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一語道盡了孔明的一生,從兩方面說明其傳奇而註定的餘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可謂是人才濟濟,將星雲集,謀士輩出的時代。

說到三國的璀璨就不得不說說諸葛孔明了,這是一個集帥氣和智慧並存的奇才,在那個風起雲湧的年代,孔明撐起了漢室三分天下之局,他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代表,是華夏歷史赫赫功勳的忠君愛國的賢相。

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就有人對之推崇備至,此人正是水鏡先生司馬徽。

水鏡先生曾經評價:「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此話雖然有誇張之嫌,可是從後期臥龍和鳳雛的作為即可看出的確是人才難得,當得起如此的誇耀。

很多人都只是關注到了司馬徽的這句話,卻不知道此話之後還有一句話:「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也。

」為什麼會有如此的嘆息呢?我們可以從兩方面來剖析下,孔明傳奇而註定的餘暉。

孔明智謀超群,軍事、政治都是極其優秀,可是在當時的時局下,曹操在官渡之戰後,掃蕩北方群雄,多次出擊,南征北戰,且挾天子以令諸侯,可謂是兵強馬壯,文臣武將聽命於帳下,而東吳歷經孫堅、孫策到孫權統領東南,在周瑜、魯肅等的輔佐之下可謂是穩住了局勢,再加上地利上有長江天險,地理位置易守難攻,人才也趨附之,荊州劉表雖勢力不俗,卻並無雄才大略,表現軟弱,縱觀群雄,劉備地不過新野,將不過關、張、趙,文臣謀士就更是屈指可數,在此情況下,諸葛亮如若投奔曹魏和東吳就難以受到重用,而投奔劉表則沒有顯示其才能的平台,而反觀劉備雖然基礎很是薄弱,可是其有寬復漢室之心,亦有惜賢才之心,而此時在劉備在艱難的時刻投奔,無疑是雪中送炭,所以才有臥龍相逢劉備是得其主,而劉備三顧茅廬也是如魚得水。

從第二方面來說,就是天時地利人和。

孔明得其主,卻不得其時。

時為勢,北方曹操大勢已成,東吳孫權也是東南穩定,《隆中對》三分天下,此乃霸業,而非帝業,其中有提及到「天下有變」則事可為,漢室頹危,只能保證益州、荊州和漢中之地統治的穩定方能徐徐漸進。

可是事實是,孔明出山時,曹操天下已占大半,東吳坐分江南半壁,劉備只能殘喘,面對地盤比自己大、人口資源比自己多且人才也比自己更甚的東吳和曹魏,蜀國的生存可謂是夾縫之中,蜀國內部也是矛盾不斷,多次的北伐,雖然也是為了完成劉備之志,可也是為了轉移矛盾的激化,穩定蜀國政權的無奈之舉動。

孔明一生為興復漢室,為了報劉備的知遇之恩,可謂是拋頭顱灑熱血,力盡而亡,《出師表》的正能量令人激動莫名,詮釋了一個人臣愛國的濃濃熱情。

諸葛臥龍的一生是傳奇的,是正氣凜然的,可也是註定的落日餘暉,令人感傷不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Ⅱ《三國》與龍井

「水鏡先生,小葉苦丁還有嗎?我孔明幾日不喝,現在饞的很吶。」未見人影,倒是先聞其聲了。司馬徽此時正在菜園裡翻土施肥,抬手招呼道:「臥龍,我在這呢。別光想著占我的便宜啊,來,幫我把這塊地松鬆土,等...

這位好好先生深藏不露,瞞騙了整個三國

三國演義里的水鏡先生,叫司馬徽,字德操,和人交談經常說:好、好。這是他的口頭禪,好好先生由此而來。別看他平時好像很老實很和氣的樣子,其實是才高八斗,大智若愚,深藏不露,可知道:天下三分可以說是他...

臥龍出世,水鏡先生何以說不得其時?

喜好《三國演義》的朋友肯定都很熟悉的情節,劉皇叔三顧茅廬,臥龍未出隆中已三分天下。當臥龍攜手劉皇叔出山時,水鏡先生卻說出了「孔明雖得其主,但不得其時,惜哉,惜哉」水鏡先生這句話是無的放矢還是確有...

揭秘:諸葛亮投靠劉備的真實原因

諸葛亮,這位中國古代最受讚譽、也最具傳奇色彩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人們心目中理想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完美化身,雖歷經了從三國時期至今的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但仍為世人所稱頌。那麼,就是這位英雄...

造成三國天下大亂,諸葛亮才是歷史的罪人

歷史上有的人被捧成神,完全來自小說作者的功勞,或許,他們也是反人類的罪人。諸葛亮就是其中一個,被擁劉反曹的吹成無所不能的救世主,為喪家之犬般的劉備續命,讓原本就天下大亂的東漢末年三國鼎立,可以說...

TOP10蜀國滅亡的十大原因

  羅貫中「尊劉抑曹」的思想傾向,使蜀國的形象在演義中被無限放大,幾乎成為「仁、信、德、智、義」的完美化身和無堅不摧、戰無不勝的唯一代表,並且隨著演義在民間的普及,強蜀無敵、勢必復漢的觀念深植...

諸葛臥龍隱居於襄陽

諸葛臥龍原籍山東。據說在原籍,原來有兩支姓葛的名門望族。為了區別,諸葛亮的家族就改成了諸葛氏。首先,一個山東人被作為襄陽的標誌,說明了這個山東人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