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宋太祖「杯酒釋兵權」有利也有弊,是把雙刃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宋代理學家范浚在《五代論》中說:「大抵五代之所以取天下者,皆以兵。

兵權所在,則隨以興;兵權所去,則隨以亡。

」揭示了唐末五代時期,藩鎮割據的亂象和兵權左右歷史走向的大格局。

公元960年,後周禁軍大將趙匡胤在「陳橋兵變」中被部將擁立為帝,大軍回京後,後周恭帝柴宗訓被迫禪位,趙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國號「宋」,史稱「北宋」。

趙匡胤建立北宋後,為了使趙氏社稷不成為繼五代之後的第六個短命王朝,不斷加強了中央集權專制制度。

其在軍事上的一個重大舉措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杯酒釋兵權」。

歷代史家對「杯酒釋兵權」的看法不一,有讚賞的,也有非難的。

究其原因,無外乎兩點。


一、仁德厚恩,以和平方式解決了中晚唐和五代十國時期藩鎮割據的亂象。

縱觀中國古代君臣相猜,開國武將因兔死狗烹而被殺的例子比比皆是,最出名的當是漢淮陰侯韓信和明涼國公藍玉。

而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卻使用和平手段,不傷君臣和氣,不以你死我活的方式就解除了武將的軍權威脅,成功地杜絕了藩鎮割據的重現,使宋朝不至於成為繼五代之後的第六個短命王朝,這是歷史上有名的安內方略。

「杯酒釋兵權」既是宋朝加強中央集權制度的有效途徑,也是趙氏仁德,不戮一人,得保三百年社稷的重要原因。

後世有人評價說,(趙宋)未嘗輕殺一臣下,此盛德之事。

太祖(趙匡胤)之有天下,救五代之亂,不戮一人,自古無之,非漢、唐可比,固知趙氏之祀長久矣。

(趙匡胤)於樽酒之間,酬對之際,折其氣,伏其心,罷節旌,乃御得其道也。

可以說,趙宋忠厚開國,未嘗戮一大將,厚養士人三百餘年,受到後世之人的廣泛推崇。

此外,中國自趙宋強化中央集權之後,元明清三代沒有再出現分裂割據局面也得益於此。

二、矯枉過正,守內虛外,兩度亡於外患,被冠以「弱宋」稱號。


通過「杯酒釋兵權」,趙宋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成功地杜絕了武將造反藩鎮割據,對維護國家統一起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這些措施雖然解決了中央與地方藩鎮的矛盾,卻種下了「強幹弱枝,亡於外患」的禍根。

據南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篇》卷32記載,宋太宗趙光義曾說:「國家若無外憂,必有內患。

外憂不過邊事,皆可預防;惟姦邪無狀,若為內患,深可懼也。

帝王用心,常須謹此。

」可見,趙宋在總結唐朝滅亡和五代更迭教訓的時候,矯枉過正,走了左傾路線,一方面重用文官,另一方面抑制武將,其兵制、軍事制度以及兵力部署均在於防內亂而不防外患,對塞北三朝(遼、夏、金)採取被動防守的軍事策略。

北宋滅亡之際,金兵一戰而圍汴京,二戰而擄二帝,其進軍何其速也,原因就在於趙宋按照「守內虛外」的政策進行軍事部署。

可以說,北宋沒有成為繼五代之後第六個短命王朝,皆賴「杯酒釋兵權」,強化了中央集權,地方能再與中央抗衡。

反過來講,北宋滅亡實因矯枉過正,地方無財無權無強兵而速亡於外患。

南宋初年,宋金對峙,大將岳飛坐鎮荊襄、韓世忠坐鎮江淮,吳階坐鎮巴蜀,未見金兵一舉而亡南宋也。

北宋之亡,亡於軍事之失敗,而非「以腐敗換兵權」、縱容貪污的觀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圖說歷史——「弱宋」還是「強宋」

一直以來,世人對於宋朝的評價總是存在著極端,由於宋朝軍事方面的成績貌似泛善可陳,靖康之恥,紹興和議,讓宋朝一直以來在史學界的評價並不高,但是近年來,隨著一部分學者的宣傳,「富宋」甚至「強宋」的概...

唐宋滅亡的根本原因其實一樣,皆因兩個字

唐宋滅亡的本質原因你們知道是因為什麼麼?其實歸根結底在於兩個字武將。也許有人好奇怎麼就是這兩個字呢?無他,只因一個亡於武將強,一個亡於武將弱。憶昔開元全盛日,可惜遇到了安祿山的造反,大唐盛世毀於...

弱宋稱呼皆因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麼

唐宋滅亡的本質原因你們知道是因為什麼麼?其實歸根結底在於兩個字武將。也許有人好奇怎麼就是這兩個字呢?無他,只因一個亡於武將強,一個亡於武將弱。憶昔開元全盛日,可惜遇到了安祿山的造反,大唐盛世毀於...

宋朝:中央集權的利與弊

在人們眼中,不管是小說還是電視劇,相對於唐朝的繁榮,元朝的野蠻,明朝的開明,宋朝總是那麼的讓人覺得不夠爭氣,雖然在經濟上爆發了蓬勃的生機,但是在軍事上,除了偶爾幾個閃光的戰役,其他大型戰役幾乎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