告訴鄧芝:「只有你不可」。
於是鄧芝搖身一變就成為了使君,出使東吳。
鄧芝出使東吳後,孫權果然當今吳漢局勢產生了動搖之心,鄧芝到達了吳國孫權也不召見他。
於是鄧芝主動提出要見孫權一面,他放出話來:「我今日來是為了吳國考慮,而不是為了漢國考慮的」。
孫權得到了這個消息以後就召見了鄧芝。
告訴鄧芝說:「我誠心誠意願意和漢國結親,但是恐怕劉禪年幼羸弱,國家弱小且勢力單薄,如果魏國乘次機會大動刀兵,還不一定能自保,結合以上原因,我才對吳漢聯盟有深深的疑惑。
」
鄧芝聽聞後,立馬得知了孫權的小伎倆,於是侃侃對答:「吳國和漢國共有天下四個州的領地,而孫權您是不世出的英雄,諸葛亮是當下最傑出的人。
蜀國有天險以供固守,東吳有長江之險要,如果將兩國的優點合併,共為唇齒,如果一起進攻魏國可兼得天下,如果固守還可以保證三國鼎立,這個道理是顯而易見的。
如果您如今委曲求全於魏國,魏國一定會召您入朝為官,並且將您的太子作為人質。
如果您不同意,魏國就會藉機討伐吳地,而這時漢國就可以順流而下,直撲江南。
如果事情發展到了這個地步,江南之地就不再是您孫家的了。
」
孫權聽完鄧芝的分析以後,沉默了很久才說:「你說得對。
」於是孫權和魏國斷交,和漢國重歸舊好,並且孫權派張溫回訪漢國。
另外說一句,張溫本是吳國重要的大臣,但是因諸多因素最後被孫權發配到了老家,不予錄用。
其中影響因素之一就是此行出訪漢國回去以後大肆宣揚漢國的優點,頗有羨慕之意,給吳國人造成了不正當的認知影響,於是孫權非常討厭他。
三:再訪東吳,天無二日,土無二王
張溫出訪漢國以後,漢國又派了鄧芝出使吳地。
這次孫權很快就接見了鄧芝,這時孫權還不忘考一考鄧芝,於是就問:「如果天下太平了(漢國和吳國將魏國滅掉),咱們兩位君主劃地分治,豈不是很好的事情?」
鄧芝回答孫權:「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國無二主),如果咱們聯手打敗了魏國以後,如果您還沒有看出誰能統一天下。
那麼咱們就各自用德行感召天下,大臣們各盡其忠,武將們整裝操練,如果是這樣,大戰才剛剛開始。
」
孫權聽了以後,大笑不已並說:「這番話將你的真誠體現的淋漓盡致啊!」
此次交涉成功以後,孫權給諸葛亮寫了一封信:「丁厷言過其實,說話著三不著兩,想讓兩國和好,只有鄧芝啊」。
在這句話中,我們可能懷疑丁厷是誰。
根據多種史料記載,他也是名門之後,在漢末三國初期比較活躍,善於研究文學,且和當時漢國很多文官有不錯的關係。
但是他並不擅長外交相關的事情,被孫權評價為「言辭浮誇,虛有其表,對國家沒有好處。
」
四:參與北伐,平定叛亂
漢國和吳國重歸於好以後,諸葛亮終於可以安心的北伐了,在其中一次北伐時,任命鄧芝為中監軍和揚武將軍。
熟悉小編的朋友們也許還記得在描寫趙雲那篇文章中,還提及了趙雲因馬謖失街亭,被迫撤退的一幕,當時趙雲身邊的將領就是鄧芝。
因為趙雲和鄧芝在撤退中均盡力掩護並死保物資,所以才沒有將敗退演變為潰敗。
諸葛亮去世以後,鄧芝升為前軍師將軍,並且領袞州刺史,還被封為陽武亭侯,統帥江州所有兵馬。
在任中的時候,鄧芝和孫權交往依舊甚密,經常互送禮物。
我們從這點來看,孫權肯定不是因為完全敬佩他而送禮物,應該是一種投資,雖然最終沒有成功,但這是歷史中拉攏他人的必然手段之一。
沒過幾年,鄧芝又被升為車騎將軍(僅次於大將軍和驃騎將軍)。
延熙十一年,涪陵國的當地人殺掉了都尉走上了叛亂的路,於是鄧芝率領軍隊前往討伐,此戰似乎並沒有難度,很快鄧芝的軍隊就殺死了叛亂的首領。
戰後鄧芝還立刻安撫百姓,為一方平安而不斷努力著。
又過了三年,延熙十四年鄧芝去世。
五:去世跌事
根據《華陽國志》記載:鄧芝當年討伐涪陵的時候,在緣山看見了很多黑猿,而鄧芝喜好打獵,親自獵殺黑猿,一箭就射中了。
但是那黑猿自己將箭矢拔了出來,將樹皮和樹葉敷在了創口處,鄧芝看見了就說:「哎,我違背了物種的天性,看來我將要死了」。
另外一種說法是鄧芝看到了一隻母猿抱著小猿在樹上,於是拔箭就射,射中了母猿。
但是小猿卻在為母猿拔箭,並且用樹葉等敷在了創傷處。
於是鄧芝因此嘆息,知道自己做錯了事,將弓弩扔到了水中,自己知道離大去之日不遠矣。
綜上所述,鄧芝在軍事上作將軍二十餘年(但是相面的說他作大將軍還是沒有達成),賞罰分明,體恤士卒,自己的衣服和物資都能夠優先捐給其他有需要的官員,非常的清廉。
鄧芝去世以後,家中幾乎沒有私財,他的老婆孩子甚至可能會飢餓或感到寒冷。
他曾不被重用,被劉備所賞識,能夠出使東吳,用自身技巧和三寸不爛之舌打動孫權,形成漢吳聯盟。
在軍事中有一定造詣,還曾經參與平叛,保一方平安。
但是鄧芝性格剛烈且不注意自身的脾氣,所以很多文士都不願意和他結交。
在當時除了諸葛亮以外,他也看不上其他人,唯獨除了姜維。
鄧芝有一位兒子叫鄧良,他繼承了父親的爵位,景耀年間升為書左選郎。
而在漢國投降,晉朝建立以後,鄧良還做到了廣漢太守的職位,可謂真正的子承父業(鄧芝曾當過廣漢太守)。
原創聲明:本文作者由全網統一帳號:「只聊三國」原創。
現已入駐:頭條號,網易號,百家號,大魚號,一點資訊號,企鵝號,公眾號。
其他平台均無授權,轉載請註明出處。
請君明辨。
三國哲理:為什麼諸葛亮趙雲都認為劉備不該伐吳?七點原因!
為什麼諸葛亮趙雲都認為劉備不該伐吳?當時,也不知道後來會是火燒連營。和曹魏相比,東吳更弱一些。而且也是師出有名。若是奪回荊州或者消滅東吳,對日後和曹魏決戰也是大有好處的。其實,這裡面有很多關於諸...
劉備失敗時,吳國為何沒有乘勝追擊,原來和這個人有關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分享的是三國後期蜀國和吳國的一段歷史往事。三國後期,本是聯盟的吳國和蜀國因為一些事情鬧了矛盾,最終導致一場戰爭。當時,孫權為了加強兩國的關係,想讓自己的兒子娶關羽的女兒為妻。但...
三國最長壽的七位名將,趙雲墊底、黃忠上榜,最後一個使人意外
我們知道,漢末三國時期戰火紛飛,軍閥間長期混戰。有一句詩說的好,「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在亂世當中,作為一員武將,能夠在戰場上存活下來已屬不易,再加上流血受傷、行軍勞累、飢餓生病等因素,三國...
三國的密碼,孫權劉備從未聯盟!司馬懿看透本質才滅吳國蜀國!
傳統觀點認為,孫劉聯合共同抗曹是三國時代最突出的政治特點。這種觀點其實太過籠統,從嚴格意義上講孫權和劉備之間從未真正結盟。從曹操征劉表飲馬長江到三國歸晉,在長達半個世紀時間裡,孫劉兩家之間爭鬥是...
三國時期最弱小國的生存之道,誰敢說弱國無外交!
蜀漢,雖為三國時期最為弱小之國,但其諸多故事卻頗為後世所銘記,不僅是因為蜀漢的人物個性鮮明,也在於蜀漢的執政者擁有傑出的政治智慧。以外交為例,蜀漢之外交可謂既有理論基礎又有實踐經驗,它源起於諸葛...
此人是蜀漢傳奇大將,因為射了一隻猴子,而預言自己將要死去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在劉備稱帝之後的第二年,率兵征吳,這是繼襄樊之戰後,第二次蜀漢和東吳之間大規模戰役,最終的結局是劉備慘敗,蜀漢漢權受到沉重的打擊,不僅損失大量士兵與物資,還有多名將領陣亡。尤其...
此人被劉備賞識,文武兼備,連孫權都喜歡,70多歲拜大將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劉備政治生涯的前半期顛沛流徙,沒有固定的據點,不過因其人格魅力,總是有不少豪傑願意跟隨在劉備的身邊,讓其成為益州之主。劉備也頗有識人之明,曾多次選拔幹吏。在選拔的人之中,有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