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絕」諸葛亮六出祁山為何屢屢失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可以說沒有誰不知道,三國中人稱「智絕」,原本只是無事閒住在南陽草堂,後被劉備誠心請出山,火燒新野一戰成名,赤壁大戰更是成了人人皆知的人物。

三國前期可以說出盡了風頭,然而,劉備託孤之後孔明六出祁山卻均是損兵折將,無功而返,最後病死五丈原,令人扼腕。

這次我要分析的就是孔明六出祁山的全過程的失敗之處。

在成功的阻擊了魏國五路大軍,平定南蠻入侵之後,諸葛亮自認為「兵甲已足」,是統一天下的時候了,於是開始準備北伐。

其實,這只是表面現象,當初劉備被陸遜火燒連營,七十大軍損耗殆盡,阻止南蠻無疑又損耗了兵力,而蜀國剛剛建立不久,這樣的兵源損失已是重創,此時諸葛亮卻想要北伐,正如之後司馬懿所說:「今諸葛亮自恃才智,逆天而行,其必敗也!」而北伐又充滿了許許多多的不確定因素,因此,這樣的大型軍事活動,不要說六次,就是十次也註定會失敗。

諸葛亮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六出祁山導致的後果在姜維北伐時代體現的尤為突出,好幾次姜維北伐只帶幾萬兵馬,試想,偌大的魏國豈是你幾萬軍隊就可以打下來的?姜維當然不是傻子,這麼做實屬無奈,有力兵源在諸葛亮伐魏時期早已損失慘重。

之後魏將鄧艾請求攻蜀之時也說:「臣確信,今守成都者,不過六七萬,守蜀邊境者,不過四五萬,姜維帶出屯田者,不過八九萬。

」攻蜀勢如破竹很大原因就出於此。

可以說,蜀國早亡也有部分諸亮的責任。

第一次伐魏前諸葛亮成功的間離了司馬懿,後上【出師表】,原文中花了較多筆墨列舉諸葛亮所帶的將領,可謂兵多將廣!然而他卻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出師拒絕採納魏延出奇兵直達子午關的計謀。

從後話我們可以看出,如果諸葛亮當初聽從魏延的計策,「不要說長安,連洛陽皆得矣」。

但他說:「我依法進兵,何憂不勝?」從這兒我們也可以看出其自大的缺點,不難想像,諸葛亮自出茅廬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表現的如此自信也是情理之中。

可後來的事實證明,這不過是他的一廂情願罷了。

或者許是他考慮到魏延信不過,不能讓他獨自掌握兵權,但此時他的營中忠心的良將多的是,他完全可以找一個信得過的人去擔此大任。

直接扼殺這樣的良策從哪個角度來說都不應該。

既然不採納,那就從大路依法進兵吧,諸葛亮果然不負眾望,「趙子龍力斬五將,諸葛亮智取三城」,還收降了姜伯約,痛敗夏侯駙馬,連取曹真大都督兩個先鋒,魏國全境大驚,三國演義上這樣描寫魏臣的話:「須是陛下御駕親征,大會諸侯,人皆用命,方可退也。

不然,長安有失,關中危矣!」這時候的蜀軍士氣正盛,一戰破魏不該是問題。

但事實和諸葛亮開了個不小的玩笑,司馬懿復職奉命抗蜀,斬殺了與諸葛亮通信的孟達,更要命的是,馬謖慘敗失守漢中總扼要道——街亭。

一失足成千古恨,諸葛亮錯用馬謖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被迫使用空城計,最後全軍退回漢中,之前占領的天水三郡也失去了,第一次北伐計劃就此破產。

待到第二次出兵已是三年之後,這次諸葛亮再次上書【後出師表】表明北伐決心,但這次的功績遠不如第一次,單單只是打敗郭淮,計斬王雙之後就因糧草用盡撤退了。

從此也反映出了諸葛亮此次出兵並未考慮周全,在冷兵器時代糧草可以說是重中之重,但一代奇才卻敗在了這個上面,實在諷刺。

之後,諸葛亮陸續進行了幾次北伐,均已失敗告終,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第四次竟然又是因為糧草問題,送糧官誤期送糧被責懷恨在心,散布謠言致使諸葛亮撤兵回國,換個角度來看,送糧官為何誤期,那就是糧草運送設定有缺陷。

而諸葛亮第一次吃虧後並未長教訓,那失敗也就怨不得別人了。

有人說,蜀國這麼快滅亡要怪就怪諸葛亮太聰明。

為什麼這麼說呢?從第三次伐魏中我們可以看出一絲原因。

張苞為了追趕敵將不小心掉下山崖,不久就去世了。

作為長輩,諸葛亮固然會很傷心,但他竟然大吐血,一病不起了!那時的諸葛亮才不過四十幾歲,體質竟然弱的讓人不敢相信。

怎麼會這樣?因為長年累月的工作。

諸葛亮為了保證行政系統運行的高質量,大大小小的事都要親自過問,天天如此,身體當然不行了,還讓他人得不到鍛鍊,這樣的後果在諸葛亮臨死時表現的最典型,後主劉禪連夜派人來營中問其百年之後誰可繼任,諸葛亮答蔣琬,使者竟又問蔣琬之後誰來繼任,由此可以看出蜀漢對諸葛亮的依賴太大了。

所以也流傳下了一句話: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也是啊,凡事諸葛亮都考慮好了,只要你不是傻子,照辦就贏了。

第四次北伐失敗中也反映出了一個細節:小小送糧官竟然能夠在朝廷中散布謠言後安然逃往魏國,朝中大臣竟然還沒有幾個懷疑傳言的真實性。

由此可見蜀漢王朝朝政系統的些些弊端,但諸葛亮班師後只是嚴厲處置了一些助播謠言的人,並未升級朝政系統。

最後一次北伐,諸葛亮已有五十四歲了。

臨征前曾下定決心:此次北伐定當剿滅漢賊,恢復中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也正是這一次,他就被司馬懿活活拖累死了。

先不說諸葛亮此次出兵大的第一仗就慘敗,折了一萬多人,畢竟沒有誰是常勝將軍。

但上方谷一戰卻很諷刺,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諸葛亮能算定天氣雲氣,這一點在赤壁之戰借東風上已得到印證。

但這一次,諸葛亮好不容易將司馬懿誘困到了上方谷,正準備將其一把火燒死,此時卻天降大雨,於是滿谷之火盡皆澆滅,地雷不震,火器無功,司馬懿最後死裡逃生。

曾自詡一生善用火攻的諸葛亮這次卻失了足,實在可惜!

諸葛亮死後,魏延反叛,後被諸葛亮的遺計誅殺。

後人皆稱讚武侯妙計無人能敵。

但是,諸葛亮既然生前能夠算定魏延日後必反,也已自知自己時日不長,為何不在生前就除掉魏延以免夜長夢多呢?雖然遺計成功計斬魏延但卻也折損了一些士兵,他們的命難道就不值錢嗎?退一步講,萬一馬岱未能成功誅殺魏延呢?無疑那將會引發更大的麻煩,因此可以說諸葛亮雖成功除掉了叛將,但這實在是一步險棋,一旦失敗,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說,諸葛亮的六出祁山無論是從短期戰果還是從長遠打算來看,都是失敗的。

出征前未考慮國力,出征後又出現了一些決策失誤,不僅未得到半分土地,還搭上了很多生命,甚至可以說加速了蜀漢王朝的滅亡。

如果當初他可以攢下兵力,從長計議,也許歷史就要改寫了,不過那都是後話了,六出祁山之失已改變不了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蜀相諸葛亮六出祁山背後隱藏的真相揭秘

諸葛亮真正在軍事上有所作為,是在他指揮對魏國北伐的戰役中。這是檢驗諸葛亮軍事能力最重要的史實,也是古往今來爭議最多的焦點。六出祁山其實只有兩次劉備死後,其子劉禪繼位,丞相諸葛亮輔政,掌握了朝中一...

後諸葛亮時代的三國什麼樣

一諸葛亮六出祁山皆未能遂意,很是憂憤,便病倒在伐魏途中,回至成都就死掉了。他是蜀國的股肱(劉備生前對孔明的贊語)和第二代領導人,在他昏慘慘似燈將盡的時候,整個益州是否會因缺了他的支撐,而變得急喇...

諸葛亮「六出祁山」寸功未立!

諸葛亮「六出祁山」的說法出自民間戲說,正史記載諸葛亮率軍與曹魏徵戰,前後共七次,其中只有兩次聚兵於祁山。至於某些標榜歷史的電視劇還用「六出祁山」的說吧,就不知所謂了。諸葛亮興兵北伐,趙雲、鄧芝領...

蜀國滅亡到底是誰之過?

一、驕傲自大的關羽由於關羽的驕傲自大導致荊州丟失,蜀國不僅失去了一個天然的屏障,也失去了一個戰略支撐點和戰略縱深,導致以後蜀國不論出擊還是防守都舉步維艱。而且關羽的死使蜀國為數不多的能征善戰的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