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東風,朱元璋贏了一場大水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資料圖片

中華古典百戰

文/劉黎平

中國古代的水戰,當以赤壁之戰名氣最大,一則拜託《三國演義》這部歷史小說的成功,用大量篇幅渲染此戰,諸如草船借箭,苦肉計,借東風等,繪聲繪色,使這場戰爭千百年來深入人心;二則因為赤壁之戰本身確實是關鍵一役,對於三足鼎立的形成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其實,此戰的勝利方孫劉聯盟是有些僥倖的,因為臨時颳起的東風幫了他們的大忙,不只是《三國演義》渲染東風的重要性,連史學家都如此認為,孫劉聯盟的勝利離不開東風。

而時隔一千多年的鄱陽湖大戰,東風也幾乎扮演了在赤壁之戰同樣的作用,幫了朱元璋的忙,助其消滅了陳友諒的主力部隊。

發生在公元1363年的鄱陽湖之戰,以朱元璋的勝利告終,他戰勝了水師力量十倍於己的陳友諒勢力。

朱元璋何以取勝,陳友諒何以戰敗,這方面的主客觀因素很多。

一則是此前的1360年,陳友諒中了朱元璋的計,以為朱元璋的手下康茂才是內應,於是率兵直趨朱元璋的老巢應天(現在的南京),結果中了埋伏,龍灣大戰,陳友諒損失慘重,「死者無算,亡戰艦數百」,狼狽撤回,給陳友諒的軍隊造成不少損失。

其實陳友諒進攻應天也未必是中了圈套,即使沒有內應,陳友諒也是有把握拿下應天的,讓其不得不後退的原因,除了因為朱元璋事先有埋伏,最主要的是因為江水退潮,導致陳友諒大量的戰艦擱淺,「潮落舟膠」。

二則是陳友諒不應該在朱元璋主力進攻廬州的時候進攻洪都,而是應該直接進攻應天,結果沒想到洪都的防守如此嚴密,拖住了陳友諒的主力,導致朱元璋從容回師,與陳友諒在鄱陽湖展開決戰。

其實,儘管朱元璋已經回師,傾盡全力而來,陳友諒還是有壓倒性的優勢,雖然朱元璋精心布置兵力,封鎖湖口,切斷陳友諒的退路,但其實這些對陳友諒的威脅並不大。

朱元璋的所作所為,必須建立在陳友諒戰敗潰逃的基礎上,否則都是白用功,試想一下,弱小的一方封鎖戰場的出口,對於強大的一方而言,能有什麼意義呢?

朱元璋與陳友諒在湖面上展開決戰,前兩次交鋒,朱元璋的軍隊稍有斬獲,但對戰局影響不大,因為陳友諒的優勢:戰艦巨大,而且前後相連,是朱元璋一直無法逾越的。

朱元璋的戰艦都比較小巧,很難仰攻敵方的巨艦,「友諒集巨艦,連鎖為陣,太祖兵不能仰攻,連戰三日,幾殆」,陳友諒的戰艦有多大呢?高數丈,上下三層,還置有跑馬道,各層的人說話是聽不到的。

《明史·陳友諒傳》的這段記載,道出了朱元璋的窘境,尤其是「幾殆」一句,讓人看到了朱元璋即將失敗的趨勢。

朱元璋也跟當年的孫劉聯軍一樣,想到了火攻,然而,敵艦高大,船體結實,火攻不一定奏效,《明史·陳友諒傳》來了關鍵的一句:「東北風起」,東北風來了,朝著陳友諒方向吹。

趕著這陣難得的風,朱元璋組織敢死隊,駕著小船,裝滿燃燒物,撞向陳友諒的戰艦。

跟當年黃蓋駕船火攻曹軍幾乎一模一樣,如果沒有突然而來的東北風,這樣的舉動純粹就是送死而已。

這一回火攻,扭轉了整個戰局,陳友諒的大戰艦損失慘重,還喪失了主將,也就是陳友諒的弟弟陳友仁。

此戰之後,戰爭的天平開始向朱元璋傾斜,陳友諒一戰不如一戰,連連敗退,結果不得不突圍,在突圍戰中被射死,於是全軍崩潰,徹底敗給朱元璋。

鄱陽湖之戰的宏偉浩大,不用贅述,朱元璋必勝的把握並不大,然而能抓住一時的東北風,大膽貼近敵人的主力戰船進攻,這才是制勝的關鍵所在,可惜不少人忽略了這一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那些因為風而成就的美事或壯舉!

三浩說史第000002期風屬於大自然的自然景象,春天風帶來春天的氣息;夏天風颳去炎熱帶來涼爽;秋天風撫摸著太陽帶來芳香;冬天風呼呼而來帶來嚴寒。風是自然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古代的戰爭中因為風...

解密: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鄱陽湖之戰

元朝末年,社會腐敗,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湧,但是在打垮了元軍主力後,戰爭卻並未結束。因為最終的勝利者只能有一個,不同勢力的起義軍還需要一決勝負。在這其中,遊方和尚出身的朱元璋領導的隊伍與漁民之子陳...

決定天下的歸屬,赤壁之戰的原型

東漢末年到西晉再次統一天下的這段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讓人感興趣的時期之一,不在於英雄輩出,也在於出現了很多經典的戰役,這其中當屬三大戰役之一的赤壁之戰更讓人津津樂道。 熟悉名著《三國演義》的都...

鄱陽湖水戰朱元璋與陳友諒的終極對決

鄱陽湖之戰又稱鄱陽湖水戰、鄱陽湖大戰,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陳友諒為爭奪鄱陽湖水域而進行的一次戰略決戰,決戰以朱元璋的完全勝利而告終。這次戰役被視為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水戰。此戰,朱元璋乘陳友諒軍久攻...

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水戰:鄱陽湖之戰

古代水戰,以赤壁之戰名氣最大,不僅是借東風一事,諸如草船借箭、苦肉計一等皆深入人心。實際鄱陽湖之戰也是一起以少勝多的戰役,與赤壁之戰同樣,借了一場巧合的東風,並被視為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水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