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立了軍令狀,為啥關羽沒事兒,馬謖卻死了?

文章推薦指數: 81 %
投票人數:11人

諸葛亮給兩個人立過軍令狀:

其一,在赤壁戰役中,先是不派關羽,說怕關羽講義氣放走了曹操。

關羽說那不能,於是兩人互相寫了軍令狀——孔明保證曹操走華容,關羽保證殺了曹操;

其二,在街亭戰役中,馬謖要求去守街亭,孔明說怕你不成啊,馬謖說那不能,如果連個街亭都守不住,「訖斬全家」,於是馬謖寫了軍令狀。

兩人的任務都失敗了,關羽沒事了,馬謖沒了,這是為啥呢?

1 環境不同,人留勢不留

關羽立軍令狀是在什麼時候?孫劉聯兵,共拒曹操。

彼時劉備集團兵少將寡,諸葛亮的地位也就是 「軍師」 而已。

這時候,集團內部的一致利益是爭取一塊自己的地盤,求生存,沒有其他利益爭端。

關羽立軍令狀

再說,立軍令狀就是在關羽與孔明之間,在場的也無非就是劉備,你不提我不提,這事兒就算沒發生過,基本不會產生什麼對外的影響,不殺關羽涉及不到 「軍威」 ,只是賣個人情罷了。

到揮淚斬馬謖的時候可就不一樣了。

要知道,此時的蜀漢並不是一個穩固的一以貫之的政治集團,這是一個大雜燴:有劉備的嫡系人馬,有從徐州帶出來的人,有荊州集團的人,有投降過來的人,還有西川的固有勢力。

這些利益集團關係複雜,大家都在看著 「諸葛丞相」 怎麼做。

這個時候,如果諸葛亮硬保馬謖,恐怕連自己地位的合法性也會遭到質疑,在如此複雜的環境下,任由你和領導什麼關係,也不能不殺你,人家都看著呢。

2 任務不同,情留理不留

要知道,關羽與馬謖的任務看似一個是攔截曹操,一個是阻擋司馬懿,但是實際上,諸葛亮的實際意圖是:放走曹操,阻擋司馬懿。

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且不論華容道是否真的發生過,就演義本身而論,諸葛亮如果真的想捉住或者殺了曹操,直接調換關羽和張飛的任務就可以了——讓關羽追擊曹操,張飛華容道攔截。

但諸葛亮沒有這麼做,甚至編出了 「亮夜觀乾象,操賊未合身亡」 的鬼話,目的有三:第一、放走曹操;第二、讓關羽還了曹操的人情;第三、讓關羽欠自己的人情。

華容道

為什麼要放走曹操呢?

這就不能不佩服諸葛亮的政治智慧了。

須知道,彼時曹操統一北方地區不久,但在曹操之下,北方勢力也是波譎雲詭、變化莫測的,有曹操集團,有已經被打服但是勢力尚存的袁紹勢力集團、公孫瓚勢力集團,還有剛剛收降的劉表勢力集團,甚至皇帝集團。

如果這時候把曹操弄下去,那會怎樣?剛剛安定的北方必定會再次陷入大亂,而最得利的是誰?——孫吳集團,那時候孫權會毫不費力的統一南方地區,這就必定會滅了勢力弱小的劉備集團,諸葛亮設想的三足鼎立局面就無從談起了。

事實會不會這樣?我們看兩千年後的伊拉克戰爭。

要知道,現在的伊拉克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民族國家,而是由英國給拼湊起來的,這就導致伊拉克政治、宗教勢力複雜,一直依靠強權維持。

直到2003年,小布希發動戰爭,拿掉了薩達姆,一家獨大的勢力不存在了,伊拉克亂成一鍋粥,直到現在衝突不斷。

但是,回到馬謖這裡,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諸葛亮聽說司馬懿殺了孟達,領兵而來,原文兩個字——「大驚」 ,孔明一生多穩重,到此時卻出現這樣的反應,可見當時情況緊急。

那麼,守住街亭任務很難嗎?不難,很簡單。

先看司馬懿的反應:

司馬懿派將

卻說司馬懿在城中,令次子司馬昭去探前路:若街亭有兵守御,即當按兵不行。

到聽說街亭有兵把守,司馬懿感嘆:

「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

可見,在司馬懿心裡,只要街亭有兵,就是天大困難,幾乎讓他放棄了取街亭的想法。

諸葛亮為什麼把這個簡單的任務讓馬謖去做呢?

目的只有一個——讓馬謖立功。

馬謖與孔明關係密切,馬謖自己說 「丞相視某如子」 ,是孔明的嫡系。

在劉備死後,複雜的政治環境下,培養根紅苗正的接班人是諸葛亮必須考慮的大事,他首先選中的就是馬謖。

但是無功不足以服眾,所以諸葛亮需要馬謖立大功,他是這麼安排的:

諸葛亮派馬謖

首先,強調這次任務的重要性和危險性,為記功做鋪墊,原文說:

孔明曰:「街亭雖小,干係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軍皆休矣。

汝雖深通謀略,此地奈無城郭,又無險阻,守之極難。

接下來,當眾表示這次任務完成可以立大功,原文說:

孔明曰:「吾與汝二萬五千精兵,再撥一員上將,相助你去。

...... 如所守無危,則是取長安第一功也。

最後,就是周密安排,先是安排王平跟隨共同出戰,囑咐他們具體的下寨策略。

然後,諸葛亮還為守住街亭上了多道保險,在派出馬謖以後又派了高翔、魏延、趙雲、鄧芝分別協助,確保萬無一失。

只可惜,馬謖沒有完成丞相交給的使命,辜負了丞相的信任,落得身首異處。

揮淚斬馬謖

3 人品不同,寡留眾不留

一般在主帥殺人之前,按照戲劇的套路,總要有人出來求情,這就看你平時做的貢獻和為人處事了。

關羽在華容道放走曹操,一方面他過往功績很大,再大的過錯也可以功過相抵;另一方面,關羽畢竟是領導的把兄弟,而且除了一張軍令狀以外,沒有任何人真的想殺關羽。

關羽平時為人仗義,很得士卒擁戴,程昱評價他 「雲長傲上而不忍下,欺強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義素著。

」 在天理大於人情,人情大於國法的年代,當然人情在軍令狀之上了。

再看馬謖,馬謖往常沒有什麼功績,只是丞相身邊的參軍。

而且倚仗追隨丞相,非常傲慢,這從他與王平的對話中就可以看出:

街亭爭辯

謖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見!......若魏兵到來,吾教他片甲不回!」

......

謖曰:「汝莫亂道!......吾素讀兵書,丞相諸事尚問於我,汝奈何相阻耶!」

......

馬謖曰:「汝既不聽吾令......待吾破了魏兵,到丞相面前須分不得功!」

馬謖連 「丞相諸事尚問於我」 這樣的話都說得出來,而且竟然要挾王平不要到丞相面前去邀功,可見其思想上的狂妄和政治上的幼稚

到馬謖丟了街亭,諸葛亮升帳盤問,他先問其他人,看大家的態度,結果所有部將都將矛頭指向了馬謖,諸葛亮就知道馬謖保不住了。

到真要斬首的時候,只有蔣琬一個為馬謖求情,在考驗人品的時候,馬謖徹底走向了絕路。

當然,諸葛亮在這裡戲也做的很足,他哭馬謖,但是別人問時,他的反應是:

諸葛亮痛哭

孔明曰:「吾非為馬謖而哭。

吾想先帝在白帝城臨危之時,曾囑吾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今果應此言。

乃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耳!」

大小將士,無不流涕。

然而,想一想也能知道,劉備在託孤的緊要關頭居然能想起如此不重要的一個馬謖,如果是真的,也真是讓人佩服他心思細膩啊。

可見,如果馬謖有本事他誠然不會死,如果馬謖不簽軍令狀他不會死,如果馬謖踏實肯干有好人緣他也不會死,可惜,沒有如果。

馬謖的死給我們的教訓是,只靠和領導關係好可不行,還要:

  • 能夠審時度勢

  • 理解領導意圖

  • 平時多做貢獻

  • 維持人際關係

關於馬謖之死,你怎麼看?咱們下次再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為啥揮淚斬馬謖,不斬放走曹操的關羽

三國裡面的人物,世人談論比較多的首推諸葛亮,筆者上學讀書的時候最喜歡看的也是這個人物,現在想來年輕時候的確幼稚。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廣為人知。諸葛亮與司馬懿在街亭對戰,馬謖自告奮勇要...

華容道義釋曹操:關羽為何會放走曹操

華容道義釋曹操:關羽到底為何會放走曹操?關羽華容道放走曹操,據野史記載一說是曹操有恩於關羽,另一說是諸葛亮故意設計。不管哪個傳說,都演義中事,非歷史事實。傳聞一:關羽放曹操是必然的結果,諸葛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