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耗盡國力,但諸葛亮為什麼還堅持出師北伐六出祁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閱讀《三國演義》,一直有個疑問:諸葛亮為何非要六出祁山?先把蜀國治理強大之後再圖中原不行嗎?依照諸葛亮的超強大腦,權衡利弊,這事兒應該是手拿把掐的呀?

其實不然。

這裡面有許多諸葛亮的活思想,我們也能猜到幾分。

其一,他要報恩。

「士為知己者死」,諸葛亮要報劉備的知遇之恩。

只有兵出岐山,北伐中原,戰勝曹魏,才能最終實現劉備和他的共同夢想,興復漢室,一統天下。

這種報恩之情,從《出師表》中看得一清二楚。

劉備不因為他是一介農夫身份低微,而三顧茅廬,有了舉世聞名的天下三分的「隆中對策」。

有了他輔佐劉備,從無立錐之地到建立了蜀漢國,三分之勢已成。

現在「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的先帝劉備已經命喪白帝城,統一中國的重任就落在了諸葛亮肩上。

他要做一個忠臣,一個千古流芳的好宰相,繼續夢想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

兵出岐山也是表達了兩代蜀主對他的信任與重託,說到就要做到。

所以,諸葛亮不出兵是沒有任何道理的。

其二,證明自己

證明什麼呢?證明他對劉備、劉禪的忠誠,絕沒有篡位之心。

劉備白帝城託孤曾說過,如果劉禪可以輔佐就盡力輔佐他。

如果他不成氣候,你就自己當了蜀國之主。

你的能力比那曹丕強十倍。

不管劉備是試探還是真話,諸葛亮都有了自立的條件與可能。

但諸葛亮既然認定劉漢為正統,興復漢室是光明正大的事業,既然罵曹操是「漢賊」,自己就絕對不會去做這樣的「漢賊」。

他毅然跟隨劉備馳騁疆場的依據就是幫助劉備興復漢室,斷沒有擁兵自立的非分之想。

因此,要想讓疑神疑鬼的人閉嘴,免生許多八卦,他必須兵出岐山,北伐曹魏,證明自己旳言行一致,並非是一個亂世梟雄野心家。

其三,時間不等人

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條,即諸葛亮明白自己的年歲和健康狀況,沒有時間再等到蜀漢兵精糧足之後了。

許多人認為六出祁山,北伐沒有成功,胸裝天下大勢的諸葛亮不會不知道不具備打敗曹魏的實力?會讓蜀漢難以承受巨大經濟壓力,勞民傷財!他應該清清楚楚,比誰都明白!那麼,他為什麼還要「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呢?原因就在於上帝沒有給他足夠的生命期。

所以要傾盡全力做最後一搏。

即使不成功,也能有效的削弱曹魏的實力,給後人以較寬裕的自強空間。

憑藉他的智慧,他也是最後賭上一把,萬一以弱勝強,戰勝了不可一世的曹魏,夢想實現了呢?

其四,盟友指望不上

儘管諸葛亮堅持了聯合孫權共敵曹魏的戰略,但他知道孫權是個苟且偷安之主,不敢與曹魏玩命對壘。

統一大業看起來已經是「天降大任,捨我其誰」了。

所以,諸葛亮要在有生之年擎起這面大旗,與那曹魏做個「不是魚死,就是網破」之爭。

也不怪曹操看不起碧眼兒孫權,再分有點雄心大志,乘著曹魏大部兵力被諸葛亮吸引,出兵伐魏,這樣東西夾擊,沒準那猥瑣帝曹丕就給拿下了。

你說孫仲謀是不是一個無腦的吃貨?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就算給歷史留下一個茶餘飯後的笑談,也不枉此生!說句實在話,諸葛亮絕對是一個三國時代乏人可比的最有氣質和才幹的偉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如果諸葛亮取代了劉禪 蜀國能打敗魏國嗎

有關三國時劉備白帝城託孤,很多人都知道他曾經對諸葛亮說了一句,如果劉禪實在是沒有能力,諸葛亮可以自己取而代之。這一句話其實不太可能有什麼試探的意味,很可能就是劉備真實的想法。我們也都知道,諸葛亮...

劉備託孤,給諸葛亮加上了一副重擔

劉備畢竟是在數十年中多次「白手起家」的天下梟雄,抗打擊的韌性也是一等一的。即使遭遇夷陵之敗這種慘事兒,他依然沒有被打垮。就在慘敗之後不久,劉備退守白帝城,把潰敗的殘兵逐漸收集聚合起來,安營紮寨,...

諸葛亮北伐,目的為何?是自取滅亡嗎?

網絡上,對於諸葛亮北伐的是非利弊,爭論極大,從不同的側面往往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本文從多個角度來考察諸葛亮北伐的方方面面,試圖給出一個全面、公允的評價。有人認為諸葛亮北伐是窮兵黷武,是自取滅亡之...

劉備若用此三計之一,便可興復漢室一統三國

劉備不是小人,在窮困時,沒有亂來,不擇手段。而是固窮。這樣看來,劉備仁義性格的體現,更多是出現在他輾轉流浪之時,因此,我暗暗僥倖,劉備的失敗,才使桃園三結義流傳千古,才使君臣一體流芳百世,這是劉...

讓劉備引以為恨的人: 直接破壞了蜀漢大計

在三國當中,劉備一直是一個爭議較大的人。有人說他是個理想主義者,一輩子都在為「興復漢室」的大事奮鬥。有人說他是個野心家,他給自己的兩個兒子取名為劉封、劉禪,「封禪」,正是顯示了劉備稱帝的野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