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不知王陽明,知道已不再少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明憲宗成化十八年,一孩童跟隨祖父王倫一同前往京師,祖孫二人途徑鎮江金山寺時,一幫文人聽說狀元之父來了,遂設宴款待,想見識一下王倫之學。
王倫冥思苦想,吭哧半天,就是琢磨不出一首好詩來,尷尬之際,11歲的孫子站了起來:
「金山一點大如拳,打破維揚水底天,
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簫吹徹洞龍眠。
」
此詩一出,震撼全場。
眾人震驚之餘,便想:「肯定是王倫早已作好,然後故意作不上來,讓孫子出來裝個逼。
」
看客們見窗外月色皎潔,
便讓這孩童以「蔽月山房」為題再賦一首,孩童略微沉思後,昂首吟誦:
「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還見山小月闊。
」
懾於其詩之境界氣魄,眾人齊聲服。
此詩的作者正是王陽明,時年剛好為10歲。
想來也是人比人得死,貨比貨該扔。
在我們芸芸眾生還在為小學考試而努力的時候,王同學已經成為了當時的神童,並多次上書皇帝,獻策平定農民起義。
王同學你這麼牛逼,咋不上天呢?
看來是時候亮出他的家世了。
明成化八年,王陽明出生在一個名門望家+牛人世家。
老祖宗甚至可以追溯到晉朝的王羲之了。
爺爺王倫,品行高雅,喜愛讀書,富有同情心,尤愛竹,頗有魏晉名士風度,受時人敬仰。
父親王華更是牛的不得了,成化十七年中了狀元。
你要知道明朝考狀元是多麼不易,絕對是淵博知識+顏值爆表才能通過皇帝的選拔。
岳父諸介庵,是父親王華的的至交好友,時任布政司參議,正四品,〈老諸倒是很會相女婿呀,眼神過硬〉。
爺爺父親本來就很牛了,但王陽明更牛,受家人的影響,王陽明徹底的把牛人基因發揮到極致。
5歲就能背誦祖父時常朗讀的文章。
11歲便能作出「人眼大如天」氣勢恢宏,耐人尋味的詩句來,真是相當不凡,牛的讓人喝彩。
上私塾時和先生同窗討論何為人生第一等大事,而小小年紀的他卻是把「做聖賢」視為人生第一等大事。
私塾先生當然是翻了個白眼給王同學,意思是你做夢去吧!〈這事先生還告訴了王同學的老爹,老爹聽到以為兒子發神經,直接給了王同學一巴掌〉
小小年紀就對《孫子兵法》感興趣,還特別愛玩軍事遊戲,每次和別人擺兵陣,都能立刻想出制敵之策,殺的對手也是很無奈。
十五歲時,就在邊塞之行任性了一次,竟然和韃靼人大戰幾個回合,並且還傷了這兩個韃靼人。
看來我們的王同學不僅文筆過硬,武力值也是槓槓的。
都說出名要趁早,王同學簡直就是我們的偶像啊,他很好的詮釋了這句話,少年得志,意氣風發,十幾歲就已經達到了別人一輩子都達不到的高度。
當然,根據歷史導演的安排總是要對身擔大任的人以更多的考驗和磨練的,所以,王陽明的前進之路,格外崎嶇。
二十一歲的王陽明得到了參加會試的資格,不幸的是王陽明落榜了。
三年後,第二次參加會試,再次落榜。
陽明同學很尷尬,偏偏這時一些人說他「此子若中第,目中不會有我輩矣」。
第三次參加會試,功夫不負有心人,王陽明終於上榜了,中了進士,授了官職。
在之後的督造威寧王墳墓中,他用「什伍之法」高效完成了任務。
後來又主持了山東鄉試,並由此寫下了《山東鄉試錄序》,充分體現了他經世致用的觀點。
可以說老天給了他一把好牌,家世好,才華高,而且他這牌打的也不錯。
當然,歷史導演還是不肯讓他舒舒服服的,這不又要來虐虐他。
弘冶十八年,皇太子朱厚照繼承了皇位,新皇帝明武宗是個愛折騰的主,生性好動活潑。
有事沒事就喜歡和太監們舞槍弄棒,或者懟懟文官,給文官們穿穿小鞋,這可把文官們坑苦了,簡直是氣的要吐血啊,咋就遇上這尊大佬呢!更坑爹的是劉瑾這個死太監仗著皇帝的寵信更會來事,你說劉太監是個好人也就算了,可他偏偏是個大壞蛋,而且還是壞到了骨子裡,朝廷也被他弄的烏煙瘴氣。
陽明同志實在看不下去了,上了一道《乞侑言官去權奸以彰聖德疏》奏摺,這奏摺寫的很有水平,用詞考究,充分體現了他的智商和情商。
很含蓄的表達了劉瑾是個老流氓,奸詐小人。
誰知一送上去,就被劉瑾攔截。
然後,王陽明就去吃牢飯了,之後被貶到龍場當一個沒有品位的驛丞。
儘管這樣,劉瑾仍不想放過王陽明,他暗中派人尾隨王陽明,準備在其赴任途中將他害死。
陽明同志一看,他娘的,這死太監還真是惹不起。
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陽明同志當然也不是蠢貨,眼珠一轉,計上心來,他把衣物留在錢塘江邊,留下遺詩:「百年臣子悲何極,夜夜江濤泣子胥。
」製造了一幕投水自殺的假象。
追殺者方就此「掉頭而去」。
這計謀用的是高明,太高明了!
貴州龍場驛,荊棘叢生、人煙稀少,王陽明只好棲居山洞,親手種糧種菜。
經此一役,他對功名利祿不再掛懷。
惟有一心悟道,尋做聖人。
他鑿了一副石槨,日夜沉默端坐中,
自誓:「吾惟俟命而巳!」,
一天深夜,一聲大笑破空而出,
打破了夜間山谷的寧靜。
王陽明從山洞狂奔而出,
大呼:「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
」
這就是著名的「龍場悟道」。
正德四年,王陽明結束了自己的被貶生涯,此後,竟仕途得意,步步高升。
十一年,被任命為贛汀漳御史巡撫。
為什麼要讓他做這個官呢?因為當時兵部主事的王瓊看上了他的能力。
當時南方地區盛產土匪,不過也正好發揮了王陽明的軍事才能。
別看陽明同志是個讀書人,讀書人一旦認真起來,絕對是比你想像中可怕。
陽明同志通過實地調查,得知了這裡的大概情況。
在打土匪中,陽明同志修煉的腹黑學也真是「出神入化」了。
他多次布局,聲東擊西,暗度陳倉,僅用了兩年的時間就平定了土匪。
後來陽明同志受命去廣西平叛土匪,那裡的土匪一聽到是王陽明要來剿滅他們,嚇得直接是兩手一攤,默念這仗打個屁啊,還是趕緊投降回家種田保命要緊。
結果,沒費一兵一卒,就收服了土匪。
此事一傳朝廷,就震動了整個朝野。
正德十四年,南昌寧王朱宸濠舉兵叛亂。
當時王陽明手上無兵,就決定發動心戰迫使寧王蹲在南昌不動。
又相繼弄了空城計,反間計,調虎離山之計,攻心計一舉拿下了寧王。
短短一個月,一場危及江山社稷的叛亂就這樣在王陽明的談笑之間灰飛煙滅。
會詩文,懂軍事,曉政治,還是個哲學家,寧王朱宸濠栽到陽明同志的手裡也是無話可說。
估計老朱心裡會想:臥槽,這什麼世道啊,我這皇帝夢就要成功了,老天你給我整個王陽明來,是啥意思,真是他娘的造孽啊!
南方盜匪和寧王之亂平定後,王陽明悟得「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的道理,又加上難得的空閒時間,便開始講學,傳授「知行合一,明心見性」的心學理論。
在這幾十年的人生生涯里,他一直沒有忘記自己要成為聖人的決心。
他「格竹」求聖,發現朱熹的理學存在問題,於是就自己去思考領悟,另闢蹊徑。
終於完成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理論體系,從此,陽明心學體系就此大成。
嘉靖七年十一月,
王陽明從一個美夢中醒來,
問弟子周積:「到哪裡了?」
周積回答:「青龍鋪。
」
王陽明問:「到南康還有多遠?」
周積回答:「還有一大段距離。
」
王陽明說:「恐怕來不及了。
」
周積趕緊替他更換了衣冠,
然後流著淚問:「先生有何遺言?」
王守仁笑了笑,用手指向胸前,
留下了他在人世間的最後一句話: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
從此,一代聖人謝幕,帶著一顆坦蕩無私且寬大的心離去,他的心學也流傳千古並對後人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讓日本軍神「東鄉平八郎」一生俯首的他,是怎樣的聖人?
日本國內的軍神東鄉平八郎有一塊印章,章下刻了七個字,「一生伏首拜陽明」。陽明,王陽明,王守仁,這位被稱為孔子之外的另一個聖人,是怎樣的存在?500年才出的一個人物,究竟是怎樣的偉大?
古今完人二個半 行知合一王守仁 為何王陽明那麼受推崇
近幾年中國突然颳起了一陣旋風,極力地推崇王陽明。其中的很重要原因是《明朝那些事》一批描寫明朝的通俗讀書的介紹。可精通明史的人仔細琢磨,王陽明行政能力不及張居正,軍功不及于謙,何以被部分歷史學家冠...
君心若有雜蕪生,何不讀讀王陽明
1926年,梁啓超向青年學生髮表演講時說:「青年們啊,你們感覺到苦痛嗎?我告訴你,唯一的救濟法門,那就是依著王陽明知行合一之教去做。」知行合一四個字,可謂「心學奧義」。說起來容易,理解透徹並付諸...
淺談大明王朝第一猛人、牛人、永垂不朽
儒家將「三不朽」當成畢生奮鬥之目標:立德立功立言。有人說,我國歷史上能夠做到三不朽的只有兩個半,分別是孔子、王陽明和曾國藩(半個)。他一生文治武功俱稱於世,對傳承與發展儒學的貢獻尤為卓著。其學上...
王陽明龍場悟道的內在根本原因
明正德三年春,陽明先生經過千辛萬難來到了貴州龍場,任龍場驛。就在這裡,王陽明的「龍場悟道」奠定了陽明心學的基礎,讓宋明理學到他這裡開放出新的別樣的「心花」,從此中國古代思想史上更加「百花齊放」...
有關王陽明的五個故事:為人處事之道盡在其中
先科普一下。你們整天說王陽明王陽明,卻不知道王陽明不叫王陽明。都看好了: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
他是歷史上排名第二的聖人,和孔子齊名,乾隆御賜「名世真才」
他是被稱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他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軍事家、政治家,精通「儒家、道家、佛家」三家他曾官至兩廣總督,死後封候,卻被世人所遺忘的文武雙全的曠世奇才他就是,孔孟朱王「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