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容道上,放走曹操的是關公?實事證明,真不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當中,蜀國文有諸葛亮,武有五虎上將,但令人惋惜的是蜀國偏安一方,不但沒有恢復漢室,而且最終還滅於晉。
究其原因,還是曹魏政權實力太過強大,從而造成諸葛亮七次北伐無功。
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是曹操,根據《三國演義》,蜀漢本來是有機會殺死曹操的,可惜華容道上,關公沒有抓住機會,放走了曹操,為後來蜀漢政權北伐失敗埋下了伏筆。
關公忠義千秋,最令人稱頌的莫過於兩件事,一是不在曹操的收買,千里單騎奔故主,二是華容道上義釋曹操。
但是,放走曹操的真是關公嗎?
諸葛亮智慧通神,在關公沒有出發前,就說關公下不了手,為了避免關公放走曹操,還要關公立下軍令狀——說明諸葛亮事先是想到這種可能的。
那麼,諸葛亮有沒有低成本的辦法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呢?有的,只要將埋伏的三路人馬換個順序就要以了,關公為第一路,由於這個時候曹軍還有實力衝破埋伏,所以關公衝殺一陣就可以了,沒有必要放曹操。
諸葛亮為什麼不這樣安排?
諸葛亮安排關公伏兵華容道時,有過解釋:「玄德曰:『吾弟義氣深重,若曹操果然投華容道去時,只恐端的放了。
』孔明曰:『亮夜觀乾象,操賊未合身亡。
留這人情,教雲長做了,亦是美事。
』」但事實真是這樣嗎?因為一個夜觀天象的原因,劉備願意放掉曹操嗎?而且看劉備的口氣,對關公會不會放曹操,並不是很在意。
從而可見,表面上是關公義釋曹操,實質上是劉備和諸葛亮的意思。
那麼,為什麼劉備、諸葛亮亮要放了曹操呢?有以下四個原因:
原因一:劉備集團實力太弱。
伏兵是三路,第一路趙雲帶兵三千,第二路張飛帶兵三千,第三路關公只有五百兵。
可見劉備實在是拿不出再多的軍隊了。
原因二:活著的曹操比死掉的曹操更有利。
戰前,曹操一統北方,有席捲天下的氣勢。
這時候,還有虎踞江東的孫權,劉備客居荊州劉表手下,寄人籬下算不上一方獨立勢力。
劉備集團的勢力雖然弱小,但是一方面首當其衝面對曹操的追殺,和孫權有共同的敵人,另一方面劉備是大漢皇叔,這面旗子很重要。
曹操的強勢南征,給了江東孫權極大的壓力,所以孫權需要盟友,而劉備很符合孫權的要求,所以二者一拍即合。
戰後,曹操雖然敗了,但家底還在,所以劉備、孫權還不能反目。
但是如果曹操死了,北方成了一團散沙,那麼孫權第一個要消滅的不會是曹操的遺留勢力,必然是潛在威脅最大的劉備集團,弱小的劉備集團必滅無疑。
劉備和曹操在這個時候是鬥爭中要有合作。
無力南下卻又活著的曹操最符合劉備的利益。
所以,放走曹操是劉備和諸葛亮意志,關公不過是讓兩人當刀使了。
原因三:事實上,華容道上關羽沒有埋伏成功,歷史上曹操也沒有死在華容道上,所以關公不能成功。
《三國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山陽公載記》說:曹操戰船被燒,率軍從華容道步行而歸。
華容道上一片泥濘,根本無法通行,加之那天又颳大風,行走更加艱難。
於是曹操下令,命羸弱之兵割草墊路,大軍才得以通過,而羸兵被人馬踐踏,深陷泥中,死亡無數。
眼看大軍就要全部通過華容道,曹操不由哈哈大笑。
諸將本已狼狽不堪,見曹操大笑,十分不解,問曹操為何發笑。
曹操說道:「劉備的才智與我不相上下,但他的計謀總要晚我一步;假使他早派快馬至華容道放火,我等必全軍覆沒了。
」曹操話音剛落,接探馬報劉備追兵在後面開始順風點火。
但曹操大軍已通過華容道,奔江陵而去。
可見,史實上,劉備、諸葛亮也沒有搞死曹操實力與打算。
考慮到諸葛亮不管多牛,還是要聽老闆的話的,所以,最終決定放不放劉備的拍板權還是在劉備手中。
本文由特邀作者「曉還非」出品
大神諸葛亮,明知關羽會放走曹操,為何讓他守華容道?原因很簡單
三國大神諸葛亮,本來過著閒雲野鶴般的生活,雖有經天緯地之才,卻一直與世無爭。因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深受感動,遂出山輔佐劉備開創帝業。直到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除了馬謖失街亭外,幾乎是料事如神、算無遺策。
諸葛亮有意放走曹操,難道是怕東吳滅了劉備?
戲解漢末三國歷史,赤壁大戰前,在魏國、蜀國、吳國當中,劉備無疑是最弱的。諸葛亮讓「關羽」去守華容道,早就料到他會放走曹操,要不然就派別的將領去了,這樣一來曹操必死無疑,但諸葛亮為何不那麼做呢?
蜀國的支柱倒下後,憑什麼仍能苟延殘喘幾十年?只因這四人
傳言,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鳳雛早死於落鳳坡,諸葛亮則在劉備手下盡心盡力。蜀國在諸葛亮的輔佐下欣欣向榮,國力也確實是穩步提升,為計劃中的北伐積蓄力量。至於結局,只能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從關羽...
周瑜多次勸諫,說明劉備的威脅,為何孫權還是放任劉備發展?
三國時期,三個國家之間曾爆發一場大戰,蜀漢與東吳聯手,共同抗擊曹魏,在赤壁一戰中大敗曹軍。兩個國家的聯手得益於諸葛亮的戰略方針,只不過相比於東吳而言,蜀漢實力較弱,劉備也沒有扎穩腳步。這個時候,...
諸葛亮派關羽守華容道是失算嗎?其實這是諸葛亮一舉多得的謀略
三國鼎立前,剛剛統一北方的曹操雄心勃勃,放眼普天之下除了孫權和劉備能與之一戰幾乎沒有勢力能與之抗衡,所以親率大軍南下,打算一舉滅了東吳和劉備,卻不料剛失去真正的「三國第一謀士」的郭嘉的曹操,卻遇...
關羽這輩子犯的三個錯誤,為何殺錯一人,放錯一人,得罪一人?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的一生十分漫長,做過的事情無數,但是總有我們後悔的,是我們感到遺憾的。千百年來,沒有哪一個人可以不犯錯。有的錯事,我們還可以及時糾正過來,但是一些錯誤往往影響特別大,甚至影...
諸葛亮堅持北伐曹魏,屢敗屢戰的真正目的
東漢末年,公元228年春至公元234年冬,蜀漢丞相諸葛亮率領蜀軍先後對曹魏政權發動了五次戰爭。公元234年在渭水五丈原,與曹魏大將司馬懿率領的魏軍僵持不下。諸葛亮準備屯田,與曹魏進行持久戰,但...
蜀漢僅僅擁有9萬軍隊,但諸葛亮為什麼還要主動進攻曹魏?
首先,需要解釋一下文學作品和歷史之間的差別。在文學作品中,軍隊數量可以進行無線的擴大,而歷史是講究事實根據的。例如赤壁之戰,在三國演義中說曹操統帥83萬大軍南下。但是真實的歷史中,曹操南征的軍隊...
關羽一生做錯了3個決定,放走一人,怒斬一人,得罪了一小人
關羽(161年-220年),字雲長,河東解良(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蜀國的名將,關羽早早年間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經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了顏良,跟張飛同為三國時期的萬人敵,赤壁之戰之後,劉...
蜀漢被神化的2000年,吳國才具有與曹魏正面對抗的實力
在文學作品中,特別是《三國演義》中,蜀漢政權被嚴重的美化,文章用了很長的篇幅來介紹蜀漢政權的強大,以及蜀漢政權如何取得對曹魏戰爭勝利,其實這都是文學作品的美化,蜀漢政權真有這樣的實力嗎?
關羽華容道為何寧死不殺曹操?不是他不敢,而是另有隱情
三國時期戰火不斷,就是在這種亂世中出了很多英雄。當然如果沒有足夠的兵力和地盤,其結果也沒辦法在這個時代立足。這個道理作為三分天下的曹劉孫三人心裡是再清楚不過了。
諸葛亮明知弱小,為何仍要不停的北伐?
三國中蜀國力量最弱,魏國力量最強,在分裂時期,按理說只有勢力強大的一方才會堅持統一,勢力弱小的一方更願意保持獨立,這叫國強主統,國弱就主分。道理很簡單,國弱了還主統,那不是找死嗎。但是三國時候的...
曹操多次死裡逃生的法寶究竟是什麼?
《三國演義》中有一著名篇章"諸葛亮智算華容,關雲長義釋曹操"。曹操赤壁之戰大敗後,諸葛亮夜觀天象,算定曹操不當身亡,一定會敗走華容道。考慮到曹操對關羽曾有不殺之恩,於是諸葛亮派關羽把守華容道,留...
華容道,諸葛亮算計了所有的人!
第一:曹操一定不能死諸葛亮為了確保自己在集團內部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必須保障曹操的人身安全。因為一旦曹操死了,諸葛亮就沒那麼重要了。在當時情勢和力量對比下,劉備自己顯然不是曹操對手,整個劉備集團...
華容道諸葛亮為什麼放走曹操?是劉備不敢殺曹操嗎?
曹操敗走華容道,結果關羽早就在路上做好準備把曹操逮了個正著,但關羽看在當年自己被降,曹操也沒殺的份上放了曹操一馬。所以很多人都覺得是關羽放的曹操,不過算到曹操會從華容道逃跑的人是諸葛亮,派關羽...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為何要一再放走死敵 最後才給出了答案
劉備被陸遜火燒連營後,亡命白帝城,當陸遜率大軍追殺時,陸遜曾誤入諸葛亮擺下的八卦陣,帶著大軍求生不得求出不能時,是誰帶領著陸遜走出八卦陣的?正是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這就非常奇怪了,為何黃承彥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