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一生能讀多少本書要讀那些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中外都有人曾經認真地計算過,從6歲開始讀書,一天讀多少頁,活多長,然後能讀多少書,計算得非常精確。
算來算去,也不過是區區數千冊書。
區區數千冊?這個結論讓我大吃一驚。
吃驚之餘,也有些緊張。
什麼書值得精讀,什麼書值得泛讀,什麼書必須一讀再讀,這個倒是要好好盤算下。
時不我待呀,而書又浩如煙海。
所以,還是要做一個善讀者才好。
一個人小時候,閱讀速度一般很快。
一目十行,根本不得要領,但那是兒童的特點。
記得小時候,我讀書的速度超級快。
我想泛讀也好,粗讀也罷,這個是基礎,只有廣博地閱讀,才能上升到精讀的層面上。
人慢慢長大以後,你想讓他閱讀得快一些都似乎不大可能了。
因為他有閱讀的基礎,有閱讀的積累,他要做筆記,他要去思考,他要去鑑別,他要去比較,等等,那個速度無論如何快不了的,除非是那種消遣的書,那倒是可以快快地讀完的。
但他有閱讀的經驗,他可以選擇,他可以利用自己的智慧,大大地超越數量上的劣勢。
人不是機器,每天給自己制定閱讀多少頁多少字多少本,實在是個愚蠢之舉。
我只能說,那是個有毅力的人,那是個勤奮者,那是個苦讀者,但絕對不是個善讀者。
人不是倉庫,所以,閱讀的目的不是去往這個倉庫里儲存多少本書,而是要提升自己的智慧、經驗、能力。
善讀者一生能讀多少本書?我想讀幾萬本是個小小的意思而已。
其實,一個善讀者對那些需要粗略知道的書,我想大約五分鐘就可以讀完一本。
兒童書,更是如此。
如果說一個孩子不懂得閱讀的技巧和經驗,要把那些所謂的系列作品一本一本都要讀完的話,那麼家長要是也這麼做,那就是弱智的表現了。
就像一個科幻作家寫飛船大可不必非要去月球上一樣。
我相信任何一本書都能給人帶來益處,這就是所謂的開卷有益。
只不過有的帶來的益處多些,有的帶來的益處少些而已。
那些經典和名著自然是需要一讀再讀的,常讀常新,在我看來,同一本經典在讀第二遍的時候,等同於又讀了一本書。
更不用說一本經典從理論上說抵得上十本百本的一般書。
從這個意義上說,能讀經典3000本,估計應該算3萬乃至30萬本了。
閱讀單純從數量上說的數字,是毫無意義的。
但當下也有一種不好的讀書習慣,開口經典,閉口名著,非經典和名著不能讀也,那是一種高級的白痴,唐吉訶德式的貴族。
王府井大街固然繁華,而鄉下的集市未必沒有情趣。
閱讀的快樂,就在於自由,就在於放鬆,功利心越少,能享受到的閱讀樂趣就越多。
人一生應該讀哪幾本書 一、要讀歷史,以史鑑今。
比如《世界通史》、《中國通史》,《史記》,《東周列國志》等等。
二、要讀文學名著,增加修養。
《紅樓夢》是一部百科全書,一定要看。
此外,《基督山伯爵》、《教父》、《人生》、《悲慘世界》、《紅與黑》等。
三、要讀點哲學書,讓你更智慧。
首先要讀勵志方面的書,比如台灣劉墉的書。
然後是哲學方面的,讓你懂得做人的道理,《蘇菲的世界》、《瑪雅》兩部小說是以哲學的眼光看待世界。
讀讀南懷瑾的書,讀讀諸子百家的書,《論語》、《道德經》、《莊子》等。
四、要讀一些名人傳記,會給你生活的啟迪。
比如《名人傳》,偉人傳記。
看他們的人生,給你一個參照,讓你樹立遠大理想。
五、要讀經濟方面的書。
《通俗經濟學》,《生活中的經濟學》,懂點兒理財知識。
六、要讀教育方面的書籍。
教育子女是終身大事,不要讀理論方面的書籍,要讀已經被人實踐過的,比如劉亦婷怎麼培養的,比如蔡笑晚怎樣教育孩子,他們都是成功的案例。
書,是人類忠實的朋友。
讀好書,就是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為自己讀書而去讀書
曾國藩:讀書改變氣質
「人之氣質,由於天生,很難改變,唯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古之精於相法者,並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曾國藩寫給兒子的家信不僅表達了讀書改變一個人情操和價值觀的道理,也指明了要讀經典、要讀懂讀透的讀書方法。
世界讀書日,來談談讀書的十一種方法
本文內容由【訊飛快讀】小程序用戶創作、分享,點擊音頻收聽全文:今天,是世界讀書日。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書籍作為精神的食糧,陪伴我們的一生。但是,您有仔細了解過讀書的方法嗎?下面,有十一種讀書方...
你們覺得大學學生讀書應該用數量來衡量嗎?
首先,要明白一件事情,讀書是不可以用量來衡量的。比如說大學生的閱讀量四年要達到100本書,而你就為了目標而讀書,於是泛泛而讀,一目十行,不深入思考,到頭來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而別人可能只讀了3...
「讀什麼?怎麼讀?」解決這兩個問題,讓孩子的閱讀更有價值
無論上小學還是上大學,無論當學生還是當教師,對我來說,「閱讀」都是如影隨形、揮之不去的字眼兒。 我自幼生活在一個書香之家,家中每個房間都有書架,一排排全是厚厚薄薄的書籍。 我上小學二年級的時...
2018高考大練兵,做到這四點,高考作文55+
每年高考之後,稱自己猜中了當年作文題目的個人與報刊,用名人的話來形容,「那是相當的多」。個人卻以為,高考作文題目基本是猜不中的。以2017年為例。不能因為自己上課時說過「高鐵」「共享單車」,就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