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演義---給你一個全方位真實的諸葛亮評價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貶諸葛亮的幾個理由
1、北伐不成功,否定軍事才能
2、北伐戰略錯誤,勞民傷財,否定政治才能
3、入蜀不是諸葛亮的功能,而是大家的,諸葛亮只是大家中的一分子罷了
4、木牛流馬過於誇張,很可能就是獨輪車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對諸葛亮的質疑聲音越來越大,基本上是圍繞這麼幾個話題展開的。
"諸葛亮不是軍事家""諸葛亮不過是一個政治家""諸葛亮的隆中對葬送了蜀漢"等等所云。
所以,我想寫一些東西,就算做對這些東西的一個回擊吧。
一,天才政治家-----諸葛亮
要談諸葛亮的政治才能,就不能不明確政治家的概念,我在字典中找到的解釋是,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的人,並從事政治活動的人,多至國家的領導人,這樣說,也許會比較虛渺吧,那麼,我談一談我的看法吧,可能比較主觀,作為一個政治家,首先要為這個國家做出一個建國之本。
換句話說,這個國家以後要按照什麼路線走,按照什麼原則作,都要靠建國之本確定,就比如中國現在是一社會主義為國本,走的路線就是社會主義路線。
那麼,決定此類事物。
就必須具備政治見識,政治見識分兩部分,其一是政治分析。
其二是政治預見。
政治分析多指綜合當時的形勢,人民生活水平,土地資源分布,官員,經濟,外交等等因素作出一個合理的分析。
政治預見則是要對將要發生的政治局勢作出一個判斷。
當然是科學的判斷。
如果具備了這兩項,可以說,是一個有政治見識的人。
然而只具備政治見識,並不能說這就是政治家,這就好比是一個建築師在建築過程中剛剛畫好了藍圖,只有理想而沒有實踐。
也許很多領導人都多多少少有政治見識。
具備規劃一個藍圖的能力,爾後需要考慮的就是如何實施自己制定的藍圖了。
再好的圖紙也是虛的。
所以,這就是第二個問題,政治才能。
到底什麼樣的人算有政治才能呢?換句話說,一個領導者,需要做到什麼,才可以稱之為政治才能。
一個成功了領導人,即有政治才能的人,要注意來自兩方面的政治工作,一方面是民生政治,另一方面是官僚政治。
民生政治可以做到百姓安定和樂,官僚政治可以做到政局平穩。
民生政治針對的是黎民百姓,作為一個國家最最基本的,應該無過於搞好民生政治,即,民飢得足食,民寒得豐衣,歲無饑寒之憂,時有管弦之樂。
使國庫負積如山,這樣地管理,才算得上是得道,有道的君主民必擁戴,民必擁戴的君主,這個國家便有了一個最堅實的保障,以後,即便國破城陷,因為有百姓的支持,也會幽而復明,越王勾踐,蕭王劉秀的稱帝道路,貌似都是對民甚利。
擁有了強大的人民基礎,內可以建設富庶繁華的國家,外可以抵禦強大兇狠的敵人。
第二則是官僚政治,即搞好政局中的政治,即需要是其各得其職,各稱其職。
有功必賞,有過必罰。
賞而使其無傲,罰而使其無恚。
這樣的政局,才是一個可以為國家出力的政治集團,這樣最大限度的減少了內部政治矛盾。
當然,官僚政治也包括了外交層面。
成如此言,官僚政治的資本是會識人,會看人,會用人。
爾後建立一個完整的法律體系,管理者當先遵守。
則其下皆從之。
有了穩定的政局,既不會禍起蕭牆,也可以各司其職。
蕭何,算得上一個高明的政治家,先來通過蕭何來看看高明政治家的手段。
在沛縣的時候,他因為通曉法律,而做了縣官,因通曉法律,可以使民眾無冤,因明確典刑可以治理官僚。
而後,他看出漢王可以是一方霸主,甚至是君臨天下,這就是前面所談的政治預見。
在攻克咸陽後,蕭何又知道從政的基本要素就是了解國情,於是,蕭何將丞相府的法律條文,地理圖冊,戶籍檔案等等資料珍藏起來,為劉邦鼎定天下,贏得民心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而後,漢王在用兵過程中,蕭何可以使漢王前線從不虧糧,且恩撫百姓。
而後在國之建立後。
有制定了國法,國本等。
為400年江山,奠定了基礎。
總結的來說。
蕭何明法律,知霸主,曉國情,可以謂之政治見識。
足軍糧,撫百姓,定國法可以稱為政治能力。
所以,蕭何做到了這些,則是一個當之無愧的政治家。
步入正題,諸葛亮的政治才能如何呢?我認為他是超過蕭何的政治家。
先從政治預見說起,諸葛亮的《隆中對》足可以證實他有天才般的政治預見。
而政治預見能了,蕭何不及。
他不但知道誰是自己最合適的君主,更分析了當時的天下形勢,各方優勢,從而做出了後面長達半個世紀的戰略預見。
試問古今如此者有幾人?諸葛亮在《隆中對》中為劉備集團的發展步驟一步步地進行剖析,隆中對不但是一張藍圖,更是一個操作性很強的計劃。
如何三分天下,如何統一,皆可照隆中對之策而行。
但是有人會質疑,為什麼諸葛亮的隆中對實現了天下三分而沒有實現統一天下呢?在這些質疑聲中,毛太祖的觀點,我以為比較深刻,故而,我以毛太祖的論點做一些反駁。
這個是基本上是成功的。
雖然劉備最初不願意接受諸葛亮的建議,但是後來赤壁之戰後,他聽了龐統的建議,向東吳借來了荊州。
由於荊州問題,東吳形成了以周瑜、呂范、呂蒙、陸遜、孫桓、朱然等為首的鷹派,和以魯肅、諸葛瑾為首的鴿派。
魯肅是東吳國策的制定者,周瑜又早死,所以在魯肅之世,雖然鷹派時有騷動,但是孫權還是依魯肅的意見聯和西蜀的。
但魯肅死後,以呂蒙為首的鷹派人物主政,情況大變。
對荊州關羽實施了偷襲的策略,我認為此失在於關羽,因為只要關羽不大意,呂蒙怎麼可能偷襲荊州?關羽的荊州城至少有5到10萬,靠著堅固的城池,充足的糧草,穩定的民心,即使呂蒙+曹仁,也未必攻得下荊州,更不用說一月之內拿不下荊州,劉備川軍即到。
這明明是關羽在意識上放鬆了對東吳的警惕,又怎麼能將失誤歸做是隆中對的失誤呢?這一點已經違反了隆中對中提到的條件了,握有荊益。
還有一點隆中對所提蜀漢沒有完全做到的就是人和。
這是蜀漢可以和強魏盛吳抗衡的基礎。
也就是因為人和,蜀漢才可以迅速的建立起來,與曹孫鼎足而立。
劉備以仁德布海內,以信義攬豪傑。
使之轄域之民生十分安泰。
而在蜀漢後期,由於後主失掉了人和,過分寵信宦臣,使百姓之心與朝廷漸離漸遠。
從而導致了蜀漢政權的滅亡。
為什麼前期可以如此迅速的建立蜀漢甚至是全面壓迫曹魏。
而後起滅亡又如此快呢?皆因人和。
所以,可以說蜀漢的國本就是人和,諸葛亮清楚的知道這一點。
從隆中對。
從對蜀漢國本的提出。
都可以看出諸葛亮有過人的政治見識。
再來談談政治能力,先從劉備對待諸葛亮的態度來側面看看諸葛亮的政治能力,劉備時期,一旦劉備出去征伐,諸葛亮便在內部處理政務。
糧草軍需政務悉數交給諸葛亮處理,足見劉備對待諸葛亮的政治能力是十分的肯定的。
漢中之戰以及伐吳之戰。
劉備之所以可以全力對付前線而不必顧及後糧,皆因諸葛亮的政治能力的強大。
再從正面看看諸葛亮的政治才能,主要是劉備死後。
先從經濟說起。
諸葛亮在漢中休士勸農期間,充分利用了漢中優厚的經濟條件,因地制宜地採取了一系列發展生產的得力措施。
使得蜀漢經濟實力在三國中算得上頭號經濟國。
孫武給我們算過一筆軍事帳,一場10萬人的戰役打下來,需要金錢來招兵,維持軍糧,運送軍糧,外交,製造器械,維護器械,這樣一天的戰役,就要耗費千金。
一個士兵在境外吃的糧食所需要的是在境內的20倍。
如果一個經濟實力弱的國家,經歷幾次大戰役無疑是對國家經濟體的滅頂之災,而蜀國南征北伐。
如果不是雄厚的經濟基礎,蜀漢如何可以撐得起如此巨大的消耗?在蜀國的建設中,諸葛亮「踵跡增築」的「山河堰」等水利工程至今還是漢中地區灌溉面積最大的水利工程。
據李儀祉先生考察而知,「山河堰尚灌褒城田八千餘畝,灌南鄭縣田三萬零六百餘畝,灌酒縣七千餘畝,共四萬六千餘畝。
」漢中市的六大名池,至今仍被利用。
據考古調查統計,全區至今尚保留有漢以來的古堰七十多處,一些堰渠經歷代使用維修,一直延用至今。
同時各地在繼承和學習古代開發利用水利資源經驗的基礎上,又不斷增修了大批塘、庫、陂池等水利設施。
僅勉縣就增修了能蓄十萬立方水的水庫三十七個;塘與陂池達三百多個;冬水田至今仍有五萬多畝。
從出土的塘庫,水田模型與今比較,足以說明本地區自漢以來,在廣泛開發利用水利資源,發展農業生產方面,就一直因地制宜,以小型為主的形式修築堰渠、塘庫,逐步將丘陵地帶改變為良田。
上述實事說明,漢中盆地古代農田水利設施至今所產生的實際效用和不斷改進利用,與諸葛亮當年在漢中休上勸農時,開拓農田、興修水利、發展生產的豐功偉績是分不開的。
所以,諸葛亮不僅在經濟農業做出了貢獻,而且使得百姓道不拾遺,強不侵弱。
已經是一個民風淳樸的社會。
民生政治在諸葛亮的手中尤為興盛合理。
在官僚政治中。
諸葛亮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
以至於後來,戮謖而謖不忿,罰嚴而嚴不恚,蜀漢的政權一直握在皇帝手裡,而且朝局相對穩定,同期,魏國在不斷更替皇帝,吳國也在連連發生內政危機,重臣被殺事件時有發生,而蜀國僅有魏延之事,這不能不說這是諸葛亮過人的政治才能所決定的。
再來談談外交政策。
外交政策也是政治能力的一個體現
後世評價諸葛亮及其功業讚譽不絕,而其歷史地位的飲譽,很大程度上必須緊密聯繫他卓越、爐火純青的圓融外交成就,而其外交政策更應當是古今中外後人憑弔和緬懷其功勳的必要參照尺度。
眾所周知,就諸葛亮實際主政和後主劉禪時期外交政策而言,是一貫和穩定的,連魏、吳兩國對此都沒有異議和貶損。
諸葛亮執政外交政策沒有大的波動和起伏:修訂盟約、東和孫吳,安撫南蠻和西羌邊民、策動一定程度的分化瓦解曹魏關中勢力等,對諸葛亮西征(即北伐)行動起到了積極的配合促進作用,鞏固了蜀漢的弱國政權。
而在赤壁大戰前,先主劉備游弋中原、沒有穩定的後方根據地,直至急切聯合孫權、共同在赤壁之戰中抵禦曹操南下大軍,逐步爭得一定的地盤勢力,爾後與孫吳分割荊州、入益州、搶漢中,以及丟失荊州和東伐失敗後,劉備才醒悟並認識到黷武驕兵的禍國殃民之危害,此後託孤於諸葛亮以修正其國弱自大的鹵夫外交。
蜀漢政權的興起、衰落和再一次發展一再證明:諸葛亮的外交政策,是構成其履踐「隆中對」執政實踐的重要元素,其經歷了初步形成期、調整嬗變期和發展成熟期,呈現出務實應變、把握矛盾發展特點積極促成矛盾有利轉化、穩妥平和等基本特徵。
相對而言,劉備、關羽等窮兵黷武的盲動北上、東征敗北,為曹魏勢力所乘,孫權藉機據有大部分荊州,破壞了諸葛亮與東吳明智之臣魯肅等外交政策的一以貫之,破壞了可能發展的戰略大局。
隨著諸葛亮輔佐後主開府治事、後主劉禪秉政,這一外交政策得到了較好的貫徹實施,為蜀漢作為弱小國家的自存和發展,創造了堅實的內外安定周邊環境和有利條件。
綜上所述,民生,官僚,外交諸葛亮作的都無可挑剔,諸葛亮可以算得上三國第一政治高手,也當之無愧是中國歷史(甚至世界,至少我認為是)的一流政治家。
其實,作為一個政治家,並不是容易的事情,退一步說,諸葛亮即便不是軍事家,僅僅從政治家來看,諸葛亮已是相當有才能,因為政治家是一個國家基礎的建設者,很多強大的軍事家其實靠的不是自己的軍事能力而是更多的是國力基礎。
所以,孫子兵法中對戰爭的條件規定為五個,其中道,也就是政治,是第一位的。
因為作為一個政治家,其作用之大,決不再一個統帥之下。
二,一流軍事家-----諸葛亮
也許軍事家的概念十分模糊,不好下定義,所以在字典上並無解釋,在百度百科中的解釋是具有對軍事活動實施正確指引或是擅長具體負責軍事行動的實施的人。
一般能被稱為軍事家者多為軍隊最高統帥或高級將領,籠統的概括,戰略家、戰術家和軍事理論家都可成為軍事家。
不過,我認為也許這些概念在過去不是很清晰,所以在古代的詞語並不是軍事家,而是將才,帥才之論。
我很是贊同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魯肅對於將帥之道的一番討論。
[魯肅:統兵,陷陣,征討,封疆。
諸葛亮:明天時,知地利,懂人生]我認為做到諸葛亮和魯肅所說的標準基本上可以算作軍事家。
魯肅的則是一般化的軍事家,而諸葛亮所說的則是更高明的軍事家。
一個高明的統帥要能治兵,要能遊戲自如般作戰。
這就需要高超的軍事技巧和臨陣的戰術。
當然在這之前,更需要一個完整的戰略體系。
也就是說明確的戰略+靈活的戰術+大將之才(大將之才確指能夠治戎的將領)這樣的集合體,可以算作軍事家。
那麼諸葛亮的情況如何呢?諸葛亮的一向領兵就是軍紀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而且自身長於治兵,所以,軍隊可以令行禁止,攻如山崩,守如磐石,退若浪潮。
諸葛亮說過,有制的軍隊,即便是無能的統帥,也不會失敗。
無制的軍隊,即使是高明的軍隊,也不會成功。
這個在李世民及李靖對話中得到了高度的評價。
自古能把軍隊治理的井井有條的,並不多見。
看看曹操,在宛城兵敗後,他的青州兵就開始謀反。
這就是不善治戎的例子,這樣的軍隊不受民歡迎。
所以,百姓能夠跟著劉備受苦也不願意留在新野等著曹操。
那麼諸葛亮僅僅憑治戎就可以斷定它是軍事家。
那麼,其他的能力呢,諸葛亮又如何呢?歷來質疑聲音中,一定少不了這些言論,其如"諸葛亮不善用奇""諸葛亮窮兵黷武""諸葛亮久戰無功"我就打算針對這些看法,來談一談。
先說正奇之術。
在李衛公問對中,對正奇兵法,做了一些深刻的剖析。
正兵,就是指和敵人正面交鋒的軍隊,而奇兵就是以設計邀截奇襲的軍隊。
正兵是一般作戰法,奇兵是變化無定的作戰方法。
諸葛亮在南征中,並沒有使奇,常常是和蠻兵兩軍對壘而戰,這就使典型的正兵。
在北伐期間,諸葛亮也不乏用奇。
諸葛亮與張郃司馬懿對陣良久,糧草不濟,這就使在正兵對陣中要開始撤退,而並不是雜亂撤退,而是旗齊鼓應,號令如一。
所以,諸葛亮是邊撤邊注意著魏國,所以當魏國殺來,諸葛亮又以正兵抗之,而以奇兵襲寨。
取得了全勝。
在這次較量中,諸葛亮以正峙,以奇退,又以正抗,以奇襲,正奇結合,
正中有奇,奇中有正,安能說諸葛亮不會用奇呢?諸葛亮後來又用同樣的方法誘使張郃來追而後一舉射殺。
至於說北伐無功,我們應改線從北伐的作用說起。
從諸葛亮的後出師表中可以看出,諸葛亮的真實意圖是藉助出兵攻擊而防守,即以攻為守。
所以,如果說北伐做到了守的目的,就可以說北伐有功。
那麼是否達到目的了呢?是,如果諸葛亮不時時攻擊魏國,魏國就會積攢相當的力量壓向蜀漢。
為了防止這種情況,所以諸葛亮襲擾魏國。
使得魏國很長時間喘不過氣來,這正是諸葛亮之功,北伐之功。
但是我以為,其實諸葛亮在最後一次北伐中是想做一次進攻的,因為他的這次北伐和上次間隔了3年的時間。
而且,在戰地實施屯田制。
用將士前去襲擾。
用婦裝前去辱帥,這就是吳子所說,用勇猛的將士,探明敵情。
諸葛亮的這些策略很奏效,諸葛亮北伐時擊敗了司馬懿+賈栩+張郃。
諸葛亮與司馬懿的交手:《魏氏春秋》曰:「亮既屢遣使交書,又致巾幗婦人之飾,以怒宣王。
宣王將出戰,辛毗杖節奉詔,勒宣王及軍吏已下,乃止。
」《資治通鑑》也提到:「亮乃遺懿巾幗婦人之服。
懿怒,上表請戰,帝使衛尉辛毘杖節為軍師以制之。
」————司馬懿氣得都快炸了,幸好有人勸誡,才不出戰。
在三國演義里,羅貫中卻把司馬懿誇成了——受諸葛亮贈送婦人之服而面不改色的冷靜的人物,演義顯然抬高司馬懿了。
所以,如果諸葛亮繼續這樣下去,很難保證司馬懿會不會用別的策略。
而諸葛亮正好抓住破綻,用奇破之,可惜身體原因,不能施行了。
不然我斷言,諸葛亮定可以攻克司馬懿,拿下長安的。
綜上所屬。
諸葛亮在正奇也是很巧妙,而且是治戎高手,戰略略高手。
三,全才諸葛亮。
1,精製兵器。
諸葛亮對兵器的製造極為講求。
陳壽在《亮傳》稱「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
《宋書》卷86《殷孝祖傳》載:「御杖先有諸葛亮筩袖鎧帽,二十五石石弩射之不能入」。
《亮傳》注引《魏氏春秋》言:「損益連弩,謂之元戎,以鐵為矢,矢長八寸,一弩十矢具發。
」這種武器在當時也算是先進的。
故《亮傳》注引《蜀記》載晉初李興之言曰:「神弩之功,一何微妙!」諸葛亮的軍隊戰鬥力所以很強,擅長用箭,當為其原因之一。
還有兩個小地方,一是諸葛亮覺得軍中伐木斧損壞很快,於是親自監造了千餘斧頭髮到軍中使用,新斧頭非常堅固耐用,然後他才處罰負責軍需的相關人員。
還有一個出自《太平御覽》記載,蒲元在斜谷為諸葛亮造刀三千口。
他造成的刀,能劈開裝滿鐵珠的竹筒,被譽為神刀。
種種地方可以看出,因為蜀漢地寡民少,兵員不足,諸葛亮就從裝備著手,儘管用錢非常節省,但仍然為士兵配備了最精良的裝備。
2,各種軍械。
一、木牛流馬
諸葛亮從漢中北伐曹魏,由於征途崎嶇,軍隊不便運輸糧食,因此諸葛亮對舊式車輛加以改裝,稱為「木牛流馬」。
據說「木牛」載一年的糧食每天能行二十里,「流馬」有方囊二個,每個可以裝米二斛三斗,能夠在崎嶇不平的山道上行走。
其實「木牛」即有前轅的小車,「流馬」類似後世的獨輪車,仍然需要人力的推動。
從諸葛亮第五次北伐「以木牛運糧」,第六次北伐「以流馬運糧」的史實可知,「木牛流馬」使得蜀兵能在險惡的蜀道上迅速行軍,對當時的軍糧運輸有很大的貢獻。
二、八陣圖
由於後世的附會臆測,加上小說戲劇的誇張渲染,八陣圖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其實,八陣圖只是古代作戰時用以掩蔽士兵及阻礙敵軍的防禦工事或軍事陣法,在戰國時已經出現,山東臨沂縣出土的《孫臏兵法》中就有《八陣篇》的殘簡。
因為蜀國多山,軍隊以習於在山林作戰的步兵為主,一旦北上中原,便很難與魏國的騎兵抗衡。
諸葛亮為了提高蜀軍的戰鬥力,將古代的「八陣」加以變化,成了後世所說的「八陣圖」。
八陣圖縱橫各八行,用輜車作為主要掩體,以鼓聲和旗幟等指揮軍隊,可以變化許多陣法。
不過因年代久遠,其具體內容已殘缺不全了。
三、連弩
所謂「連弩」,類似架設在兵車上的武器,是一種可以連續發射的弓箭,在當時是很厲害的武器,為諸葛亮根據舊有的技術所製成,一次可以發射十枝箭,大大提高了蜀軍的戰鬥力,唯一缺點是需要七、八名連弩士才能拉動弓弩。
此外,「八陣圖」必須配合「連弩」使用,即敵人沖入陣內後,近則短兵相接,遠則靠「連弩」來進行射擊。
蜀兵雖少,而能六出祁山,進逼渭河平原,魏兵躲在深溝高壘而不敢應戰,又如建興九年,魏將張郃被蜀兵射殺,皆可證明「連弩」的功效。
四、孔明燈
這是諸葛亮北伐被司馬懿困於平陽時所發明的一種用來向救兵傳遞信息的空飄燈,也是熱氣球的起源。
在科技不發達的三國時代,諸葛亮仍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發現熱氣球空飄這個原理的人,真是名副其實的臥龍!
五,孔明棋
早在隆中時,諸葛亮就打算髮明一種棋。
公元228年,蜀國南方暴亂。
諸葛亮作為一國之相,決定親自率兵前往征討。
然而,情況並沒那麼好:南方的氣候令士兵難以適應。
加之軍中無趣,南王孟獲久久不肯歸服。
在這樣的情況下,諸葛亮發明了孔明棋來活躍士兵煩悶的心。
孔明棋規則簡單,是一種智力遊戲。
六,火獸
諸葛亮平定南方時,曾遭一敗仗:南王孟獲以獸為兵,利用象、虎、野牛、狼等野獸大敗趙雲和魏延的兵馬。
諸葛亮靈機一動,他想到了野獸怕火。
於是數日後,他發明了一種外型似獸,朱紅色,能噴火的武器來對付孟獲的獸兵。
七,搭橋槍
諸葛亮平定南方之後,決定揮師北上,完成劉備興復漢室的遺願。
通往北方的地形極其艱難,山多河多。
爬山還好,關鍵是渡河:士兵們每次都要花很長的時間搭橋。
諸葛亮也為此苦惱。
一日,他聯想到古人如何造鐮鉤,從而發明出了搭橋槍。
搭橋槍的槍桿和紅纓槍一樣長,槍頭程螺狀(有點像現在的螺絲刀)。
3,藝術造詣。
(1)書法。
諸葛亮喜愛書法,在青少年時代就進行過刻苦的訓練,能寫多種字體,篆書、八分、草書都寫得很出色。
南朝?梁陶弘景是一位大書法家,他所著《刀劍錄》記載:「蜀章武元年辛丑(公元221年),採金牛山鐵,鑄八鐵劍,各長三尺六寸,……並是孔明書作風角處所。
」。
虞荔《古鼎錄》記載:「諸葛亮殺王雙,還定軍山,鑄一鼎,埋於漢川,其文曰:定軍鼎。
又作八陣鼎,沉永安水中,皆大篆書。
」
「先主章武二年(公元222年),於漢川鑄一鼎,名克漢鼎,置丙穴中,八分書……又鑄一鼎於成都武擔山,名受禪鼎;又鑄一鼎於劍山口,名劍山鼎。
並小篆書,皆武侯跡。
」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義作二鼎,一與魯王,文曰: 『富貴昌,宜侯王。
』;一與梁王,文曰:『大吉祥,宜公王。
』並古隸書,高三尺,皆武侯跡。
」北宋時周越所著《古今法書苑》也記載:「蜀先主嘗作三鼎,皆武侯篆隸八分,極其工妙。
」。
(2)書畫。
唐朝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寫道:「諸葛武侯父子皆長於畫。
」張彥遠還在其《論畫》一書中,記載了當時繪畫收藏與銷售的情況。
他說:「今分為三古以定貴賤,以漢、魏三國為上古,則趙岐、劉褻、蔡邕、張衡、曹髦、楊修、桓范、徐邈、曹不興、諸葛亮之流是也。
」以晉、宋畫家為中古,以齊、梁、陳、後魏、後周、北齊的畫家為下古,隋和唐初的畫家則稱之為近代。
近代畫家作品的價格與下古畫家作品價格相近,而以上古畫家作品價格為最高。
諸葛亮不僅能畫天地、日、月,而且能畫各種建築、車馬、動物和人物。
能掌握如此全面的繪畫技巧的畫家,在中國繪畫史上也是不多見的。
同時,我們還可以看到,諸葛亮作畫絕不是出於個人的閒情逸緻,他的繪畫藝術總是為他的政治和軍事目的服務的。
(3)音樂。
諸葛亮精通音律,喜歡操琴吟唱,有很高的音樂修養。
這方面在古籍中多有記述。
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 「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
」習鑿齒《襄陽耆舊記》:「襄陽有孔明故宅……宅西面山臨水,孔明常登之,鼓瑟為《梁父吟》,因名此山為樂山。
」當然還有臥龍吟,真是千古絕唱, 《中興書目》記載:「 《琴經》一卷, 諸葛亮撰述制琴之始及七弦之音,十三徽取象之意。
」謝希夷
《琴論》也記有:「諸葛亮作《梁父吟》 。
」 《輿地誌》記載:「定軍山武侯廟內有石琴一,拂之,聲甚清越,相傳武侯所遺。
」從 以上記載就足以看出:諸葛亮在音樂方面有著很全面的修養和很 鬲的藝術成就。
他既長於聲樂——會吟唱;又長於器樂——善操琴;同時他還進行樂曲和歌詞的創作,而且還會製作樂器——制七弦琴和石琴。
不僅如此,他還寫有一部音樂理論專著——《琴經》。
諸葛亮的品德就更不必說了。
中國2000年還沒有倒的至德君子,大概也就諸葛亮了吧?
所以,歷史上的名人其實對諸葛亮的評價相當公正,如君全盛德 應嘆古今無。
我也想再狗尾續貂一些,如君全能才,應嘆古今無。
質疑諸葛亮能力的,好好看看諸葛亮吧!
中國古代聰明絕頂的七個人,你感覺哪位最牛?
什麼是聰明呢?如果按字面上的意思,耳聰目明,是為聰明。聰明人是有特徵的,一般聰明人天資較高,思維能力、記憶力等智能佳,懂得為人處世,品質高尚,知識淵博,令人敬佩等等。中國歷史上聰明的人非常多,但...
三國時期真正一流的政治家,只有以下六位,其餘都是浮雲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盪氣迴腸、英雄輩出的三國時代,造就了一大批傑出的政治家,形成了中國歷史上的又一個政治高峰。所謂政治家,指那些在長期的政治實踐中湧現出來的具有一定政治遠見和政治才幹...
毛澤東評定諸葛亮:其軍事才能誇大其詞,遠不如其政治才能
對於諸葛亮大家都很熟悉,經過《三國演義》的宣揚,人們對諸葛亮的評價大多是智謀的化身,軍事上的天才。簡直是三國第一智囊。但是真實的諸葛亮是這樣的嗎?關於諸葛亮最著名的幾次事件,赤壁之戰和空城計,...
歷史上的諸葛長於內政不懂軍事?他有這樣的軍事特長你不服不行
《三國演義》神話了諸葛亮,用魯迅的話講,「狀諸葛之智近妖」。於是很多人就說諸葛其實不會打仗,沒有那麼多神機妙算,搞搞內政還可以,軍事他不行。你看,不聽魏延子午谷奇謀,不然早拿下長安了,最後徒勞無...
諸葛亮一生四大敗筆:一個導致關羽身亡,一個導致北伐失敗
談起諸葛亮,那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從古至今沒有人不被他的才能所折服。劉備三顧茅廬後才在亂世中成就一番事業,建立西蜀與曹操、孫權三雄並立。可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諸葛亮在怎麼被神化他始終也是一介...
曹魏強於蜀漢,面對敵強我弱,諸葛亮為何執意要北伐?
在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中,無疑蜀國是最弱的一個。當時天下一共十三個州,魏國占據三分之二,多達9個州而且多是富庶的中原地區,吳國擁有3個州,而蜀國僅僅擁有一個益州。而即便是在關羽尚在,多擁有大半...
他若不死,蜀漢定能統一三國
三國時期,吳,蜀,魏三分天下。但論各國領袖的才能,曹操當首屈一指,孫權隨後,最後才是這個只會哭的劉備。劉備在大家心中的形象一直不高,但為什麼,他能夠立足於烽火戰亂的三國之中,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
荊州不失,諸葛不死,蜀國還是不能統一三國
劉備作為蜀漢開國皇帝,可謂是歷盡艱辛,在未遇到諸葛亮時不斷依附各個諸侯。這其中包括幽州公孫瓚、河北袁紹、兗州曹操、荊州劉表,這過程中5次丟失妻子兒女。自從三顧茅廬得到諸葛亮後,可謂是如魚得水,...
三國中的十大名將,孫權居然能排第六
第十,福將曹仁曹仁是三國時期魏國的名將,曹仁好弓馬騎射,少時不修行檢,及至長成為大將,則變得嚴整,奉法守令。破袁術,曹仁所斬獲頗多,大破陶謙軍及陶謙部將呂由,攻克句陽,生擒呂布的部將劉何,官渡大...
三國中實力最強的六大謀臣,東吳僅一人上榜,第二成最大贏家!
在三國時期,群雄並起,各個有才能的文臣武將紛紛建功立業,想要成就一番大事業,因為謀臣從來就是一個國家成功的關鍵的因素,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小編心中三國謀臣的排名(僅限前六)。六.荀彧
別再黑諸葛亮了,他的這三點軍事才能,完勝曹操、司馬懿
蘿蔔發現有很多人喜歡黑諸葛亮偏內政後勤,軍事才能並不凸顯,作為蘿蔔最喜歡的古代軍事家,蘿蔔有必要為諸葛亮正名。曹操,司馬懿是三國時期非常著名的人物,軍事才能傑出是眾所周知的,那麼他們兩個和諸葛亮...
司馬懿警告諸葛亮的一句忠告:北伐沒有實際意義
司馬懿與諸葛亮在祁山對陣時曰:「汝乃南陽一耕夫,不識天數,強要相侵,理宜殄滅!如省心改過,宜即早回,各守疆界,以成鼎足之勢,免致生靈塗炭,汝等皆得全生。」這番話,其實乃肺腑之言,於蜀國大有益者...
諸葛亮,司馬懿,陸遜這三國軍神誰最強?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