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容道,諸葛亮算計了所有的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第一:曹操一定不能死

諸葛亮為了確保自己在集團內部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必須保障曹操的人身安全。

因為一旦曹操死了,諸葛亮就沒那麼重要了。

在當時情勢和力量對比下,劉備自己顯然不是曹操對手,整個劉備集團也沒有人能和曹操抗衡,劉備非常清楚地知道這一點,所以才會那麼義無反顧地堅持邀請諸葛亮參加革命。

曹操

縱觀整個三國時期,真正從結果上戰勝過曹操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周瑜,一個是諸葛亮。

周瑜只贏過曹操一次,還是在諸葛亮的幫助下,而諸葛亮之前已經多次打敗過曹操,用不可否認的事實證明了自己的存在價值。

所以只要曹操活著,諸葛亮在集團內部的地位就是至關重要的;一旦曹操身故或者被俘,諸葛亮雖然依舊很重要,但卻不再是如此不可替代的了。

所以,曹操一定不能死,而周瑜必須死。

諸葛亮必須想盡一切辦法保證曹操的人身安全,同時還不能讓劉備這樣的梟雄察覺。

而整個劉備集團,只有關羽一個人有可能而且一定會在最後關頭把曹操放走,換了其他任何人都不可能。

第二:關羽必須要征服

赤壁之戰發生於建安十三年,關羽在演義中的年齡是47歲,已經和劉備並肩戰鬥了近二十年,是劉備集團除領袖外的頭號元老兼第一武將;諸葛亮當時28歲,加入集團剛滿一年,才過試用期。

無論從資歷、年齡還是貢獻上,兩個人都相差甚遠。

關羽

如果諸葛亮只是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也就算了,偏偏又後來居上直接成了集團二號人物,連集團領袖都對他言聽計從。

依關雲長傲上而不忍下的性格,對諸葛亮必然不會服氣,甚至可能有時連表面上的尊重沒有。

而劉備對關羽的這種行為雖然不滿意,卻明顯地有些無可奈何。

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要想確立自己在集團內部的地位,征服關羽是不可迴避的一件事。

那這一次簡直就是千載難逢的良機。

諸葛亮調兵遣將開始時的故意不安排其實是一個變異升級版的激將法,目的就是要關羽主動請令。

因為只有關羽主動請令,才好說出怕你礙於情面放走曹操的話,後面立軍令狀才是順理成章的事。

派了他去之後,還生怕他不放,所以才立了軍令狀。

這裡必須要澄清的是,軍令狀不是怕關羽放曹操走才立的,而是怕他不放才立的。

立下軍令狀,就等於告訴關羽,你如果不能俘虜或者擊斃曹操就要接受軍法處置。

在這種情況下,關羽如果不放曹操,不管怎麼說都有害怕被處置的嫌疑。

華容道義釋曹操

而關羽是絕對不會讓包括他自己在內的任何人認為自己是因為怕死才不敢放曹操的,所以,關羽只要立下了軍令狀,就等於確認了必須要放曹操走的事實,否則就有貪生怕死之嫌。

一旦放走了曹操,諸葛亮這個把柄也就算抓牢了,關羽以後在他面前無論如何都很難再理直氣壯起來。

而且更重要的一點,這一次等於告訴關羽,你對自己的判斷都不如我準確。

以後如果有什麼不同看法,還請慎重考慮後再發表意見。

而事實上,赤壁之戰以後,關羽對諸葛亮的態度確實恭敬了許多。

第三:孫權勢力需要制衡

孫權

北拒東和是諸葛亮未出茅廬之前就定下的方針大計。

實施這一規劃的前提是曹操勢力強於孫權勢力。

而一旦曹操遭遇不測,曹魏集團群龍無首,發展勢必受到影響,甚至直接發生內亂分崩離析也有可能;一旦孫權勢力趁機做大,同處江南的劉備集團發展空間則必然被大大壓縮。

而如果留下曹操在大敗之後重整旗鼓,和孫權集團互相牽制,就給了劉備集團足夠多的時間和空間發展壯大。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赤壁之戰本來是曹操與江東勢力之間的決戰,劉備集團只不過是幫忙的,與曹魏集團並沒有深仇大恨。

而一旦劉備集團斃俘曹操之後,必將與曹魏集團結下不共戴天的死仇。

不僅為孫權頂了缸,還給了江東勢力從中漁利的機會。

以上論證基於《三國演義》,無關史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華容道真相考

地球上一個普普通通的地理單元卻因為:一部小說——《三國演義》、一場戰爭——赤壁之戰、一個上千年來作為義的化身的人——關羽、一個以奸雄著稱於世的人——曹操、一個作為智慧的代名詞——諸葛亮而流傳後世...

華容道義釋曹操背後的那些秘密

關羽華容道義釋曹操,一度是口口相傳的佳話。關羽的義氣讓人不禁敬佩,然而細細品味,就可以發現這其中有很多疑點,劉備和諸葛亮明明知道曹操恩惠過關羽,為何還要關羽守在華容道呢?

臥龍諸葛亮在華容道放走曹操,原因其實很簡單

盡人皆知,赤壁之戰後曹操竄逃。諸葛亮料定曹操疑心重,必定走華容道。所以派關羽鎮守華容道,諸葛亮知道關羽義氣凜然,想起舊日曹操的恩惠必會放曹操一條活路。此計也是諸葛亮有意而為之,不然派張飛,趙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