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明朝之 羅貫中與《三國演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演義》原名《三國志通俗演義》,是中國第一部著名的長篇小說,之章回小說開山之作。
它以歷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為素材,塑造了許多有血有肉的典型人物形象,在社會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元末明初的羅貫中,在民間長期流傳的三國故事,以及相關傳說,講唱、戲劇和話本等的基礎上,大量吸收陳壽的《三國志》和裴松之註解中的材料,然後結合自己豐富的生活經歷,寫就了這部不朽的名作。
羅貫中(約1330~約1400年),名本,一說名貫,山西太原人,一說錢塘人,或廬陵人。
他的生平史傳中未見記載,僅有的關於他的資料,也殘缺不全。
其中賈仲名的《錄鬼薄續篇》較為可信:「羅貫中,太原人,號湖海散人。
與人寡合。
樂府隱語,極為清新。
與余為忘年交,遭時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復會,別來又六十餘年,竟不知其所終。
」《錄鬼薄續篇》為明永樂二十年(1422年)所作,賈仲名說至正甲辰(1364年),見過羅貫中,又是忘年交,從這裡推測羅貫中大致生活在元末明初的動亂年代,大約是1330年至1400年之間。
明王圻的《稗史彙編》中說羅貫中還曾經是元末明初農民起義領袖張士誠的幕府。
由這些點滴的片段資料及其作品中推崇聖君賢相的作法,可以推想羅貫中不是個普普通通的封建文士,而是個有政治抱負,並有一定的軍事、政治鬥爭經驗的人。
羅貫中十分了解老百姓苦難深重的生活處境,他經歷了元末的社會動亂,深入社會下層,親眼目睹了當時的現實鬥爭。
所以《三國演義》中對社會分裂動盪狀況的描寫,對董卓等殺人不眨眼的惡魔的揭露和批判,對無辜人民一次次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慘景的幕畫,都是源於現實的創作。
同時,他又是個有抱負的,所以非常渴望仁君、賢相、英才,對清明的政治十分嚮往。
因而他在《三國演義》中,推崇「忠」「義」,主張用王道、仁政治理天下。
《三國演義》作為歷史演義小說,其成書過程十分特殊。
它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的題材:一是史籍,一是民間傳說、講史話本和戲曲,而後者是最主要的。
關於三國人物的一些奇聞軼事,早在晉代和南北朝時期就有了。
南朝宋人裴松之為晉朝陳壽的《三國志》作注,其中便收集了許多有關的故事。
隋煬帝時,還有人以三國故事為題材編成傀儡戲,作水上雜戲表演。
三國故事的話本,保存下來的有元代至治年間(1321~1323年)新安虞氏刊印的帶有圖像的《全圖三國志平話》。
全書分成上、中、下三卷,上圖下文,長達八萬字,這或許是說書藝人的腳本,或者是提綱,可見三國故事在當時已在講說了。
開頭是劉備賞春、司馬仲相陰間斷獄的事,正文從桃園結義開始,以諸葛亮病死結束。
它的情節不拘泥於史實,而是根據民間作家的樸素想像而進行大膽虛構,如說張飛怒鞭督郵後又分屍六段;劉、關、張同往太行山落草;曹操勸漢獻帝讓位於曹丕;張飛喝斷當陽橋,嚇退曹兵三十里,等等,都帶有濃重的民間傳說色彩。
三國故事在宋、金、元三代,還被大量改編成戲劇,搬上舞台。
元雜劇中的三國戲,共有40多種,像桃園三結義、過五關斬六將、三顧茅廬、赤壁大戰、單刀會、白帝城託孤等重要情節,在元雜劇中都有演出過了。
劉備、曹操、關羽、張飛、諸葛亮、周瑜、呂布等成為三國戲劇中的主角。
正是有了這些豐富的傳說、民間作家口頭創作和各種戲劇,以及《三國志》中的大量材料作為題材,加上他有一定的軍事政治鬥爭經驗以及豐富的生活閱歷,經過充分的藝術創作後,最後寫成了75萬字的長篇小說《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的演變成書過程中,有兩個特點值得注意:其一,它形成於長期集體創作的基礎上。
其二,它是一部歷史小說,雖然要依據三國的人物和戰爭來創作,但作者可以進行藝術加工,根據自己的世界觀決定取捨。
所以《三國演義》並不是簡單的敘述三國人物和故事,而是一部經過藝術再加工的文學作品。
它對於當時的生活面貌和醜惡的陰暗面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揭露。
《三國演義》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勞動人民在封建年代,為了謀生和自衛需要相互團結救助,來對抗共同的壓迫者和剝削者,於是劉、關、張之間那種「朋友而又兄弟,兄弟而又君臣」的平等關係很容易就成為他們所嚮往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從而仿效他們「結義」的方式,服務於自己所進行的鬥爭。
《三國演義》對於文學發展的作用和影響更不可低估。
它是「記述派」的代表作(與此相對的為以《紅樓夢》為代表的「描寫派」)。
這表明《三國演義》是在歷史事實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加工的成功之作。
它深遠的藝術影響表現在:它和《水滸傳》一起,成為最早出現的,在思想和藝術方面都相當成熟的長篇章回體小說,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因為他結束了文壇上長篇小說創作只作為說書人底本的時代。
同時也為創作歷史小說開闢了一條嶄新的道路。
盤點三國方面的七個冷知識,不要再被三國演義欺騙了,你值得一看
三國演義家喻戶曉,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不僅我們喜歡看,更暢銷東南亞,日韓,歐美等幾十個國家,其中的許多故事引人入勝,據說有個人在看到關羽死後就認為三國結束了,不再看三國演義,這一方面說明了三...
《三國演義》中騙人的假歷史,劉關張三兄弟很少有人知道的故事
《三國演義》在很多方面其實與歷史不符的,很具有娛樂精神,在此僅以劉關張三兄弟為例來分析一下。一,不存在的桃園結義桃園結義是《三國演義》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大家都熟悉。三國時期三位大佬劉備、關羽、張...
歷史上的趙雲真實情況如何?是否如演義中那樣完美?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三國中的名將趙雲的完美的,但這種完美,卻是由羅貫中美化而來的,因此歷史上的趙雲根本沒有那麼優秀。對於這種看法,我不敢苟同。就讓我們先來看看三國志上關於趙雲的記載吧。
關於張飛不得不說的事,他的形象原來一直被我們誤解!
張飛是家喻戶曉的三國名將,《三國演義》中他和劉備關羽桃園三結義,勇猛過人,長坂坡一戰更使他名垂千古。《三國志》中對於他的記載也是非常精彩的,以萬人之敵來形容他的威猛。下面小編為您講一講,張飛少為...
將略非其所長,陳壽直言諸葛亮不會打仗
魯迅曾說,《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多智而近妖」。而在民間傳說中,諸葛亮更是呼風喚雨,神機妙算。而事實上,諸葛亮那些在軍事上的傳奇功績大半出於作者虛構,有的甚至掠他人之美。
小說《三國演義》中的忽悠歷史的十三處?
《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優秀的長篇歷史演義,也是我國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古典文學作品之一,它在我國早已家喻戶曉。一個遙遠的歷史題材小說,為什麼一直牽動著千百萬中國人的心?一部以描寫軍閥混戰為內容...
三國演義中羅貫中最偏愛的武將,趙雲都不如這個人
煙波浩渺的中國5000年歷史當中,三國近一百年間浩瀚歷史之中,各個勢力都是牛人輩出,高潮迭起,因為羅貫中三國演義的小說的影響那些三國的歷史故事像「桃園結義」、「三顧茅廬」、「空城計」、「失街亭」...
顛覆你的認知!真實歷史中的關羽和孔明究竟是什麼樣的?
在歷史領域中,三國一直是一個被人津津樂道的話題,其中拿《三國演義》當正史討論的也不在少數,演義的故事之傳神,已深入人心,在人們的印象中,呂布就是以一當千的猛人,關羽就是一把大刀能砍天下的神將,張...
名著知識我知道(一)——《三國演義》
我們都知道,對於小學升學必備的語文知識點中,名著閱讀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從本周開始就由玥玥老師帶著大家一起來學習鞏固名著知識吧!談及名著最先想到的一定是我國的四大名著,那麼我們就從四大名著中的《...
三國史上並沒有記載桃園結義之說
三國史上並沒有記載桃園結義之說劉昌春東漢末年,朝政腐敗,再加上連年災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劉備有意拯救百姓,張飛、關羽又願與劉備共同干一番事業。三人情投意合,選定張飛莊後一桃園。此時正值桃花盛開...
此將軍出身屠夫,曾經嚇退曹操,搶過呂布戰馬,憑什麼默默無聞?
眾所周知,劉備戎馬一生,最終能在垂垂暮年鼎立一方,離不開三個人——諸葛亮,關羽,以及張飛,此三人合稱為「漢之三傑」。雖說三傑都為蜀漢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有意思的是,古往今來,在世人心中留下深刻印...
「桃園三結義」沒這回事 「武聖」關羽曾是逃犯
在《三國演義》的影視劇中,我們對劉、關、張的忠義之心所折服,東漢末年亂世中的桃園三結義更是被譽為千古佳話。但是,今天我們用客觀的歷史眼光來剖析一下真正的三國。
劉關張為何能建造蜀漢王朝?原因其實很簡單,就這三點
年少讀三國,看的是情節跌宕起伏,人物塑造鮮明,流傳甚廣的《三國演義》,對桃園三結義的情節印象深刻,被劉關張三人的情義深深感染,固執的認為,就是這份感情才讓這三個處於底層的人,締造出了蜀漢傳奇;等...
最歷史 還你一個真實的諸葛亮
魯迅曾說,《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多智而近妖」。而在民間傳說中,諸葛亮更是呼風喚雨,神機妙算。而事實上,諸葛亮那些在軍事上的傳奇功績大半出於作者虛構,有的甚至掠他人之美。
盤點三國:深深被故事人物和情節震驚
三國的確是一個好故事。我不在乎其中到底有多少事是真,有多少事是假。有人推崇三國志,說那是史書,貨真價實。說實話,我並不是那麼推崇歷史,歷史也是文人寫的,是勝利者的歷史。一件事在不同的旁觀者看來有...
為什麼歷史上沒有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現實中卻廣為流傳?
三國裡面的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我們在電視劇或書籍小說《三國演義》的時候都已經很熟知了!在今天,有兄弟情義的男子們仍以他們為榜樣,在利益和豪情面前往往以仁義為先,有口同享有難同當。但是有人會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