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名將鍾會之死!是司馬昭人性的扭曲?還是與姜維的愛恨情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背景
公元263年也就是景元四年。
此時距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已過了14年,司馬師因為眼疾也在8年前翹辮子了。
由於沒有子嗣,曹魏的扛把子也變成了司馬懿。
當時的中國市場主要有三家公司占領,除了實力最大曹魏總公司還有劉禪的蜀漢公司及孫休的東吳集團。
當時的三家都想統一中國市場,司馬昭作為當時的CEO對南方的的兩大公司也有很大的野心,而且很大。
在一次的公司的內部會議上,CEO司馬昭表示對蜀漢公司經理人姜維總是在背後搞小動作很是不滿,想要吞併蜀漢公司。
結果遭到了一眾高層的集體反對。
司馬昭也是相當鬱悶,我左有雄兵百萬,右有幕僚帷幄,還有主角光環加身。
滅掉地狹民窮的蜀漢還不是so easy。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是反對派。
秘書鍾會對司馬昭的提議表示贊成。
伐蜀
8月份,司馬昭命秘書鍾會為主將,與蜀漢較量多次的鄧艾為副將帶著10萬人自洛陽向漢中開進。
這次伐蜀前期開進還算順利,就是鍾會進,姜維退。
但之後鍾會所指揮的東路魏軍是被蜀軍阻攔在險要之地劍閣,無法前進。
魏軍西路指揮官鄧艾在攻占沓中後,向鍾會建議說:「如果從陰平偷越,直向涪城,劍閣守敵必定回救涪城,大軍即可乘勢前進;如果劍閣守敵不撤,涪城空虛,定能攻下。
」鍾會接受這一建議,令鄧艾實施。
「冬十月,艾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里,鑿山通道,造作橋閣。
山高谷深,至為艱險,又糧運將匱,頻於危殆。
艾以氈自裹,推轉而下。
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
」陰平就在現在的甘肅文縣,至今那裡還有鄧艾入蜀時修的棧道。
簡單來說,鄧艾部隊在當時經歷了千難萬險穿過了一片相當危險的無人區。
「路」算是過來了,但是此時他們已經精疲力竭,腹中無食了。
前面就是涪城,可以說這個城的守軍對雙方都至關重要。
因為,一旦這座涪城城失守,鄧艾的精兵將得到補充,恢復戰鬥力,進而直取成都。
但是如果涪城城據城死守,那麼鄧艾的這數千疲師將成為軍事史上典型的反面教材。
轉折
鄧艾能兵不血刃的占領涪城,我們說有很大運氣成分,但是他的主觀作用才是決定性因素,那就是「奇」。
可以想像,馬邈一直聽說北線曹魏大兵南下,漢中失守,姜維在沓中戰敗,退守劍閣。
蜀漢已經到了危亡時刻。
此時任何蜀漢地方官都知道平時自己的皇帝和官員是如何的昏暗,他們是心中更多的是惴惴不安。
而此時魏軍象從天上掉下來一樣出現在自己面前,那麼馬邈肯定得慌神。
也許他是在慌亂中不明不白的投降了鄧艾的「先登」;也許他壓根認為蜀漢就要亡了,乾脆明哲保身;又或者他在慌亂中覺得是魏軍打敗了劍閣主力,直接攻到了涪城,所以只有投降。
但不管哪一種,「奇」字才是輕鬆取勝的根本原因。
就像鄧艾自己說的:「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蜀國在此根本就沒有多少人馬。
雖然諸葛亮說過:「全蜀之防,當在陰平」。
但看來蜀漢後代並沒有會意。
蜀漢暫時沒有滅亡,它還有成都全師在,完全可以一戰。
但是鄧艾沒有給蜀人任何機會。
諸葛瞻率領最後的力量要「力挽狂瀾」,曾經擊敗鄧忠和師纂,但是鄧艾明白,自己是沒有退路的,必須勇往直前。
終於破了蜀軍前鋒,進而攻破成都之前最後的防線——綿竹。
一般認為,諸葛瞻此時應該固守,不應出戰。
實際上此時蜀漢已經基本被鄧艾這好似「剜心一刀」的計劃「刺死」了。
因為鄧艾的「神兵天降」使蜀漢上至君臣,下至將校已經膽裂。
要想守,必須要有一場勝仗,起碼是一場不勝不敗的戰鬥來穩定軍隊的士氣,然後固守。
諸葛瞻也是出於這種考慮才奮死出戰,謀求一勝。
他能擊敗了鄧艾的前鋒應該是出於這種精神推動。
但令他史料不及的是,鄧艾軍隊立刻重振旗鼓,捲土重來,這次蜀漢的軍隊終於崩潰了,諸葛瞻也戰死了,蜀國的都城成都,徹底暴露在鄧艾的兵鋒之下。
之後劉禪聽從譙周的建議,獻成都,投降鄧艾,至此,蜀漢滅亡。
博弈
姜維得知成都被偷襲,率蜀軍主力四五萬人由廣漢、郪道撤退,觀察動靜,但令他萬萬想不到的是,等到的是一紙投降的赦命。
姜維沒有料到魏軍會從陰平偷渡,沒有料到諸葛瞻這麼快就敗了,更沒有料到後主會全城降魏。
他作為一方主帥,做了他能做的,但是蜀漢的腐朽已經不允許他做更多了。
這或許就是「雄關在德,不在險」的道理吧。
對於姜維南撤的軍事動向,我也曾經置疑,他為什麼不直接往成都方面撤退?後來明白姜維這麼做也是有他的道理的。
如果他全師救援成都,那麼鍾會大軍隨後延金牛大道跟進,自己的部隊就有進退無路的危險,那時候失去了險關依託,面對數倍的魏軍,是沒有出路。
當時姜維只知道鄧艾進攻成都,並不知道後主會立刻投降,他考慮後主有可能入南中建寧,或者入吳。
這樣理解就不難解釋姜維的戰略目的了,那就是「確保閬中一線與東部南部的聯繫」,這樣將來無論後主怎麼樣選擇,蜀國的殘餘力量還是有逃出升天的可能。
可他千算萬算就是沒算到後主會投降。
蜀軍將士知道後,也都拔劍砍石。
鍾會也知道了鄧艾奇謀成功,看到姜維撤退,他命令胡烈、田續、龐會追擊姜維,自己率主力趕往成都。
姜維接到詔書,知道大勢已去,率全師投降鍾會。
鄧艾得其主,鍾會得其軍。
也算各得其所。
如果事情發展到這裡也就算完了。
但革命一旦成功,面臨的就是清算。
占領成都,蜀漢投降後,鄧艾一生戎馬的直言不諱的特點便顯現出來,並且變得有些狂妄自大,對蜀漢官員說幸虧遇到他,否則你們都得死。
又說姜維確實是個英雄,但跟我相比,還差點。
蜀漢投降官員的職位安排都有鄧艾自己控制,這樣就遭到另外幾個人的反對。
為他的死埋下了禍根。
回到劍閣這邊,看到土包子鄧艾奪得了滅蜀首功,鍾會心裡自然是非常不爽。
而投降他的姜維也有自己的心思,他不甘心蜀漢就這麼滅國,所以他在鍾會身上看到了希望。
鍾會本身也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他在蜀漢滅亡後想做下一個劉備。
於是兩人就這麼一拍即合了。
其實就是互相利用。
一個是想利用對方復國,另一個是想利用對方當蜀地之主。
鍾會以鄧艾居功自恃為由,乘隙向司馬昭誣告其謀反,說他作的事情悖逆不道,已經露出叛亂的苗頭。
於是,朝廷下詔書派監軍衛瓘逮捕鄧艾父子,用檻車將其送到京都來,鄧艾仰天長嘆:「我是忠臣啊,居然到這種地步,白起的境遇,於今又重現了。
」
景元五年(264年)正月十五,鍾會抵達成都,將鄧艾押往洛陽。
這時,鍾會麾下有魏、蜀軍隊二十餘萬。
鍾會排除了有滅蜀大功的鄧艾,又掌握龐大的遠征軍,遂密謀反叛。
但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司馬昭對鍾會懷有野心早有戒備,遣中護軍賈充率一萬步騎入蜀進占樂城,隨即親率十萬大軍進駐長安,使鍾會措手不及。
鍾會遂扣押魏軍所有將領,並出示廢黜司馬昭的所謂太后遺詔,蜀降將姜維慫恿鍾會誅殺被扣將領,預謀趁機殺掉鍾會,恢復蜀漢。
因鍾會遲疑而消息泄露。
十八日中午,護軍胡烈之子胡淵率烈部眾擂鼓吶喊而出,各營官兵為營救本部將領也一起響應,蜂擁殺入蜀宮,被拘宮內的將領們衝出與其部眾會合。
雙方在宮城內外展開激戰,斬姜維、鍾會及部眾數百人,殺蜀漢太子劉璇和姜維妻兒。
魏軍大肆掠劫,後由監軍衛瓘收拾穩定局勢,因其參與誣諂鄧艾,遂派護軍田續追殺鄧艾父子於綿竹(今四川德陽)西。
鄧艾在洛陽的餘子也被誅殺,鄧艾妻和孫子被發配到西域。
點評
鍾會的失敗其實在後世的看來是必然的。
首先他手下的伐蜀將士都是北方人,他們的家都在北方,他們並沒有鍾會那樣的雄心壯志,只想趕緊打完仗回家老婆孩子熱炕頭。
在姜維的慫恿下鍾會準備殺了不準備跟他反叛的魏軍將領穩定軍心,但是消息走漏直接導致了他的計劃失敗。
其實就算他真的占領了蜀漢,司馬昭的大軍也已進駐長安。
所謂「功高震主」的道理他不會不明白。
但是在蜀漢之主的誘惑已經讓他膨脹自大,並冒險賭這一把。
但莊家是司馬昭,他是無論如何都贏不了的。
司馬懿提拔一個種田的,此人一戰成名,令諸葛亮生前絕妙安排破滅
司馬懿,作為魏蜀吳三國鼎立的終結人物,在三國的歷史中,可以說是舉足輕重的人物,由他帶來的歷史歷史見證也是不少,有他在,蜀國丞相諸葛亮沒有完成北伐的夢想,最終夢斷五丈原,草草交代後事,變撒手西歸...
一代名將自殺殉國之後,卻被別人剖腹取膽,到底是何冤讎
公元263年之時,司馬昭便命令鍾會統帥三軍,帶領著三路大軍發兵蜀漢。鍾會帶著十幾萬東路軍。進攻漢中地帶。諸葛緒則率領中路軍,發兵陰平橋頭。把姜維後路切斷。鄧艾的西路軍,與姜維正面決戰。
三國名將之鄧艾(二)功成身死
滅蜀漢戰爭發生在景元四年是263年。當時司馬昭執政。他在為自己取代曹魏政權走出突破性一步。當時司馬昭估計蜀漢不過九萬人兵力,他出動了十八萬大軍,相當於曹魏兵力一半。分作三路,一路三萬多人馬,由鄧...
諸葛亮的詛咒:蜀國滅亡不久,鄧艾鍾會雙雙家破人亡!
曹魏元皇帝景元四年春,曹魏大舉伐蜀漢。兵分三路,鎮西將軍鍾會統十萬大軍從子午谷等地進攻漢中,征西將軍鄧艾率三萬軍隊攻沓中,牽制蜀漢姜維部隊,雍州刺史諸葛緒率三萬軍隊從祁山奔武街橋頭,斷姜維退路。
姜維傳(9)國破山河在 三國歷史爭議最大的人物傳記
國破山河在262年秋天,61歲的姜維最後一次(第九次)率蜀軍北伐,向隴西郡的洮陽縣(洮水北岸)進發。而鄧艾早就探到蜀軍的動向據城鎮守,姜維看到洮陽有所準備,就往東進發。結果在侯和被鄧艾軍堵住,蜀...
蜀漢的最後120天(二)
上文說到姜維在劍閣關堅守月余,鍾會因後勤困難意欲退兵,這場戰爭似乎就要終止。而這時鄧艾劍走偏鋒,出奇策將戰局扭轉。曹魏伐蜀三路齊進,鄧艾擊敗了姜維,鍾會基本拿下了漢中,而中路負責堵截姜維去路的諸...
蜀漢亡國責任劃分:劉禪五分,姜維三分,諸葛瞻兩分
公元221年,在曹丕稱帝的第二年,劉備於成都稱帝,國號為漢,一般稱之為蜀漢;四十餘年後的公元263年,掌握曹魏大權的司馬昭三路伐蜀,雖然中間有些波折,司馬昭贏得也有點僥倖,但在諸葛亮六出祁山和姜...
鄧艾偷渡陰平後,蜀漢尚有十萬大軍,為何劉禪會投降?因為一個人
魏元帝景元四年,魏國征四方之兵約十八萬,分三路進攻蜀國。當時征西將軍鄧艾率魏軍三萬餘人,自狄道向沓中;雍州刺史諸葛緒率魏軍三萬餘人,自祁山向武都、陰平橋頭;鎮西將軍鍾會率魏軍主力約十二萬人,分別...
三國疑案:領兵2000的鄧艾為何能滅亡蜀國
(約197年-264年),字士載,義陽棘陽(今河南新野)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軍事家、將領。其人文武全才,深諳兵法,對內政也頗有建樹。本名鄧范,後因與同鄉人同名而改名。鄧艾多年在曹魏西邊戰線防備...
如果姜維詐降成功,歷史會不會改寫?答案很遺憾
三國鼎立後期,諸葛亮作為蜀國的頂樑柱,六出祁山,出師伐魏,在明知不可為的情況下還刻意為之,只為了可以復興漢室,完成先帝的遺願,可惜最終積勞成疾,七星燈續命也失敗,第六次北伐時便死在了途中。在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