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和稀泥」 為何揮淚斬馬謖 法正做錯了什麼讓諸葛亮不敢懲治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法正 三國時右扶風郿縣人,字孝直。

漢獻帝建安初入蜀依劉璋,為新都令。

奉命邀劉備入蜀,並陳取益州之策。

備據益州,任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倚為謀主。

用其策攻殺魏將夏侯淵,奪取漢中。

備稱漢中王,以為尚書令、護軍將軍。

曾與諸葛亮等共造《蜀科》。

卒諡翼。

軍紀嚴明,的確是保持一支軍隊旺盛戰鬥力和優良作風的根本保障。

但在亂世多戰的背景下,將帥頻征於沙場,孰能無過?謀士累算於陣前,豈能無遺?再加之人才競爭激烈,「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故而軍中極刑的實施並不能完全拘於俗理,束於常規,對於尊者、名將必須適度而刑。

相比於曹操,諸葛亮則施刑太重,屢對手下重臣痛下殺手。

馬謖丟失街亭,罪責不可謂不大,但馬謖主觀上並沒有像許褚那樣有玩忽職守的故意,並且街亭之敗的根本原因還是諸葛亮用人失策,將一名從末經過實戰磨礪的謀士派到了生死攸關的一線擔當大任。

因此,馬謖即使有過,但決不應該將其處以極刑。

遺計殺魏延,這更是典型的「未有其惡,先定其罪」的先入為主做法。

就因為人家魏延長著一個反骨,就認定魏延久後必反,完全是以貌取人的膚淺做法。

倘若不是心存偏見,能夠量才而用,以魏延之能,早在孔明病逝前就成為蜀國的領軍人物了,何至淪落到與楊儀爭權的悽慘地步?即使魏延有諸般不是,日後也的確會反,但考慮到魏延的勞苦功高,最終奪去軍權,給一清職養老即可,何苦定要殺之?諸葛亮在魏延的使用問題上,既想利用魏延的驍勇,又不願給魏延合理的待遇,明顯是過河拆橋、卸磨殺驢的策略。

誰是魏延都得反!至於李嚴、陳式、包括被劉備遷怒的劉封,諸葛亮都應該給他們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或者建議劉備),畢竟這些人都是蜀國可堪重用的柱石之臣,對他們的嚴刑就等於對蜀國的自宮。

諸葛亮的嚴刑鐵律同時也存在著嚴重的雙重標準,使法度軍紀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大打折扣。

比如對於法正,有人向孔明告狀:「孝直太橫,宜稍斥之。

」諸葛亮「因竟不問」,一笑置之,表現出了難以置信的寬宏大量,絲毫沒有其一貫循章守紀的鐵面無私;比如華容道私放曹操的關羽,其罪責猶在馬謖之上,且同樣立有軍令狀,諸葛亮對之亦是網開一面,只是象徵性地作出了欲斬之勢,最後連象徵性的處罰都沒有,根本沒有堅決維護法不避親、軍中無戲言的軍法之威。

以曹操之尊,觸犯法紀尚且要割發代首,關羽、法正之流豈能凌駕於法外而毫無處置?劉備當時雖在世,但諸葛亮只要秉公堅持,二人焉能不受罪責?對關羽、法正如此之寬,對李嚴、馬謖又如此之苛,法有兩種,紀有兩端,雖似嚴明,實則寒心。

貌似鐵面無私、以法治軍的諸葛亮,實際上仍舊沒有走出法為我用,律為吾掌的人治桎梏。

因而,孔明的嚴刑鐵律不但未能令諸將心悅誠服,相反更徒增各人的心寒之意。

因為在這世上,最戳人心者不在寡而在不均。

諸葛亮為何斬馬謖卻放縱法正?諸葛亮為什麼就不敢懲罰法正?法正功勞太大、地位太高,智謀過人,諸葛亮知道自己沒有這個實力

從公元208年法正與張松定計到公元214年劉備攻取益州,法正輔佐劉備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得劉備集團實力大增,因為劉備名義上占領荊州七個郡,實際上除了曹操戰領的一部分外,只有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四個郡屬於劉備,後來還迫於形勢將長沙、桂陽、零陵三個郡又歸還東吳孫權,而劉備在攻取益州的十個郡後,地盤和兵員都迅速擴大,在這六年中,法正所起的作用是任何人都無法比擬的。

所以,劉備在奪取成都後,封法正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外統都畿,內為謀主(相當於現在的北京軍區司令員兼北京市委書記而且還兼任中央軍委總參謀長),而諸葛亮被封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地位不比法正高,功勞沒有法正大。

217年,正說先主曰:「曹操一舉而降張魯,定漢中,不因此勢以圖巴、蜀,而留夏侯淵、張郃屯守,身遽北還,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將內有憂逼故耳。

今策淵、郃才略,不勝國之將帥,舉眾往討,則必可克。

〔克之〕之日,廣農積穀,觀釁伺隙,上可以傾覆寇敵,尊獎王室,中可以蠶食雍、涼,廣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為持久之計。

此蓋天以與我,時不可失也。

」先主善其策,乃率諸將進兵漢中,正亦從行。

219年,先主自陽平南渡沔水,緣山稍前,於定軍、興勢作營,淵將兵來爭其地,正曰:「可擊矣。

」先主命黃忠乘高鼓譟攻之,大破淵軍,淵等授首。

曹公西征,聞正之策,曰:「吾故知玄德不辦有此,必為人所教也。

先主立為漢中王,以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相當於國務院秘書長、中央書記處書記兼中央軍委總政治部主任),明年(220年)卒,時年四十五,先主為之流涕者累日,諡曰翼侯。

賜子邈爵關內侯,官至奉車都尉、漢陽太守。

諸葛亮與正,雖好尚不同,以公義相取。

亮每奇正智術。

先主既即尊號,將東征孫權以復關羽之恥,群臣多諫,一不從。

章武二年,大軍敗績,還住白帝。

亮嘆曰:「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先主與曹公爭,勢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無敢諫者,矢下如雨,正乃往當先主前,先主云:「孝直避箭。

」正曰:「明公親當矢石,況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與汝俱去。

」遂退。

評曰:龐統雅好人流,經學思謀,於時荊、楚謂之高俊,法正著見成敗,有奇畫策算,然不以德素稱也,儗之魏臣,統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儔儷邪?

由此可見法正智謀深遠,膽識過人,可以與曹操手下的首席謀士郭嘉相媲美,諸葛亮自嘆不如,其實根本沒有實力、沒有能力處罰法正,因為在當時的情況下他根本不是法正的對手。

第二、法正是原益州劉璋部下投靠劉備的領軍人物,代表原來益州舊有統治集團的既得利益

在劉備剛剛奪取益州立足未穩的情況下,需要團結以法正為代表的李嚴、劉巴、黃權、吳懿、孟達等新近歸降的舊勢力,為劉備集團效力,以共同對付曹操和孫權,劉備之所以接受法正的建議娶吳懿的女兒為夫人(後被封為皇后),就是為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搞好統一戰線,在這種情況下恐怕就連劉備也不敢輕易對法正下手,諸葛亮又怎麼敢與法正為敵呢?

第三、法正深受劉備的信任和倚重

三國志載:「亮又知先主雅信正,故言如此。

」也就是說諸葛亮的老闆對法正非常的信任倚重感激,諸葛亮不過是給劉備打工的而已,老闆不發話,諸葛亮自然也不願意與法正為敵,自討沒趣。

綜合以上因素,我認為諸葛亮之所以不敢惹法正實在是有著多方面的深層次的複雜原因,正因為如此諸葛亮才不能不敢不願處罰法正,因為法律也罷、軍事也罷、戰爭也罷,都必須服務於聯吳抗曹、奪取天下、興復漢室的政治大局,諸葛亮首先是一個卓越的政治家,因此他的做法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其實諸葛亮不是不想收拾法正,只是力量不足,形勢不允許,時機不成熟罷了,以法正飛揚跋扈、睚眥必報的性格和所作所為,劉備最終不可能託孤給他,甚至在其生前必然會除掉法正,因為他必須為扶不起的性格懦弱的劉禪掃除一切障礙。

只是法正在220年就死去了,享年45歲,第二年221年劉備才稱帝,所以諸葛亮才沒有機會與法正爭奪蜀漢的最高統治權,否則鹿死誰手還真是尚未可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的最大弱點——不善用人

善於用人應為開國之君最重要的能力。用人方面劉邦大約可以算作第一。三國時曹、劉、孫皆善用人,而以曹操為最。曹操有五大良將,而其中三人張遼,張郃,徐晃都是降將(原分別是呂布、袁紹、楊奉部將),都得到...

諸葛亮為何非要重用馬謖,其實原因很簡單!

說起蜀漢先主劉備劉皇叔的故事,絕對會讓很多朋友嘆息!為何要嘆息呢?眾所周知,劉備早年間織席販履為生,在涿郡巧遇關羽張飛,發現其二人皆是萬人敵之後,便與二人結拜成異姓兄弟!而後參加黃巾起義,後來...

法正是誰?諸葛亮為什麼不敢惹法正?

法正(176—220),字孝直,右扶風郡郿(今陝西省眉縣東北),東漢末年劉備部下重要的謀士。建安初,法正與同郡孟達入蜀投靠劉璋,久為新都令,後召署軍議校尉。與益州別駕張松交好,常暗嘆璋之不足法正...

《原創》深入解析千古智聖諸葛亮的成敗傳奇

武侯諸葛亮序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一個千年故事,一部絕世文章。三國時代是一個英雄倍出的年代,而諸葛亮又是其中的較較者!他自比管仲、樂毅。水境先生更是把他比做:興周八...

蜀國最重要的謀士不是諸葛亮而是他

劉備的蜀漢政權其實是由三股重要力量組成,以關羽、張飛為省的自家兄弟,以諸葛亮為首的荊州集團(荊州的士族代表),以法正、李嚴為首的益州集團(益州士族代表)。劉備在奪取益州之前最重要的謀士是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