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劉備為何不帶諸葛亮?揭秘諸葛亮沒去的真實原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夷陵之戰又叫猇亭之戰,被後人譽為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三大戰役之中的最後一場,當時劉備傾全國之力對東吳發動戰役,結果出乎意料,東吳防禦成功,劉備則幾乎全軍覆沒,陣亡數萬人,逃到白帝城後惱羞於夷陵慘敗,一病不起,亡故於白帝城,夷陵之戰就這樣結束了。

我們都知道,在蜀漢的所有戰役中你都會看到諸葛亮的影子,就算不是親臨也是背後遙控,但是,在夷陵之戰中偏偏劉備最看重的軍師諸葛亮沒有參與,在出征後又把智勇雙全的趙雲安排覆轍糧草,再加之劉備戰敗病死在白帝城,所以後人們一直對夷陵之戰有著不同的爭議,有人認為諸葛亮早已洞悉天機,料定劉備會戰敗,所以沒有參與,還有人認為諸葛亮想心思縝密打著自己的小算盤,那到底真相是如何呢?下面奇趣人生小編就來跟大家說說諸葛亮沒有參與夷陵之戰的真實原因。

夷陵之戰的起因

先說說為什麼劉備要發動夷陵之戰吧,因為在猇亭之戰前因關羽被孫吳所殺,當時的情況是,孫權趁關羽與曹軍在樊城作戰之際,派大將呂蒙偷襲荊州南郡治所江陵,當時的江陵守將為南郡太守糜芳,是劉備的小舅子,劉禪的親舅舅,關羽北伐曹魏時,他後勤工作出了差錯,關羽說了一句「還當治之」,他就很害怕,便投降東吳。

使得關羽進不能速下樊城,退不能回荊州,腹背受敵,士卒離散,十二月,關羽率領殘兵南返至章鄉(今湖北當陽東北),與子關平皆為吳將俘殺。

孫權占領荊州六郡,吳、蜀聯盟關係破裂。

劉備為了替關羽報仇,最終不顧一切反對,選擇傾盡全國之力來發動了這場戰爭。

劉備不帶諸葛亮的原因分析

看過三國志或者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諸葛亮是一個凡是都喜歡計劃的人,他每走一步都要算好下一步該怎麼走,非常的清晰,然而劉備這個人,個人感情因素太重,早在沒有起義之前,就已經和關於、張飛結拜為異姓兄弟,喝過血酒,發過誓言,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日死,但關羽在被孫吳所殺之後,劉備也僅僅是痛哭一場,或許後來是怕遭人非遺,面子上過不去,就想出了一個妙招。

那就是對東吳發起戰役,於此同時,劉備還妄圖利用關羽的死來振奮軍心,希望蜀中將士能夠像打了雞血一樣一舉拿下東吳,好讓自己有資本同曹魏抗衡,最重要的是顯得自己夠義氣。

也可以這麼說,夷陵之戰就是劉備準備重新奪取荊州,順便為關羽報仇的一場戰爭,記住這個「順便」,劉備就是這麼的不乾脆,明明是因為失去了荊州這個重要的戰略之地卻偏偏要打著為其報仇的名號,用現在的話來說,這是連死人的名聲都要利用。

本文由奇趣人生(www.rensheng123.com)搜集整理,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

但劉備這點小心思,在諸葛亮那裡一眼就看穿了,所以諸葛亮就極力的反對劉備對東吳發動戰役,因為諸葛亮的反對,觸怒了劉備,誤讓劉備認為沒有諸葛亮就打不贏仗,所以劉備很生氣,想把諸葛亮留在後方,自己獨立打贏這場戰爭,他自信滿滿,畢竟帶了數十萬大軍,他想自己獨立打贏這場戰爭,然後班師凱旋時候再去見諸葛亮,在他面前炫耀一番,輕輕嘲弄一番諸葛亮,告訴他自己是對的。

既然諸葛亮認為他是錯的,那他就要在沒有諸葛亮的情況下也要打贏這場仗,來證明自己是對的,所以諸葛亮便沒有參與夷陵之戰,而劉備賭氣沒有帶上諸葛亮。

當然了,這僅僅只是通過表面上的情況來分析,但諸葛亮沒有參與夷陵之戰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各界學者也紛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最受關注的就是以下幾種:

1、因為諸葛亮要輔佐太子監國所以沒有參與

想必大家都知道,猇亭之戰是動用全國之力,劉備親征,古代但凡皇帝出征,就要由太子監國。

諸葛亮要輔佐太子監國。

所以不能隨軍。

要輔佐太子監國的人必須要有優秀的政治才華。

諸葛亮當時是劉備最信任的重臣之一,不管是軍事才華還是政治才華,不管是出於保障後勤的原因,還是出於內部穩定,諸葛亮都是不二之選!於是劉備最終沒有帶上諸葛亮,可以預見的是,悲劇發生了,蜀漢的最後一點家當也被劉備徹底掏空,諸葛亮只能臨危受命,輔佐劉禪,休養生息。

2、諸葛亮為了給自己留後路

按《三國志》當中的記載,在夷陵之戰前,極力勸阻劉備的並不是諸葛亮,而是趙雲等將領,雖然諸葛亮反對出戰,但是也僅僅是提出了意見,沒有激烈的勸阻,為什麼?

因為諸葛亮的哥哥當時是在孫權那,而且之前就是因為諸葛瑾來要荊州,才導致的孫權跟關羽翻臉,因此,劉備表面不說內心是怪諸葛亮的。

諸葛亮如果拚命勸阻,未免有為哥哥幫助孫權的嫌疑,因此,諸葛亮要避嫌。

另外就是諸葛亮從一個臥龍先生成為當時蜀漢的丞相,那是相當不容易的。

而且後期,諸葛亮的軍師地位幾乎被法正取代,因此更加謹言慎行,不敢太直接,給領導壓力,因此沒有出面極力勸阻,目的就是為了明哲保身,給自己留後路。

結局大家都知道,跟諸葛亮預測的一樣,劉備在永安病篤(也就是白帝託孤)之後,諸葛亮獨當一面,封武鄉侯領益州牧,又開府治事,最後還派了使者去訪問東吳,現場氣氛愉快而友好,兩國簽訂了互不侵占友好條約。

從這裡就能看出來諸葛亮是真精明。

3、劉備不帶諸葛亮出征是迫不得已

有很多人認為劉備之所以沒有帶諸葛亮是因為諸葛亮屢屢勸諫劉備不要伐吳,劉備十分反感,所以沒有帶諸葛亮。

真實的情況真的如此嗎?不,恰恰相反。

作為隆中對的總策劃師,諸葛亮比誰都關心荊州的得失。

荊州丟失以後,諸葛亮是贊同劉備伐吳奪回荊州的。

荊州對於劉備集團太重要,這一點諸葛亮不會不懂。

僅僅從四川進攻曹操,是很難占領中原的,這一點一代梟雄劉備和政治謀略家諸葛亮都明白。

至於劉備為什麼不帶諸葛亮出征,這完全是迫不得已。

劉備準備進攻東吳的時候,他信任的人只剩下了諸葛亮。

大謀士龐統很早之前就已經去世,另一位謀士法正也已經去世。

武將方面,關羽、張飛、黃忠都已經不在了,馬超這個人萬萬不能大用。

此時劉備所能依靠的人只有諸葛亮和兒子劉禪,指望劉禪那就是找死,所以關鍵時候還得是諸葛亮。

劉備在四川的統治是以外來戶的身份確立的,蜀漢政權的很多位置都是荊州人士在把持著。

如今老家荊州已經丟失,如果劉備帶著諸葛亮出戰的話,萬一前線有失,劉備很有可能連四川都回不去。

當時在蜀漢政權內部,四川人士對劉備並不是非常滿意,叛亂隨時可能發生。

如果劉備和諸葛亮都統軍出戰,那麼鎮守大後方的任務交給誰?且不說內部的問題,北方的曹丕也不會放棄這個好機會,當時的曹丕已經做好了即可攻蜀又可伐吳的準備。

一旦劉備在前線戰敗,那麼蜀中的本土派肯定會叛亂,此時曹丕再火上澆油。

劉備很有可能成為喪家之犬,在魏軍和吳軍的夾擊下失敗。

所以說,蜀中必須找最信任而且有能力的人鎮守,當時在劉備集團中就只有諸葛亮了。

所以,劉備只能自己統軍出戰,而讓諸葛亮鎮守成都。

他非常想帶上諸葛亮,可是形勢所迫他不能帶。

4、劉備對自己軍事能力的自負

劉備對自己打仗的能力是非常自信的,事實也確實如此,他親自率兵打下了蜀國的每一寸土地。

在劉備心裡,軍事上能和自己有一拼的估計就只有呂布、曹操等幾個人。

而這種自信到他的晚年可能已經變成了自負,因此他覺得只要自己還能上戰場指揮,就沒有不能打的仗,所以認為帶不帶諸葛亮都一樣。

以上是關於在夷陵之戰中諸葛亮為什麼沒參加以及葛亮不參加夷陵之戰的原因是什麼等作出的分析,但最終的真相,我們現在也無法得知了,畢竟我們沒有機會參與歷史,歷史也不可能重演,所以,對於歷史也只能從一些側面來探究真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關羽隕,敗猇亭,蜀漢從此未出西川!

華夏皇帝漫談之蜀漢昭烈帝劉備成都稱帝 白帝託孤 劉備艱難地奪取了益州,不過接下來他打了一場勝仗。由於漢中地勢險要,是巴蜀的咽喉要道。劉備占領了益州,就想進一步奪取漢中。不想曹操動作快,派夏侯淵、...

夷陵烽火,漢昭烈大帝的遺恨

東漢後期,奸臣宦官釀禍,導致全國大亂,國家四分五裂,各路諸侯獨霸一方,有皇室血統的劉備痛心不已,以復興漢室為己任。公元207年左右,他遇到了奇才諸葛亮,諸葛亮建議他以政治勢力相對薄弱的荊州和益州...

劉備託孤,給諸葛亮加上了一副重擔

劉備畢竟是在數十年中多次「白手起家」的天下梟雄,抗打擊的韌性也是一等一的。即使遭遇夷陵之敗這種慘事兒,他依然沒有被打垮。就在慘敗之後不久,劉備退守白帝城,把潰敗的殘兵逐漸收集聚合起來,安營紮寨,...

為了這句話,諸葛亮恪盡職守、奮鬥到死!

公元221年5月15日,剛剛當上皇帝的劉備一點也高興不起來,一年前,結拜兄弟兼愛將關羽,被本是同盟陣營的東吳大將呂蒙、陸遜設計殺害,隨之失去的是荊州大片已經歸蜀的領土!兩個月後,為了給關羽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