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關羽不進攻襄樊,而是老老實實守荊州,荊州還會不會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人們常說歷史沒有「如果」,而帶上「如果」的歷史總是帶充滿了浪漫色彩。

回顧三國中蜀國的滅亡史,仿佛一切的起因都歸結到了關羽大意失荊州上。

如果關羽不得意忘形,蜀國就不會丟掉荊州,關羽也不會死。

關羽不死,張飛也不會因復仇心切而被親信算計;張飛不死,劉備也不會在兩年後含恨而終,蜀國也不會因喪失荊州而衰敗。

那麼回到問題的起點:如果關羽駐守荊州之時,不攻打襄樊,荊州是不是就不會丟了?

這是一個假設問題,我們只能在已有的資料中做出相應的判斷。

如果假設問題成立,荊州保住了,蜀國有沒有可能一統三國?這裡的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從三國的實力來看,曹操的勢力範圍在華北一帶,即現在的河北、河南、山西、山西等地,現在人們覺得這幾個省份都會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但在當時卻不同。

古代以農為本,北方平原地區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省,糧草充足。

農業發達,人口眾多。

再加上漢朝定都洛陽,有了上百年的積累,魏國實力當屬三國之最。

位於江東的孫權,實力更不容小覷。

《三國演義》里自後主劉禪投降後,對魏國的描寫非常少,基本上對孫吳的滅亡是一筆帶過。

實際上,吳國在蜀國滅亡以後支撐了將近百年的時間。

孫氏一族在江東已經駐守多年,無論是現代還是古代,江南一帶都是富庶之地。

但我們再回頭看看成都:成都現在發展的是不錯,但在三國時期,說成都是「不毛之地」都不為過。

諸葛亮《隆中對》地方選的妙啊,成都這個地方,四面環山,易守難攻。

能種的土地不少,就是沒什麼人。

我們在《三國演義》里經常看到劉備吃了敗仗,就要帶著百姓一起跑回成都。

大家都感念劉備的仁德,但實際上,如果劉備還不把這點人保住的話,成都就真的沒人了。

沒人耕地,就沒有糧食;沒有糧食,就不能提供軍需。

蜀國打仗最怕的不是敵方派了多少人,最怕的是仗還沒打完,糧草就沒了。

試問,一個連軍糧都成問題的國家,如何抵擋人口眾多,糧草充足的魏國和吳國?

關羽就算不攻打襄樊,荊州保得了一時,保不了一世。

作為三國中實力最弱的國家,魏國和吳國必然會先拿它開刀,蜀國遲早要滅亡。

歷史究竟有沒有所謂的「轉折點」,沒有人能下個定論。

但蜀國的滅亡,絕不僅來自於關羽的失誤。

參考文獻:《三國志》、《蜀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孫權為何敢殺關羽,他殺關羽是感情用事嗎?

關羽之死在三國時期是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他的死應該說是徹底促成了三分天下的形勢,劉備徹底丟失了在荊州的占領區,從此蜀國的勢力再也無法伸及荊州地區,諸葛亮在隆中替劉備規劃的兩路大軍伐魏的計劃也徹...

無限膨脹的慾望讓劉備死在了白帝城

劉備,歷史上來看也算是個梟雄。從一個沒落的皇族中慢慢的打下了一片江山,成為蜀國之主。劉備取完「天府之國」巴蜀之地,荊州未失時,經過幾年的發展,實力瘋狂上漲,不在像以前那樣碰到別人只能跑路了。荊州...

三國中猛將如雲的蜀國,為何最先滅亡?

文有諸葛孔明,武有五虎上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的蜀國,不但未能統一天下,反而最先被滅亡,難道是國運不濟和出了個扶不起的阿斗?細細思來,恐怕真相併非如此呀,蜀國的滅亡絕不是偶然,而是歷史的...

襄樊之戰及三國格局演變——以博弈論視角分析

襄樊之戰是東漢末年的一次關鍵戰役,確定了三國鼎立的格局,魏蜀吳基於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斷進行博弈,外交政策屢次更迭。本文以博弈論的視角探討襄樊之戰及戰後各國政治策略的合理性。一、赤壁之戰後魏蜀吳...

諸葛亮的失誤導致了蜀國最先滅亡?

有些人把蜀國最先滅亡的根源的大鍋丟給了諸葛亮,說諸葛亮沒有培養好人才沒有利用好人才,人才要這麼容易培養這麼容易利用還打什麼?諸葛亮又不會克隆,培養自己利用自己好了,所以這無疑是最好笑的,這鍋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