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劉備不顧眾人勸誡,強行伐吳的原因是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夷陵的一把大火,真正意義上讓如日中天的蜀漢走向了末路。
經過此役,蜀漢的軍事實力可以說所剩無幾,再也沒有爭奪天下的本錢。
小說中記載,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於是發動了這場所謂的意氣之爭。
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麼,小編卻不這麼認為。
年過半百的劉備可所謂歷經風霜,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難道就因為關羽的死就讓整個蜀漢去當陪葬,這明顯不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能做得出來的決定。
所以小編認為,劉備之所以出兵奪回荊州,給關羽報仇是次要的,應該有另外的原因迫使他必須拿回荊州。
首先我們先從隆中對制定的方針開始認真分析,那時候諸葛亮深知在中原發展已經失去了機會,便建議劉備避其鋒芒,占領荊州,攻取益州,然後聯合孫權,待天下有變以後攻取中原。
這一番話可以說改變了一生,仿佛命運就在按照諸葛亮所說的正在演繹。
可是隨著關羽丟失了荊州,天下大勢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蜀漢從此失去了攻占天下的主動權,只能偏安一偶。
有人說劉備伐吳是不智之舉,是錯誤的決定,但真的是這樣麼,小編可不這麼認為!
首先,我們從蜀漢的戰略方針出發,是採用兵分兩路,一路出西川,一路出荊州,這個戰略可以讓曹魏首尾不能相顧,可以說是當時最正確的選擇。
但是荊州一旦丟了,蜀漢的戰略方針便需要從長計議。
這時候劉備處於的形勢反而太被動。
李白說過一句話,蜀道難於上青天。
這句話是有依據的,西川可以說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地方,要是偏安一偶七八十年估計沒什麼問題,占據地利的優勢。
但是要是想出兵奪取天下這個地理優勢就完全變成了弱勢。
大家可以想一想,敵人攻占益州難,那劉備出益州就那麼容易麼?諸葛亮幾次北伐,就是因為糧草跟不上。
沒辦法,益州環境就是一把雙刃劍,偏向於守但攻擊不足。
荊州一丟,劉備根本不敢伐魏,因為他伐魏就容易被東吳趁虛而入。
別覺得危言聳聽,當時所謂的盟友只是一句空談,利益面前都不堪一擊。
這一點正是劉備最害怕的,所以必須先解決東吳這頭的隱患。
有人說那曹操要是出兵襲擊後方呢,劉備的局面不是一模一樣麼?這點大家也許有所不知,大家知道漢中之戰曹操大敗嗎,其實與其說是曹操大敗倒不如說是曹操主動退走。
因為那段時間曹操接連遭受失敗,後方並不穩固,所以曹操的重心在後方而不是前線。
前線只需要固守便可以,根本沒精力發動戰役。
所以說劉備要是想爭奪天下,奪回荊州是必然,只有奪回荊州才有可能繼續實現匡扶漢室的夢想。
奪回荊州有三大好處,其一守住了西川的門戶,其二隨時可以威脅曹魏和東吳,其三將東吳潛在的危險扼殺在萌芽之中。
而且那時候應該是劉備有生之年唯一奪取荊州的機會。
那時候劉備手握重兵,士氣正盛,而曹魏後方政權不穩定再加上曹操去世。
所以說那時候劉備只需要針對東吳便可,是勝算最高的時候。
所以伐吳之戰,勢在必行!
第三,其實也跟劉備的年紀有關,劉備是一位雄主,他渴望有生之年收復漢室。
丟了荊州以後,諸葛亮是讓其安養生息,聯合東吳抗曹。
這時候說明諸葛亮已經對收復中原沒有什麼底氣了,只能慢慢僵持等待時機。
這個時機也許三年五年,也許十年八年,也許這輩子都不會有。
這一點劉備心知肚明,但是他的志向卻不想放棄,他想在有生之年實現自己的理想,諸葛亮等人說的雖然有道理,可是說白了也就是相當於要把責任交給下一代,這一點劉備是不贊成的。
那時候他已經年過半百,說白了只有不到二十年的活頭,這時候更改戰略方針其實對於劉備來說是一個天大的打擊。
他想在二十年內實現理想,只有奪回荊州,堅持以前的戰略方針。
這一點便是諸葛亮和劉備的區別,諸葛亮站在臣子的角度來說是沒有什麼過錯的,但是他小看了劉備的野心。
劉備是一位雄主,他此生的志向就是爭奪天下,他前半生一直在失敗中度過還能堅持下來,為的是什麼就是為了自己的夢想。
所以絕對不會去做一個安逸之君。
於是選擇了伐吳,為自己的夢想強行續命!
如果諸葛亮不出祁山改奪荊州,歷史會被改寫嗎?
歷史上諸葛亮任蜀漢丞相時期,對曹魏發動了六次戰爭,可是出祁山次數只有兩次,不是《三國演義》中的六出祁連山就算諸葛亮發明了「木牛流馬」蜀道之難還是難於上青天,以至於後代很多歷史學者,都評價諸葛亮...
關羽如果沒有敗走麥城,蜀國會定鼎中原嗎?看完你就知道了
若三國時期關羽沒有敗走麥城,蜀國會怎樣?沒有敗走麥城,也可以理解為兩重。一是關羽因為謹慎,沒有丟失荊州。二是關羽雖然丟了荊州,但是突圍回到了西川,保住一條性命。如果是前者,那麼對蜀漢來說當然是極...
三國蜀漢政權,中國歷史上閃耀的流星
三國,中國歷史上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從群雄逐鹿到三足鼎立,再到三分歸一,無數英雄在亂世中崛起,也在這個亂世中消逝。 蜀漢政權是三國中成立最晚的政權。劉備的戎馬生涯前二十年幾乎屬於顛沛流離的狀態,...
議論蜀漢不能統一天下的原因:失荊州和夷陵之戰
公元(211年),西川的益州牧劉璋擔心曹操攻打西川,便想借劉備的兵馬抵禦曹操。於是劉備讓諸葛亮和關羽、張飛、趙雲鎮守荊州。於是孔明總守荊州,關羽拒襄陽要路,當青泥隘口;張飛領四郡巡江,趙雲屯江...
如果劉備在自立為漢中王后,採取這些措施,蜀漢或許不會那麼早亡
當年劉備靠著與孫權聯盟,通過赤壁一戰擊敗了軍威正盛,剛剛得到荊州的曹操。此後劉備乘機占領荊州南部四郡,並以此為根基,逐步蠶食益州。隨後,劉備與曹操兩軍對峙,爭奪蜀漢咽喉漢中。最終鎮守漢中的夏侯淵...
劉備東征時,為何沒有帶上諸葛亮,以至於6萬人全軍覆沒
公元221年,劉備登基稱帝之後,率領國內6萬多精銳進攻東吳。但是此時的劉備當真成了孤家寡人,身邊既沒有文臣也沒有武將,自己孤零零的東征。雖然軍隊不少,但是這隻軍隊沒有大腦。最終劉備被陸遜擊敗,6...
劉備對諸葛亮有知遇之恩,臨死前有個心愿未了,為何他卻無動於衷
眾所周知,劉備原本只是一個織席販履之徒,憑出身他和曹操相比,他沒有有個好爹,為他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和政治資源。和孫權相比,他也沒有一個好的父兄,為他留下地盤和文臣武將,他有的只是一個「中山靖王之後...
三國蜀漢政權最先滅亡的十大原因:蜀國怎麼滅亡的?
劉備歷盡滄桑艱難創立的蜀漢政權是在公元263年滅亡的,而東吳政權是在公元280年滅亡的。其實從歷史資料和文獻上來看,蜀漢政權相對東吳政權來說,地理條件更加閉塞險要和易守難攻,而且著名的政治家諸...
蜀漢以9萬戰曹魏40萬軍隊,勝率極微,諸葛亮為何還要堅持北伐?
在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中,無疑蜀國是最弱的一個。當時天下一共十三個州,魏國占據三分之二,多達9個州而且多是富庶的中原地區,吳國擁有3個州,而蜀國僅僅擁有一個益州。
諸葛亮為什麼一直堅持北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出自諸葛亮嗎?
蜀漢北伐中原、興復漢室的大業最終以諸葛亮病死軍中而宣告失敗。那為何諸葛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三國蜀後主劉憚即位後,諸葛亮蜀國主政,屢次興兵北伐,但勞而無功,心力交瘁,最終身隕征途,常使人慨嘆不己!...
劉備為什麼起兵伐吳發動夷陵之戰,難道真的是為關羽報仇?
夷陵的一把大火,真正意義上讓如日中天的蜀漢走向了末路。經過此役,蜀漢的軍事實力可以說所剩無幾,再也沒有爭奪天下的本錢。小說中記載,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於是發動了這場所謂的意氣之爭。但是事實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