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深入解析千古智聖諸葛亮的成敗傳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武侯諸葛亮
序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一個千年故事,一部絕世文章。
三國時代是一個英雄倍出的年代,而諸葛亮又是其中的較較者!他自比管仲、樂毅。
水境先生更是把他比做: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開漢四百年之張子房。
有人說他鬼神莫策,用兵如神,道號「臥龍」。
然而如此人物,北伐卻連連挫敗,最終含恨五丈原!蜀漢政權也在他去世沒幾年,徹底滅亡。
一千多年來,人們對他的才能始終爭論不休。
有人譏諷他言過其實、有人說他用人不當』還有人吵笑他只會紙上談兵。
諸葛亮難道不是「臥龍」,而是「臥蟲」嗎?本人倒認為諸葛亮的才能,與只會用謀的張良,劉伯溫等人相比應該更勝一籌。
這年,諸葛亮雖然只有二十幾歲,卻已經是學富五車,貫穿古今。
什麼奇門遁甲、陰陽八卦。
什麼治國之策、用兵之道。
無一不精,無一不曉。
他有遠大報復,他要建不世奇功。
他不投曹操,因為曹操不乏謀臣良將。
他也不投劉表,因為劉表徒有虛名。
他更不去找孫權,因為有張昭,周瑜之輩,他很難立足。
其他如袁紹、張魯、劉璋等人,便更不在他的視線之內。
他住在臥龍崗、似乎與世隔絕。
俗話說:時事造英雄、英雄亦時事也,他在等。
這天;他這條小河終於等到了一條大魚,劉備來請他了。
他很高興也很猶豫。
他早就聽說過,這個戎馬半生,卻屢屢不得志的劉皇叔。
水境先生也曾高度評價過劉備的為人。
稱他有龍鳳之資,英雄之志,寬愛之心,此人定能成就大業。
此時,諸葛亮心裡對劉備已經有了好感,但又怕得不到劉備的完全信任。
他還要考驗一下劉備的誠心,劉備此時正求賢若渴,哪裡還顧的上什麼身份,帶著關羽、張飛接連三顧茅蘆,終於見到了諸葛亮。
兩人相見,劉備心情有些五味雜陳。
他覺的此時這個大賢,有點太年青了。
他真的會是;向水境先生、徐元直說的那樣有王佐之才嗎?
不過,劉備還是很恭敬的,向諸葛亮虛心請教天下形勢,以及自己奔波半生卻屢屢不得志的感慨。
諸葛亮說道;[隆中策原話]「自董卓造逆以來,天下豪傑並起。
曹操勢不及袁紹,而竟能克紹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此可用為援而不可圖也。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國,高祖因之以成帝業;今劉璋暗弱,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彝、越,外結孫權,內修政理;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大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此亮所以為將軍謀者也。
惟將軍圖之。
」言罷,命童子取出畫一軸,掛於中堂,指謂玄德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圖也。
將軍欲成霸業,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占地利,將軍可占人和。
先取荊州為家,後即取西川建基業,以鼎足之勢,然後可圖中原。
劉備聽完之後,只覺得熱淚映眶,他仿佛從深淵的低谷,重新看到了希望。
似乎大業就在眼前,他深深的向諸葛亮鞠了一躬。
劉備很真誠的請求諸葛亮出山相助共成大業。
諸葛亮無法拒絕只得答應。
臨走前,吩咐弟弟,好生看護家園,勿得荒蕪田畝。
待我功成之日即當歸隱。
這時的諸葛亮是多麽的自信啊?他也許永遠都不明白,自己走錯了哪一步。
假設他若生在劉邦時期,也許更勝過張良的功勞。
可是歷史不容假設,他怨不得別人,只能怨他生不逢時。
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也使得諸葛亮隆中規劃得以成功走向第一步。
劉備在諸葛亮的謀劃中迅速占領荊州之地。
之後又出兵收降劉璋,占領益州,劉備坐鎮成都,不久又襲破漢中。
點擊看大圖
關羽失荊州
此時的劉備和諸葛亮信心十足,似乎大業指日可待。
俗話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劉備坐鎮成都,荊州便有關羽鎮守。
江東孫權早就虎視荊州,因為顧及盟友關係不便翻臉。
而諸葛亮早在隆中時,便有言要東和孫權,北抗曹操。
關羽心似領悟,實為不曉一顧。
當孫權派人向關羽提親之時,關羽便破口大罵,完全不顧及對方身份。
頓時孫權大怒,決定必取荊州。
關羽率兵攻打樊城,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敗曹仁一時威鎮華夏。
這時的關羽目空一切,完全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
江東陸遜早就看到了這一點,建議大都督呂蒙,假拖有病,辭官靜養,有自己接管。
然後向關羽送去書信,言辭非常恭順。
關羽看後大笑道,孫權用這等儒生為大將,江東無人也。
遂率兵全力攻打樊城,南岸只留老弱兵將把守。
不料關羽卻被曹操援軍,徐晃擊敗。
而呂蒙又白衣渡江襲占了荊州,關羽欲退無路,被吳兵生擒殺害,從此荊州之地盡失。
劉備敗夷陵
此時,劉備因關羽之死,痛哭流涕,而諸葛亮也淚流滿面。
不過他哭的不是關羽,而是哭荊州。
因為他知道,失去荊州就意味著自己的隆中規劃,失去了一半的機會。
哀哉荊州、痛哉荊州。
荊州雖失,諸葛亮仍然對前景充滿著信心。
他覺得劉備集團仍然有與曹操,孫權一決雌雄的勢力。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劉備集團在先攻曹操還是孫權立場上發生了嚴重分歧。
以諸葛亮,趙雲,馬超等為代表的一方主張先伐曹操。
而以劉備,張飛為代表的一方否認了,早先諸葛亮制定的東和孫權,北抗曹操的隆中決策。
最後還是胳膊擰不過大腿,劉備不顧諸葛亮等人極力反對,執意統率大軍征討東吳,為關羽報仇。
結果被陸遜用計在夷陵火燒七百里大破蜀軍,劉備連夜遁逃至白帝城,憂憤成疾。
劉備知道自己將不久於人世,此時,他非常痛恨自己未能聽從諸葛亮的正確意見。
可是一切都太晚了,兒子劉禪年少。
只有把今後的一切都交給諸葛亮,大漢基業也許還有希望吧?他命人把諸葛亮,趙雲等人從成都叫過來,完成了最後的臨終託孤。
人才大量流失
劉備雖然去世了,諸葛亮仍然要重振雄心,他剛一上任,立馬派鄧芝到江東講和。
與孫權重新結盟、整頓兵馬、待機北伐。
此時的蜀國,可以說;已是夕陽殘下。
劉備本有四位大謀臣,徐庶早就投靠了曹操。
與諸葛亮齊名的鳳雛龐統,也在攻打劉璋時,身中流箭而亡。
劉備占領益州,功勞甚大的法正也早已病故。
最後只剩下了諸葛亮一人而已。
蜀國名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嚴顏等人,也已不在。
其他如孟達,黃權等也投靠了曹操父子.諸葛亮欲成大事,嚴重缺乏人才。
不久,南王孟獲造反,諸葛亮親率大軍征討,參軍馬謖獻攻心計,被諸葛亮採納。
數次生擒孟獲,又數次放走,使南王徹底臣服,南方遂寧。
諸葛亮終於完成了,隆中時西和諸戎,南撫彝、越,外結孫權,內修政理的鴻圖大計。
諸葛亮覺得時機已經成熟,便親率大軍興兵北伐,但是魏國防守,如銅牆鐵壁一般,蜀軍舉步為堅。
諸葛亮一生共六次北伐,都無功而返,他也漸漸從自信變的越來越自負。
最終憂憤成疾,病死五丈原。
而姜偉成了他的接班人,姜偉繼成先師遺志,共九伐中原,敗多勝少。
蜀漢政權最終沒有擺脫被魏國所滅的命運。
綜觀諸葛亮一生,讓人無比感慨,是什麽原因讓他未能實現光復漢室,一統華夏的美好願望。
本人經過多方研究,總結了以下幾點,敬請批評指導。
1關羽失荊州
2劉備敗夷陵
3人才大量流失
4後主劉禪昏庸無能
5走劉邦路線條件不足
6隻想北伐缺失理政休民
7在用人上有問題
8曹魏始終處於穩定時期無計可乘
以上前三點已經概括,現在就說說第四點;
後主劉禪昏庸無能
俗話說;老子英雄兒好漢,劉備英雄一生。
他的繼承者劉禪,卻是一個不爭氣的主,昏庸無能。
諸葛亮活著的時候,蜀漢政權尚可苟延殘喘。
諸葛亮離世之後,劉禪便愈加肆無忌憚,不理政事。
魏將鄧艾率兵剛一進入蜀中,劉禪便主動投降,真是弱智達到極點。
走劉邦路線條件不足
昔日楚漢相爭,項羽自視天下無敵,不把劉邦放在眼裡。
劉邦被封在蜀中,燒毀通向中原的唯一棧道,以麻痹項羽。
背後卻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對楚軍來了個突然襲擊。
導致項羽大敗自刎,劉邦乃有四百年大漢天下。
而此時的諸葛亮北伐,大軍方動,敵軍便知 ,以逸待勞,蜀軍焉能成功。
諸葛亮一生謹慎,殊不知劉邦殺出蜀地,正是用的突襲之計嗎?
我倒覺得諸葛亮何許人也,豈能不知此理。
當年關羽之死,劉備之敗,他歷歷在目,此時的家當,只有手上這些了。
一旦失敗蜀國不存,惟有謹慎從事,方保無恙。
既不得,宜不會失,
此時再想想魏延要率五千奇兵襲攻長安,諸葛亮決然反對,就不難理解了吧。
只想北伐缺乏理政修民
諸葛亮為了儘快完成自己的心愿,不惜連年發動戰爭。
蜀國人民遭受了嚴重的貧窮和苦難。
後主昏庸無能,不能教化子民。
此時;諸葛亮應該坐鎮成都,修養生息,培養人才,對天下靜觀其變。
做出正確分析,一有機會,迅速出兵。
豈不聞欲速則不達,做什麽事都要順其自然嗎?
在用人上有問題
諸葛亮北伐和南征時期,最有威望的當屬魏延,但是諸葛亮對此人始終不放心,卻還要重用。
他明知道,魏延不會叛國,卻再他去世前,施出遺計,以造反的罪名除去了這位名將。
豈不聞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嗎?
諸葛亮為什麽不信任魏延,死後還要殺他呢?我認為主要有三點,
第一點;諸葛亮不喜歡魏延的張揚性格,魏延是蜀國名將,他和關羽的性格有很多相同點,目中無人,自視功高,驕橫非常,好唱反調,有這些因素,魏延很難受到諸葛亮的完全信任。
第二點魏延的戰略主張;
諸葛亮的謹慎用兵,魏延持反對態度。
第三點與培養接班人有關;
諸葛亮深知死後自己的接班人,人選有兩個,魏延與姜偉。
魏延肯定不會執行自己的用兵之術,自己百年之後,無人能再約束他,為了免除後顧之憂,魏延非死不可。
諸葛亮犯的另一個錯誤,就是對馬謖的過分喜愛,導致了失街亭的悲劇。
看看魏延和馬謖,一個是有勇有謀卻不能盡用,一個是徒有虛名,卻被濫用。
這是諸葛亮的悲哀。
曹魏始終處於穩定時期無計可乘
有人說這個不對,曹操死後,魏國不是發生過很多變故嗎?
比如說;曹丕兄弟的奪嫡之爭。
司馬懿計除曹爽、獨掌朝中大權。
司馬師廢少帝曹芳、剷除異己。
司馬昭殺害魏帝曹髦。
打敗諸葛誕等人叛亂,鄧艾,鍾會的火併等等。
其實這只是表面而已,這些事情不是宮廷政變,就是權利之爭。
對魏國國力,總體而言危害不大。
魏晉政權,比起蜀、吳、始終處於上風。
北伐的遺憾
諸葛亮一生有三次機會,攻取中原。
一次是魏延的計策,即子午谷奇謀。
魏延要率五千奇兵襲攻長安,諸葛亮覺得還是謹慎用兵,比較踏實。
沒有採納。
其次錯用馬謖,丟失街亭。
使蜀軍失去戰機。
還有一次就是孟達反魏,與諸葛亮商議合攻長安。
這一次的機會最大,但是天不佑蜀,孟達之計,被司馬懿察覺,孟達被殺。
諸葛亮也兵敗回軍。
武侯諸葛亮,雖然用盡了畢生精力也未克服中原,但是他的這種鞠躬盡瘁,死而後依的高尚品德,贏得了人們的尊敬,值得我們學習 。
諸葛亮,徒有「智聖」虛名,歷史功績看的最清楚
在人們的心目中,諸葛亮是一個「多智而近神」的非凡之人,在民間被稱為「智聖」。但是,仔細地閱讀《三國演義》及《三國志》,筆者卻發現,諸葛亮充其量只能說是「聰明」,在許多地方離「智慧」還差了一截。 ...
關羽之死真的是一出骯髒的權力狗血劇嗎?
美人白頭,英雄遲暮,古往今來最殘忍的事情莫過於此。《三國演義》中最令人悲傷的故事莫過於關雲長敗走麥城,過五關斬六將時如天神下凡的英姿,卻落得敗走麥城時惶惶如喪家之犬的境地,最後還竟然被一個不知名...
諸葛亮一生哪些故事值得你看
眾所周知,諸葛亮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發明家、文學家。其實古人和今天的我們是一樣的,每一位成功者的背後都有著一段又一段艱辛的故事,關於諸葛亮你了解多少呢?
諸葛亮「和稀泥」 為何揮淚斬馬謖 法正做錯了什麼讓諸葛亮不敢懲治他
法正 三國時右扶風郿縣人,字孝直。漢獻帝建安初入蜀依劉璋,為新都令。奉命邀劉備入蜀,並陳取益州之策。備據益州,任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倚為謀主。用其策攻殺魏將夏侯淵,奪取漢中。備稱漢中王,以為尚...
三國中蜀國的名將大排行,最後一名竟是他!
劉備戎馬一生,在古老的中國大地上進行了長征,足跡遍及遼東、幽、冀、並、青、徐、豫、荊、益等州,他轉戰一生,鍛鍊出了一大批軍事人才,按其能力和戰功排位如下:第一、關羽
劉備伐吳與關、張之死,諸葛亮借刀殺人卻成就了劉備的苦肉計
民間常常以《三國演義》的人物形象先入為主,數百年來一致認為蜀漢五虎上將是:張飛、關羽、趙雲、馬超、黃忠。但是根據《三國志》上面的正史所記載,蜀漢政權中的正牌將軍,也就是前、後、左、右將軍中沒有...
TOP10蜀國滅亡的十大原因
羅貫中「尊劉抑曹」的思想傾向,使蜀國的形象在演義中被無限放大,幾乎成為「仁、信、德、智、義」的完美化身和無堅不摧、戰無不勝的唯一代表,並且隨著演義在民間的普及,強蜀無敵、勢必復漢的觀念深植...
諸葛亮為皇帝面子也會法外開恩
陳壽評論諸葛亮,說他「有功必賞」,而另一方面就是「有過必罰」。這番話從總體上說也許是這樣,但諸葛亮雖然是位高權重,皇帝都要尊一聲「相父」,但他畢竟不是皇帝,還到不了無所顧忌的地步。都說是「法不容...
諸葛亮出山時告訴劉備,不可以得罪的兩個人是誰?
《三國演義》中的「茅廬」,請葛亮自己在《出師表》中稱為「草廬」。《出師表》中有這麼幾句話:「臣本布衣,躬耕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卑徽,學識鄙陋),猥自枉屈,三...
劉備義子劉封與倒戈將軍孟達是什麼關係
劉封是誰劉備大業晚成,在其入主荊州後,仍未有子嗣繼承其大業,在三國混戰時期,各藩君主常常征戰在外,沒有繼承人坐鎮穩定軍心是對集團擴張極為不利的,當時劉備選擇繼承人便成為了迫在眉睫的問題。
三國演義:諸葛亮~悲劇的英雄
諸葛亮,徐州人士,早年跟隨叔叔諸葛玄在荊州,叔叔死後就留在南陽耕種。叔叔在世時,曾上過學堂,17歲那年叔叔去世,輟學務農。在南陽郡,白天耕種,晚上看書,因天資聰穎,悟性極高,漸有經天緯地之才,...
隆中對策,荊州必取,為何諸葛亮五次北伐均不出兵荊州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提出隆中對策,跨荊,益兩州,修整兵馬,待天下有變,兩州同時出兵,大業可成。劉備如聞天籟之音,眼前迷霧散盡。在經歷赤壁之戰,益州之戰後,劉備初步實現了諸葛亮的隆中對策。
聰明與智慧的化身,出山之後誓死復興漢室,盤點諸葛亮精彩的一生
聰明與智慧的化身,出山之後誓死復興漢室,盤點諸葛亮精彩的一生相信大家對於諸葛亮並不陌生,在三國時期中,憑藉著自己超群的聰明才智,幫助劉備打下了千里江山,為了中興漢室的夢想奉獻出了自己寶貴的一生,...
男人都想穿越去的年代——三國時期
三國之蜀漢東漢末年,外戚專權,宦官秉政,政治腐敗,天災不斷,人民生活越來越艱難,故國家四處爆發動亂,起義不斷。正所謂亂世出英雄,三國時期的亂世更是出現了許許多多的熱血英雄,。想必很多人都閱讀過《...
三國演義之龐統的加速度
看起來在益州這個項目上,諸葛亮和龐統都是閒庭信步、按部就班的做著自己的事。張松從許都灰頭土臉的走了之後,剛進入荊州地界就遇上了等候多時的趙雲。單從知名度上看,趙雲的腕比張松大多了。趙雲當時仿佛...
三國演義里劉備和諸葛亮的隆中對話讓我們學會了什麼
劉備三顧茅廬與諸葛亮在隆中的對話是三國裡面最經典的部分之一,充分的展現了劉備的慧眼識才和諸葛亮的雄才謀略,首先劉備開門見山的敘述了自己的由來和志向,向諸葛亮請教謀略,表達了自己對諸葛亮的誠心和虛...
劉備的遺產,夢三國的蜀漢帝國
和劉邦一樣,劉備鍥而不捨終於建立了蜀漢帝國。但他們起步都很晚,劉備稱帝時已六十一歲了,比劉邦還大六歲;劉邦起兵時是四十七歲,花了約七年的時間;而劉備起兵時是二十三歲,花了三十八年的時間,只是占據...
古代人立軍令狀是怎麼立的?沒完成軍令狀是死罪嗎?
軍令狀我們肯定都聽說到,到現在有些公司的員工還會給自己立下軍令狀,這是一種能激勵人們潛力的方法,不過沒做到的後果也是很嚴重。現代你沒完成軍令狀上的要求肯定不會殺你,但是在古代那就是人頭落地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