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說,中日之間只有一個王陽明的距離?真相驚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王守仁,別號陽明。

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曾國藩、蔣介石等人對王陽明非常推崇,蔣介石甚至認為中日兩國的差距就在於一個王陽明:「儒道中最得力的,就是中國王陽明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哲學。

日本竊取『致良知』哲學的唾餘,便改造了衰弱萎靡的日本,統一了支離破碎的封建國家,竟成功了一個今日稱霸的民族。

1908年,一位留學日本的浙江青年,目睹陽明心學在日本的盛行後,在日記中這樣記載道:「不論在火車上、電車上或渡輪上,凡是旅行的時候,總看到許多日本人在閱讀王陽明《傳習錄》,許多人讀了之後,就閉目靜坐,似乎是在聚精會神、思索精義。

」這位浙江青年,就是蔣介石。

蔣介石震撼不已,他萬萬想不到:陽明心學在影響明清兩代無數豪雄後,竟然傳到了日本。

而讓他更想不到的是,日本之崛起竟與陽明心學息息相關。

日本能迅速竄升與歐美列強分庭抗禮,一切都得歸功於明治維新。

而明治維新最重要的推手,就是王陽明的陽明心學。

王陽明曾說:「越是艱難處,越是修心時!」

中國有句老話,叫三歲看老。

中國的古人,也一向高度強調立志的重要性。

王陽明從小立志做聖賢,後來果然成為聖賢,則為此作出了最好的詮釋和證明。

有一位地方官常去聽王陽明的心學講座,每次都聽得津津有味,偶爾會呈恍然大悟之態,眉飛色舞。

月余後,他卻深表起遺憾來:「您講得真精彩,可是我不能每天都來聽,身為官員,好多政事纏繞,不能抽出太多時間來修行啊。

王陽明接口道:「我什麼時候讓你放棄工作來修行?」

該官員吃了一小驚:「難道在工作中也可以修行?」

「工作即修行!」王陽明斬釘截鐵地回道。

「我愚昧得很,」該官員既迷惑又驚奇,「難道您讓我一邊工作一邊溫習您的學說?」

王陽明說:「心學不是懸空的,只有把它和實踐相結合,才是它最好的歸宿。

我常說去事上磨練就是因此。

你要斷案,就從斷案這件事上學習心學。

例如,當你判案時,要有一顆無善無惡的心,不能因為對方的無禮而惱怒;不能因為對方言語婉轉而高興;不能因為厭惡對方的請託而存心整治他;不能因為同情對方的哀求而屈意寬容他;不能因為自己的事務煩冗而隨意草率結案;如果拋開事物去修行,反而處處落空,得不到心學的真諦。

該官員恍然大悟,心靈滿載而歸。

切莫為修行而修行

凡人眼中,工作是工作,修行是修行。

工作是為了餬口,與其有關的詞彙是「乏味」「機械」「勞累」等,充滿了俗世氣味;而修行是「高大上」的,與其有關的詞彙是「心靈」「修道」「正果」等,「修行」兩個字本身就給人遠離塵世的超脫之感。

俗人眼中,修行應是找個深山老林,最好是有古廟靜寺的深山老林,靜坐,練練瑜伽,讀讀佛經,深呼吸,或是朝拜宗教聖地,比如去海拔5000多米的西藏佛教神山岡仁波齊,冒著生命危險轉上幾圈。

這種修行方式在王陽明看來就是「著相」了,矯揉造作,為修行而修行。

他認為,工作就是修行,工作情境則是標榜進取精神的儒家最好的修行之地。

文章來源網絡,若有異議請聯繫小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日本明治維新後的強大 居然是拜這個中國人所賜

日本是從何時崛起?答案是明治維新。是什麼文化力量引導了明治維新的思潮?日本人為何習慣打坐和跪坐,這種習慣來自哪裡?這其實就是王學裡面的靜坐、慎獨的步驟。下面就為您講述心學對日本的影響。明代大師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