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中的諸葛亮躬耕地——隆中說的幾個問題說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於沔之陽」並不是指「隆中在漢江以北」。

裴注《三國志•諸葛亮傳》引注「蜀記曰:晉永興中,鎮南將軍劉弘至隆中,觀亮故宅,立碣表閭,命太傅掾犍為李興為文曰:「天子命我,於沔之陽,聽鼓鼙而永思,庶先哲之遺光,登隆山以遠望,軾諸葛之故鄉。

」有臥龍崗說支持者認為「所謂沔之陽證明隆中在漢江北」,其實這完全是南陽人斷章取義,曲解古文。

該文的核心是「天子命我」。

《晉書》記載「(太安)二年五月,義陽蠻張昌舉兵反,以山都人丘沈為主,改姓劉氏,偽號漢,建元神鳳,攻破郡縣,南陽太守劉彬,平南將軍羊尹,鎮南大將軍、新野王歆並遇害……六月,遣荊州刺史劉弘等討張昌於方城,王師敗績……八月,庚申,劉弘及張昌戰於清水,斬之。

《晉書》記載了劉弘曾奉命在漢江以北討伐張昌叛亂。

很顯然「聽鼓鼙而永思,庶先哲之遺光」就是指這件事,「天子命我,於沔之陽」也是指這件事無疑!

那麼參觀諸葛亮故居的「登隆山以遠望,軾諸葛之故鄉」是「受天子之命」嗎?來看看史書是怎麼記載的。

  • 最早的歷史記載是西晉王隱的《蜀記》中說:「晉永興中,鎮南將軍劉弘至隆中 ,觀亮故宅,立碣表閭,命太傅掾犍為李興為文」。

    有提到「至隆中,觀亮故宅,立碣表閭」是受天子之命嗎?完全沒有!

  • 第二個史料記載是《水經注·沔水注》中有一段文字,記載諸葛亮故宅及李興寫宅銘的事:「車騎(將軍)沛國劉季和(劉弘)之鎮襄陽也,與犍為人李安共觀此宅,命安作宅銘云:「天子命我,於沔之陽,聽鼓鼙而永思,庶先哲之遺光……」《水經注》也說是劉弘鎮襄陽時與李安(興)參觀諸葛亮故居,有提到是受天子之命嗎?完全沒有!

  • 再來看看正史《晉書》如何說。

    《晉書•李密傳》「(李)興字雋石,亦有文才,刺史羅尚辟別駕。

    尚為李雄所攻,使興詣鎮南將軍劉弘求救,興因願留,為弘參軍而不還。

    尚白弘,弘即奪其手版而遣之。

    興之在弘府,弘立諸葛孔明、羊叔子碣,使興俱為之文,甚有辭理。

    《晉書》記載得很清楚是劉弘「立諸葛孔明、羊叔子碣」,是劉弘「使興俱為之文」。

    完全沒有說為諸葛亮「立碣」、「為文」是受天子之命。

    如果以上行為是受天子之命,正史為什麼不記載?難道天子之命還不如劉弘之命重要?肯定不是啊。

    很顯然這一行為不是受天子之命!

  • 最後一個史料記載是唐吳從政在《襄沔記》其中說:「晉永興中,鎮南將軍、襄陽郡守劉弘至隆中,觀亮故宅,立碣表閭,使太傅掾犍為李興為文」。

    有提受天子之命嗎?同樣的沒有提。

從以上史料可知,涉及到參觀諸葛亮故居「登隆山以遠望,軾諸葛之故鄉」內容的都沒說是受天子之命,都說是受劉弘之命。

這證明參觀諸葛亮故居不是受天子之命而是劉弘自發的行為。

明確了這一點就應該知道「劉弘之命」絕對不能說成「天子命我」。

所以「天子命我,於沔之陽,聽鼓鼙而永思,庶先哲之遺光」與「登隆山以遠望,軾諸葛之故鄉」必須是兩句話,否則就是大逆不道。

我想李興絕不會犯這樣的錯誤。

因此「庶先哲之遺光」之後應為「句號」,則「於沔之陽」就絕對不會指「登隆山以遠望,軾諸葛之故鄉」。

隆中也絕對不在「沔之陽」。

所以所謂「隆中在漢江之北」的說法就是斷章取義、曲解古文。

二、隆中屬於南陽郡鄧縣,並不影響南陽郡和南郡以漢江為界。

東晉史學家習鑿齒《襄陽記》說「秦兼天下,自漢(水)以北為南陽郡,自漢(水)以南為南郡」。

由此有臥龍崗說支持者認為這一條否定了漢江南岸的隆中屬於南陽。

事實真是如此嗎?錯!

  • 東漢有位著名科學家張衡,是南陽西鄂人。

    他有一篇歌頌南陽的名篇《南都賦》,其中有「游女弄珠於漢皋之曲」。

    這一句話講述的是發生在漢皋山附近的傳說。

    漢皋山在哪裡?漢皋山就是萬山在漢江南岸,今天屬於襄陽市,百度地圖還可以查到萬山的地名。

    張衡《南都賦》收入了漢江南岸的漢皋山的傳說,這就說明南陽郡的管轄範圍在東漢時就跨過漢江管到了漢江南岸。

  • 《後漢書》記載:東漢南陽郡下轄「宛、冠軍、葉、新野、章陵、西鄂、雉、魯陽、犨、堵陽、博望、舞陰、比陽、復陽、平氏、棘陽、湖陽、隨、育陽、涅陽、陰、酇、鄧、山都、酈、穰、朝陽、蔡陽、安眾、筑陽、武當、順陽、成都、襄鄉、南鄉、丹水、析」等共37個縣。

    其中陰縣、酇縣今屬襄陽老河口,筑陽縣今屬襄陽穀城,武當縣今屬湖北省十堰市,以上四縣全部跨過漢江。

由以上史料可知,東漢南陽郡從東邊的漢皋山到西邊的武當縣都跨過了漢江。

那麼這是否和史書所載「南陽郡與南郡以漢江劃界」不相符呢?答案是否定的。

  • 據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卷21《山南道》)說:「萬山,一名漢皋山,在(襄陽)縣西十一里。

    與南陽郡鄧縣分界處,古諺曰:『襄陽無西』,言其界促進」。

  • 也就是說漢皋山以西不是南郡地界。

    根據《中國歷史地圖集》(漢皋山在圖中阿頭山北部偏東的位置。

    《襄陽府志》記載「萬山,縣西北十里……」「阿頭山,縣西九里「。

    兩山都處於以萬山為界山的南陽郡鄧縣和南郡襄陽縣的東西分界線上)可知漢皋山以西,南陽郡南部接壤的是益州漢中郡的房陵縣。

    因此南陽郡與南郡漢江劃界只能是漢皋山以東的地域,而在這一區域南陽郡與南郡完全符合漢江分界要求沒有任何跨過漢江的現象。

《中國歷史地圖集》東漢荊州襄陽附近地圖

所以依據《元和郡縣圖志》,在漢皋山以西的隆中屬於南陽郡完全符合漢江為南陽郡與南郡分界的歷史記載。

三、「襄陽有阿頭山」根本不是隆中山

《後漢書•郡國四》說「襄陽有阿頭山」。

臥龍崗說支持者就憑這一條拍腦袋想像出阿頭山就是隆中山。

這種說法太搞笑。

  • 先看史料,乾隆版《襄陽府志》記載「萬山,縣西北十里……山之西有曲隈為解珮渚,乃鄭交甫遇神女處。

    」「阿頭山,縣西九里,下有曲隈,傳鄭交甫遇游女處,按是山在萬山西而接壤,曲隈居兩山之間。

    」「隆中山,縣西三十里,有諸葛武侯祠。

從以上記載可知,阿頭山在縣西九里,它怎麼可能與縣西三十里的隆中山是一座山呢?顯然不可能!

  • 那麼阿頭山今天在什麼方位呢?雖然該山目前在地圖上找不到,但根據乾隆版《襄陽府志》記載可知,阿頭山應在萬山南方偏西並與萬山緊鄰,兩山之間的曲隈就是「鄭交甫遇游女處」。

    乾隆版《襄陽府志》還記載「募旗山(光緒版《襄陽府志》記作摩旗山),縣西十里,山形似旗故名。

    其山起伏九里又名九里山。

    」根據與襄陽縣的距離可知阿頭山應在摩旗山以東一里的位置。

    今天地圖上還有萬山和摩旗山的地點。

    由此可知阿頭山的位置如下圖:

  • 由此可知,阿頭山就在萬山南部略微偏西的位置,處於以萬山為界山的南陽郡鄧縣和南郡襄陽縣的東西分界線上。

    前文引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東漢荊州襄陽周邊地圖也顯示阿頭山處於分界上,與本文分析完全吻合。

綜上可知, 隆中山根本就不是阿頭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躬耕於南陽 我們一起來印證!

關於諸葛亮躬耕地之爭,最近又熱鬧起來,我們且不爭論,看客們耐心往下看......人民網:歷史解碼:十年磨一劍——諸葛亮隱居南陽之謎2002年12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制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

探訪古隆中 從這裡讀懂三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時期,群雄爭霸的歷史讓不少熱血男兒心潮澎湃。作為三國群雄逐鹿的重要戰場,襄陽在三國歷史上占據著重要地位,《三國演義》共120回,其中32回發生在襄陽境內。

三國懸疑史,諸葛亮到底家在何方?

公元227年,諸葛亮在向蜀後主劉禪呈遞《出師表》時,並沒有想到僅僅因為自己寫的兩個字,竟然導致後世爭論了一千八百年,兩個互為唇齒的兄弟城市開始沒完沒了地掐架。如果「多智而近妖」的諸葛亮能預料到這...

劉備三顧「草廬」還是三顧「宅院」?

建安十二年(207年),劉備從新野(今南陽新野)出發,請「躬耕於南陽」的諸葛亮,諸葛亮為劉備提出「三分天下,光復漢室」的「草廬策略」,即《草廬對》,習鑿齒提出「躬耕於隆中」之後,《草廬對》被一部...

臣本布衣,躬耕南陽!

在公元2000年以前,海內外華人以諸葛亮躬耕於河南南陽的臥龍崗,是一個不容爭辯的歷史事實。這也是魏國降將黃權沒有去湖北或山東去祭祀諸葛亮,而跑到南陽臥龍崗建諸葛庵祭祀的原因。為什麼後來會有個「襄...

為諸葛亮正名,論諸葛亮居住地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諸葛亮躬耕地在哪裡?主要有河南南陽、湖北襄陽兩地。河南南陽有充足的證據,最直接就是「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湖北襄陽也有一套,說諸葛亮躬耕地在襄陽隆中,因為襄陽隆中漢代...

南陽、襄陽又出事了 網友投稿

南陽、襄陽又出事了(四)——看「襄陽說」祖師爺習鑿齒是怎麼變「躬耕南陽」為「躬耕襄陽」的?「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諸葛亮躬耕地有爭議,其中一說認為在今湖北襄陽隆中,源頭是東晉習鑿齒在《漢晉春秋...

諸葛亮:真的躬耕於「鄧縣」?

(作者:斷鷹攀崖)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諸葛亮躬耕地有爭議。一說諸葛亮躬耕於「南陽城」(即宛,漢時南陽郡治),即今河南南陽臥龍崗(見:【諸葛亮躬耕於「南陽城」未嘗不可】),一說諸葛亮躬耕於「南...

諸葛亮故宅之謎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隆中縱論天下大勢的故事,在中國可以算得上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但諸葛茅廬,究競在今何地?則是一般人很難說清的問題了。湖北的襄陽人和河南的南陽人,各在他們居住的城郊修建了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