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嚴重低估了的英雄——劉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演義》的本義是要尊劉貶曹的。
所以劉備集團的關羽智勇在三國人物中都不能算第一,並有失荊州的重大軍事過錯,卻以忠絕為後人崇拜,諸葛亮的智謀也被無限的擴大,而以智絕名垂後世。
唯獨劉備本應是一個受到更大頌揚的名君,卻因《三國演義》去掉剛毅的一面,而使讀者感到他太柔弱,並且事事都生活在諸葛亮的陰影之下,而落了個愛哭,虛偽,才疏學淺的品價。
重讀《三國志》,深覺此謬種流傳,屈煞玄德公也。
筆者以為,劉備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名君,提出以下幾點理由。
首先,劉備文武雙全。
雖然在三國這個群星閃耀的時代,都無法掩蓋他的光芒。
雖然這一點上,他比曹操要差一些。
仍很難得。
劉備最大的才能是知人善用,這是做一個君主最重要的素質,劉備確有超人之處。
諸葛亮在隆中時,以管仲樂毅自比,而時人莫許之。
劉備卻慧眼識英雄,三顧茅蘆,僅隆中一席話,就對諸葛亮委以重任,後來也顯示他沒有看錯人。
大家也許認為這並沒有什麼,其實不然,如果有一個比自已小的多的年青人吹大話,你能重用他嗎?既使現在,哪個企業的老闆,能做到如此禮賢下士呢?最起碼張飛,關羽都不認為諸葛亮是人才。
這一點上,劉備比二人都高明,劉表有如此人才而不知用,說明劉備比劉表要高明。
劉備不僅善於發現人才,而且知人善用。
他曾對手下的兩個人做過評價,都得到了應驗。
劉備對張飛說:"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
"張飛最終被部下所殺。
劉備對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諸葛亮不以為然,終有街亭之敗。
在對馬謖的認識上,劉備高於諸葛亮。
世人皆馬謖紙上談兵,我認為這都是事後談事。
馬謖之才並非是紙上談兵,諸葛亮征南中時,問馬謖,三國志說「謖對曰:「南中恃其險遠,不服久矣,雖今日破之,明日復反耳。
今公方傾國北伐以事強賊。
彼知官勢內虛,其叛亦速。
若殄盡遺類以除後患,既非仁者之情,且又不可倉卒也。
夫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原公服其心而已。
」亮納其策,赦孟獲以服南方。
故終亮之世,南方不敢復反。
」憑這一件事,你能看出他是紙上談兵之人嗎?
諸葛亮沒有看出來,但劉備看出來了。
這不能不說劉備認人高人一等。
當然,劉備對馬謖的評價也是有根據,劉備說馬謖言過其實,說明劉備從和馬謖交談中看出馬謖有的話說的有道理,有的話有實際情況不符,可以做為參軍,但不能獨立領導軍隊,所以說是不可大用。
但諸葛亮和馬謖「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
」馬謖的吹牛真把諸葛亮給唬住了,但劉備的在馬謖的海吹面前卻十分清醒。
劉備的軍事才能也十分高超。
當然,劉備軍事才能不如曹操。
這一點劉備也十分清楚。
但打曹操手下的人還是不成問題的。
打黃巾軍立有戰功,我就不說了。
「曹公遣劉岱、王忠擊之,不克。
」投劉表,在新野時「使拒夏侯敦、于禁等於博望。
久之,先主設伏兵,一旦自燒屯偽遁,敦等追之,為伏兵所破。
」火燒博望坡是劉備的功勞,《三國演義》歸了諸葛亮了。
劉備占領蜀以後,「二十四年春,自陽平南渡沔水,緣山稍前,於定軍山勢作營。
淵將兵來爭其地。
先主命黃忠乘高鼓譟攻之,大破淵軍,斬淵及曹公所署益州刺史趙顒等。
曹公自長安舉眾南征。
先主遙策之曰:「曹公雖來,無能為也,我必有漢川矣。
」及曹公至,先主斂眾拒險,終不交鋒,積月不拔,亡者日多。
夏,曹公果引軍還,先主遂有漢中。
」
在軍事上,劉備有高度的自知之明。
他自知不敵曹操,所以曹操一來,堅守不出。
而曹操手下的劉岱、王忠、夏侯敦、于禁、夏侯淵、張郃等還不是劉備的對手。
但陵夷之戰的失敗,是人們常常貶低劉備軍事才能一個例子。
從戰略上來講,該不該打吳國。
奪荊州呢?仗打敗了,都說不該打,我認為這是馬後炮。
劉備要完成他的大業,必須擁有荊州,沒有了荊州,蜀國北面有秦嶺,無法大規模北伐。
因為蜀國是易守難攻,所以先吞吳,再滅魏。
是合理的。
蜀在吳的上游,糧草輜重水運十分方便。
占了地利。
道義上講,吳蜀本是盟國,吳襲殺關羽,失理在先。
所以先吞吳,後滅魏的戰略是唯一可行的。
最後事實證明,諸葛亮多次北伐,都因糧草問題,無功而返。
也說明劉備的戰備是對的。
但戰爭有一定的偶然性,劉備輕敵冒進,被陸遜打敗。
只是戰術上的錯誤,不是戰略上的失敗。
再說說劉備的德,《三國演義》只所以尊劉貶曹,也的確是因為劉備重德,符合儒家的倫理規範。
而曹操是典型的法家人物,他的故事真要在小說是把他寫成好人,也真難。
三國志說「又有幸姬常從晝寢,枕之臥,告之曰:「須臾覺我。
」姬見太祖臥安,未即寤,及自覺,棒殺之。
常討賊,廩谷不足,私謂主者曰:「如何?」主者曰:「可以小斛以足之。
」太祖曰:「善。
」後軍中言太祖欺眾,太祖謂主者曰:「特當借君死以厭眾,不然事不解。
」乃斬之,取首題徇曰:「行小斛,盜官谷,斬之軍門。
」其酷虐變詐,皆此類也。
」曹操殺的名士之多,在三國也是數一數二的。
而且他還有屠城的事,三國志武帝本紀寫到「九月,公東征布。
冬十月,屠彭城,獲其相侯諧。
」「氐王竇茂眾萬餘人,恃險不服,五月,公攻屠之。
」
而劉備卻從不冤殺好人,特別是在戰爭中從不殺平民。
這是符合儒家仁的思想的。
而劉備的做為一個領袖的感召人是十分強大的,這從一個側面也說明劉備愛民如子。
深得人民的愛戴。
「東海昌霸反,郡縣多叛曹公為先主,眾數萬人,遣孫乾與袁紹連和,」「比到當陽,眾十餘萬,輜重數千兩,日行十餘里,別遣關羽乘船數百艘,使會江陵。
或謂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雖擁大眾,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習鑿齒曰:先主雖顛沛險難而信義愈明,勢逼事危而言不失道。
追景升之顧,則情感三軍;戀赴義之士,則甘與同敗。
觀其所以結物情者,豈徒投醪撫寒含蓼問疾而已哉!其終濟大業,不亦宜乎!」
有人說劉備虛偽,冒著生命危險和人民在一起,誰能做到呢?劉備讓徐州,人們說也是虛偽,他的正真目的是不想成為靶子。
當時,天下大亂,割據政權又豈是一個徐州呢?我們再看一個劉備的起兵,「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
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
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等貲累千金,販馬周旋於涿郡,見而異之,乃多與之金財。
先主由是得用合徒眾。
」這些大商人把錢和馬給了一個窮小子,這本身就說明劉備具有領導的個人魅力。
今天,你要想捐資做一件什麼事,你能讓大老闆給你掏錢嗎?
再看一件事「郡民劉平素輕先主,恥為之下,使客刺之。
客不忍刺,語之而去。
其得人心如此。
」如果現在搞全民選舉,我看皇帝非劉備莫屬。
劉備對大臣,可謂以誠相待。
大臣也是忠心耿耿。
我想這是以心換心的結果,在這個問題上,我是不能同意易中天先生的說法的。
什麼叫虛偽,虛偽就是假的,虛偽者總會露出他的真面孔的。
曹操到了權勢大的時侯,他處處在為他兒子當皇帝掃平障礙,可是他勢力小的時侯卻可以禮賢下士,這才是虛偽呢?否則,我們可以對任何人做出的任何事說虛偽,既使是真心做好事的人,我們也可以說他要達到他告不得人的目的,只不過他臨死之前都沒有過到他的目的罷了。
我們可以說雷鋒做好事就是為了出名,這樣的話天下還有不虛偽的人嗎?
劉備臨終時對後主說「朕初疾但下痢耳,後轉雜他病,殆不自濟。
人五十不稱夭,年已六十有餘,何所復恨,不復自傷,但以卿兄弟為念。
射君到,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脩,過於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勉之,勉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汝父德薄,勿效之。
可讀漢書、禮記,間暇歷觀諸子及六韜、商君書,益人意智。
聞丞相為寫申、韓、管子、六韜一通已畢,未送,道亡,可自更求聞達。
」
人之將末,其言也真,特別是對著他的兒子,他更不可能說假話。
劉備對後主的遺詔,其實是他的人生觀的體現。
以德治國,正是他的治國理念。
這和曹操的以法治國是不同的。
當然劉備想得到益州,這是他做為一個軍閥無法迴避的現實。
事實上,他不僅想得到益州,他還想得到天下,在得天下這個問題上再講什麼道德是沒有意義的。
所以劉備得益州是沒有過錯的。
他在收益州之時,注意攏絡民心,並對劉璋做了妥善安排,這在三國這樣一個亂世已經十分難得了。
《三國演義》尊劉貶曹,並不是單純是小說家之言,這也是劉備人生觀更符合儒家的道德規範。
劉備光復漢室的道路上沒有成功,這是不幸的。
劉備的不幸在於他生活在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他的對手太強大了。
三國志評價劉備到:「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
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
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
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云爾。
」
劉備可以以一個低賤的出身,最終三分天下,手下的大臣對其忠心耿耿,也真是儒家道德的勝利。
曹魏雖然在軍事上取得了勝利,卻終為晉所取代。
劉備大將之中,誰真正有兵權?除了關羽、張飛還有誰?
劉備手下最著名的大將,是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除此之外,還有魏延、劉封、廖化、王平等人,他們都為蜀漢的建立和發展立下了不少功勳。劉備手下這些將領之中,誰才是實力派,誰真正有兵權呢?兵權,...
吞劉璋,坑呂布,懵袁紹,伐孫權,皇叔真乃三國第一奸雄!
讀罷《三國演義》,忘不了給那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或褒或貶地進行情感定位,如曹操奸雄,劉備英雄等。由於原著作者抑曹仰劉觀點,曹操自然成奸雄。但屢閱「三國」,劉備奸雄的形象躍於紙上,而曹操實在不應該...
歷史上第二個草根皇帝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諡號昭烈皇帝,史家又稱為先主。根據《三國志·先主傳》,劉備是漢朝的宗室,漢中山...
別被羅貫中騙了,劉備並不是只會哭鼻子的窩囊廢,四件事足以證明
現在大家一說起蜀漢的開國皇帝劉備,肯定就會想起「劉備的江山,哭出來的」、「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等等。在大家的印象中,劉備成了只會哭鼻子、抹眼淚,只會拉關係套近乎的窩囊廢形象。這所有的一切都要歸...
曹操垂涎三尺的3位賢才,2兩位超級悍將,一個謀臣完勝諸葛亮
三國亂世,在這個群雄爭霸天下的特殊歷史時期,每個想要一爭天下的君主都明白,得人才者得天下。而曹操作為魏國的奠基之人,自然更懂得這個道理。曹操一生招收的賢才多不勝數,有曹洪、夏侯惇、張頜等一群有...
劉備臨死之前破格提拔一良將,勇比魏延,謀勝馬謖,鄧艾都不敢惹
說道蜀漢昭烈皇帝劉備的故事,相信很多人並不陌生。雖然劉備早年四處顛沛流離,但最終卻獨獨樹一幟!雖然是漢室宗親,劉備卻從來沒有享受過皇室宗親的待遇,在他很小的時候家產便中落,不談享受榮華富貴,就連...
三國之迷:關羽失荊州,為何劉備諸葛亮不發兵?
關羽失荊州,到死劉備不發一兵一卒,由於《三國志》史書這方面記載太少,沒有直接證據,便引發了許多推論。其中最不靠譜的是劉備、諸葛亮借刀殺人,說劉備要殺關羽,因為關羽功高蓋主,而諸葛亮要殺關羽,是...
劉備多次拋妻棄女,是形勢所迫,還是薄情寡義?
劉備從初出茅廬到寓居荊州,曾多次與妻小生死離別話來生。然而,正是這位有「高祖之風」的漢室後裔,每每敗仗時總是要犯逃跑主義的錯誤,不顧妻小臣僚獨自逃得無影無蹤,算得上是真正繼承了劉邦拋妻棄子的「...
那些你不曾注意過的三國細節
看過三國的都知道,蜀漢有五虎上將,分別是關羽、張飛、趙雲、馬超和黃忠。前三個人都有極高的人氣,也不是我今天要說的——我想說的是後兩個,因為看三國越多,就越是喜歡他們。如果看書足夠仔細,會發現在《...
看過此文的人都由衷的敬佩劉備
《三國演義》不僅是較早的一部歷史小說,而且代表著古代歷史小說的最高成就。說明有些歷史是不真實的,但是根據真實的歷史改變的,演義中有著重大落差的劉備,真實的劉備真像演義中寫的那樣嗎?其實並不是。
三國謀士智謀大比拼:郭嘉遠超諸葛亮?
內容提要: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劉備進川,把龐統、法正帶去當參謀,諸葛亮與關羽、張飛、趙雲等留守荊州。」(《三國志·諸葛亮傳》) 人們根據這個記載,多認為劉備和諸葛亮是魚水關係。郭嘉和諸葛亮...
諸葛亮建議拿下荊州,劉備為何一口拒絕,真實原因其實並不簡單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四十回。按照小說的時間順序,這個故事發生在諸葛亮火燒博望坡之後。故事的主人公分別為劉備和諸葛亮。原文如下:
《三國演義》中劉備被張冠李戴了四宗事兒,你知道幾個?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的江山帝業並非像書中所寫主要是靠別人的智慧和能力得來的,而是靠哭出來的。在《三國演義》中至少把劉備的四宗光輝事跡竟然「被張冠李戴」安排到了別人的身上。喜歡《三國演義》的人都知...
劉備去益州,為什麼不帶關羽、張飛、趙雲等大將,只帶他們?
劉備去益州,沒有帶諸葛亮,沒帶關羽和張飛,也沒有帶趙雲,很多人都覺得奇怪,這三位將軍皆是萬人敵, 到了益州,不管是幫助劉璋拒曹操,打張魯,還是取成都,那都是很厲害的,為什麼不帶他們去呢?那帶的又...
揭秘:三國演義中純屬瞎編歪曲歷史的故事情節!
【原創保護:未經授權允許,嚴禁轉載。】導讀:三國演義作為我國文化史上的經典名著,內容以其波瀾壯闊的場面,真實的面容,靈活的故事情節,將三國歷史以鮮活的形式展現在世人面前,以至於人們將它當成了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