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共享連載之二:一場永久不能終結的官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既然,襄陽人要跟南陽爭論,那麼就請拿出襄陽人的依據吧!
依據這個思路,支持南陽說的專家和網民就開始對隆中是諸葛亮隱居地說法緣來抽絲剝繭,果然發現了一些可以攻擊的蛛絲馬跡。
這樣的背景下,一位作古千年的老人家就這麼躺槍了!
他叫習鑿齒,對於三國歷史愛好者來說,他是非常熟悉的,他所撰寫的漢晉春秋,增補了很多三國志本身沒有的故事,讓三國志更加精彩紛呈。
作為襄陽人,習鑿齒在《漢晉春秋》中言之鑿鑿:「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
」
這種說法並非習鑿齒獨家,《水經注》中也記載有:「『隆中』,在今襄陽縣西二十里。
襄陽故城即今縣治。
沔水經『隆中』,歷孔明舊宅,即至襄陽城。
」
南陽學者一看,好嘛!找到根子了,一定是習鑿齒的問題。
這個人為了給襄陽貼金,這是生搬硬套嘛!他那個所謂的去諸葛亮故居憑弔也一定是偽造的!
順帶著,裴松之也跟著躺槍了!
因為《漢晉春秋》是他引用的嘛!
一開始襄陽似乎沒有回過神來,一時間,各種論壇貼吧包括咱們的網民天堂知乎,都成了戰場,習鑿齒偽作,不實等評價此起彼伏。
襄陽學者當然不是吃素的,相對於河南人的進攻,他們更加穩健。
在社科院紅頭文件的輻射下,《隆中話孔明》正好發行。
對於臥龍崗見招拆招的反擊也很精彩
一、晉代憑弔諸葛草廬去隆中不是習鑿齒一人。
二、地理的南陽和鄧縣有有所變遷
三、你南陽臥龍崗在元代之前,也沒有什麼有實力的記載嘛。
那你說習鑿齒是襄陽人,裴松之總不是吧!
連續的漂亮左勾拳,也算是頗有看點。
回到最開始的話題上來,說白了,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回憶的南陽,只不過是個地標概念,未必是精確的地理名詞。
就像河南人解釋的古人憑弔的隆中,可能是陝西一樣。
諸葛亮說劉備去見他,凡三往,很有可能,三指的是多次,而不是123次的3!
這場爭論目前還是沒有定論。
作為後人,我們無法評論誰對誰錯。
但重要的是,不要被經濟利益沖昏頭腦,畢竟,傳承先輩偉人的精神力量才是我們最應該做的。
在這裡,我代表怒吹葛賊貼吧開一個玩笑:
諸葛亮也有可能是這樣的!
諸葛亮因叔叔之死,看清劉表,隱居在隆中,但黃承彥送了他一大片土地,這些土地從湖北一直綿延到河南臥龍崗。
也解釋了,為什麼劉備總是遇不到他!
諸葛亮夫婦都是才達通天,德高憫人的人,他們或治學於外,或走訪於自家田園,最終機緣巧合遇到劉備。
諸葛亮身故,年薪俸祿百億(與李嚴書)卻不置備任何器物陪葬,自稱家人可以養桑自足。
只可惜這片土地,再也等不到那個供耕田畝,仰頭長嘯、悲天憫人的俊美書生,只有一口六角井,傳承著一段背負天下民生的小伙子尋路的故事。
直到今天。
隱襄陽學南陽,不求聞達於諸侯
連東吳伐曹魏,只為拯民自倒懸
橫批 中華精神
願山東沂南縣、成都昭烈廟、勉縣定軍山武侯祠、隆中隱居地、臥龍崗躬耕田等諸葛亮遺蹟所在地的領導和人民,放棄爭議,共同開發,將先賢文化和精神發揚光大!
亮迷頓首!
未解之謎:解密諸葛亮身世的眾多謎團
蜀漢後主曾經說過:「政在葛氏,祭在寡人。」意思是說,自己只主持祭祀天、地、祖宗等禮儀活動,軍、政、財、文大事統統由姓葛的大臣一手操辦。這裡的葛姓大臣究竟指誰?熟悉三國歷史的讀者都知道,當然是指諸...
未解之謎:解密諸葛亮身世的眾多謎團
蜀漢後主曾經說過:「政在葛氏,祭在寡人。」意思是說,自己只主持祭祀天、地、祖宗等禮儀活動,軍、政、財、文大事統統由姓葛的大臣一手操辦。這裡的葛姓大臣究竟指誰?熟悉三國歷史的讀者都知道,當然是指諸...
揭秘諸葛亮的五謎團:三顧茅廬是真是假?
諸葛亮姓氏蜀漢後主曾經說過:「政在葛氏,祭在寡人。」意思是說,自己只主持祭祀天、地、祖宗等禮儀活動,軍、政、財、文大事統統由姓葛的大臣一手操辦。這裡的葛姓大臣究竟指誰?熟悉三國歷史的讀者都知道,...
細解諸葛亮之謎:是三顧還是自己投奔
蜀漢後主曾經說過:「政在葛氏,祭在寡人。」意思是說,自己只主持祭祀天、地、祖宗等禮儀活動,軍、政、財、文大事統統由姓葛的大臣一手操辦。這裡的葛姓大臣究竟指誰?熟悉三國歷史的讀者都知道,當然是指諸...
用三十個以上證據,註明一下諸葛亮躬耕地
諸葛亮躬耕地並非是千年歷史疑案。在公元2000年以前,海內外華人以諸葛亮躬耕於河南南陽的臥龍崗,是一個不容爭辯的歷史事實。這也是魏國降將黃權沒有去湖北或山東去祭祀諸葛亮,而跑到南陽臥龍崗建諸葛庵...
襄陽歷史叢考:諸葛亮躬耕南陽再釋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明確講過:「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正因為這樣,有關諸葛亮躬耕之地這一問題就被提出來了。到底是在河南的南陽臥龍崗,還是在湖北的襄陽隆中,往往在群眾中還產生爭論,因此,還得談點初淺...
諸葛亮到底躬耕於何處?原來是這裡!
三國時蜀丞相諸葛亮,祖籍是琅陽都,即現在的山東省沂水縣南,年幼時遷徙到南陽。他本平民布衣,躬耕壟畝。劉備三顧茅廬,使諸葛亮成為他的得力助手,為蜀漢政權的建立立下了赫赫功勞。但是,諸葛亮年輕時躬耕...
史上本無「隆中對」!因一人「自造」,引千年謬訛。
中學課本中,收入一篇文章,叫《隆中對》:「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