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想滅劉備,魯肅想聯劉備,關於軍事戰略規劃,他倆誰更高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赤壁之戰過後,身處荊州的劉備,依然是陷境重重。
當然這個險,絕大多數並不是一直以來的死敵曹操造成的,而是曾與其在赤壁並肩作戰的東吳集團。
此時的東吳內部,對於劉備的歸屬問題,出現了截然不同的兩種觀點:一種是以周瑜為首的「滅掉劉備」,另一種是以魯肅為首的「聯合劉備」。
往大了說,這就是我們所熟知的「二分天下觀」和「三分天下觀」。
周瑜和魯肅這倆人,都是非常具有戰略思想的賢才。
千百年來,他倆除了在赤壁之戰大放異彩之外,人們討論最多的,便是他倆的「二分天下」和「三分天下」戰略觀。
這兩種觀點,無可爭辯,都是雄視天下的超級謀略,可是,對於東吳而言,究竟誰更高明呢?
首先看下周瑜的「二分天下觀」。
周瑜的計劃是:騙劉備來東吳(劉備確實也去了),然後軟禁劉備,自己帶著荊州將領,以及劉備手下的關羽、張飛等,經荊州出發,奪取益州,進而攻取漢中,再奪取襄陽,假日時日,直取許昌。
這一步的做法,如果有人不太理解,可參照劉備後來的發展軌跡。
可以說,這一步棋如果下好了,完全就扼殺了劉備集團的發展。
當然了,這也是周瑜的主要考慮之一,畢竟劉備集團太不容小覷。
這個戰略有沒有可能實現?能實現,不過,很難!
第一,東吳內部對此戰略的認可並不一致,包括主公孫權;
第二,劉備集團不會眼睜睜的看著周瑜攻取益州,很可能會背後捅刀子;
第三,曹操不會看著東吳的壯大而無動於衷。
第四,益州軍民不會那麼輕易的就丟了益州。
不過,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些問題在一代天才周瑜手裡,能夠得到很好的化解。
畢竟攻取益州的計劃,早就經過了周瑜、龐統等人很長很長時間的謀劃,能出現的問題,他們應該都想的到了。
比如政治上,擔心孫權害怕自己攻取益州後自立為王,特意在給孫權的上表中提到,讓孫堅的表弟孫靜之子孫瑜,鎮守巴蜀,事成之後,自己就回荊州。
再比如劉備如果要背後捅刀子,自己可以全面與劉備開戰,相信劉備集團一定不會和自己魚死網破等等。
然後看下魯肅的「三分天下觀」。
說到這個「三分天下觀」,必須要說一下魯肅的初衷。
其實最開始,魯肅「三分天下」的主角是孫權、曹操、還有荊州的劉表,只不過事發突然,劉表去世,第三方被迫換成了劉備。
在關羽北伐失敗之前,歷史的走向,基本上都是按照魯肅的戰略規划進行的。
縱然誰也沒有想到劉備集團會發展的這麼快。
魯肅的計劃中,雖然不像周瑜一樣迅速的占領更多的地盤,壯大勢力,但對於東吳而言,卻是最穩妥的:聯合劉備、北拒曹操。
這其中主要的考慮是,東吳雖然水戰天下無敵,但陸戰能力,恐怕沒人超得過劉備集團,因此,就算是拿到了整個荊州,擁有了全部的長江天塹,面對北方的曹操,也只是防守有餘,進攻性不足。
反之,對於東吳來說,在合肥方向上的勝利,更有戰略必要性。
與其提心弔膽的占據荊州,對抗劉備、曹操兩大強敵,不如聯合劉備,借荊州給他,利用他強悍的陸戰能力,抵禦曹操,東吳專心的在合肥戰線上努力。
假以時日,靜待其變。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最大的分歧處,一個是滅掉劉備,一個是聯合劉備,到底哪一種才是對的呢?
「二分天下」由於周瑜的早逝,我們不得而知!
「三分天下」由於孫權的背信棄義,我們也尚未知曉!
但整體來看,周瑜的計劃,更像是一種豪賭,賭贏了,與曹操二分天下,甚至統一天下;賭輸了,傾家蕩產,東吳都有可能全體覆滅;而魯肅的計劃,只要聯合劉備,不管輸贏,都能穩穩噹噹的三分天下。
雖然魯肅的戰略觀更符合君王的心思,可是,我們普通人,或許更偏向於周瑜的豪氣與冒險吧!
不知龐統為周瑜送喪至東吳的那個夜晚,站在船頭的他是怎麼想!
此人不死,劉備蜀漢霸業難成,毛主席誇他,不是郭嘉,更不是龐統
在三國時期有一個少年英才,英姿颯爽,性度恢廓,有王佐之資,然而英年早逝,並被《三國演義》所抹黑,他就是周瑜,周公瑾。周瑜世代官宦之家,而且小伙子善通音律,放現在可以做個頂級的音樂製片人,而且長 ...
三國爭霸誰最牛?如果諸葛亮保孫權,關羽保曹操,天下將會如何?
三國是繼東漢之後的一個短暫時代,前後僅持續60年。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鼎立,相互征討,戰爭一直沒有停止。而在三國爭霸之戰中,每一國都有一個「鐵三角」支撐。這三個鐵三角都是由一人主策,一人主...
如果曹操晚五年南下,東吳的「南北朝」計劃能否實現,統一三國?
很多人都知道,當時諸葛亮在隆中給劉備制定了一個非常牛的計劃。主要內容就是,先奪取荊州,然後在搶劉璋的益州,然後和孫權 ,曹操三分天下。接著就是從益州和荊州從出兵,攻打曹操統一北方,江東的孫權不攻...
東吳四大都督,魯肅是能力最低的嗎?
魯肅被《三國演義》給娛樂化了,成了人見人愛的呆萌寶寶。而歷史上真實的魯肅,戰略能力可不比諸葛亮差多少。孫權集團有太多戰術大師,比如孫權本人、呂蒙、陸遜,但真正能稱得上戰略家的,只有周瑜和魯肅。但...
解析三國東吳孫權心腹魯肅的才能如何
魯肅是東漢末年東吳的戰略家和外交家,可以說魯肅是非常具備戰略眼光的,魯肅幼年喪父,是由祖母撫養長大的,魯肅出身士族家庭,家裡比較富裕,生的身材魁梧,生性豪爽,並且仗義疏財,在鄉中具有非常不錯的名...
最早提出三分天下的並非諸葛亮,而是另有其人
生逢亂世,要想成就霸業最需的是什麼?人才!將才,謀士,最重要的是要有戰略家!三國之中能稱為將才的多如牛毛,能稱為謀士的也不在少數,但稱得上戰略家的卻沒有幾個。曹操算一個,諸葛亮算一個,吳國的魯肅...
即使關羽沒有主動出手,孫權方面也一定會進攻荊州
公元219年,在漢中大戰剛剛結束的情況下,劉備的大將關羽便率領荊州地區的主力北上進攻曹操。雖然關羽取得了水淹七軍的赫赫戰功,但是結果是大家都清楚的,關羽敗走麥城,最後被孫權殺害。很多人譴責關羽打...
諸葛亮的《隆中對》,為何最終敗給了魯肅的《江東對》
文|小河對岸劉備在遇上諸葛亮之前,雖有英雄之志卻無明確的戰略規劃,以致其年近半百而事無成。直待諸葛亮在隆中為劉備謀劃了奪取荊州、益州之地以為基業的戰略規劃,才使得劉備如撥雲見日而茅塞頓開。
糊塗老頭魯肅真的是這樣嗎?話說,魯肅死後還顯靈了
袁元三國演義裡邊說魯肅,是個遇到事情就只會攤開雙手直搖頭沒主意的主兒,再就是糊裡糊塗的魯肅魯老頭。而魯肅在東吳確是首席大謀殺,周瑜之後統領東吳兵馬的大都督,他真的就那麼糊裡糊塗嗎?今天咱們就來說...
劉備為什麼沒有一統江山?關羽之死的幕後推手是誰?
劉備歷來是歷史類三國作者和讀者們的比較偏愛的人物,因為在寫三國志的陳壽和寫三國演義的羅貫中的筆下,劉皇叔被塑造成東漢末年正義的代表,理想的化身,自強不息,雖然屢次被打倒,屢次又站起來,簡直就是...
魯肅為何多次幫助蜀漢,是愚鈍還是深謀遠慮?
說起魯肅,可能有些人不是太了解他,主要是他在整個英雄與謀士眾多的三國中,存在感實在是太低了。但實際上魯肅在三國中的貢獻是非常大的,可以說三國的鼎足之勢,有一半的功勞與他有關。我們看到魯肅常常奔跑...
東吳出主力大敗了曹操,卻為何成全了劉備占了荊州
文|小河對岸赤壁之戰,是漢末三國時期頗具轉折意義的重大戰役,初步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形勢。但為何作為擊敗曹軍主力的東吳,卻為他人作了嫁衣,成全了劉備占據了荊州之地呢?
明知劉備不可能還荊州,魯肅為何還堅持借給他這戰略觀絕了!
三國演義中「借荊州」這一橋段,相信很多人都有過耳聞,劉備和孫權,也因此事,結為更可靠的盟友關係。 不過,稍微了解詳細的人都知道,在那個動亂的年代,地盤如此重要,有點常識的人都能猜出,劉備借了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