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軍事能力究竟如何
文章推薦指數: 81 %
陳壽在《三國志•諸葛亮傳》對諸葛亮有這樣的評論: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鍊,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
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
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這段評論常常被人們引用。
陳壽的評論有以下的要點:第一,極大的讚揚的諸葛亮在蜀漢內政的成就,以及對諸葛亮依法治蜀方針的肯定,最後讚揚他為「識知之良才」。
第二,對諸葛亮的軍事能力提出了嚴重質疑,指出軍事非諸葛亮之強項。
而陳壽質疑諸葛亮軍事能力的依據是「連年動眾,未能成功」,即北伐多次卻沒能恢復中原,消滅曹魏。
那麼,諸葛亮是不是真的優於政治外交而拙於軍事呢?
我認為:諸葛亮的政治才能卓越是大家所公認的,而其軍事才能,即使比不上曹操那樣卓越,也可以稱為傑出了。
下面一起看看諸葛亮的軍事生涯。
諸葛亮第一次領兵是在東漢建安十六年(211年),隨同大將趙雲和張飛入蜀支援在益州的劉備。
而真正讓諸葛亮展現軍事能力的機會,卻要等到蜀漢建興三年(225年),在這一年,諸葛亮率眾南征孟獲,不到半年就平定孟獲勢力。
在這場後來被演義演義成七擒七縱故事的戰爭中,充分反映了諸葛亮傑出的能力。
我們知道,戰爭(軍事)是政治的繼續和延伸,諸葛亮在南征時,採用收服人心的政治策略,配合軍事行動,用較短的時間平定了南中,也為蜀漢解決民族問題樹立了典範。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諸葛亮能夠將政治策略與軍事行動很好的結合,是有軍事家的才能的。
縱覽歷史,無論是曹操、李世民,又或是毛澤東等人,無不是具備這種素質的。
然而,只拘於戰術、武藝、兵力,而沒有戰略眼光、政治能力,項羽的失敗就是很好的例子。
平定南中不久,諸葛亮開始籌備北伐並於建興五年(227年)付諸實踐。
這也是其人生中興復漢室的高潮,也是其軍事能力發揮的高潮階段。
只到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是死在北伐的路上。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六出祁山」。
談到這裡,包括陳壽同志在內的很多人就要犯嘀咕了:六出祁山,戰爭的頻率極高,而戰果很小——始終沒能打進中原,如何能體現諸葛亮有傑出的軍事才能呢?
我認為:其一,戰爭打的是綜合國力,尤其是經濟實力,從古至今,都不例外(當然也不能否認指揮員的重要作用)。
蜀漢在這方處於弱勢,人口不如曹魏,蜀地面積不如曹魏(雖是天府之國但畢竟只有益州一州之地),糧食上的短缺造成諸葛亮北伐較大的問題,故北伐時總是」糧盡而退「。
其二,蜀漢具體的政治軍事實力亦不如曹魏。
蜀漢缺乏人才,尤其表現在諸葛亮北伐後期以及諸葛亮死後。
能獨擋一面的」五虎上將「只剩了個趙雲給他,趙雲死後,就只能仰仗魏延了。
而曹魏方面人才濟濟,統帥類人物有曹真、司馬懿,大將有王雙、張郃、郝昭、郭淮等,以及在朝中謀劃的文臣不計其數。
其三,丟失荊州後,隆中對基本破產,想要逾越祁山北伐難上加難。
惡劣的地理條件,導致戰爭所需後勤物資供給困難,連顧命大臣李嚴也難辦好糧草運輸之事。
況且後主暗弱平庸,朝中反對勢力也不可小覷。
說到這,有人會說了:有如此多的劣勢,為什麼還要去北伐?答案在《後出師表》中。
雖然此表作者不明,但有一句大實話: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
然不伐賊,王業亦亡。
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事實上,幫助劉備集團去爭取天下,實現諸葛亮的政治抱負在歷史興亡的潮流前,是很難的。
但感人之處就在這,就在諸葛亮明知難為而為之的氣概與志向。
那麼,諸葛亮北伐具體戰果是什麼?招降姜維,斬殺張郃、王雙,讓曹真、司馬懿占不著便宜。
在有如此多劣勢的條件下,能做到以上的戰果,充分看出諸葛亮的軍事能力。
在司馬懿與諸葛亮對決中,能讓牛人司馬懿說出」天下奇才也「、」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
」這樣的話,實在不容易了。
當然,諸葛亮在其軍事生涯中也有過重大失誤,例如派遣馬謖守街亭一事。
出於諸葛亮謹慎性格,他在軍事的機動應變上的確有不足,但不能以此否定諸葛亮軍事能力。
在浩瀚的三國,能有卓越政治才能、高超外交智慧、傑出軍事能力的全才,恐怕只有諸葛武侯了。
戲說三國:玩的都是演技
曹丕上任之初,即大肆封賞功臣,如任賈詡為太尉,華歆為相國,王朗為御史大夫,等等,把大權牢牢掌控在自己一黨手裡。另外,為了更廣泛的培植勢力,曹丕又聽從了吏部尚書陳群的建議,創建了九品中正制。九品中...
蜀漢丞相諸葛亮盡忠之誤
諸葛亮在歷史的長河中被奉為聖人,但以辯證的理論去審視,他卻又是導致蜀漢滅亡的最大罪人。曾經信奉的一些真理,如今卻細思極恐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古今多少事盡付笑談中。
三國形象被嚴重黑化的大將,事實上他們能力,遠勝趙雲和馬超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談及三國風雲,我們總離不開影響深遠的《三國演義》,不得不說,演義之中描繪一幕幕波瀾起伏、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成功刻畫了近四百個人物形象,其中讓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將比比皆是。然而,...
亂侃三國之諸葛亮和司馬懿誰厲害
導語: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會感慨司馬懿真乃是諸葛亮的天地!即生亮何生懿?可是諸葛亮和司馬懿誰厲害些呢?讀完三國志你才發現!論智慧,司馬懿不如諸葛亮;論志向,諸葛亮不如司馬懿。論軍事能力,諸葛亮...
諸葛亮有沒有資格位列武廟十哲,與白起韓信並肩齊坐?
「武廟十哲」是指唐朝玄宗皇帝為表彰祭祀歷代名將而設武廟,以姜子牙為主祭,並以唐朝以前的歷代名將十人從之。左列:秦武安君白起、漢淮陰侯韓信、蜀丞相諸葛亮、唐尚書右僕射衛國公李靖、司空英國公李勣。右...
曹真:演義並沒有黑你!
為了黑諸葛亮被捧上天,真是水平不過劉備軍連長而已,兒子比演義里的爹還坑這貨是怎麼變成亮黑神器的?陳倉路途遙遠,且周圍與其他城市據點距離較近。建興六年冬。諸葛亮通過《與兄書》向盟軍提供了自己下一步...
諸葛亮真的只有政治才能而無軍事才能嗎?解讀真實的諸葛亮
《三國志》評價諸葛亮說「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於將略。」意思就是諸葛亮善於治理國家,治理國家的才能比行軍打仗的才能要更好。以至於後代世人都懷疑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因為諸葛亮七出...
黃老師析三國之雄才大略司馬懿(上)
序言:總有那麼些人不像表面看上去的那麼簡單;也總有那麼些人當我們回望歲月會發現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他;更總有那麼些人被我們所討厭著,然而我們所最愛的就是他們真實的形象!司馬懿,一個神一般的人物,因...
諸葛亮的軍事能力,真的那麼不堪一擊嗎
陳壽在《三國志•諸葛亮傳》對諸葛亮的評價分為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極大的讚揚了諸葛亮在蜀國內政方面的成就,肯定了諸葛亮的治蜀方針,評價諸葛亮為「識知之良才」;另一方面,陳壽對於諸葛亮的軍事能力提...
很多人質疑諸葛亮軍事能力,但卻忽略了這些要素
《三國志·諸葛亮傳》中,陳壽對諸葛亮有如此評價:「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於將略。」用易中天的話說,就是「諸葛亮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未必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家。」陳壽的評論「亮將略非長,無應...
三國論史:諸葛亮到底有沒軍事能力?
陳壽在《三國志·諸葛亮傳》對諸葛亮有這樣的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
氣概與志向,夢三國的戰果收穫
陳壽在《三國志.諸葛亮傳》對諸葛亮有這樣的評論: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