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立軍令狀是怎麼立的?沒完成軍令狀是死罪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軍令狀我們肯定都聽說到,到現在有些公司的員工還會給自己立下軍令狀,這是一種能激勵人們潛力的方法,不過沒做到的後果也是很嚴重。

現代你沒完成軍令狀上的要求肯定不會殺你,但是在古代那就是人頭落地了。

不過這中間也有過幾次例外,總體來說還是要看具體情況和人,例如關羽和馬稷兩人都立下過軍令狀,但是結果就大相逕庭了。

關羽在領華容道攔截曹操任務時立了立軍令狀,馬謖在爭街亭防守任務時也立了軍令狀,這些軍令狀情節都是《三國演義》才出現的情節,所以唯有依據演義來分析其中緣由了。

對於馬謖和關羽同樣立軍令狀都無法完成任務,事後處罰不同,六甲番人認為原因如下:

一、對全局影響:

赤壁之戰曹操輸給了一把火,此時符合劉備一方的最大利益絕對不是殺了曹操,而應該是放了曹操,讓曹操繼續牽制孫權,然後劉備迅速將荊州和南郡等占為己有,以建立勢力根據地,所以事前諸葛亮已與劉備商議決定放了曹操,同時送給關羽人情。

關羽在華容道放了曹操正好符合諸葛亮本次計劃目標,又怎麼會受到重罰?

而街亭之戰卻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魏國的決定性戰事,這次失利造成本次北伐功敗垂成,從《三國演義》諸葛亮六出祁山看,第一次北伐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北伐,後來的五次都是以攻代守,所以馬謖犯下的錯誤讓蜀國從此沒有逐鹿中原的機會,這是關乎全局的生死手,是不可原諒的。

二、關羽和馬謖的地位不同:

關羽是劉備的結義兄弟,是創業前輩,比諸葛亮資格更老,對於這樣位高權重威望無雙的元老,處罰一般都會很慎重,特別是當時劉備勢弱,尚無寸土之地,人才也嚴重不足,殺了關羽會丟了人心,隊伍也沒法帶了。

團隊管理是必須因地制宜的,執法必嚴的教條主義是要不得的,此時的劉備團隊人少簡單,必須人治法治並用,執法是為了服眾,不能以自毀長城為代價。

而馬謖是蜀國內部的荊州派系,屬於蜀國創業中期加入、後期才重用的後起之秀。

劉備臨終時曾對諸葛亮說馬謖言語浮誇不可委任大事,但諸葛亮還是違眾拔謖,讓他做參軍,這才算進入管理層,當時比馬謖資格老地位高的還有趙雲、魏延等人,而在先鋒人選方面,作戰經驗豐富的魏延和吳懿都是比馬謖更合適的人選。

可以說,馬謖是沒有根基威望不足的人物,殺之不會導致團隊混亂。

三、老闆的態度:

赤壁之戰,諸葛亮只是軍師,暫時行使指揮權,絕對不是老闆,任何重要決策還是要請示劉備的,當時劉備的意見如下:「昔吾三人結義時,誓同生死。

今雲長雖犯法,不不忍違卻前盟。

望權記過,容將功贖罪。

」老闆都說到「誓同生死」了,你還要逼死關羽,這是要讓老闆也一起去死嗎?這是要奪權嗎?

實際上,就算關羽真讓團隊損失巨大,諸葛亮也不會殺了關羽,最多會參照曹操犯錯對自己的處罰,也就是割發代首。

第一次北伐時,劉禪是君主,但諸葛亮是實際掌權者,握有軍事內政人事大權,尤其是行軍作戰時,麾下將士皆可生殺。

對於馬謖街亭失利,諸葛亮用人不當也是有責任的,馬謖又和他一樣出身荊州,他如果不對馬謖重罰,益州派系會怎麼想?先主臨終已經預見馬謖不可大用了,這時馬謖自證如此,諸葛亮還要網開一面,這是想要做什麼?

而這時的蜀國已不同於赤壁之戰時的劉備勢力,已經是擁有益州和漢中、兵多將廣的龐大勢力,嚴格執法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當前北伐失利,幾十萬軍隊人心向背,皆在對主要責任者的處罰,「若不明正軍律,何以服眾?」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原創》深入解析千古智聖諸葛亮的成敗傳奇

武侯諸葛亮序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一個千年故事,一部絕世文章。三國時代是一個英雄倍出的年代,而諸葛亮又是其中的較較者!他自比管仲、樂毅。水境先生更是把他比做:興周八...

漫談三國:華容道放走曹操是最好的結果

曹操在赤壁大敗之後,率領殘兵敗將欲逃往江陵,諸葛亮料定曹操會從華容道經過,於是派關羽守華容道,並用激將法讓關羽簽下軍令狀。諸葛亮明知曹操曾對關羽有恩,而關羽又是重情重義之人,難保關羽不徇私情。 ...

他是人不是神!蜀國就毀在劉備高看了諸葛亮

劉備死後,諸葛亮成為西蜀一隅政治領袖與軍事統帥,自兼益州牧,集軍政、地方大權於一身,數度北伐,勞師無功,病逝五丈原,明知不可而為之,是諸葛亮的悲劇更是蜀漢的悲劇,劉備泉下有知,不可能含笑九泉,只...

諸葛亮善於用人,為何錯用馬謖?

談到《三國演義》,很多人往往首先想到的不是曹操,也不是劉備,而是智慧的集合體——諸葛亮。在眾多的讀者心目中,他是電,他是光,他是唯一的神話。若是沒有諸葛亮的幫助,劉備也難以建立蜀國,與挾天子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