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曾經是一方霸主,失去了這兩個人後,意志消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小編今天來給大家講講,一個能人異士輩出的朝代,那就是三國。
正所謂亂世出英雄,三國的亂,正好為英雄的出現打好了基礎。
三國三國,雖然說是說三國鼎立,但實際上,孫權的東吳勢力是要比其他魏國蜀國小得多的,他就相當於在其中制衡另外兩國。
東吳只能和另外兩個國家結盟,哪個強打哪個,並沒有實力單獨抗衡其中一個。
而孫權本人也很有趣,他知道這個情況,所以就兩邊反覆結盟,有時就和蜀國一起打曹操,有時就和魏國合作侵吞蜀國的領地,在兩個大國的夾縫之間生存,還不斷找機會壯大自己的實力,可能會有人說他兩頭擺,但是兵不厭詐,在戰場上,並沒有道德可言。
你對敵人仁慈,就是對自己殘忍。
其中,最能突出孫權性格的一次戰役,就是關羽死的那一次。
那時候,吳蜀兩國已經談好合作,準備一起打曹操。
但是,在關羽出兵攻打魏國的時候,孫權悄悄派兵奪取了荊州,斷了關公後路,然後還與曹操前後包抄,企圖擒住關羽這名大將。
最後,他自然是成功了,成功斬殺了關羽,攻其不備。
他的這種行為,為後人所不齒,落得了個無信的罵名。
但是不得不說,他的這次計謀是很成功的,斬殺了關羽,成功奪回了荊州,削弱了蜀國的實力。
但是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原來是因為,之前的赤壁之戰,孫劉聯軍大敗曹操,但是蜀國較強,在分贓的時候,順勢把本來屬於吳國的荊州搶了。
正所謂你不仁我不義,奪回荊州只是孫權想把屬於吳國的東西拿回來。
但是,他殺了劉備的結拜兄弟關羽,這徹底激怒了劉備。
所以劉備連曹操都不管了,直接要滅了孫吳,替自己兄弟報仇。
孫權雖然削弱了蜀國實力,但是還不是劉備對手啊,那他能怎麼辦呢。
他把心一橫,直接就說要歸屬魏國,只求魏國能出手幫忙。
不知道他是真心想歸屬,還是有其他鬼主意。
有很多人認為,孫權這個人本來就據守江東,本來就沒有一統天下的野心,只是人家打過來了,不得已才自保。
所以他的才能看起來和其他兩位相距甚遠。
劉備是皇室中人,本來就應該是帝位的競爭人,所以很多能人異士都是因為這個追隨他。
而曹操,占領著最為富饒的土地,天子還在他手裡,兵力也不容小覷。
而看孫權,只是占了一處祖輩留下來的地,並沒有開拓疆土的野心。
其實一開始,他可能是有稱霸的野心,但是因為兩個人的去世,他自覺完全不是對手,就放棄了這個野心。
那兩個人是誰呢?第一個便是東吳一個很有名的謀士,魯肅。
從孫權哥哥孫策那個時候就一直在幫助吳國出謀劃策。
周瑜對他的評價甚高,在他即將去世的時候,還說唯一能取代他的位置的,就是魯肅。
在之後,魯肅也的確展現出了自己的才幹,使孫吳實力大大增強。
他的觀點是,與劉備合作對抗曹操,這樣才有活路。
但是,他們和劉備合作的時候,蜀國大肆侵吞吳國土地,魯肅當然要想辦法了,多次去和蜀國議和,在他的努力下,蜀國與吳國的關係也是有所緩解,但是,天妒英才,他很快就病死了。
另外一個,便是吳國最出名的周瑜周大統領了,傳說他認為諸葛亮是他最大的對手,曾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
雖然他好像沒有諸葛亮那麼能幹,但是他的才能還是被後世所認可的。
他在東吳是屬於實戰派,在大部分大臣想和曹操議和的時候,是他站出來反對,並提出來和蜀國結盟,才能保住吳國。
在劉備之後占領吳國土地的時候,他也是主動請纓,想打消蜀國的野心,可惜,吳國的名將好像都特別短命。
在周瑜還沒帶兵出站的時候,就離開人世了。
失去了這兩個吳國大腦之後,孫權就一蹶不振了。
而吳國的龍頭都意志消沉,底下的士兵怎麼會有士氣呢,最終孫權還是放棄了一統天下的野心,而吳國也失去了和魏國一戰之力。
小編總結一下,在那個混亂的年代,光憑自己一人是很難做出決策的,常常需要很多謀士替君主出謀劃策。
而江東霸主就是因為失去了這兩個良將,就連稱霸的野心都隨之而去了,可見當時謀士是多麼重要。
這三個謀士如果沒有英年早逝,三國將更加精彩
原標題:這三個謀士如果沒有英年早逝,三國將更加精彩三國時期正逢亂世,但是也人才輩出,各個勢力都有自己的謀士武將,可以說為了爭奪地盤而鬥智鬥勇。像曹操就有五大謀士,吳國雖然不及曹操但是也有魯肅、張...
追隨孫權四十餘年,東吳最厲害的謀士,此人當之無愧!
三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動亂的時期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最異彩紛呈的一段時期。正所謂亂世出英雄,這一時期湧現了曹操、劉備、孫權這樣雄霸一方的梟雄,也有呂布、關羽、張飛這樣的驍勇善戰的大將,像諸葛亮...
三國中最慘的一個國家——吳國: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
一提起三國,人們總是會下意識的想到奸詐的梟雄曹操、仁德的皇叔劉備、忠心的趙雲、無敵的呂布,但很少能有人第一時間提起吳國。究其背後的原因,在於《三國演義》的影響實在太過深遠。不得不說羅老對基情滿滿...
三國中,這三人不早死,也就沒西晉啥事了
東漢末年,群雄格局,漢室衰微,最終天下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在那個時代,無數的能人志士,文人輩出,武將各領風騷,無論是蜀漢的劉備集團,還是孫權的東吳陣營,抑或是曹操的魏王集團,身邊都聚集了大批的...
揭秘:關雲長大意失荊州的真實內情
關羽大意失荊州,幾乎是人人熟知的故事,但是卻沒人考慮到關羽大意失荊州的真實內情,其實關羽大意失荊州只是被人設計而已,利用的正是關於戰無不勝的特點,關羽太過於自信,才會上當,最後敗走麥城。 孫權的...
你真的了解夷陵之戰嗎?劉備為什麼伐吳?諸葛亮七年後才懂!
夷陵一戰,劉備全軍覆沒,軍中骨幹將領、二代智囊、荊川老兵等數十萬精銳盡喪於吳。蜀漢自此後繼無人、國力大損、由盛轉衰,劉備的復興漢室的皇帝夢已成泡影,諸葛亮的「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的理想也徹底破碎...
三國時期劉備有一統天下的可能嗎?
眾所周知三國時期可以說是在中國歷史上是一段比較輝煌的時期,在這段亂世文明中產出了許多的英雄人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屬魏國的曹操和吳國的孫權還有蜀國的劉備了,且不說曹操的奸雄本色,吳國孫權的三國...
武成王廟供奉的72位名將中,三國大將一共8位,沒趙雲也沒呂布
唐高宗在唐朝設置了一個武成王廟,裡面供奉的有72位名將,有一位主神是姜子牙,在他的兩邊一邊有五位名將,除此之外,在唐朝以前還有62位名將入選,凡是能夠入選到武廟的名將,都代表他有資格有能力擔任這...
三國名將系列之「防守反擊之王」
三國東吳立國的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當屬「江東四英」:周瑜、魯肅、呂蒙、陸遜。決定三國最終格局的三場戰役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猇亭之戰),有兩場是他們其中的人幹的。「赤壁之戰」,周瑜自導自演,魯
三國時期,蜀國和東吳為抗擊曹操結盟,結果東吳又殺死了蜀國關羽
說起三國大家印象最深的大概就是火燒赤壁,草船借箭這一類耳熟能詳的故事,但為什麼都是孫劉聯合起來打曹操呢,了解三國的人都知道因為曹魏實力是最強大的,所以孫權劉備只有聯合起來才能抵禦曹操。按理說孫權...
劉備手下名將無數,為何打不過吳國?只因孫權有一點做的比劉備好
三國時的魏、蜀、吳為了爭奪天下,相互之間戰爭不斷。三家之間的關係也是分分合合,一切都是因為利益才結合在一起。所以他們之間的關係並不牢靠,只要一方勢力做大,就會遭到另外兩家的攻擊。
三國演義裡面最被黑化的人物,歷史上的他最早提出三分天下
說到三國武將謀士,人們最先想到的肯定是曹操、劉備等梟雄帝王,或者是諸葛亮、荀彧等神機謀士,很少有人會想到吳國的武將,而吳國最出名的武將當屬吳國的四大都督。而在吳國的四大都督中,魯肅的知名度應該是...
讓蜀國和魏國都吃了大虧的吳國,為何最後沒有統一天下?
司馬歷史觀:三國鼎立之勢大成之後,我們時常關注的都是魏國和蜀國的大戰,似乎只有這兩個國家有能力完成統一大業。可吳國比較也是有過赤壁大戰、夷陵之戰這樣大勝利的國家,可以說蜀國和魏國在東吳的手下都吃...
三國十大謀士,郭嘉只排第三,司馬懿屈居第五,第二太有爭議了
第十名:法正 法正,蜀漢的『郭嘉』。東漢末年劉備部下重要的謀士。本為劉璋部下,劉備入蜀時歸於劉備帳下。提起劉備手下的第一謀士.很多人都會認為是諸葛亮.其實當時諸葛亮主要管理內政和籌措糧草,在劉備...
三國時期:魯肅是眾人眼中的佼佼者,唯獨遭到唯獨這個人諷刺!
魯肅是誰?魯肅,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魯肅字子敬,公元172年出生,一生想要為國家施展抱負,建功立業。在孫權繼位後,悉心輔佐,為孫權穩居江東之地立下汗馬功勞。
三國他如果沒死,關羽也不會被殺,歷史也將會改寫
三國時期的歷史大家肯定都是有所了解的,最後是魏國獲勝,其實蜀國和吳國的失敗是從他們聯盟破裂開始的,因為關羽的死,造成了不可複合的裂縫。其實孫權奪回荊州的戰略是正確的,但是殺死關羽卻說明孫權沒有長...
大智若愚,三國鼎立局面的推動和堅守者-魯肅
《老子》中有云:「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看過三國的人對魯肅都不陌生,大多數人認為他太老實了,簡直是三國時的活雷鋒。魯肅夾在諸葛亮和周瑜之間,被兩人欺負,最後居然借荊州給劉備,至其死而未全要回,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