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劉兩家矛盾的由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赤壁之戰是曹操一生中遭遇到的最大挫敗。

在逐鹿中原舞台上所向無敵的曹操,遠征江南卻遇到周瑜這個強勁的對手,被孫劉聯軍打的狼狽不堪,倉皇而逃。

隨著曹操的敗退北歸,劉備趁機崛起,孫權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壯大,自此曹操再也沒有統一全國的可能了,因此逐漸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然而,最終造成了三足鼎立局面的卻是在赤壁之戰後。

赤壁之戰是一場北方試圖統一南方的戰爭,引發戰爭的導火索是荊州。

因為戰爭的結果是北方遇挫,曹操吃了大敗仗,所以統一沒成功,但是曹孫劉三家都有所收穫——三家瓜分了荊州,曹操孫權劉備都將荊州視為自己的戰利品。

曹操雖然在赤壁和烏林慘敗,但是劉琮投降後仍然得到了荊州的襄陽郡和章陵郡,即南郡,曹操也不算一無所獲。

雖然後來被周瑜襲取了南郡,但曹操仍控制著多半襄陽,加上以前占據的南陽郡。

所以在分割荊州這塊大蛋糕的過程中曹操還是切了一大塊。

留守南郡的曹仁被周瑜擊敗,南郡遂落入了孫權之手,因此在這場宰割荊州的盛宴上孫權也搶到了大半個南郡和江夏郡。

而劉備趁曹孫爭奪南郡之際占據了荊州的零陵武陵桂陽長沙江南四郡,可以說在這場瓜分荊州土地的大會上,劉備分得了大頭。

曹孫劉三家爭奪荊州的結果是,最弱一方的劉備賺大發了。

這不難理解,荊州本來屬於劉表,劉備是以劉表長子劉琦的名義收復江南四郡,所以接收工作基本上沒有遇到多少阻礙。

在接收江南四郡之前,劉備向攥在曹操手裡的漢獻帝上表,推薦劉琦做荊州刺史,推薦書自然到不了漢獻帝手裡(到漢獻帝手裡也不管用),而是直接送達到丞相曹操的案頭,曹操當然不會批准了。

但是這不過是個程序而已,地盤到了我手裡誰也管不著。

群雄割據的年代,也不是搶到一塊地就能自立為王,多半還是自我加封官爵,然後裝模作樣的找人向朝廷推薦自己或者乾脆自薦為一方諸侯,表示自己還是承認現政權的,不是叛逆,這樣也是為了避免成為眾矢之的。

至於有無皇帝的任命書都不重要,但是這道程序一定要走,在那時候這樣做至少是政治正確,所以還是不能忽視的。

割據的軍閥們出於政治上的考量,經常玩「表奏」這一手,因此在中國古代的亂世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怪現象:有了一塊地盤的軍閥,在沒有得到皇帝的正式任命之前,多半會上表自薦或者找人推薦自己做所占據地盤上的最高行政長官,不批准也自動當選,總之對外宣稱自己已經得到了皇帝的任命了。

另外,還有拿到了任命書的官吏,但是地盤是被其他勢力占據著的,地盤搶不到手,任命書等於廢紙一張。

西涼軍閥把持漢政府的時候經常開類似的空頭支票,這也是一招絕妙好棋,巧妙的轉移開了各地諸侯對西涼軍閥的仇視,鼓勵更多的人把精力都投入到爭奪地盤的撕咬中去。

董卓之類的西涼軍閥也不是完全的笨蛋,他們也很清楚,那些所謂的縉紳士大夫,也不過是一群狗,不是因為你是惡人才對著你狂吠,而是要骨頭,如果能有塊骨頭啃,才不管什麼惡人善人呢。

只要扔出去一塊骨頭,馬上就撕咬成一片,哪裡還顧得上其他!

本來大家就都是想渾水摸魚,真有機會可以得到實際的好處誰還去關心西涼軍閥是正義的還是邪惡的,漢朝復興不復興就更別扯了,喊喊口號可以,要真能復興大家還都不干呢,局面要真能得到控制就沒有發國難財的機會了。

所以孫權「表奏」劉備領荊州牧和劉備「表奏」孫權當徐州牧也都是形式主義而已!

在拿下江南四郡後,名義上的荊州刺史劉琦病故,劉備接替劉琦的職務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但是劉備沒有自動當選,不過也跟自動當選沒有什麼分別。

劉備的部下一致推薦劉備領荊州牧,經過劉備集團內部一番隆重的表演,幕後總導演劉備正式成為了荊州的新主人。

為了鞏固同盟關係,孫權也做了個順水人情,向許都朝廷推薦劉備做荊州牧。

作為回報,劉備推薦孫權做徐州牧,不過這個徐州牧卻是個空頭銜,徐州尚在曹操手裡,曹操是不會同意孫權到他的地盤來上任的。

可見孫權這個徐州牧的頭銜連空頭支票都算不上,跟以前劉備那個豫州牧的頭銜也差不多。

孫劉兩家都向許都朝廷的漢獻帝上表互相推薦,表文中多半也是互捧互吹,這樣做當然是表示我們仍然尊奉漢獻帝是唯一的國家元首。

在大漢王朝還沒有正式宣布解散之前,政治正確這張牌還是不能丟開。

實際上,孫劉之間互相推薦還不止是政治上的考量,主要的還是做給曹操看的,也就是向曹操發出警告:孫劉聯盟牢不可破,趁早打消二次南下報赤壁之仇的念頭,捲土重來沒有打敗我們強大同盟軍的可能!

孫劉兩家給曹操發出的信號是他們之間的同盟關係是穩固的,南下報那一箭之仇想也別想。

曹操也確實對孫劉兩家聯手對抗他有幾分忌憚。

但是孫劉聯盟的真實情況遠不是曹操看到的那樣,曹操看到的不過是表面現象。

其實孫劉聯盟很脆弱,兩家暗中鬥了不止一次兩次了,而是從結盟的那一刻起雙方就存在著嚴重的分歧和利益上的衝突,一直是斗而不破,如果沒有一個更為強大的共同的敵人,兩家早就撕破臉皮了,哪裡還能等到關羽攻樊城之後才公開決裂。

實際上,三國鼎立局面的最終形成也正是孫劉兩家較量的結果。

贏得了這場戰爭勝利的孫劉兩方,在解除了來自北方的直接威脅後,原本就很脆弱的聯盟關係很快出現了裂痕,明里暗裡小動作不斷,各種陰謀詭計齊上陣。

這也是政治人物和政治集團之間關係的普遍現象——為了共同的利益或者為了對付共同的敵人聯合在一起,表面上親密無間,暗中互相較量,互相猜忌,互相不信任。

但是只要第三方更可怕的威脅還存在,兩方的矛盾就不能公開化。

兩方都活在戲中,而且彼此也很配合,演給共同的敵人看,讓敵人看不到聯盟內部的齷蹉,找不到可乘之機。

其實孫劉聯盟很脆弱!孫劉聯盟的基礎不是赤壁之戰後才開始動搖的,自兩家締結同盟以來就是貌合神離,戰後表面上不斷的加強同盟關係,實際上根本就是同床異夢。

此時孫劉雙方的關係如同上流社會的那些夫妻,明明他們的婚姻已經瀕臨破產,岌岌可危了,但是為了顧全顏面或者考慮到實際利益會因此受到損失,所以在公開的場合還是不停的秀恩愛,讓不知道內情的人還以為他們是如何相親相愛,相濡以沫呢,簡直就是一對模範夫妻!但是回到家裡,關起門就打冷戰,甚至一從公眾的視野走出,夫妻倆就各找各的情婦和情夫去了。

之所以遲遲不離婚,還是因為他們之間有太多的夫妻共同財產,不過這樣的婚姻註定不會長久,拆夥是遲早的事情。

就在很多人還在羨慕嫉妒恨的時候,他們忽然宣布離婚,讓人猝不及防,不敢相信,馬上就會成為爆炸性的新聞。

劉備有了立足之地,勢力也越來越強大。

劉表的很多舊部都對劉表很有感情,加上劉備本人的威望及跟劉表算是一家子這層關係,使得劉表的部將把劉備視為是劉表事業的繼承人,紛紛來投奔——順利取得江南四郡就是最好的證明。

一時間劉備勢力大增,兵強馬壯,可以說此時劉備的事業是蒸蒸日上。

劉備勢力的不斷壯大讓他的盟友孫權不安。

本來赤壁之戰,是孫權方面出力最多,如果不是孫權在關鍵時刻救了劉備一把,窮途末路的劉備早就成為孤魂野鬼了,哪裡還有今天!基於這種心理,孫權方面常以劉備的救命恩人自居,而劉備顯然並不感恩,趁孫權跟曹操爭奪南郡之際占了江南四郡。

在孫權和周瑜看來,得到大部分荊州地盤的應該是我們,赤壁之戰中我們錢糧兵員費了無數,結果得到地盤還不及你劉備的一半。

豈有此理,種樹的是我孫權,澆水的也是我孫權,憑什麼大批的桃子就被你劉備摘去!其實這還是赤壁之戰的續集,也就是三家分荊州的後續。

由於分贓不均,孫權心裡極度不平衡,從這裡就留下了後來的一系列的遺症,包括最後標誌孫劉徹底決裂的夷陵之戰都是分荊州後遺症的總爆發。

但是因為北方有更強大的曹操還在虎視眈眈,只要有機會曹操就會南下一雪赤壁之恨。

此時正當曹孫爆發了第一次合肥之戰,在合肥前線跟曹操相持不下的孫權只能加緊跟劉備的合作,而不能跟劉備方面起任何摩擦,避免兩線作戰。

為了鞏固跟劉備的同盟關係,孫權將自己芳齡才十八歲的妹妹嫁給了年近半百的劉備為續弦。

這顯然不是那些粗製濫造的電視劇劇情,在三國的歷史舞台上還沒有條件上演蘿莉愛上大叔之類的愛情故事,政治集團之間的聯姻多半有很大的政治因素在內,而孫劉聯姻是一樁典型的政治婚姻。

劉備年近五十,古人活到這把年紀已經是老頭子了,頭髮鬍子應該花白了。

孫權妹妹卻是正當青春,老夫少妻,倒也其樂融融。

但是孫家兒女個性都極強。

這位孫大小姐,也是非同小可,雖然女流之輩,但也是巾幗不讓鬚眉,剛毅勇烈,很有幾分父兄的風格。

這位孫小姐不會針織女紅,也不會什麼琴棋書畫,卻是不愛紅裝愛武裝,最大的愛好就是舞弄刀劍,連她身邊的侍女也清一色的戎裝配兵器。

孫小姐即使不是一位孫二娘式的女子,至少也是扈三娘式的女子。

這位孫小姐令劉備很是忌憚,看到新娘子成天舞刀弄槍的帶著一隊娘子軍,讓他的脊背上不由的透過一股涼氣,總是擔心新娘子生變與肘腋之下。

這位新娘子的身份也確實有些間諜的嫌疑,很可能是帶著哥哥給她的任務來到劉備身邊,企圖不利於劉備集團。

在劉備入川之後,孫小姐打算將劉備唯一的兒子劉禪帶到江東。

兒子如果成為江東的人質,劉備就要受制於孫權之手,如果不是被趙雲和張飛及時趕到攔截下來,恐怕阿斗小爺就要成為江東方面「挾兒子以令老子」的一張新王牌了。

雖然沒有將阿鬥弄到江東,但是自此劉備的這位孫夫人,被孫權接了回去。

《三國演義》上說,這齣美人計是周瑜的安排,結果是弄巧成拙,弄假成真,賠了夫人又折兵。

演義里多半又是黑周瑜,但是周瑜有吞劉之志卻也是真的。

作為赤壁之戰的總指揮,在孫權方面看來,這場戰役的大部分果實是被劉備竊取了,所以他們是不甘心的。

尤其是周瑜,也是個很要強的人,赤壁之戰是他的得意之作,他不能容忍劉備坐享其成。

出於對孫氏集團的忠誠,他也覺得劉備對江東集團是禍患,所以周瑜想法設法要吃掉劉備,替孫氏集團掃除心腹大患。

他在赤壁之戰中跟劉備共過事,估計也是充分領教過劉備的堅毅與沉著,絕不是等閒之輩,對江東來說是巨大的威脅,甚至他覺得劉備對江東的威脅跟曹操對江東的威脅是不相上下的。

但是因為有共同的敵人曹操在,兩家還需要保持表面上的團結。

當然,明著不能跟劉備對著幹,但是可以暗裡算計。

周瑜曾經為孫權獻計——不完全是美人計。

周瑜建議將劉備騙來,軟禁到豪宅大屋中,好吃好喝供養著他,寶馬香車,美人美酒不斷奉上,讓他盡情享樂,最後在溫柔富貴鄉中消磨掉意志。

然後調離劉備的心腹猛將關羽和張飛,由他統領,那樣劉備就徹底廢了,在政治再也不會有什麼作為了,自然也就對東吳方面也構不成威脅了。

這個建議毫無可行性,魯肅不同意。

魯肅一直主張維護孫劉聯盟,他認為孫吳方面的威脅仍然是來自北方,孫權也認同魯肅的看法。

甚至為了進一步加強孫劉聯盟,魯肅建議將南郡借給劉備,這就是後來的著名的「借荊州」故事的由來。

其實最多就是借江陵或者南郡,荊州很大,三家各占一部分。

魯肅大概也是玩文字遊戲,一個南郡說成是整個荊州。

借了荊州,讓劉備為孫吳方面擋曹操,要劉備還荊州的時候,就不光要江陵,還有劉備所占的其他荊州地盤,因為劉備所占的江南四郡也屬於荊州。

所以儘管孫劉兩家訂立了協議,後來孫權還是公然撕毀。

在劉備征漢中的時候,劉備為了避免孫權在背後搞大動作,孫劉就荊州問題訂立了一個新的協議,劃定荊州的地盤以湘水為孫劉地界,也就是劉備將江南兩個郡給了孫權,以一個南郡換兩個郡,孫權應該是賺了的。

但是後來孫權趁關羽進攻樊城的時候,又派呂蒙在關羽背後捅刀子,將劉備荊州的所有地盤搶去,聲稱劉備賴他的荊州不還,襲擊關羽不過要回我們的地盤而已。

實際荊州又不是孫權的,所謂借荊州不過是孫權為自己背叛和破壞孫劉聯盟及搶奪劉備荊州的地盤找藉口!

在東吳方面,處理跟盟友劉備的關係,魯肅是溫和派,而周瑜是強硬派,他素有吞劉之志。

這並非周瑜人品很壞的緣故。

周瑜的為人不管他的敵人還是朋友都很欣賞,對他的評價都很高。

之所以一直算計劉備,是從他們自己集團的利益和安全為出發點,這不過是各為其主罷了。

所以周瑜絕不是演義中那個一心想要害死諸葛亮,氣量狹窄的周公瑾。

另外周瑜英年早逝也不是心眼小才被諸葛亮三氣給活活氣死的,而是攻打南郡的時候受了箭傷,大概是因為操勞公事沒有注意休養,發箭瘡而死。

在死前本來打算為孫權集團攻取益州和漢中,孫權也同意。

周瑜認為劉備在荊州是巨大的威脅,占據荊州更是擋住了孫吳集團向北發展的道路,而一時半會又很難搬開這塊絆腳石,所以孫權集團要有所發展,應該先捏軟柿子,進攻蜀地,將益州從懦弱的劉璋手中搶過來,繼而攻取漢中,以圖中原。

但是中途而死,沒有成行,當然進攻劉璋,劉備照樣可以成為絆腳石,因此只要有劉備在,孫權是無論如何沒辦法搶到益州的尺寸土地。

取益州,必經劉備的地盤,劉備是不會給孫權讓道的,因為益州也是劉備想要的地盤。

孫權是個聰明有為的君主,他頗能平衡內部強硬與溫和兩派,很會調整內政外交的政策,且能適時利用各種機會,對劉備集團他也知道什麼時候該強硬,什麼時候該妥協,但是要取益州,無論如何也競爭不過劉備,俗話說「近水樓台先得月」,取益州,劉備占盡了地理上的優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備借荊州的歷史真相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劉兩家因為荊州一段公案最後兵戎相見,這結果就是家喻戶曉的關羽大意失荊州,而這段公案就是劉備借荊州。這一傳說經過《三國演義》和戲劇再度渲染,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終於...

東吳諸將,魯肅為首,夢三國老好人魯肅

說起東吳諸將,大家想起最多的無出江東四英。其中,周瑜「長壯有姿貌」。其人「雄烈,且膽略兼人」。助孫策奪取江東,破曹操與赤壁,攜威猛之師下南郡等地。呂蒙,「有謀斷,識軍計。譎郝普,禽關羽。」陸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