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南陽臥龍崗有感——周同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簡介:周同賓,當代著名散文家,獲得首屆「魯迅文學獎」散文獎等,現任河南省散文學會副會長,有百餘篇作品被譯介海外。

1959年秋期,我來南陽求學。

學校在臥龍崗。

步出經武門,沿梅溪河西南行,舉頭就看見一崗隆起,崗上老柏森森,一脈濃郁的墨綠,不遠不近地在古城外逶迤,蓬勃著一種不同凡俗的氣勢,讓人震撼。

那道崗,酈道元踏訪過,曾看到百里奚故宅,李太白仰望過,曾發出「誰識臥龍客,長吟愁鬢斑」的浩嘆,岳武穆登臨過,在秋雨中,更深秉燭,為道士揮毫潑墨寫出了龍蛇飛舞的「出師二表」,無數文人騷客都在那裡留下了足跡和詩文。

可以說,那是一道天下少有的文化崗。

那時,臥龍崗沒有圍牆,武侯祠不收門票,遊人和香客隨意出入。

課餘,我曾坐寧遠樓內讀《紅樓夢》,曾踞抱膝石上吟誦普希金的詩,坐諸葛草廬里重溫《前出師表》,更有幾分親切感,仿佛旁邊就坐著滿腹經綸的孔明和求賢若渴的劉備,正進行那番將改變中國歷史的著名晤對。

遺憾的是,如今的臥龍崗已被凌亂的當代房舍遮蔽、壅塞,固有的氣勢不復存在。

當然,所謂祠,即紀念性的建築,草廬也是象徵性的,並非諸葛亮隱居時的舊物,草木結構的寓所是很難保存下來的,到底建在哪個地方,怕是永也找不到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劉備「凡三往乃見」時的草廬在南陽。

臥龍先生夫子自道:「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這段話的邏輯告訴我們,在南陽的躬耕地即三顧地,躬耕地的草廬即三顧處。

荒唐的是,早就有人無視這個邏輯關係。

晉代襄陽人習鑿齒的《襄陽記》中,先提出「襄陽有諸葛亮故宅」,後,又在所著《漢晉春秋》中指出,「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屬南陽郡的鄧縣竟管轄到漢水之南屬南郡的襄陽,真乃咄咄怪事)。

這就有意或無意把水攪渾了,似乎「故宅」或「家」即躬耕地和三顧處。

即便那裡確有「故宅」或「家」,也僅為許多「故宅」和「家」之一而已。

諸葛亮十幾歲時,隨叔父諸葛玄離開老家山東琅琊郡陽都縣,屢次播遷,處處無家處處家,凡住過的地方,都可能有「故宅」或「家」。

在新野,在樊城,在荊州,在夏口,在成都,甚至在瀘水之南,祁山之北,都有住過的地方,難道都能和「躬耕壟畝」和「三顧草廬」牽連上?襄陽武侯祠的山腳下,有一塊不大的稻田,插一木牌,上寫「躬耕田」。

我看後不禁啞然失笑,戲說得太離譜了。

假若某一日,有「學者」「考證」出了海南島的諸葛「躬耕地」,也不必驚詫。

這年頭,學術腐敗不亞於官場腐敗,學界造假不亞於無良商家。

「修辭立其誠」已成難得的奢侈。

其實,有「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這九個字在,一切紛擾、鼓譟皆為徒然。

我以為,躬耕地的論爭已無必要,和不講理、講歪理的人辯是非,划不來。

諺云:「能和君子打一架,不和小人說句話。

說真的,我走進諸葛草廬,首先想到的不是孔明的智(《三國演義》對諸葛亮的智謀渲染過當,故魯迅評曰:「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而是他的忠,忠於事業,忠於追求,忠於承諾,並堅守終生。

《後出師表》結尾處剖心泣血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才是諸葛亮思想遺產的亮點。

他的文治武功,已成歷史陳跡,惟有這種精神代代相傳,鼓舞激勵無數仁人志士,一往無前,義無反顧,為社稷蒼生奮鬥獻身,直到今天。

(周同賓)(來源:河南日報)

(河南經濟報南陽新聞微信號:weibonanyang)(編輯:喬迎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躬耕於南陽 我們一起來印證!

關於諸葛亮躬耕地之爭,最近又熱鬧起來,我們且不爭論,看客們耐心往下看......人民網:歷史解碼:十年磨一劍——諸葛亮隱居南陽之謎2002年12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制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

用三十個以上證據,註明一下諸葛亮躬耕地

諸葛亮躬耕地並非是千年歷史疑案。在公元2000年以前,海內外華人以諸葛亮躬耕於河南南陽的臥龍崗,是一個不容爭辯的歷史事實。這也是魏國降將黃權沒有去湖北或山東去祭祀諸葛亮,而跑到南陽臥龍崗建諸葛庵...

臣本布衣,躬耕南陽!

在公元2000年以前,海內外華人以諸葛亮躬耕於河南南陽的臥龍崗,是一個不容爭辯的歷史事實。這也是魏國降將黃權沒有去湖北或山東去祭祀諸葛亮,而跑到南陽臥龍崗建諸葛庵祭祀的原因。為什麼後來會有個「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