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會為什麼會叛亂,僅僅因為姜維的三言兩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涿鹿天下,經過多年征戰,天下分為魏吳蜀三足鼎立的局面。
三國後期,魏、吳、蜀並立抗爭的局面因三方力量的消長變化而漸趨崩潰。
公元262年,司馬昭分析了當時的局勢,認為蜀漢已經「師老民疲,我今伐之,如指掌耳」,決定採取「今宜先取蜀,三年之後,因巴蜀順流之勢,水陸並進」再並東吳,統一全國的戰略方針。
朝內群臣皆反對,鄧艾更是數次上言 未到伐蜀時機。
惟獨司隸校尉鍾會鼎力支持,並與司馬昭一同「籌度地形,考論事勢」。
公元263年,司馬昭決定向蜀漢發動戰爭,派遣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攻蜀。
蜀將姜維、廖化率軍以劍閣險道為屏障,阻擊魏軍。
魏軍西路鄧艾軍主攻沓中屯田的姜維,中路諸葛緒軍斷姜維後路。
東路鍾會軍主攻漢中。
姜維晃飛諸葛緒,直奔東路抵擋魏軍主力。
而鍾會大軍攻下漢中後,被回援的蜀軍阻於劍門關外,不得前進。
鄧艾則採用以迂為直的謀略,在蜀軍主力相持於劍閣之時,自率精銳部隊繞道陰平,越過700餘里荒無人煙的小道,鑿山開路,奇襲江油。
又在蜀漢腹地綿竹大破諸葛瞻、攻占涪城,進逼成都。
後主劉禪因鄧艾兵臨城下,向魏軍投降。
而在堅守劍閣的姜維,先聞諸葛瞻兵敗,但未知劉禪確切消息,恐腹背受敵,便引軍東入巴中。
鍾會率魏軍進駐涪城,另派胡烈、田續、龐會等追趕姜維。
姜維再退到郪縣,得知真實情形後,姜維便率廖化、張翼、董厥等人投降鍾會軍。
鄧艾在滅蜀後,為劉禪請封扶風王,又上書伐吳,引起司馬昭猜忌。
鍾會此時野心膨脹,與衛瓘、胡烈等人上書說鄧艾有謀反的跡象。
結果鄧艾父子被捕,押往洛陽。
鄧艾被捕後,鍾會獨大於蜀中,與希望恢復漢室的姜維聯合發動叛亂。
那麼鍾會為什麼會叛亂,按理說他的權勢已經夠高了。
在對蜀地進行占領時,鍾會開始現出傲慢的跡象,自信足以不再居於人下。
此時的心境已經有了大的變化,自己立下不世之功,又擅長謀略。
鍾會內心懷有叛離之志,姜維已有所察覺,就想促成他的作亂,於是就勸說鍾會:「聽說您自淮南之戰以來,計策從未有過失誤,司馬氏能夠昌盛,全依賴您的力量。
如今又平定了蜀國,威德振世,百姓頌揚您的功勞,主上畏懼您的謀略,您還想因此安然而歸嗎?何不效法陶朱公范蠡泛舟湖上遠避是非,以保全自己的功名性命呢!」鍾會說:「您說的太遠了,我不能離開。
而且從現在的形勢看,還沒有到這種地步。
」姜維說:「其他的事情憑您的智慧、力量就能做到,用不著我多說了。
」從此他們倆感情融洽關係密切,出則同車,坐則同席。
此時鐘會已有謀反之心,謀誅魏將,於是密報司馬昭說鄧艾居功自傲,想要謀反,司馬昭命鍾會把鄧艾關進囚車解壓回朝,鍾會遣衛瓘在前,把司馬昭的手諭傳達給鄧艾的士兵,於是鄧艾的士卒皆放下武器,並將鄧艾壓入囚車。
既除鄧艾,鍾會自認已無敵手,假傳太后遺詔,準備起兵滅掉司馬昭。
司馬昭因260年甘露事變,賈充公開弒君,一方面司馬氏得以進一步控制了曹魏朝政,另一方面此悖逆惡行也讓司馬氏蒙上去輿論支持和人心。
此時鐘會滅蜀名聲正盛,手上握有兵權,又有姜維的支持且司馬一族人心不向,蜀地易守難攻,適合起兵。
鍾會打算派姜維率蜀兵出斜谷,占領長安,再派騎兵經陸路、步兵經水路奪取天下。
恐麾下魏諸將不從,引蜀降將姜維為援,後胡烈用計致使全軍混亂,公元264年正月,鍾會與姜維死於胡烈發動的兵亂之中。
鍾會夢也破滅。
西晉史學家陳壽認為鍾會「精練策數」,但「心大志迂,不慮禍難,變如發機,宗族塗地,豈不謬惑邪!」
魏滅蜀之戰,唇亡齒寒的東吳就不知道出兵助蜀?
263年夏,魏國18萬大軍兵分三路大舉伐蜀(互不相屬):右路軍3萬兵馬,由征西將軍鄧艾率領,進擊沓中(今甘肅舟曲西北),負責牽制姜維;中路軍3萬兵馬,由雍州刺史諸葛緒率領,在武街(今甘肅成縣西...
此人不死必成蜀主,剿滅魏吳一 統三國
鍾會,字士季,潁川長社(今中國河南省長葛東部)人,是太傅鍾繇的小兒子;魏國重臣鍾毓之弟。三國後期滅蜀的曹魏重要智將,歷來曾在魏國官居要職,包括有鎮西將軍,司徒,魏元帝時並封他為縣侯。
曹魏司馬昭滅蜀漢阿斗時,東吳為何見死不救?其實另有隱情!
東漢末年分魏國、蜀國、吳國三國,三國之中以曹魏勢力最為強大,蜀漢唯有和東吳聯手才能抗曹。魯子敬曾說:曹強則聯劉抗曹,劉強則連曹抗劉,方是東吳取勝之道,三國之中缺了任何一方,另一方都會唇亡齒寒。那...
三國悲劇天才:姜維的人生
對於三國後期蜀國的將領姜維而言,這是一個在歷史裡也並不甚被關注的人物。一方面,是因為三國里名將太多,而這些名將所聚焦的歷史都在三國前期,而姜維所在的後期並不是名將活躍的舞台;另一方面,作為一個...
姜維取消了30年來的穩定部署,最終導致了蜀漢政權的滅亡
公元234年,諸葛亮去世,蜀漢政權喪失了掌舵人。很多人都認為諸葛亮之後就直接是姜維接班,其實姜維的資歷還差得遠,在諸葛亮之後還有蔣琬和費禕兩個重要人物。在這兩個人在時期,蜀漢政權不再進行大規模的...
三國之蜀漢的滅亡,最後一場大戰
魏滅蜀之戰,是一場強者消滅弱者的戰爭,這是形式發展必然結果。魏滅蜀之戰原因,就是因為三國後期,魏蜀吳三國力量變化。蜀國地位動搖,吳國實力削弱,而魏國則實力大大增強。
姜維傳(9)國破山河在 三國歷史爭議最大的人物傳記
國破山河在262年秋天,61歲的姜維最後一次(第九次)率蜀軍北伐,向隴西郡的洮陽縣(洮水北岸)進發。而鄧艾早就探到蜀軍的動向據城鎮守,姜維看到洮陽有所準備,就往東進發。結果在侯和被鄧艾軍堵住,蜀...
滅蜀漢第一功的鄧艾冤死,為何直到晉武帝時才昭雪還留下了個尾巴
三國時期公元263年(魏景元四年,蜀漢景耀七年、炎興元年,吳永安六年),魏國實際統治者司馬昭為了以建不世之功來化解和掩飾之前弒君廢君(高貴鄉公曹髦)的道德和政治困境,決定向蜀漢發動戰爭,司馬昭...
鍾會為什麼被姜維三言兩句就說服一起謀反?其實真相併非如此
三國時期,有才華的文臣謀士,武藝高超的猛士武將,都數不勝數,從運籌帷幄轉而統帥三軍的也大有人在,不過文武雙全之人少之有少,英年早逝的周郎算一個,另一個則要數西蜀姜伯約了。他原屬曹魏,後投蜀漢,...
立下滅蜀大功的鄧艾,為何死得這麼窩囊?
鄧艾之死,緣於其政治能力低下。鄧艾偏師偷渡陰平,出其不意能夠滅掉蜀國,離不開鍾會的支持,更離不開鍾會大軍在劍閣對姜維的牽制。此前掌握魏國軍政大權的大將軍司馬昭,因魏帝曹髦之死,政治上陷於被動,急...
鄧艾偷渡陰平後,蜀漢尚有十萬大軍,為何劉禪會投降?因為一個人
魏元帝景元四年,魏國征四方之兵約十八萬,分三路進攻蜀國。當時征西將軍鄧艾率魏軍三萬餘人,自狄道向沓中;雍州刺史諸葛緒率魏軍三萬餘人,自祁山向武都、陰平橋頭;鎮西將軍鍾會率魏軍主力約十二萬人,分別...
魏滅蜀之戰的經過是怎樣的?看姜維、鍾會、鄧艾的人生高潮與謝幕
公元263年11月,後主劉禪開城向魏徵西將軍鄧艾,蜀漢正式滅亡,由此開啟了三國的統一時間。在這場統一戰爭中,三國後期的精英人才姜維、鍾會和鄧艾,進行著撼人心魄的交鋒。滅蜀,既是鍾會和鄧艾登上人生...
互為犄角,功成身亡,滅蜀戰爭中的傑出統帥——鄧艾、鍾會
艱難時事 脫穎而出鄧艾(公元197—264年),字士載,南陽郡棘陽縣人。鄧氏曾經是南陽一帶的大族,但鄧艾的家世已經不能詳考。他的父親早年亡故,撇下孤兒寡母二人。他們生活在戰爭頻仍、社會動盪的年代...
從放牛娃到太尉:鄧艾之死——三國第一冤案
景元五年(公元264年)剛過正月十五,在曹魏都城洛陽的刑場上,幾個男子被斬首示眾。被斬首者正是一月前因滅蜀漢有功而被任命為太尉的鄧艾的幾個兒子。鄧艾的家產被查沒,妻子和孫子被發配至西域。而主犯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