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個皇帝稱讚過諸葛亮,還有1個皇帝卻痛罵諸葛亮,說得還挺在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大詩人杜甫的幾句詩,生動傳神地表達出後人對一代賢相諸葛亮的敬仰與追思之情。
在歷代大臣中,能像諸葛亮這樣,在死後千百年間,一直廣受後人推崇的人物,委實是屈指可數。
民間百姓提起諸葛亮,無不津津樂道把他視為智慧的化身,和近乎無所不能的「神人」。
即使是高居九重之尊的皇帝,絕大部分人都對諸葛亮也是讚不絕口,對於其才能和德行,都給予充分肯定,把諸葛亮視為人臣典範,希望臣下都以諸葛亮為榜樣,做個盡忠職守、德才兼備的完人。
皇帝們推崇諸葛亮,別有一番深意。
老百姓喜歡諸葛亮,更多的是被他的聰明才智所吸引,而帝王們則是看中了諸葛亮無比的忠誠度,故此才會對他大加褒揚。
很多皇帝都曾對諸葛亮留下過讚美之詞。
《三國志》記載,諸葛亮的第一任領導漢昭烈帝劉備,讚揚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認為他比曹魏皇帝厲害十倍。
蜀漢第二代皇帝劉禪說過:「神武赫然,威鎮八荒」。
吳國皇帝孫權說過,諸葛亮「德威遠著,翼戴本國,典戎在外。
」
司馬懿的孫子、晉武帝司馬炎也說:「使我得此人以輔,豈有今日之勞!」。
唐太宗李世民說過,諸葛亮治理蜀國,「十年不赦而蜀大化」,「非至公能如是乎!」清太祖努爾哈赤說,諸葛亮「斯於臣職為無負耳」。
康熙皇帝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為人臣者,惟諸葛亮能如此。
」一向挑剔苛刻的乾隆,對諸葛亮評價最高,稱他是「三代以下第一流人物」。
八個皇帝都對諸葛亮滿口稱讚,可是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還有一個皇帝卻對諸葛亮無比仇視,並且出言不遜,到了痛罵的程度。
此人就是魏國皇帝曹叡,曹操之孫,曹丕之子。
在曹魏的幾任皇帝中,曹叡的表現還算中規中矩。
他在任十二年之間,魏國正值多事之秋,但這個年輕人卻沉著冷靜,挫敗了諸葛亮和孫權的幾次大舉進攻,野心勃勃的司馬懿在他手下,也規規矩矩不敢翹尾巴。
他在位期間,正好趕上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的高峰期,兩人是名副其實的死對頭。
諸葛亮給曹叡沒少找麻煩,因此曹叡對諸葛亮沒有好感,也屬情理之中。
曹叡曾經評價過諸葛亮一番,藉機發泄對諸葛亮的仇恨情緒,對諸葛亮痛加貶損,有的話幾乎成了罵街。
不過細細分析一番,曹叡說的話也並非全是空穴來風,而是有根有據,說的還挺在理。
《魏略》的《帝露布天下並班告益州》一文中,記載了魏明帝曹叡對諸葛亮的一番評價。
他首先說諸葛亮「棄父母之國,阿殘賊之黨,神人被毒,惡積身滅」,言辭惡毒純屬罵街。
但接下來他開始擺事實講道理。
他的論點主要有兩個,一是說諸葛亮專權擅政,「外慕立孤之名,而內貪專擅之實」,「巴蜀將吏士民,諸為亮所劫迫」,言外之意說他大權獨攬架空劉禪,成了蜀漢無冕之王。
第二點則是指責諸葛亮窮兵黷武,為成全個人功名,而興師動眾挑起戰爭,「驅略吏民,盜利祁山」,結果搞得老百姓生靈塗炭。
曹叡這兩個觀點,還真是說到了點子上。
《三國志》記載,在劉禪在位期間,「事無巨細咸決於亮」,劉禪作為一國之君卻幾乎沒有發言權。
諸葛亮忠心固然不容置疑,但臣權完全超越君權,在君臣關係中,總歸是一種不正常狀態,對任何皇帝而言都不是一件好事。
司馬懿是奸臣,他本事不次於諸葛亮,在魏國服侍了幾任皇帝,直到高平陵之變前,他也從未能達到「事無巨細咸決於懿」的程度。
諸葛亮一死,劉禪就迫不及待取消丞相的職位,明顯可以體會到,他對諸葛亮的大權獨攬還是有所不滿的。
說諸葛亮窮兵黷武,也讓人無可辯駁。
蜀漢在三國中人口、面積、經濟實力都居末尾,完全可以憑藉蜀道山川之險,保境安民,休養生息,苦練內功待機而動。
但諸葛亮卻偏偏連年出兵挑戰魏國,結果戰果極為有限,還讓蜀漢實力大損。
他在世時沒人敢說個「不」字,他死之後,姜維繼續奉行他的北伐戰略,結果馬上遭到蜀漢大臣一致反對。
蜀漢名相費禕勸誡姜維應以「保國安民敬守社稷」為主,並且直接限制姜維兵員數量,千方百計阻止他出兵。
張翼也勸告姜維「國小民勞不宜黷武」,連諸葛亮之子諸葛瞻都認為,姜維連年出兵「好戰無功,國內疲弊」,想罷免姜維兵權。
可見諸葛亮的北伐曹魏方針並不得人心,是得不償失的賠本買賣。
因此曹叡說的也還有一定道理。
姜維盡得諸葛亮真傳,為何平生鬥不過鄧艾?廖化臨終前說了實話
公元234年8月,諸葛亮在北伐途中與世長辭,這對於蜀國來說無疑是致命的。因為諸葛亮就相當於這個國家的主心骨,但幸好諸葛亮還留下了遺囑,把蔣琬,董允,費禕等人推薦給劉禪。沒錯,當時的姜維還不夠格,...
《三國演義》諸葛亮也不是神人,來看看他有哪些決策失誤!
小時侯看《三國演義》,最喜歡本事大如天的諸葛亮,感覺他比那些浴血疆場的猛將還厲害。每當看到諸葛亮出場,心裡便不慌了。諸葛亮為劉備服務的那一年,也就是公元207年,諸葛亮那年27歲,劉備47歲,有...
諸葛亮北伐促變 補天手的暗度陳倉
從228年春至234年冬,諸葛亮在七年間先後帶蜀漢兵出漢中,對曹魏發動了五次北伐戰爭。第一次是建興六年(228年)春,諸葛亮設疑兵於斜谷,自己率大軍攻祁山。失街亭後,諸葛亮只好返回漢中。同年冬,...
三國悲劇天才:姜維的人生
對於三國後期蜀國的將領姜維而言,這是一個在歷史裡也並不甚被關注的人物。一方面,是因為三國里名將太多,而這些名將所聚焦的歷史都在三國前期,而姜維所在的後期並不是名將活躍的舞台;另一方面,作為一個...
蜀軍圍攻祁山,魏軍大將司馬懿親自迎戰,諸葛亮想要決戰
東漢末年,三國鼎立後期,諸葛亮曾北伐曹魏,又稱北伐中原、北定中原、討賊興漢,在後來又被人們美化為諸葛亮六出祁山。《三國演義》里的六出祁山,其實不太準確,諸葛亮總共率軍北伐五次,真正出祁山也就兩次...
諸葛亮死後蜀漢本來有一個明白人,但是戰略卻被另一集團所阻撓
在諸葛亮的扶植下,姜維迅速掌握了蜀漢的軍政大權,順利實現了與諸葛亮 的權力交接。姜維手握重兵後,仍然以個人得失為出發點,參與國家政策的制定: 凡是有利於自己掌控權力的提議他都積極支持,對於可能分...
「智絕」諸葛亮六出祁山為何屢屢失敗?
諸葛亮可以說沒有誰不知道,三國中人稱「智絕」,原本只是無事閒住在南陽草堂,後被劉備誠心請出山,火燒新野一戰成名,赤壁大戰更是成了人人皆知的人物。三國前期可以說出盡了風頭,然而,劉備託孤之後孔明六...
後諸葛亮時代的三國什麼樣
一諸葛亮六出祁山皆未能遂意,很是憂憤,便病倒在伐魏途中,回至成都就死掉了。他是蜀國的股肱(劉備生前對孔明的贊語)和第二代領導人,在他昏慘慘似燈將盡的時候,整個益州是否會因缺了他的支撐,而變得急喇...
為什麼姜維北伐飽受詬病,而諸葛亮卻少有人抱怨?
公元228年春天,諸葛亮上書《出師表》給劉禪,其中闡述了北伐的重要性,表明了出戰的時機即將到來。在得到劉禪同意出兵的詔書後,諸葛亮當即提兵漢中,隨即率領蜀軍攻打祁山,就此拉開了北伐的序幕。從公元...
蜀漢二號人物費禕被殺,為什麼姜維的嫌疑最大?原因很簡單
費禕,字文偉,與諸葛亮、蔣琬、董允並稱為「蜀漢四相」,而且他是其中能力最接近諸葛亮的存在。因此諸葛亮去世之後,蔣琬和費禕接過了守護蜀國的重任,費禕先後擔任後軍師、尚書令、大將軍等職,堅持執行休...
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為何曹魏不主動打蜀國?
按著三國演義的都知道,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可以說蜀國每每都是主動出擊魏國,反觀魏國從始至終都是一幅守勢,按理說魏國從各方面都碾壓蜀國,簡直不是一個量級的國家,怎麼卻打的如此被動?為何不...
8個皇帝稱讚過諸葛亮,還有1個皇帝卻罵過諸葛亮,說得還挺在理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大詩人杜甫的幾句詩,生動傳神地表達出後人對一代賢相諸葛亮的敬仰與追思之情。在歷代大臣中,能像諸葛亮這樣,在死後千百年間,一直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