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讀|俞敏洪:讀書,使人生變得豐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點擊上方即可收聽本期朗讀音頻
文 / 俞敏洪
壹
為什麼要閱讀呢?
我覺得這就像問我們為什麼要交朋友一樣,人是一種社會性的動物,也是一種思想性的動物,而閱讀是在孤獨中跟思想和靈魂交朋友。
因為任何一本書都是對作者思想情感和理念的某種反映,體現了他的價值觀和人生態度。
人跟動物最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於,人擁有自己的思想,能延伸自己的思想,並且可以在思想之間進行無障礙的交流。
有人說「我從來不看書」,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不看書就意味著你只能局限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所看到和聽到的小範圍世界之內。
不管你有多麼牛,哪怕走遍全球,你所看到的世界仍然是有限的。
世界必須進行無限的延伸,才能讓你的人生變得豐富多彩,而看書可以讓眼界得以延伸。
貳
常常有人問我,到底應該讀什麼樣的書,也有人問我讀武俠小說、言情小說是不是也算閱讀。
當然這也算是一種閱讀。
人在勞累的時候讀讀輕鬆的武俠小說,讀讀流行的情感小說,也是一種精神上的放鬆。
但是閱讀絕不僅限於武俠小說和言情小說,在我看來,閱讀主要分成兩大類,一類叫作讀有用之書,一類叫作讀無用之書。
什麼叫有用之書?就是讀完以後能讓我們未來的生存變得更加容易的書。
但是可惜的是,很多人一輩子只在讀有用之書,這也成為很多人討厭讀書的原因,為什麼?因為有用之書通常讀而無味,例如我們大部分人都不喜歡的教科書。
但是有用之書對我們是有用的,道理也非常簡單,不讀有用之書是不行的。
比如說,我從高中時就開始讀各種英文書籍,精讀、泛讀、口語、聽力、詞彙,這些全是有用之書。
有的時候,讀有用之書還是我們走向無用之書的必經之路。
人的一生要完成兩件事情:一是提升自己的實際能力,有用之書就是幫助我們提升自己實際能力的;
而第二件事情才是最重要的,就是要提升自己整體的厚度、氣質、情感和胸懷,而這些東西是有用之書不太容易提供的,真正能給出這些東西的叫無用之書。
人的一生應該花更多的時間讀些無用之書,讀多了以後,它會改變你的氣質和面貌,所謂「三日不讀書即面目可憎」就是這個道理。
有時我會覺得,我們玩微信和自媒體的過程有點像阿爾茨海默症,因為你根本沒辦法集中注意力。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的情況:
你在聽一個人講話的時候經常無法專注,而在想著另外一件事情;你在聽老師講課的時候,卻在看手機上同學朋友發來的各種各樣的信息。
所以我在開會的時候,跟人談項目的時候,跟人交流溝通的時候,一般都會故意把手機放在另外一個地方,放在我夠不到的地方,甚至放在另外一個房間。
這樣我就會強迫自己集中注意力,因為我知道,注意力集中是高效工作和深度學習的前提。
貳
讀書也分為專注閱讀和零碎時間的閱讀,讀重要的、需要你思考的書就更要有專注力,例如你可以拿出一個小時專門讀某本書。
除此之外,我還會把讀書分成精讀和泛讀。
如果我覺得一本書值得精讀的話,我閱讀的速度就會放慢,但當我覺得這本書比較一般,但我也能從中學到點東西,我會相對快速地閱讀。
泛讀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為每讀一本新書都是對你原本知識結構的補充。
讀了大量的書以後,你的情感、你的思想、你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都會變得越來越豐富。
當然,人的創造力最終還是要通過行動體現出來,但是閱讀是行動的基礎。
讀書不是只讀某幾本書,而是讀某幾類書。
第一類是對我們的現實生活和對未來有指導意義的書,不管是科技方面還是生活方面的;
第二類是陶冶個人情懷的書,比如唐詩宋詞;
第三類就是有關人生觀、世界觀、哲學觀的書,這類書以讀懂和理解為目標。
我認為,書大概讀的就是這三類,其餘的就是科技類、管理類的書,可以歸到我說的有用之書中去。
-朗讀者-
北華大學 | 楊舜傑
座右銘:一個蘿蔔一個坑
徵集朗讀者
如果您喜歡朗讀,願意為大家分享有價值的文章,歡迎自薦。
也許您就是我們的下一個朗讀者哦!詳情戳左圖,參與報名。
點擊閱讀原文,跳轉至徵集頁面!
小編推薦
本期編輯 | 劉昌 張昀竹
中國網教育頻道出品
本文選自俞敏洪《在人生的更高處相見》文章版權及插圖屬於原作者,如果分享內容在版權上存在爭議,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處理。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一個人一生能讀多少本書要讀那些書
中外都有人曾經認真地計算過,從6歲開始讀書,一天讀多少頁,活多長,然後能讀多少書,計算得非常精確。算來算去,也不過是區區數千冊書。區區數千冊?這個結論讓我大吃一驚。吃驚之餘,也有些緊張。什麼書值...
讀書思考10句,如果你想去看書,現在就行動吧。
某統計報導顯示,我國平均閱讀量世界倒數。初看,嚇了一跳。後來細想,這無需置疑了,因為很多的大學生一年到晚,都很少讀書。大學,是課外時間最多的,而且學校還有那麼大的圖書館,如果連他們都不怎麼讀書,...