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死後蜀漢本來有一個明白人,但是戰略卻被另一集團所阻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諸葛亮的扶植下,姜維迅速掌握了蜀漢的軍政大權,順利實現了與諸葛亮 的權力交接。

姜維手握重兵後,仍然以個人得失為出發點,參與國家政策的制定: 凡是有利於自己掌控權力的提議他都積極支持,對於可能分散自己權力的提議他 都堅決反對。

姜維因為袒心從東三郡伐魏可能削弱自己的勢力,對分兵北伐持消極態度。

蜀漢如果想要收復中原,必須選擇合適的出川線路。

當年關羽丟失荊州,永安以東盡屬東吳,以後劉備伐吳未果,蜀漢國勢衰 微,又不得不與孫權聯合。

由於孫權在川東,劉禪不可能東出三峽,越過孫權占領的荊州北擊曹魏。

西蜀伐魏在理論上只剩下正北和東北兩個方向了。

正北是諸葛亮六出祁山的路線,東北是著名的東三郡,即:房陵、上庸和魏興。

東三郡位於今天的陝西南部和湖北西北,雖然位置偏僻,但有著極其重要 的軍事價值。

當年劉備取得西川後,一共千了兩件大事,一是派黃忠攻下定軍山,北取漢中,另一件事就是派劉封、孟達襲取東三郡。

諸葛亮時期,他也曾 策動孟達反正。

我們由此可見東三郡之於蜀漢的重要性。

諸葛亮六出祁山未果,他的後繼者還要一根筋地北出祁山,為什麼放著東 三郡不取呢?這裡既有主觀上的認識誤區,也是蜀漢內部利益集團博弈的結果。

為什麼這麼說呢?

《三國志•蜀書•蔣碗傳》中有這樣的記載:「琬以為昔諸葛亮數閾秦川, 道險運艱:竟不能克,不若乘水東下。

乃多作舟船,欲由漢、沔襲魏興、上庸。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蔣琬認為諸葛亮多次北出祁山,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道 路艱險,運輸困難,所以不能成功。

如果乘船從漢水和沔水順流而下,直達東 三郡。

這樣的話,要比北出祁山容易許多。

看來,蜀漢集團中還是有明白人的。

但接下來糊塗人就出場了,有人對蔣琬的提案表示異議。

「眾論咸謂如不 克捷,還路甚難,非長策也。

於是遣尚書令費禕、中監軍姜維等喻指。

」(《三 國志•蜀書•蔣琬傳》)

這段話的意思是:大家都說,如果打不下東三郡,部隊很難撤回來,並且 推舉費禕和姜維向皇帝進言,否決蔣琬的意見,事情一下就鬧大了。

為什麼大家對襲取東三郡的計劃如此反感呢?陳壽沒說。

我想這大約要從彝陵之戰說起。

劉備在發放彝陵之戰前,將軍黃權就曾向 其諫言說,沿長江順流而下討伐東吳,去時容易,但返回西川時,逆流而上, 回程艱難。

如果戰事不利,很難全師而退。

劉備大敗後,黃權最終也因為無法 逆流溯江而被迫投降曹魏。

有了彝陵之戰的教訓,劉禪時期的蜀漢已經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了,君臣上下都害怕再重蹈彝陵之戰的覆轍。

這是蜀漢對攻取東三郡主觀認識上的誤區。

其實,戰爭講究的是「出其不易,攻其不備」,越是表面上看著困難的地 方,有時越是最容易突破。

鄧艾父子伐山開路,奇襲西蜀時,如果也像蜀漢集 團中的大部分人那樣心虛膽怯的話,平定西川則是萬難成功的。

除了認識上的問題,這裡面還糾纏著派別間的利益紛爭。

前面說了,大家推舉費禕和姜維向皇帝進言。

為什麼要推舉費禕和姜維呢? 一方面是因為這兩個人官職高,一個是尚書令,一個是監軍,說起話來有份量。

更重要是因為二者都是蔣琬提案的堅決反對者,如果兩個人都贊同蔣琬的主張, 他們是萬萬不會代表大家向劉禪請命的。

反對派的核心人物應該是姜維,因為當時姜維正在經略隴西。

以往西蜀對 曹魏的攻勢全部都集中在川北,川北是國家的戰略重點。

如果國家將戰略重點 放在奪取東三郡上,隴西的重要性就會相對下降,並且按照蔣碗的方案,戰爭 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水軍,而不是陸軍。

所以,姜維在朝中、軍中屈指可數的地 位必將受到影響,姜維當然要與費禕結成聯盟,一致否決蔣琬的提議了。

大家不禁會問,難道姜維就因為一己之私而廢天下大業嗎?

可事實情況的確如此。

接下來,蔣碗針對以費禕和姜維為首的非議,向劉禪上疏。

蔣琬的上疏更 加證明了這一點。

蔣琬在上奏的表章中是這樣說的:「今魏跨帶九州,根蒂滋蔓,平除未易。

若東西并力,首尾掎角,雖未能速得如志,且當分裂香食,先摧其支黨。

然吳 期二三,連不克果,俯仰惟艱,實忘寢食。

輒與費禕等議,以涼州胡塞之要, 進退有資,賊之所惜;且羌、胡乃心思漢如渴,又昔偏軍入羌,郭淮破走,算 其長短,以為事首,宜以姜維為涼州刺史。

若維征行,銜持河右,臣當帥軍為 維鎮繼。

今涪水陸四通,惟急是應,若東北有虞,赴之不難^ 」(《三國志.蜀 書.蔣琬傳》)

蔣碗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蔣琬是說,現在曹魏囊括九州,樹大根深,很難輕易打垮它。

如果我們在 東面和西面成犄角之勢,合力伐魏,雖然不能馬上摧垮對方,但可以實現對其 分裂蠶食的意圖。

但是吳國接二連三地爽約,無法實現合擊的目的。

蔣琬首先說了進攻曹魏必須兩面夾擊。

接著又說,我和費禕等人商議,認 為涼州是邊塞要衝,進退有據,而且有以羌族為首的少數民族武裝支持我們, 過去姜維曾經在那裡大敗郭淮,所以應該讓姜維擔任涼州刺史。

而東北面的涪 水四通八達,如果姜維北伐,我可以為其做接應,如果東北有問題,我也可以 很快到達那裡。

本來說的是東西兩面并力伐魏的事,怎麼突然之間又扯到保舉姜維作涼州 刺史上了。

難道是蔣琬腦筋出了問題?

事實上蔣琬的腦筋沒有任何問題。

蔣琬上疏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實現攻取東三郡的作戰計劃,因為蔣琬知道姜 維從自身利益出發,阻撓東進,所以建議劉禪先封姜維一個涼州刺史,表明朝 廷對隴西及姜維本人的重視。

接著他闡述自己屯兵涪陵的重要意義,說屯兵涪 陵既可以東出,也可做姜維後盾。

同時,蔣琬在事前還做通了費禕的工作,所 以才有了 「輒與費禕等議」這句話。

應該說蔣琬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從姜維的態度 知道姜維心思,對症下藥。

這樣既解除了姜維的顧慮,又實現了襲取東三郡的 戰略意圖。

但不幸的是蔣琬身體不好,本來就有病,到了涪陵後病情又加重。

不久,蜀漢後期唯一的一個明白人也死去了。

蔣琬一死,姜維為了維護自己在北部邊境的控制能力,不斷出兵川北,襲 取東三郡的計劃自然無人問津。

蜀漢政權也在無數次如出一撤的北伐中消耗著 自己的實力,直到鍾會、鄧艾的大軍兵臨城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蜀漢的英雄人物,夢三國的後期人物英雄

蔣琬 第一位介紹的,是諸葛亮遺命中指定的治國繼承人蔣琬。諸葛亮連年用兵,但蔣琬總能夠足食足兵地供給諸葛亮的需要。難怪諸葛亮每與人語,便稱讚道;「公琰托志忠雅,當與吾共贊王業者也。」病重時,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