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戰役成為三國形勢的轉折點,若不是它,三國歷史可能被改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要說起在三國歷史上,哪一場戰役最為壯烈那不好說,但是要說起哪一場戰役最為重要,小編覺得不是赤壁之戰,而是襄樊之戰,這一場戰役結束以後,三國的格局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因為蜀國的關羽去世了,孫劉兩家反目成仇,所以三國的格局被徹底的打破,這場戰役成為三國形勢的重要轉折點。

魏蜀兩國其實在此之前,剛剛結束了漢中之戰,蜀國軍事達到頂峰,這使得三分天下的局勢有了新的變化,曹操從主動進攻態勢扭轉為被動防禦態勢,丟失了進入關中的屏障漢中,劉備的兵鋒可以直指長安,魏國防禦深度大大削減。

這種大勢的變化,使得曹魏掌舵人曹老闆不得不另尋良策,劉企業家稱漢中王,曹老闆拍案大怒,欲起傾國之兵討伐西川。

但三國第一陰謀家司馬懿另有高招,他讓曹老闆暗結孫權,同謀荊州(當時孫劉結盟已有十年之久)。

這種局勢下能有此想法,不得不說司馬老賊的確深謀遠慮,老奸巨猾。

他既看透了劉備得勢孫權不爽的心理,又看清了劉孫二人都不願放棄荊州要地的決心。

蜀吳兩家名為盟友,實有切齒之恨。

早年孫權為得荊州把自己的妹妹孫尚香嫁給劉備,又騙回東吳,後劉備久借荊州不還,確已經名存實亡。

更厲害的是,倘若孫劉反目,那曹魏便可逐個擊破了。

魏吳聯手取荊州的大戲算是拉開了帷幕,但彼此並不完全信任,都是相互利用試探。

曹操先令滿寵為使讓孫權去取荊州,孫權後以準備器械為由,讓曹操率先攻打,可見彼此心機。

但不管如何,孫劉聯盟破裂已成事實。

三國志中,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劉備是沒有書面授權的。

但劉備給關羽封的是什麼?假節,可全權處理一切軍政,無需請示。

這個就是信任,所以有些所謂的陰謀論可以休息了。

關羽依據當時的態勢分析得出:漢中之戰雖然勝利,但成都方面面對曹魏壓力依舊巨大,魏蜀兩國都清楚漢中對於雙方的戰略意義,劉備關羽不確定曹操會不會起傾國之兵來復奪漢中。

基於這種軍態,關羽決定發動襄樊之戰,一是那時東吳還是同盟(各位千萬不要以上帝視角來評論,那我承認你們都是軍神),二是以呼應緩解漢中方面的壓力,三是時刻謹記隆中對的戰略方針(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

關羽率約三萬荊州精兵快速拿下襄陽,過漢水直逼樊城。

曹仁不敵,急書曹操求救。

曹操火速派大將于禁、先鋒龐德,督七軍(約三萬人馬)以解樊城之危(于禁官至左將軍,與關羽同,是當時曹魏軍事官階最高的,亦授予假節)。

這場扣人心弦的襄樊之戰在關羽的帶領下徹底打響。

所以說這場戰役直接決定了後面幾十年內三國格局的變化,可以說沒有這場戰役就沒有後來的三國,因為如果這場戰役劉備打贏了,那麼蜀國就會統一整個中原,漢朝也就復興了。

本文由說歷史的旅人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科普-決定三國命運的五大戰役-襄樊之戰

數風流人物,還看三國,數著名戰役,還是看三國。小夥伴們好,我是小編豪放菌。回顧三國歲月,為小夥伴們科普三國里決定命運的五大戰役。今日,豪放菌來科普一下五大戰役最後一場——襄樊之戰。戰役背景話說關...

歷史上劉備諸葛亮真的坑死了關羽嗎?是的!

關羽「大意失荊州」,這是中國老少皆知的一個典故。關羽作為蜀漢大將鎮守荊州,發動襄樊戰役進攻曹魏,結果被東吳偷襲,兵敗身死。對於這個典故,有一種觀點認為:關羽之死的罪魁禍首是劉備和諸葛亮,事實真相...

東吳如果不偷襲關羽,三國會提前統一嗎?

建安二十四年,蜀漢荊州都督關羽發動了對曹操的北伐戰役,戰役前兩個月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擒于禁,斬龐德。可就在兩個月後,東吳忽然背盟偷襲關羽,關羽兵敗麥城,被東吳殺死。之後,孫劉聯盟破裂,曹魏...

三國 關羽之死難道是蜀漢內鬥的犧牲品

諸葛亮在世人心目中一直是神機妙算、鞠躬盡瘁的形象。最近,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朱子彥在新著《走下聖壇的諸葛亮》(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中,對三國史上一些著名的舊案作了新的詮釋,如諸葛亮出山時為何選擇劉...

蜀漢與東吳反目的真相,關羽最終成了犧牲品

三國時期在華夏大地上發生了大大小小數不清的戰役,而這其中最有名也是影響力最深遠的就要數樊城之戰了,估計很多人都不了解這一戰役吧,就是此次戰役導致了三國鼎立的局面慢慢的走向了衰敗,是一個重要的轉折...

如果不是這場戰役,三國歷史可能將被改寫

論歷史上的武將,無人能及「美髯公」關雲長之「武聖」地位。追隨劉備、陣斬顏良、鎮守荊州、威震華夏、敗走麥城,種種事跡可謂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以致於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和諸葛亮並稱神一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