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的困局,誰來幫我們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

工作,生活的壓力不由自主的就從心底裡面冒出來了。

如果這個時候再出現家庭成員生病住院,那生活就真的是成了一團糟。

可是生活總是不會因為我們所遇到的困難而憐憫我們。

如果遇到公司不景氣,出現大批量的裁員,或者其他不可抗力因素,我們的生活會馬上產生危機。

今年出現的華為高管跳樓自殺事件,就真的成為了懸在我們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因此我覺得,在穩定的工作之外,讓自己儘可能的成為斜杠人士,會更有利於自己的發展。

畢竟,多了一些技能,就為自己的生活多加了一層保護衣。

至少,當我們面臨那些不可抗力因素的時候,能有選擇的權利。

所以,怎樣在工作之外的時間裡,拓展自己的技能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方法來實現這個願望。

在原尻淳一的《高效的閱讀》這本書上,作者為了解決職場人士學習的困惑,提出了職場人士應該以輸出式閱讀為主的學習模式。

思維方式的轉變才能最終帶來學習效果的轉變。

接下來,我們將分五個部分來講解職場人士如何進行輸出式的學習,迅速成為斜杠人士。

第一,在經營好自己的主業的同時,要通過大量的閱讀學習,了解新領域的內容。

要想在這一步驟當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首先就要克服不願意讀書的情況。

這個很容易理解,經歷了十年寒窗的苦讀,再加上工作的忙碌,我們的確無法在短時間內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讓自己愛上學習。

因此,為了讓自己的學習更加順利,我們就要有所取捨,懂得作為終身學習者所應該具有的權利。

在此基礎上,我們才能行使好學習者的義務。

簡單的來說,身為讀者我們是擁有十大權利。

1,不讀的權利

2,跳讀的權利

3,不讀完的權利

4,重讀的權利

5,讀不擇書的權利

6,包法利症(易被小說感染的症狀)

7,讀不擇地的權利

8,隨意選讀的權利

9,朗讀的權利

10,默讀的權利

拿起一本書或一份資料,我們身為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隨意的選取自己需要的內容去讀,而不必全部都讀。

懂得了這個權利,我們才能更好的行使自己的義務。

掌握了這十大權利,我們就可以從自己的實踐入手,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選擇需要閱讀的書籍和資料,把自己從閱讀和學習的恐懼當中解脫出來。

其次,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還要善於找到自己讀書的「內在動機」,掌握一些通過我們的五官快速進入專注狀態的開關

這個內在的動機可以是我們在現實或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也可以是我們為將來的行動所作的準備。

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閱讀》當中提出了,2D學習和3D學習的概念,2D學習指的是單純的記憶書上或者報紙上的內容;3D學習指的是真實的現場學習,也就是說把我們自己學習到的內容立刻投入使用,然後發現問題,再去找相關的資料學習的模式。

我們從自己的實踐入手來閱讀,就是從2D模式學習轉換成3D模式學習的主要條件。

由自己在實踐中產生的問題做引導來讀書,更能激起自己的讀書興奮。

有了讀書的正確動機之後,我們就可以嘗試讓自己專注於讀書這件事情。

我們有兩種方法可以嘗試:一種是我們不直接讀原文,先從自己感興趣的周邊,比如作者的軼事,趣事;作者的一些現場演講的視頻;作者讀過的書以及作者的人脈等,也就是我們要通過網際網路,與作者對話,爭取成為作者的第一讀者。

和作者的良好互動,會讓我們更全面的了解作者,我們在讀書的時候,才會真正讀懂作者觀點的由來,對於我們專注讀書,可以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還有一種方法是,我們可以掌握通過五官進入專注狀態的開關。

比如我們可以通過刷牙這樣的活動來減少自己對於讀書的畏懼意識,從而讓自己更加專注的讀書;或者我們在想讀書的時候,通過點燃蠟燭這樣的活動來讓自己的儀式模式化。

這樣,只要我們進行這個活動,自己便會馬上進入專注的狀態學習。

再次,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有意識的調整自己的環境,讓自己喜歡讀書。

比如我們可以在家裡布置專屬於自己的讀書角,或者把看過的書根據主題放置,並且封面朝上。

這些環境都有利於我們在家裡形成讀書的習慣。

如果我們在家裡面實在讀不進去的話,也可以考慮到一些咖啡館,或圖書館去讀書,在緊張的環境當中,我們的注意力會更加集中,更有利於我們閱讀學習。

當我們掌握了身為讀者的權利,並通過對自己學習動機,以及學習環境的調整,順利的克服了自己不願意閱讀學習的習慣後。

第二,我們就需要掌握快速閱讀的方法,讓自己快速的了解自己學習的知識。

快速閱讀的兩個核心,分別是關鍵詞的挖掘技術和假設驗證型讀書。

這一階段我們需要看做的就是:通過關鍵詞的發掘,預判自己需要重點讀的章節;通過對特定章節的跳讀,找到我們還需要認真閱讀的地方,並作出標記;之後,仔細閱讀我們標記的地方,把自己的思考和作者的觀點進行對比,找出彼此之間的差異,並把它記錄下來。

我們先說第一個發掘關鍵詞的技術。

要想順利的找出關鍵詞,我們一般需要先對書或者資料的目錄進行詳細的閱讀,目錄是對這一章節內容的高度精簡和概括,讀懂了目錄,我們就可以很好的找到我們需要的關鍵詞。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書中的黑體字來找到關鍵詞,這些黑體字一般是作者想要著重表達的內容,而且黑體字往往會對文章的標題進行說明,它和標題之間會有因果關係的存在。

從標題和黑體字,我們就能快速的把握一篇文章或者是一本書的概要,順利的找到我們需要認真去讀的地方。

找到了自己想著重讀的部分,接下來就需要用便利貼或者其它的方法對這部分內容進行標記。

原尻純一在《高效能閱讀》真本書上,舉了一個例子,他是通過不同顏色的便利貼來區分內容的。

比如,他用紅色的便利貼來標記作者強調的部分,這些內容是自己以後需要吸取的教訓;用藍色的便利通來標記可以用於自己工作的,對自己有啟發的內容;用黃色的便利貼來標註值得參考的地方,這些內容是自己應該學習的和採納的內容。

所謂的假設驗證,是指我們找到自己想要了解的關鍵詞之後,想像關鍵詞的意義,並且把自己當成讀者去想像自己會寫什麼樣的內容。

在精讀資料的過程中,去和作者的觀點相比較,把自己的假設和作者的想法區別記下來,也就是我們說的閱讀筆記。

這樣的方法,其實相當於是和作者對話,把自己的想法和作者的想法做深入的交流,在交流當中我們對彼此的想法會更加了解,也會更有利於我們對書籍做深入的了解。

第三,我們要運用類比的方法,讓自己快速的理解知識。

這個其實包含了兩層意思,一個是通過平行閱讀了解所有專業領域的書籍,讓自己成為「通才」;另一種含義是通過垂直型閱讀,深化特定領域的知識和技能,成為人們眼裡的「專才」。

我們要想在短時間裡迅速的掌握職業之外的技能,也需要這樣的方法。

作者原尻純一提出了7:2:1的分配方法。

即7成的精力放在自己想了解的行業的書籍和資料上面;2成的精力放在該行業的支持領域的學習;1成的精力放在更多的未知領域。

這樣做的目的是我們能夠很快的通過這種閱讀方式,把每本書的觀點放在一起進行比較,並且和自己的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的一套理論和方法,形成思考的主場和一整套完整的思維流程。

一旦形成了思維的模式化,我們在應對問題的時候,便能夠套用這個行之有效的方法,迅速的讓自己更快的適應新的變化。

第四步,我們就需要把學習進一步深化,嘗試建立自己的資料庫。

在這一階段當中,我們主要的任務就是把我們收集到的各種信息解剖開來,把這些資料存入自己的資料庫,

首先,找到自己的標記方法,把信息解剖。

比如我們可以用方框,或者是圓形,來表示關鍵詞;用雙箭頭或者是單向箭頭,來表示關鍵詞和我們所畫的句子之間的從屬關係。

比如它們是對立關係還是遞進關係,之後基於這個結構,寫下自己的疑問和新的創意。

其次,我們需要把自己收集到的信息,歸類放置。

我們收集的信息一般有以下的三種信息:能用於產出內容和結構的範本,也就是菜譜信息。

我們可以通過這類信息,學習它的結構和方法,組建我們自己的信息。

還有一種是能用作說服材料的信息,也就是食材信息。

這類的信息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說服對方,贏得理解。

比如一些調查數據和客戶信息等,這些信息都可以讓我們在遇到他人對我們的觀點有疑問時,幫助我們清晰的向對方表達我們的思路。

第三種是能用作產出的實際範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布局和設計,這類的信息可以幫助我們用更優美的外觀來征服人們的眼球。

在這個看臉的時代,掌握了這樣的技術,無疑可以讓我們在眾多人中脫穎而出。

通過上面的兩個步驟,我們就可以把自己收集到的信息,有序的整理在我們的資料庫當中。

再次,這些信息並不是收集好以後就萬事大吉了,我們還需要對它們不斷的進行版本的升級。

我們可以和過往的思考相互結合,把收集到的資料整理起來。

不斷的總結,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獲取更多的實用經驗。

通過這一步的不斷積累,相信我們都能夠在職場中獲取屬於自己的獨一份的資料庫資料。

到了第五步,我們需要不斷地嘗試產出自己的經驗,成為新領域的意見領袖。

經歷了之前的信息積累和分類學習,相信我們對於一個新領域的內容已然瞭然於心。

接下來,我們就要嘗試把自己學到的知識不斷進行產出,通過不斷的產出,倒閉自己的輸入,逐漸成為該領域的意見領袖。

在這一部分當中,我們將給大家介紹三個實用的方法:卡片法,KJ法和小箋法。

我們先說第一個,卡片法。

在上一個步驟當中,我們已經把自己的信息進行了分類,分出了結構信息,說服信息和裝盤信息。

找到這些信息之後,我們就可以用B6大小的卡片,把這些信息收集起來。

每一條信息都標上文章名,作者名,頁碼書名,文章的來源等等,方便我們查看。

總之,就是儘可能多的去收集與我們輸出的主題相關的信息。

我們可以選擇紙質的記錄方式,也可以用電子筆記的方式來記錄。

隨著現在科技的發展,我們也擁有了更多記錄知識卡片的地方,比如印象筆記,有道雲筆記等,它們的雲端同步功能,可以讓我們隨時隨地的閱讀自己收集的信息。

第二個方法是KJ法。

也就是把信息進行結構化處理。

我們可以把這些信息進行分組,把那些相似的信息分在一組,分析每一組之間的關係是遞進關係還是並列關係?把它們按照這樣的邏輯,進行結構化處理。

第三個方法小箋法,就是根據自己想輸出的主題進行增減排列,形成輸出的主體框架。

最後再根據自己想寫的內容,往裡面添加不同的案例和素材,完善整篇文章。

隨著輸出的不斷增多,我們對於新領域的思考也會變得越來越多。

通過這種輸出倒逼輸入的行為,我們就可以在職場之餘,通過不斷的學習,為自己建立一個新的標籤。

在滿是荊棘的人生路上,掌握的技能越多,斜槓的身份越多,我們在遇到不可抗力的因素的時候,越能輕鬆應對。

人到中年,我們已然輸不起了,為了我們能夠坦然面對行業的困境和家庭的困境,在工作之餘,如果我們能用《高效能閱讀》這本書上的技巧,為自己多加哪怕一個標籤,那麼我們的生活便真的擁有了更多的保障。

生命可貴,人生路上,我們真的需要且行且珍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什麼你一定要為了寫作而讀書?

畢淑敏說過:現代社會是一隻飛速旋轉的風火輪,把無數信息強行灌輸給我們。在自媒體發達的時代,你要麼被別人影響,要麼影響別人。你也許在想:怎樣把各種信息為自己所用呢?怎樣寫出原創的內容,繼而影響別人...

閱讀是成功的翅膀

我們生活在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 無法獲得知識的人終將被社會淘汰 ,其實無論是是讀書,還是生活上從其他渠道獲取信息,想要高效的獲得信息不足為奇,如何能讓信息為我所用從而提高工作...

學會讀書,先要學會做筆記

高爾基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們從小就會讀書,就像我也閱讀了大量的書籍,都是走馬觀花的略了一遍,你要問我都讀過什麼書,我甚至連作者和名字都記不起來,空讀了好多書,白白浪費了時間,因為沒有...

怎樣讀書如山倒

不知道什麼時候,「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這句話開始廣為流傳。看著書架上那一本本整齊排列著的書,有幾本是我們可以對內容娓娓道來的?看過的公眾號文章,我們能有個大概印象的有多少?書架上的,手機里的...

如何讓你讀過的每一本書都有紮實的收穫

古人說書猶藥也,善讀者可醫愚。這句話告訴我們,書是好東西,但是不是能讓我們獲益,關鍵在於你會不會讀。善讀就體現了方法的重要性。而恰恰這是被很多人忽略的。自然讀書也就感覺無用。一本一本的讀又一本一...

如何快速讀書——《高效閱讀》讀書筆記

走入社會之後,大家都很忙碌,看書的速度也不可能宰相學校那樣,一年就啃那幾本書。成年人的時間,都是很寶貴的,大家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浪費。因此,就必須提高閱讀速度,掌握閱讀方法。

如何高效能閱讀?看看這本書就夠了

《高效能閱讀》是日本作家原尻淳一的作品。原尻淳一是龍谷大學經濟學部的客座教授。他與其他作者合著有《「職業未來地圖」的畫法》、《整理的藝術3》等作品。他在研讀了市面上100多本閱讀類書籍後,總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