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故宅之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隆中縱論天下大勢的故事,在中國可以算得上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但諸葛茅廬,究競在今何地?則是一般人很難說清的問題了。
湖北的襄陽人和河南的南陽人,各在他們居住的城郊修建了一座諸葛亮祠堂,並分別鑿了諸葛井、開了抱膝石、蓋了草廬亭、建了三顧堂、整了躬耕田等等,凡是傳說中有的、文獻中載的,一概俱全。
從元代開始,進入明清,兩地互相揭發對方作偽,賭咒、論證自己是真,爭爭吵吵、沸沸揚揚鬧騰了幾百年,直到今日這場官司還沒有判出個輸家和贏家來。
如果把兩家狀詞拿出來對比,可以發現,南陽說穿鑿附會、漏洞百出,根本不能成立。
比較而言,襄陽人擺出的理由似更充分一些。
但他們在若干關鍵之處,又自我矛盾,無法自圓其說。
《三國志·諸葛亮傳》注引《蜀記》中有西晉人李興寫的一篇《諸葛丞相故宅硯表》。
這是襄陽說最重要的論據。
然而恰恰這篇表文把諸葛故宅標定在「沔之陽」,與今湖北隆中的祠堂方位不合,使襄陽人十分尷尬。
於是他們辯解說,這裡的「沔之陽」,可以指沔水(今漢江)的水北,也可指水南。
此舉不僅無知,簡直近於取鬧了。
稍有古文常識的人都知道,「水北為陽,山南為陽」的道理。
人們又曾提出過漢江改道說,但因未有任何史料可證,假設也不能成立。
其實,襄陽說的大部分立論是有道理的,諸葛故宅原址確實在襄陽附近,只不過它不在今天溯北的隆中,而是位於今襄樊市西北的漢江北岸地城,即後漢沔水之北的古鄧縣境內。
今南陽、襄陽兩處請葛故宅遺址都不可信,皆屬後人假託。
為什麼會出現南北兩處偽址,真跡反而被掩益的現象呢?筆者認為,這是長期歷史演變的結果,是隨著不同時期人們對諸葛故宅了解程度以及關心程度的變化,而逐漸形成的。
如果按歷史時期劃分,人們對遺址的認識大概經歷了以下五個階段。
他在《襄陽記》中又講:「孔明故宅有井,深五丈,廣五尺,日葛井。
堂前有三間屋地,基址極高,雲是避署台。
宅西面山臨水,孔明常登之,鼓瑟為《梁甫吟》,因名此為樂山。
」還講,諸葛故宅後屬董姓人所有,因懂氏人死光,「後人不敢復憩焉」。
可見,故宅確在沔水之北的鄧縣境內。
古鄧縣雖遠離南陽郡治宛城、靠近屬於南郡的襄陽,但它確屬南陽,而不歸南郡管轄。
襄陽說者為了將故宅移植於水南,提出了鄧縣境土橫跨沔水的說法。
此說同樣不能成立。
因為南陽郡與南郡的最早切割,恰是以沔水為界的。
《襄陽記》明確記載:「秦兼天下,自漢水以南為南郡。
」蕭梁人任防的《地記》也稱:「漢江之北為南陽;漢江之南,為南郡者是。
」屬於南陽郡的鄧縣絕不可能跨水據有兩郡之地。
南北朝時期,人們對諸葛故宅印象模糊,位里開始移至水南。
此時,襄陽一帶的沔水兩岸正處於進退東南或西北的咽喉地區,是南北政權反覆爭奪的戰略要地。
由於戰爭頻策,文化遺存破壞很大,諸葛故宅勢必在劫難逃。
就在故宅屋遭洗掠,舊貌無法尋覓之時,人們開始將其附會到沔水之南。
北魏哪道元的《水經注》卷二十九沔水條和《昭明文選》卷三十七注引南朝後期人所著《荊州圖副》都稱故宅在水南。
為什麼人們要將諸葛故宅附會到水南?原因很簡單,河南的風景遠勝於水北,特別是今隆中地區條件更佳。
人們覺得只有這樣「龍蟠山水秀」的勝地,才符合諸葛亮的身分和性格。
故宅之南移,是後人將它理想化了。
隋唐兩宋時期,很多人承認諸葛故宅遺址在襄陽,但又無法擺脫對南陽的印象。
諸葛亮智慧忠貞、勤勉克己的品德受到後人的尊敬。
在他留下足跡的地方陸續有祠廟落成,並經常舉行祭祀活動。
從唐代以來,「鼓吹青林下,時聞祭武侯」的現象相當普遍。
從《唐文粹》、《襄陽金石略》等文獻材料來看,襄陽一帶諸葛亮廟的出現大約始於唐代。
宋代嘉定三年(1210),荊襄制置使劉光祖《西山集》所說「在襄修孔明故宅」,更是宋人在襄陽一帶修建諸葛遺蹟紀念物的憑證。
襄陽遺址,實際已為唐宋人所接受。
古籍中有大量唐宋詩人游襄陽隆中歌頌諸葛亮的詩篇,有些對歷史不加深究的人已將其誤視為襄陽人。
如唐僧人景霄在《四分律行事妙簡》說:「孔明即諸葛亮之字也,襄陽人也。
」由於諸葛亮自稱躬耕地在南陽,故而也有不少人北上南陽那治宛城去祭莫這位歷史名人,搜尋他生活過的遺蹟,同樣有大量詩篇留世。
大約在宋末元初,南陽人已開始為諸葛建祠,與襄陽一帶的廟宇區別是,它們只是些「巫硯雜裸」的民間小廟,未得到官方的認可。
自元代起,南陽正式建祠祭祀諸葛亮,規模漸與襄陽等同,呈現並駕齊馭的局面。
隨著諸葛亮的被神化和歷史地位的提高,南陽人為爭地望,自元代起,在取得官方承認後,正式建祠立廟,並陸續仿造了各種遺址。
元人程巨夫在《敕賜南陽諸葛書院碑》中,詳細記載了元武宗至大年間到仁宗延佑年間(1308-1320),南陽建諸葛廟和書院的始末。
明洪武年間,諸葛亮被朝廷指定為從祀的歷代名臣之一,南陽府奉敕重修武侯祠。
此後這類的修復工作,史不絕書,有關文獻大多保存在《古今圖書集成·職方典》卷四百六十一中。
在南陽建造遺址的同時,今湖北隆中地也在明成化年間(1465-1487)建成了附會故宅的「隆中十景」。
但不久,它們協遭破壞。
弘治年間,襄王朱見淑「慕隆中山佳奇」遂毀廟,為自己構建陵夜。
其後雖然明武宗恩准在隆中東山再造新祠,繼而又有世宗重修令,但這里始終未能恢復舊觀,反而落在南陽之下。
今隆中諸葛亮故宅系列建築群主要是在清康熙年間幾次擴建整修基礎上形成的。
到光緒年間,人們又在山旅建造了一座以「古隆中」為題額的大青石牌坊。
至此,南陽、襄陽兩處諸葛故宅遺址建工規模不相上下,呈現並駕齊馭的局面。
對比兩地「遺址」,南陽處不但晚出,而且毫無道理。
可惜今隆中地南偏原址,留下了為南陽人不服氣的把柄,終於弄成個「何必辨襄陽、南陽」的一場糊塗官司。
歷史中的諸葛亮躬耕地——可笑的「宅院不是草廬」說!
眾所周知,諸葛亮隱居於南陽郡鄧縣隆中,這是近一千八百年來各種史料(包括南陽各代地方志)都有記載的史實。同時大量史料也對諸葛亮在隆中的住所進行了描述。如:距今約1500年前,南北朝北魏酈道元《水經...
財富共享連載之二:一場永久不能終結的官司
既然,襄陽人要跟南陽爭論,那麼就請拿出襄陽人的依據吧!依據這個思路,支持南陽說的專家和網民就開始對隆中是諸葛亮隱居地說法緣來抽絲剝繭,果然發現了一些可以攻擊的蛛絲馬跡。這樣的背景下,一位作古千年...
訪南陽臥龍崗有感——周同賓
作者簡介:周同賓,當代著名散文家,獲得首屆「魯迅文學獎」散文獎等,現任河南省散文學會副會長,有百餘篇作品被譯介海外。1959年秋期,我來南陽求學。學校在臥龍崗。步出經武門,沿梅溪河西南行,舉頭就...
網友斷鷹攀崖投稿之一「襄陽人脈」扼殺「躬耕隆中」
【諸葛亮:「襄陽人脈」扼殺「躬耕隆中」!!!】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諸葛亮躬耕地有爭議,「襄陽說」的一大論點就是「襄陽人脈」,但是諸葛亮為何不說「躬耕於襄陽」呢?於是我們猜測:
歷史中的諸葛亮躬耕地——支持襄陽隆中的河南、南陽地方志
談到躬耕之爭,大家都可能以為河南、南陽方面肯定是「臥龍崗說」的堅定支持者。其實不然,有大量的河南、南陽方面的學者能客觀、真實的看待史實,明確支持襄陽隆中才是真正的躬耕地和三顧地!甚至許多河南、南...
習鑿齒「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值得懷疑
南陽人依據諸葛亮在《出師表》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認定南陽為諸葛躬耕地。襄陽人依據魏晉時期習鑿齒的《漢晉春秋》中"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認定襄陽隆中為諸葛躬耕地。為...
襄陽歷史叢考:諸葛亮躬耕南陽再釋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明確講過:「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正因為這樣,有關諸葛亮躬耕之地這一問題就被提出來了。到底是在河南的南陽臥龍崗,還是在湖北的襄陽隆中,往往在群眾中還產生爭論,因此,還得談點初淺...
歷史中的諸葛亮躬耕地——隆中說的幾個問題說明!
一、「於沔之陽」並不是指「隆中在漢江以北」。裴注《三國志•諸葛亮傳》引注「蜀記曰:晉永興中,鎮南將軍劉弘至隆中,觀亮故宅,立碣表閭,命太傅掾犍為李興為文曰:「天子命我,於沔之陽,聽鼓鼙而永思,庶...
為諸葛亮正名,論諸葛亮居住地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諸葛亮躬耕地在哪裡?主要有河南南陽、湖北襄陽兩地。河南南陽有充足的證據,最直接就是「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湖北襄陽也有一套,說諸葛亮躬耕地在襄陽隆中,因為襄陽隆中漢代...
歷史中的諸葛亮躬耕地——「臥龍崗十景」是模仿隆中!
隆中和臥龍崗都自稱自已是真躬耕地對方是假的,並都在各自景區開發出所謂「十景」,而且名字幾乎相同。隆中「十景」包括草廬亭、抱膝亭、梁父岩、六角井、躬耕田、小虹橋、半月溪、老龍洞、武侯祠、三顧堂。臥...
臣本布衣,躬耕南陽!
在公元2000年以前,海內外華人以諸葛亮躬耕於河南南陽的臥龍崗,是一個不容爭辯的歷史事實。這也是魏國降將黃權沒有去湖北或山東去祭祀諸葛亮,而跑到南陽臥龍崗建諸葛庵祭祀的原因。為什麼後來會有個「襄...
南陽、襄陽又出事了 網友投稿
南陽、襄陽又出事了(四)——看「襄陽說」祖師爺習鑿齒是怎麼變「躬耕南陽」為「躬耕襄陽」的?「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諸葛亮躬耕地有爭議,其中一說認為在今湖北襄陽隆中,源頭是東晉習鑿齒在《漢晉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