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不一樣的三顧茅廬——諸葛亮的欲擒故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文無史無據,全篇瞎扯;文中觀點如有雷同不勝榮幸!

圖片來自網絡

三顧茅廬的故事在中國可謂婦孺皆知,這個故事不論是在《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中大抵都是讚揚劉皇叔為了請諸葛亮出山,不顧勞頓、求賢若渴、禮賢下士、最終請得才高八斗的天下第一謀士臥龍出山的明君作風。

千年來被無數文人騷客津津樂道,常常拿來意淫一番。

而我今天就拿這一段來跟大家瞎扯一下。

我們先說當時的時代背景,北面的曹操通過官渡之戰擊敗袁紹,同時挾天子以令諸侯,是當時天下最大最有潛力的一股勢力;南面孫權也已獨成氣候,西面劉表(荊州)劉璋(益州)地盤挺大卻只有守成之志;張魯、馬超、呂布、劉備等還是不成氣候的小軍閥;尤其劉備,徐州地盤捂不熱就丟了,先投曹操後投袁紹,袁紹一敗又帶著殘兵敗將跑到荊州來投劉表,可以說根基淺薄。

而這個時候的諸葛亮在荊州地界可以說根基深厚(叔父是劉表重臣、岳父荊州名門黃家、岳母蔡家和劉表是姻親,劉表是諸葛亮老婆的姨夫、好友崔州平、龐士元哪個不是名門望族)且善於包裝(臥龍、鳳雛、諸葛四友),在當時天下大亂之際作為大好的有志青年(27歲)不可能沒有抱負(後來的隆中對絕對不是一時興起能做出的戰略規劃),只不過貴族出身的諸葛亮可不想低三下四去做個簡單的謀士、在一步步往首席謀士位置上爬,那對他來說有點「low」,諸葛亮經常自比管仲,當然要的是操盤手、是「原始股」,所以所謂躬耕於南陽不過是等待時機,尋找合適的創業夥伴而已。

當時天下最大的曹操為什麼沒有吸引諸葛亮呢?當然吸引了!只不過難以匹配諸葛先生的職業規劃;一方面曹操身邊謀士雲集,郭嘉、荀攸荀彧等等不論戰略還是戰術都是一等一的頂級謀士,要說謀略諸葛亮不一定比得過,更不要說資歷和信任了,去了自然難得找到好位置;另一方面曹操並未控制荊州,對諸葛亮還不甚知曉,讓高傲的諸葛亮自己上門應聘?門都沒有。

南邊的孫家本來與劉表有世仇(孫堅死在路過荊州),對荊州劉家的親屬一定不會有好感,退一萬步說即使對諸葛亮才華仰慕有加,孫權也不可能完全信任荊州來的人,你看周瑜、張昭、魯肅、陸遜、呂蒙都是東吳體系內成長起來的;所以南面也是不會去的、一輩子都不可能會去的;再說劃重點:不符合孔明先生的職業規劃。

而最好的資源荊州呢?地盤大關係硬,按理說最適合諸葛亮大展身手,可是偏偏劉表表面仁愛,實則懦弱,守著比東吳還大的地盤卻只想在亂世中得個好名聲,這樣的老闆哪裡有前途;再看看他兩個兒子完全成不了氣候,哪怕劉表兒子中有一個潛力股我估計臥龍先生也早選擇荊州創業了;所以荊州之地好是好,就是主子太弱,完全看不到未來。

大公司不好去就只有看看潛力股咯,然而其他小軍閥就不說了,太不符合條件了。

所以臥龍先生只能先臥著咯,邊臥著邊宣傳,等待識貨的買主。

而這個時候跑來荊州投靠的劉備,雖然實力弱小,但是品牌經營能力那可是甩劉表幾條街的;懂得包裝懂得「炒概念」,先弄個「皇叔」的身份包裝、再整個「衣帶詔」名正言順抬高層次、然後掛出仁義的招牌用來籠絡人心、凝聚隊伍;雖然實力弱小但名聲和影響力已經響徹天下;完全不是劉表那般龜縮在家四處討好能比得上的。

這一手手的牌打得可叫個漂亮,雖然地盤沒搶到,但是已經成功的影響到了大批風險投資人和潛在競爭對手(曹操言: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可以說劉備「人和」的牌已經打得很溜,只要給他一點顏色他就能開個染坊了。

而這個顏色就是一塊穩定的地盤。

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劉備的水準諸葛亮是看在眼裡的,但是一方面劉備實力太小,諸葛亮不可能不猶豫,他也要先看看劉備的棋怎麼下、什麼路數、是不是和我孔明踩在一個點上;另一方面劉備身邊有關羽張飛,這不單是劉備主要的執行層、更是老闆的結義兄弟呀;有事他三兄弟商量,還能把一個外來人放眼裡?貿貿然過去,最好的結果也是排到第四把交椅了,稍不注意怕是還得碰一鼻子灰。

好在劉皇叔是個精明的人,看明白了諸葛亮是實實在在的戰略資源,也就抱著一顆誠心來談合作了,按理說郎有情妾有意大家坐下來談就好了,為啥諸葛亮卻兩次避而不見呢?那就是我們今天說的「欲擒故縱」了。

上面我們分析了雙方的情況和底牌,一方面諸葛亮臥了那麼久,27歲還沒出山實際上也不能再淡定下去了;天底下能去的地方取捨下來恐怕劉備已經是最合適的了;另一方面如果出山了劉備不能充分的信任和支持自己的話恐怕也難以施展;所以迴避這兩次並不是諸葛亮不想出山,而是要通過兩次迴避讓劉備為自己做好兩個鋪墊:一是劉備本人能不能堅定意志把諸葛亮奉為首席,避免沒想清楚一時衝動就來求賢。

就如現在的女孩子對追求的男孩子忽冷忽熱一樣,總要讓你心癢難耐、輾轉反側把她視為絕世珍寶了才能讓你牽手手一個意思,否者一追就到手男孩子不會珍惜。

二是要讓劉備在這個節點上擺平關、張二人,諸葛亮出山能不能指揮得動劉備的軍隊一個看劉備能不能全力支持,另一個就得看關張二人給不給面子了,關羽素來高傲,除了劉備曹操估計誰都不看在眼裡,連孫權都被他鄙視,更不要說一個耍嘴皮的山野村夫想指揮他怕是想都不要想;張飛自然也不是等閒輩,演義上說他脾氣暴躁,史書講他儒將一枚;不論如何一個坐第三把交椅的你讓他往後挪一挪也不是那麼情願的。

所以這兩個人劉備來3次要帶3次,那是明白諸葛亮的心思,而期間關羽慍怒、張飛放火可見諸葛亮的先見之明。

這些情況就是諸葛亮未來入伙後碰到問題的預演彩排呀,你劉皇叔壓不壓得住陣腳很關鍵呀,不要到時候你兩個兄弟一吵吵就把我孔明放一邊涼快了那你乾脆還是不要來請了。

好在劉皇叔通過兩個來回的溝通協調基本上還是把兩個軍頭壓住了;(當然後面諸葛亮也憑自己真本事把兩個人分別拾搗了一把才最終站穩腳跟)。

值此,諸葛亮才能放下心來和劉備談合作,才能把自己平身所學託付給劉備,也才能成就千古美名。

我們經常聽到「懂政~治、講政~治」總會覺得晦澀難懂,大抵諸葛亮劉備都是「講政~治、懂政~治」的高手了吧;當然歷史上商鞅三見孝公、韓信要劉邦拜將都是這類政治智慧的體現。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各章章節梗概,非常實用!

《三國演義》原名《三國志通俗演義》,全書共一百二十回。作者羅貫中,陳友亮舊部,元末明初人,是一位擅長小說、戲曲的通俗文學家。他在民間傳說、話本、戲曲的基礎上,運用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

造成三國天下大亂,諸葛亮才是歷史的罪人

歷史上有的人被捧成神,完全來自小說作者的功勞,或許,他們也是反人類的罪人。諸葛亮就是其中一個,被擁劉反曹的吹成無所不能的救世主,為喪家之犬般的劉備續命,讓原本就天下大亂的東漢末年三國鼎立,可以說...

臥龍出世,水鏡先生何以說不得其時?

喜好《三國演義》的朋友肯定都很熟悉的情節,劉皇叔三顧茅廬,臥龍未出隆中已三分天下。當臥龍攜手劉皇叔出山時,水鏡先生卻說出了「孔明雖得其主,但不得其時,惜哉,惜哉」水鏡先生這句話是無的放矢還是確有...

三國中的大老賴, 大奸雄劉備。

為什麼說三國中真正的奸雄是劉備呢 ,其實三國中最牛的當屬曹操 ,曹操曾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劉備是怎麼靠耍無賴當上蜀國之君的。

這樣的三國人物盤點你看過嗎?

昏庸的主公 袁氏家族,四世三公,門徒眾多,是東漢末年最具影響力的家族,可惜出了一個庸才——袁紹。導致了袁家的滅亡。官渡之戰——袁紹以70萬大軍逼近曹操7萬部隊,且袁紹兵多糧足,曹操糧草不足,袁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