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丞相諸葛亮盡忠之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諸葛亮在歷史的長河中被奉為聖人,但以辯證的理論去審視,他卻又是導致蜀漢滅亡的最大罪人。
曾經信奉的一些真理,如今卻細思極恐的。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古今多少事盡付笑談中。
「
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
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
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這是《三國志》作者陳壽對諸葛亮的評價。
下面兩首詩則是詩聖杜甫對蜀相的讚嘆和感
懷。
《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 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 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八陣圖》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諸葛亮是中國傳統文里的典型忠臣,他的「忠」在不被封建思想束縛的今人看來是否毫無瑕疵?他的忠對蜀漢的命運終究是助還是誤?
自三國以後,民間便流行起一句話「扶不起的阿斗。
」為什麼堂堂一國之君的劉禪甘願做一個「樂不思蜀」的階下囚呢?難道一個可以為所欲為的帝王不如一個「籠中鳥」般的安樂公?也許是劉禪還在襁褓之時,劉備為博取人心把他摔到地上摔傻了,但正史上沒有記載這一出呀,況且身為明主的劉備也不可能把帝位傳給一個傻子吧。
既然劉禪不傻,那麼誰又該為蜀國的滅亡和劉禪的人生養成擔主要責任呢?似乎矛頭應該直指一個人——丞相諸葛亮!
諸葛亮不僅僅是個人才,更是天才。
他在政治軍事甚至藝術和發明創造方面的造詣,千百年來為世人所稱佩。
然而,他終究不是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有神鬼莫測之機,通天徹地之能的一個純文學靈魂的人物,他不是妖不是神,他是人!下面引用百度詞條對諸葛亮文學形象的評述:
」小說《三國演義》總成過往傳奇、野史、戲曲 、地方世代說法、被官史避畏說法、說部話本及民間傳說中諸葛亮的故事,他被描寫成智慧的化身,和《三國志》中的諸葛亮很不一樣,而且事跡亦有所出入,如火燒博望與新野,諸葛亮尚未出仕劉備;三顧茅廬、七擒孟獲、六出祁山(實際是五次北伐,只有第一、四次出祁山)等都經過誇張和劇情創造,歷史上諸葛亮用兵的功績不如他治理蜀國的政績耀眼;而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借東風、智激周瑜、三氣周瑜、空城計等則是虛構或將劇情移花接木。
但這些都成為家喻戶曉的故事,而小說當中的一些劇情,將諸葛亮描寫成為一個道士,如七星壇祭風、延壽七星燈等,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批古本三國志通俗演義中的諸葛亮為「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
」將一貫有法家風範的諸葛亮神化成了算無遺策、通天曉地、精通軍事、運籌帷幄的一個智慧超卓入聖之完美人物。
「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如果說諸葛亮有錯,而且非要找出來,那麼在看此文的諸位認為他錯在哪裡呢?竊以為他錯在:其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其二,心有餘而才不足,強為之。
下面為大家略加說明。
其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縱觀中國歷史,能以此八字被世人感激涕零的政治人物屈指可數,而蜀相諸葛亮可算得上首位。
然而正因為鞠躬盡瘁,而必須「事無巨細 悉究本末」,以至於『邦域之內咸畏「。
《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官篇》有云:」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水太清了,魚就無法生存,要求別人太嚴了,就無法共事。
並不是說有才能的人,前惡和現惡都
可統統不計,而是在其位謀其政,各司其職,做好本職就可。
不然:上,不知何憂,下,愁煞白髮。
上司一個不悅,下屬便往死里折騰人。
再者,龍蟠幽藪,鳳凰不來。
你那麼有才,你的才讓你無意識中形成了主觀偏見,你看不上我,那我也瞧不起你。
名士 的心眼都
小。
劉備攏才用心,諸葛亮拔官以策,所以,劉備在位時有不少名士來投,劉禪在位時除丞相外無人可用。
。
然後是鞠躬盡瘁,夙興夜寐,身心俱憊,長此以往,天不於壽,而又後繼無人。
結果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最後就是此種鞠躬盡瘁對後主成為名君,形成了桎梏。
所有的政務不論大小都由你丞相辦得妥妥噹噹了,後主也只能做個吃喝玩樂的閒人了。
所幸,此時是三國鼎立紛爭不斷的時代,若無外患不定君臣誰廢了誰呢?君不見,功高蓋主幾得閒?死諸葛不僅嚇走活仲達,還讓後主一直生活在他的陰影中和對他的依賴下,甚至後幾任丞相的人選都依他所囑,直到後主做了階下囚安樂公,找到了新的依賴,才算解脫。
其二,心有餘而才不足,強為之。
正如陳壽所評:」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算得上好,稱不上優秀,遠不如他的政治才能。
從諸葛亮的《隆中對》可以看出,他有張良般「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的謀略,卻沒有韓信」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
「的臨敵應變才能。
可他卻以張良的謀略霸占了韓信的頭腦,因細節而誤了全局。
其次,在人才任用上也出了問題,著名的有失街亭的馬謖,誤軍期的李嚴,蕭規曹隨沒多大建樹的蔣琬,費禕。
還有一個急功近利兵戈不止的好徒弟姜維。
至於關羽張飛這兩個他能建議卻不想管的和一些個無名氏就算了。
不過這些應該歸納到上一條去,兵者,錢糧也。
用兵,傷民傷財是必然的,民雖無語,卻非無怨,不然西蜀也不會簡簡單單被滅了。
綜上所述,諸葛亮對蜀漢有功亦有誤。
姜維究竟是不是諸葛亮指定的繼承人呢?
很多人都認為諸葛亮是姜維的授業恩師,是他指定的繼承人,因為不但《三國演義》中有諸葛亮臨死前將兵書傳給姜維的描寫,更加重要的是姜維戰鬥的一生確實繼承了武候的遺志,九伐中原與六出祁山遙相呼應。
歷史上蜀漢皇帝劉禪是真的扶不起的「阿斗」?
三國時蜀漢為何不置史官歷代研究三國歷史的學者中,向者不乏有「蜀漢不置史官」之說,論者蓋源於陳壽的《三國志.蜀後主評傳》中的一段評語:「…又國不置史,註記無官,是以行事多遺,災異靡書。諸葛亮雖達於...
諸葛亮臨終前一個計謀騙了世人近兩千年,至今無人能解!
都說諸葛亮是一個神機妙算的人,他知識淵博,用兵如神,能掐會算,能夠想出妙計來化解危機,幫劉備一步一步占得這三分之一的天下;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就連天上的風向都能被他掌控在手中,贏得了赤壁之戰那舉...
蓋應變將略,夢三國的賞罰
陳壽在《三國志.諸葛亮傳》對諸葛亮有這樣的評論: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