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二號人物費禕被殺,為什麼姜維的嫌疑最大?原因很簡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費禕,字文偉,與諸葛亮、蔣琬、董允並稱為「蜀漢四相」,而且他是其中能力最接近諸葛亮的存在。

因此諸葛亮去世之後,蔣琬和費禕接過了守護蜀國的重任,費禕先後擔任後軍師、尚書令、大將軍等職,堅持執行休養生息的國策,為蜀漢的國力恢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然而公元253年,他卻在蜀國的一場宴會上被刺殺。

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刺殺他的兩名兇手,一個成為了曹魏的英難,另一個則成為了蜀漢的頂樑柱。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公元228年,諸葛亮準備北伐之時,寫下出師表,不但教導劉禪親賢臣,遠小人,還為其舉薦了不少人才,費禕正是其中的一員。

後來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後,費禕成為了其接班人之一,和蔣琬一起執掌朝政。

然而費禕雖然得諸葛亮賞識提拔,卻不會唯諸葛亮是從。

因此他掌控大權之後,不再支持北伐,而是堅持休養生息,以便恢復國力。

這時同樣得諸葛亮賞識,並繼承了諸葛亮衣缽的姜維提出了反對意見——姜維堅持認為北伐是以攻為守,必須繼續進軍中原,才能守護蜀漢。

當時費禕沒有與他展開辯論,而是以一句「吾等不如丞相亦已遠矣;丞相猶不能定中夏,況吾等乎!且不如保國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業,以俟能者,無以為希冀徼幸而決成敗於一舉。

若不如志,悔之無及」將其打發了。

而且為了防止姜維擅自出兵,費禕還嚴格控制了他的兵權,當時姜維能夠調動的兵馬不足萬人。

因此姜維雖然不服,卻也無能為力。

這一狀況從諸葛亮去世之後,一直延續到公元253年才被改變。

當年正月,蜀漢舉行歲首大會,家無餘財的費禕好不容易喝到一次美酒,於是「歡歡沉醉」,這時曹魏降將郭循(也有史料稱其為郭脩)突然起身,用利刃將其殺死。

據《三國志·費禕傳》記載:「十六年歲首大會,魏降人郭循在坐。

禕歡飲沉醉,為循手刃所害。

」因為郭循原屬曹魏,所以他殺死費禕的消息傳回魏國之後,立馬就被魏國人奉為英雄。

曹魏政府也對此做出了表示,追封他為長樂鄉侯,食邑千戶,諡號威侯,子襲爵,加拜奉車都尉。

說到此處,由於刺客郭循也被當場殺死,致使此案撲朔迷離,死無對證。

很多讀者可能會疑惑,刺殺費禕一事,不是郭循一人所為嗎?郭循為什麼要殺費禕,另一個兇手在哪兒呢?我們可以探討的分析一下郭循刺殺費禕的動機,郭循原屬曹魏,後來被姜維俘虜,官至左將軍,費禕也待他非常親厚,只要他不作死,之後的日子絕對是榮華富貴。

如此看來,他無論如何也沒有理由刺殺費禕,可是他卻偏偏動手了。

也許有人會說,他此舉是因為心懷曹魏,這麼說看似有一定的道理,可是如果結合當時的具體情況來看,這個理由好像又有點站不住腳。

畢竟費禕是主和派,他並不希望對曹魏用兵,而他死後,能夠上位的人是姜維,是堅定的主戰派,也就是說郭循此舉明顯是在給曹魏添麻煩。

如果郭循刺殺費禕不為自己,也不為曹魏,那是為了誰呢?這一點,我們可以從《三國志》中找到一些蛛絲馬跡,《姜維傳》記載:「十六年春,費禕卒,夏,維率數萬人出石營」,也就是說,姜維在費禕死後不久,便迫不及待的出兵了,再結合「維為人好立功名,陰養死士」一言,我們很難不把懷疑的矛頭指向姜維。

蜀漢後期,本來就人才凋敝,姜維此舉更是加劇了這種情況,而且同室操戈,非常令人不恥。

然而在費禕死後,姜維卻成長為了蜀漢新的頂樑柱,不但多次出兵伐魏,還一生忠於蜀漢,甚至在劉禪投降之後,也沒有放棄掙扎,通過自己的努力除掉了曹魏名將鍾會和鄧艾,也就是說,他此舉並非為了一己私利,而是為了蜀漢。

通篇分析之後,小編只能說,姜維的功過實在難以評說,不知道大家對於此事有什麼看法?

本文所有史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一書,作者保證史料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為後主留下的四個能人,卻全部死於非命

幼年時喜好聽評書《三國演義》,但是只喜好聽前半截,聽到陸遜火燒劉備連營七百里,就不情願再往下聽了。由於前半部有關羽張飛等浩繁好漢好漢,百戰百勝威風八面,聽著盪氣迴腸,十分爽快。到了後半段,蜀國人...

諸葛亮的另一個接班人是被姜維害死的?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應該知道姜維這個人物。在小說中,姜維是三國後期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此人忠於漢室,統帥蜀軍繼承諸葛亮遺志,屢次北伐,最後因為後主劉禪昏庸,兵敗詐降慘死。《三國演義》將姜維的身...

姜維——士為知己者死!

姜維,字伯約,甘肅天水人,江湖人送外號「天水的麒麟兒」,我也不知道這外號是啥意思,反正他的爸爸叫姜冏,你沒有看錯,他爸爸就叫姜冏。在姜維小的時候,他的爸爸就去世了,嚴格來講是戰死,當時少數民族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