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的滅亡 ——閒話三國之三五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鄧艾

曹魏甘露五年(260年),剛剛二十歲的小皇帝曹髦,再也不甘心做司馬昭的傀儡,他糾結了身邊的一些僕從和衛士,拿著亂七八糟的武器,從雲龍門開出,要去討伐司馬昭。

司馬昭的忠實手下中護軍賈充帶兵攔住了皇帝的隊伍,曹髦身邊的人一鬨而散,只剩了他一個孤家寡人。

賈充手下的大將成倅、成濟兄弟問賈充該怎麼辦,賈充說:「司馬公養你們就是為了今日啊!」於是成濟就衝上去,一矛刺死了曹髦。

司馬昭假惺惺地殺掉成濟兄弟以謝天下,然後迎立只有十五歲的常道鄉公曹奐為帝。

內部再也沒有人敢反對,司馬昭產生了出兵滅蜀的想法,但朝中大臣都不同意,他們認為蜀軍精銳,姜維又善於作戰,伐蜀時機未到。

司馬昭認為蜀軍雖然善戰,但數量有限,姜維又遠在沓中,只要兵分兩路,牽制住姜維,就可以拿下漢中,失去漢中,成都就會大亂,何愁不能取勝。

滿朝大臣,只有一個人站出來贊同司馬昭的想法,他就是曹魏名臣鍾繇的小兒子鍾會。

司馬昭大喜,他任命鍾會為鎮西將軍,作為伐蜀的主帥,然後又命令征西將軍鄧艾帶兵三萬進攻沓中,來牽制姜維,為防止鄧艾萬一攔不住姜維,另派雍州刺史諸葛緒帶兵三萬作為第二梯隊。

曹魏景元四年(263年),司馬昭下令,發動十八萬大軍征伐蜀漢。

除了鄧艾、諸葛緒的六萬兵馬去對付姜維之外,鍾會領兵十二萬,分為三路殺向漢中。

姜維在沓中聽到消息,急忙給皇帝劉禪上書,要求派廖化來接應自己,派董厥、張翼去接應漢中的軍事要塞漢、樂二城。

如果這時劉禪能夠及時派兵,雙方勝負尚且難料。

但劉禪街道奏表,卻問宦官黃皓該不該發兵,黃皓說:「皇上洪福齊天,魏國這麼敢來打咱們,這只是謠言罷了。

大將軍聽信謠言,要求增兵,您可不能上當,免得天下人恥笑。

」劉禪聽了這番話,就把這事拋在了一邊。

直到後來魏軍殺進了漢中,才想起了派兵,早已經來不及了。

鍾會進兵漢中時,漢中的守軍不到三萬,只好收縮防線。

按照姜維以前的布置,王含守樂城,蔣斌守漢城,各有兵五千,剩下兵馬由傅僉、蔣舒帶領,退守陽安關。

鍾會分兵兩萬,分別包圍了漢、樂二城,然後帶主力攻打陽安關。

陽安關就是過去的陽平關,地勢極其險要。

蜀蔣傅僉準備固守關口,等待援兵,但蔣舒卻堅持要出戰。

誰在蔣舒一出去就投降了魏軍,魏將胡烈趁機殺進關來,傅僉戰死。

這樣,漢、樂二城也就成了孤城,最終均告失守。

廖化、張翼等領兵增援,走到劍閣,漢中失守的消息傳來了,他們只好駐守劍閣。

姜維從漢中出發,想趕回漢中,鄧艾早已布好防線等著。

姜維拚死衝殺,付出慘重的代價後,終於衝破了鄧艾的防線。

但前面有諸葛緒的三萬兵馬守在陰平橋頭(今天甘肅省文縣東南),後有鄧艾的追擊,情況非常危險。

姜維在危急時刻虛晃一槍,做出了出兵向北的樣子,北方正是雍州刺史諸葛緒的防區,他怕被姜維端了老家,急忙回軍去救。

姜維趁著這個機會,闖過了陰平橋,但此刻漢中已失,姜維手中的兵馬不多,無法和鍾會正面作戰,只好退到劍閣,和廖化、張翼匯合。

劍閣險要,蜀國的殘餘兵力也聚集在了一起,鍾會攻打不下,無法前進。

就在鍾會沒有辦法,想要退兵的時候,鄧艾決定冒險,從陰平小路去打江油。

鄧艾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主帥鍾會,鍾會很不以為然,他認為那條小路太險峻了,對方只要安排一支小部隊,就可以讓我們全軍覆沒。

鄧艾得不到鍾會的支持,乾脆請示司馬昭,司馬昭讓他放手一試。

鄧艾就從陰平出發,他把手下三萬士兵分為兩路,一萬精兵在前面開路,後面兩萬人背著糧食跟進。

一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緩慢行軍,在糧食即將吃光的時候,終於到達了江油城下。

而且,一路上沒有遇見半個蜀兵。

江油城的守將馬邈根本沒想到魏軍會從天而降,大驚之下,馬上開城投降。

鄧艾在江油稍作休整,殺向涪城。

劉禪大驚,派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領兵抵禦。

諸葛瞻到了涪城,卻被鄧艾打得大敗,只能後退到綿竹。

雙方在綿竹發生了激戰,諸葛瞻父子還有部下黃崇等人全部戰死,鄧艾奪取了綿竹。

劉禪這下徹底傻眼了,手下百官議論紛紛,有人說投奔東吳,有人說退到南中去,光祿大夫譙周說:「還是投降為好。

」劉禪沒有辦法,聽從了譙周的意見,派人捧著自己的玉璽到鄧艾的軍營中投降。

這樣,蜀漢政權滅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名將鄧艾克蜀,魂歸綿竹大沙包

相傳,三國時綿竹就有一條茶馬古道通往藏羌地區,這是一條繁忙而又熱鬧的商貿通道。東通綿陽,南通德陽、廣漢,直達成都。西通什邡、彭州、都江堰,向北綿竹可通安縣睢水,阿壩茂縣、松潘,並達西藏。在通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