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足不出戶退敵,其實若無此人相助,諸葛亮懸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請勿轉載)

俗話說: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這句話如果用來映襯《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的話,那麼在第八十五回中諸葛亮安居平五路的故事最為合適了。

這個故事主要講述的是諸葛亮巧破由司馬懿設計的五路兵馬進犯蜀漢的故事。

這個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

劉備死後,劉禪繼位。

司馬懿乘機向曹丕獻出五路伐蜀的計策,想乘劉備去世蜀漢政局不穩之際,一舉將蜀漢政權消滅。

這五路軍馬分別為:

第一路:鮮卑國國王軻比能起遼西羌兵十萬,先從旱路取西平關;

第二路:蠻王孟獲起兵十萬,攻打益州、永昌等四郡,以擊西川之南;

第三路:大將軍曹真為大都督,提兵十萬,由京兆徑出陽平關取西川;

第四路:降將孟達起上庸兵十萬,西攻漢中;

第五路:孫權起兵十萬,攻兩川峽口,逕取涪城;

消息傳到成都,後主劉禪及一班文武大驚失色,連忙找丞相諸葛亮問計。

誰料想諸葛亮居然稱病不出。

劉禪派遣手下大臣去請諸葛亮,卻都被相府下人擋在門外。

無奈之下,劉禪只得親自來到丞相府看望諸葛亮。

只見諸葛亮正在優哉游哉的在府內小池邊觀魚。

劉禪詢問之後才得知諸葛亮早已在數日之內將這其中的四路兵馬逼退。

諸葛亮的對策是:馬超守西平關防禦軻比能;魏延以疑兵之計對付孟獲;李嚴守永安宮,並以其名義寫信給孟達;趙雲引軍守把關隘對抗曹真;至於東吳的十萬大軍,諸葛亮最後派出的僅僅是鄧芝一人出使江東。

在鄧芝的義正詞嚴之下,孫權不但放棄了進攻,而且還與蜀漢寵幸結為盟好,共同對付曹魏。

這個故事雖然不長,但已經足以震撼每一位讀者的心靈。

大家都會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而擊節叫好。

同時也不免會發出這樣一個疑問:這個故事是歷史的真實嗎?小說中如此的描繪,符合藝術的真實嗎?

根據《三國志》等史料記載,《三國演義》中出現的安居平五路的故事,基本上都是小說家虛構出來的情節。

首先,這個計劃並不見於正史。

不論是在《三國志》還是《晉書》等史料中,均未出現司馬懿向曹丕獻計的任何記載。

因此,所謂的五路伐蜀首先就是杜撰的。

其次,小說中諸葛亮用馬超去抵禦鮮卑國國王軻比能也不可能是歷史的真實。

軻比能是漢末三國時期的鮮卑族的首領不假,但他並不是什麼國王,而是被曹丕封的附義王。

而諸葛亮派出了馬超就更不可能了。

因為馬超在這個時候已經去世了。

第三,孟獲這個人物在歷史上是否存在尚屬一個疑問。

就算此人真是存在,發動內亂也是兩年以後的事情。

第四,曹魏此時也正在忙於內政及準備向東吳發動戰爭,此時並沒有進攻蜀漢的打算。

而小說中被派出去抵禦曹軍的趙雲,此時也正在成都。

他出兵漢中的時間是在五年之後。

第五,小說中提到的孟達率兵進犯的說法也不是歷史的事實。

此時的孟達根本沒有打算向蜀漢發動進攻的意思,而且他手上也沒有十萬之眾的人馬。

至於小說中提到的第五路------孫權起兵十萬,攻兩川峽口,逕取涪城,也不是歷史的真實。

因為在夷陵之戰以後,孫權的重心就放在了如何對付曹魏即將發動的進攻上,他也沒有進犯蜀漢的打算。

自從夷陵之戰結束後,孫權與曹魏之間爆發了數次大戰,將曹魏大部分的兵力都牽制在東南戰場。

這反倒幫了蜀漢政權的大忙:剛剛遭遇慘敗的蜀漢得以休養生息,恢復元氣。

可以這麼說,如果不是孫權在東南戰線與曹魏鏖戰,而是與曹魏一起圖謀蜀漢,奄奄一息的蜀漢或許早就滅亡了。

不過,這裡有一個細節倒是歷史的真實。

那就是諸葛亮派遣鄧芝出使東吳,與孫權重新結成戰略同盟,共同應對曹魏的威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備竭盡全力攻打東吳 竟非為關羽報仇

公元221年,已經晉升為皇帝的劉備親自率領大軍進攻吳國,起初蜀漢軍進展非常順利。但是在夷陵之戰中,東吳軍以逸待勞大敗劉備,蜀漢軍隊潰不成軍幾乎全殲。此戰不經使蜀漢政權奪取荊州再無可能,並且是蜀漢...

再給諸葛亮10年時間,他能否一統3國

三國時代,謀臣如雨,猛將如雲,最悲壯的一幕卻莫過於公元234年10月8日,陝西五丈原上秋風蕭瑟:親率十萬蜀漢大軍北伐的諸葛亮,於軍營溘然長逝。陳壽寫《三國志》至此,都未免一聲長嘆:蓋天命有歸,不...

諸葛亮兩大致命弱點讓蜀漢最終敗亡

三國演義》是中國文學史上長篇小說的開山之作,影響深遠。小說塑造了眾多的傑出人物,其中尤以諸葛亮較為突出。《三國演義》中尊劉抑曹的傾向比較明顯,所以較多著墨於蜀漢集團的人物也是可以理解的。現在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