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悲劇天才:姜維的人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對於三國後期蜀國的將領姜維而言,這是一個在歷史裡也並不甚被關注的人物。

一方面,是因為三國里名將太多,而這些名將所聚焦的歷史都在三國前期,而姜維所在的後期並不是名將活躍的舞台;另一方面,作為一個謀反之臣,晉朝時所寫的正史《三國志》,並不敢對姜維有過分褒獎的描寫,也僅僅只是和蔣琬費禕一同列傳,末了題記「姜維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眾黷旅,明斷不周,終致隕斃。

」而已。

但吸引我關注姜維的,正是蜀國滅亡,姜維說服鍾會謀反一事。

設想,一個亡國之將,竟然能夠成功說服敵方大將與自己一同謀反,這該是何等的才能?細細品讀歷史之後,懵然發覺這位諸葛亮唯一的學生,的確是一位才華橫溢、文武雙全之人。

姜維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

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

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

因為父親姜冏戰死,姜維被郡里任命為中郎。

姜維

諸葛亮北伐時,姜維被懷疑有異心,姜維不得已投降蜀漢,被諸葛亮重用。

諸葛亮去世後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費禕死後姜維開始獨掌軍權,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維北伐總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

後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對姜維北伐,而宦官黃皓弄權,姜維殺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禍,後司馬昭五道伐蜀,姜維據守劍閣,阻擋住鍾會大軍,卻被鄧艾從陰平偷襲成都,劉禪投降。

後姜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鍾會,打算利用鍾會反叛曹魏以實現恢復漢室的願望,但最終鍾會反叛失敗,姜維與鍾會一同被魏軍所殺。

姜維

姜維生於202年,這時候是曹操確定地位的官渡之戰的第二年,距離三分天下的赤壁之戰還有六年。

姜維的父親是魏國官員,大概在姜維15歲左右的時候,為了鎮壓羌、戎族的叛亂,不幸戰死。

因為死在沙場的緣故,魏國賜他的兒子姜維中郎職務,可謂少年得志。

姜維從小喜好儒學大師鄭玄,這也使得他若干年後和諸葛亮的思想不謀而合。

228年,諸葛亮一出祁山。

這時候姜維26歲,諸葛亮47歲。

諸葛亮這是第一次北伐,出征的兩名大將分別是趙雲和鄧芝,而魏國則任曹真為大將,針對趙雲、鄧芝二人率領的大軍在郿嚴陣以待,布下重防,卻沒有料到這是諸葛亮聲東擊西之計,這邊廂兩軍對壘,那邊廂諸葛亮已經領主力進攻祁山。

姜維

作為諸葛亮唯一的學生,可以想像姜維有何等的才氣,吸引了諸葛亮。

在第一次北伐之後,諸葛亮給留府長史張裔、參軍蔣琬寫的信里,這樣形容姜維: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李邵)、季常(馬良)諸人不如也。

其人,涼州上士也。

……姜伯約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

此人心存漢室而才兼於人,畢教軍事,當遣詣宮,覲見主上。

隨後,姜維便在30不到的年紀,成為了征西大將軍。

姜維也從此,開始成為三國後期,最耀眼的將才。

234年,姜維32歲,諸葛亮54歲。

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半路病故於五丈原,而魏國大將則是司馬懿。

姜維知道諸葛亮逝世的消息一旦傳出,不但蜀軍心會大亂,司馬懿亦會立馬進攻,於是命令密不發喪,悄然退軍。

但紙包不住火,消息最終還是傳到了司馬懿耳朵里,同諸葛亮鏖戰多年的司馬懿自然大喜過望,立刻進攻,姜維則調整隊型,樹起諸葛的大旗,鳴起戰鼓,一副正面對壘的陣勢。

多疑的司馬懿深恐諸葛亮的逝世是一個全套,連忙撤軍,而姜維命楊儀率小隊人馬在前方造勢,自己則率大軍安全退回蜀國。

作為離開了老師諸葛亮,獨自臨危扛下重擔的第一仗,不得不說相當漂亮。

他沒有呈匹夫之勇,與司馬懿正面對抗,在蜀國頭號大臣諸葛亮去世,軍心散亂之時,有效的保存了蜀國實力。

隨後即被冊封為平襄侯,統領全軍,成為蜀國最高權位的大將之一。

隨後他率軍勵精圖治,平定蜀國四處不斷發生的少數民族判亂,使得蜀國在宦官當道,庸君治國的環境下,依然延續了數十年的歷史。

姜維

不過可惜的是,整個時代的氣候已經不是他一人所能改變的。

諸葛亮生前在內政上竭盡所慮,在平衡蜀內各個派系的鬥爭上費盡心思,但依然沒能徹底解決魏延和楊儀的矛盾,以致於諸葛亮死後,楊儀立刻把魏延殺掉,費禕又利用權術使楊儀被廢進而自殺,而費禕自己也神秘的遇刺而亡。

加上宦官黃皓當權,更使得姜維深怕重演當年馬遵時代的悲劇,只能遠離都城在外避禍。

但即便是在這樣的境況下,姜維依然用他個人的才智,寫下了蜀國後期最後的輝煌。

蜀國的實力,在三國里自然只能排倒數第一。

蜀失掉荊州後只剩一州,而魏國獨占九州。

面對敵眾我寡的形勢,諸葛亮的策略是以攻為守,主動出擊,步步蠶食進而完成「光復漢室」的終極目標。

五出祁山征討魏國,除第一次因馬謖失守街亭而匆忙退軍和最後一次病故於半途,每次都攻下一定的魏國城池,可以說按照諸葛亮的計劃,如此以往,必將達到劉備生前未了的心愿。

而在諸葛亮去世後,姜維徹底貫徹了諸葛亮的方針,除了積極平定國內叛亂,另一方面亦不停進攻魏國,從238年第一次出祁山,直到262年最後一次出兵,20多年間,姜維竟然組織了十一次北伐!其中勝五次,平手四次,敗兩次。

需要注意的是,與諸葛亮時期尚有趙雲等大將不同,在姜維時期,蜀國已經是「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境地,而姜維與諸葛亮最大的不同在於他的武力亦是超群,於是憑藉自己文武雙全的身手,獨力與魏國的眾多大將屢次作戰,戰功赫赫。

姜維

263年,鍾會鄧艾率領魏國大軍進攻蜀國,此時的姜維正因為宦官專權而在沓中避亂。

聽聞魏國進攻的消息後他才出動,駐守劍閣對抗魏國的正面部隊。

可惜,天下只有一個姜維,在劍閣姜維雖然把魏國的大軍壓製得動彈不得,可鄧艾一方面讓鍾會繼續與姜維在劍閣死磕,另一方面自己領兵抄小道走陰平,越過了400公里荒無人煙的險域,奇襲成都的門戶綿竹,守將諸葛亮之子諸葛瞻被殺得措手不及,英勇戰死。

綿竹失守,姜維接到消息後正欲班師抗敵,這時劉禪的降書已經傳來,無奈的姜維只好向被他打得頗為狼狽的鐘會投降,「將士咸怒,拔刀斫石。

姜維降魏之後,成了鍾會的手下。

而他奉承鍾會可謂相當有一套,使得鍾會對姜維非常喜歡,視同己出,甚至出門都坐在同一個馬車上。

試想曾經兩個敵對國家的將領,打了無數的對壘仗,末了一方還成為降將,居然還能夠讓鍾會對姜維好到這個地步,是鍾會太笨,還是姜維太具有政治智慧呢?我想只能是後者。

帶兵進攻蜀國的是鍾會和鄧艾,但攻進成都,接受劉禪降書的卻只有鄧艾一個人。

於是,榮耀都跑到了鄧艾身上,鍾會坐了冷板凳。

這讓鍾會十分不快。

姜維抓住了這一個機會,與鍾會商議如何設計除掉鄧艾。

於是鍾會收買了監軍,而監軍則向上稟報說鄧艾要謀反,於是司馬昭下令罷免鄧艾,押解回京。

鄧艾被這一招搞得莫名其妙,在264年的正月十五,鍾會抵達成都,而鄧艾父子卻被關進牢車,踏上了回洛陽的路。

這一計的成功,更讓姜維成為了鍾會的心腹。

姜維

隨後姜維便開始了他的第二步棋,策反鍾會。

此時的鐘會,自鄧艾被貶之後便是唯一的大將軍,魏軍加上蜀國降軍共有20餘萬。

姜維對鍾會曉以利弊:你看同門的鄧艾,被監軍一句話就能變成階下囚,你自己將來的路能好到哪裡去?魏軍現在聽你,而我原來也統領著蜀軍,有我們兩人休整這20多萬大軍,對抗魏國還不是舉手之勞?

歷史的真相已經無從稽考。

但是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姜維作為一個降將,竟然能夠讓敵方大將離間、謀反,這是一種何等的個人魅力?結果就是,鍾會決定徹底倒戈,重立劉禪為皇帝,扶起蜀國的大旗,對抗魏國。

而此時姜維也深感復國有望,寫了一封密書給劉禪: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可惜,消息畢竟還是泄露了。

司馬昭立刻派遣了1萬步騎進入蜀內,這更加拖延了鍾會倒戈的計劃。

於是姜維和鍾會只好走一步險棋,關押了所有魏軍將領,並偽造了一封太后遺詔,上書廢黜司馬昭。

姜維認為鍾會應噹噹機立斷殺掉所有魏軍將領,可鍾會念曾在共事一主的舊情上遲疑了一步,被關押的魏軍將領深怕步鄧艾的結局,立刻連同還未被關押的魏軍殘部,加上各營官兵為營救自己的主將也一起響應,264年正月十八日中午,胡淵率領魏軍殘部與鍾會在成都的蜀國宮城內激戰,鍾會終因寡不敵眾而戰死,姜維眼見鍾會被殺,知道復國再無望,揮劍自刎,時年63歲!

姜維

論才具,鄧艾都承認姜維是一時雄傑,鍾會認為他足以和夏侯玄、諸葛誕相比——後兩位,尤其是諸葛誕,做出了多天翻地覆的事情啊。

至於其他人的評價,不用多說。

論為人,姜維屬於心比天高之流。

他家無餘財,倒未必是完美的清廉,只是他並無物慾,而一心在追求自己的目的。

無論好壞,說他是個徹底的理想主義者,應該大差不差。

他才華不及諸葛亮,不丟人。

全三國也就一個諸葛亮。

他不斷北伐,有勝有敗,其執著至少不必懷疑。

他的一個大爭議,是「窮兵黷武」。

然而實在話是:很少人意識到,在蔣琬費禕死去前,姜維收到了多大的控制;之後那幾年,他又如何被朝中黃皓等人打壓。

這是許多人很少提及的:諸葛亮北伐,也有平衡蜀中派和荊州派關係之目的;姜維則是隴西降將,和蜀漢內部關係更是複雜無比。

實際上,針對他的除了黃皓,還有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與許多人想像的不同,諸葛瞻和姜維的關係,並不那麼美好。

所以,姜維其實是個夾縫中的男人:他有才華,私德也沒什麼可挑剔的,但落在他手裡的,是一個諸葛亮都無法逆轉的大局面,以及朝內不斷的鬥爭。

但直到最後,蜀漢沒亡在他手裡——哪怕面對魏國大軍壓境,他自己身在沓中,被鄧艾層層圍裹阻攔,他還是完美的殺過陰平橋、晃過諸葛緒、回到劍閣、守住了鍾會,簡直把魏國的西征計劃摧毀了大半。

姜維

最後蜀漢是亡在鄧艾那次傳奇的偷渡之上,但直到成都被迫,鍾會在劍閣,還是動不了姜維。

本來,到此為止,哪怕就這樣結束,姜維也算為漢盡力了。

可甚至在蜀漢滅亡後,姜維還是籌劃著那著名的復興大業。

他說服了鍾會,搞定了鄧艾,而且給劉禪的秘奏里如是說:

」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

最後計策未成,但一日之內,拖死了鍾會、鄧艾和他自己。

他好歹也算熬到了蜀漢的最後一刻。

我其實挺難想像:一個人要執著到什麼程度,才能在如此漫長的時間裡,在如此狹窄的夾縫中,在如此難以逆轉的大勢下,不斷衝擊命運?僅論執著,他實在還勝過諸葛亮。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鞠躬盡瘁,姜維才是死而後已

姜維可能是歷史上死的最慘的一位將軍了。姜維復國之計失敗,一人被軍隊團團圍住。據《世說》記載,姜維死後屍被分解,屍體不被掩埋,魏派人專門看守,防止有人偷去掩埋。妻子也被誅殺。 最近仔細閱讀《三國志...

諸葛亮死後 劉禪為什麼要開城投降?

劉備以為關羽報仇為藉口,欲奪荊州,出兵攻打東吳,不料起兵前夜張飛被殺,屬下更是逃往東吳,這更加堅定劉備攻打東吳的決心。劉備戰敗逃至白帝城,次年劉備由於病情惡化在白帝城去世後,諸葛亮是一心輔佐劉禪...

大漢最後的忠臣――天水麒麟兒姜維

三國是一個精彩紛呈的時代,各方英雄豪傑在三國的大舞台演繹著多彩人生。三國裡面我個人最喜歡的就是姜維。裴松之注引《世語》:「維死時見剖,膽如斗大。」姜維的11次北伐,誰能有他的那種毅力。

《小劉說三國》蜀漢悲劇天才:幼麟姜維

眾所周知,三國中的人物不僅有名有字,還有號,有四個人的稱號廣為人知,那就是「臥龍、鳳雛、幼麟、冢虎」,其中有三個大家都不陌生,臥龍、鳳雛、冢虎是指漢末三國的諸葛亮、龐統、司馬懿,那幼麟又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